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1章初戰之互有勝負,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令傳下,聯軍陣線之中,擂鼓之聲為之一變,緊接著,嗚咽的號角聲更加地急促而蒼涼。
“二三子,隨我衝!”負責趙軍騎兵的周騏大喝一聲,帶著身後的騎兵便從聯軍的右側衝殺了出來,幾乎與此同時,左側的趙軍騎兵也做出了同樣的反應。
瞬間,悶雷一般的響聲,響徹了整個戰場。值得一提的是,在趙軍衝陣的騎兵之中,還夾雜著不多的胡人騎兵,雖然也穿著趙軍的衣甲,但若是細細觀其形貌,倒也不難看出其與趙人之差異。
最大的差異,卻是胡人的體型,要比周遭的趙軍騎兵都矮了一截。
“一漢抵五胡”說的可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差距,也同樣體現在身體素質上,別以為那時候的胡人會是建立蒙古帝國時候的胡人,那時候的胡人就是要比中原地區的人們要瘦小。
就這,還都已經是胡人之中的百夫長以上的人物了。之所以將這幾百胡人的百夫長填入趙軍衝陣的佇列,無他,一來要讓他們切身感受一下趙軍騎兵的威力,二來也算是教一教他們衝陣到底該怎麼衝。
因為除了這首戰的衝陣,廉頗並不準備再消耗自己寶貴的騎兵,把胡人換上去那是遲早的事情,因此必要的指令還是要讓他們學上一學的。
聯軍這邊的動靜很快也被秦軍發現。甚至在聯軍中號角突變之時,在中軍高臺上觀察著戰局的王齕便已經知道了不好。
只是,即便已經有所預料,但王齕並沒有如往常一樣,立即調集騎兵,準備截擊聯軍的騎兵。
這當然不是王齕怕了趙軍的騎兵,相反,厲兵秣馬已久的王齕早想再跟趙軍的騎兵過過手了,畢竟秦國的騎兵可是在長平之戰中堂堂正正地被趙軍給壓了一頭,王齕自然是想把這個場子找回來。
只是,面對敵軍有備而來的二十多萬大軍,尤其看著聯軍頗為嚴整的軍容,以及一個多時辰還不落下風的戰鬥,王齕心中其實已經很清楚,如此大規模的兵團作戰,不可能就在今日這一戰中分出勝負。
既然今天註定分不出結果,那麼這次作戰的目的就得變上一變了。既然擊潰不了聯軍,那就當成是煉將吧,把蒙驁這個將軍煉出來,便算是功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顯然這次的戰鬥效果已經初見成效。戰場之上,蒙驁的指揮可以說是越來越順手,從處處受制於人,到能夠及時補全,再到適時地發起反攻,雖然其中多有仰賴秦軍將士的勇猛,但不可否認的是,蒙驁的指揮藝術一直在進步——長足的進步。
戰場,果然就是最好的課堂。而面對聯軍的增兵,這顯然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考驗蒙驁能不能及時地察覺到敵軍的變化,考驗蒙驁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能不能保持清醒地頭腦,做出最佳的反應。
王齕早跟蒙驁說過,這次大戰要他全力指揮,非到萬不得已,他不會插手指揮。
面對戰場上的變化,蒙驁必須學會去識別、面對然後處理。好在,蒙驁到底是蒙驁,沒有辜負王齕的期待。
這也是很正常的,不然他也不能成為秦國的三朝老將,更不會有蒙毅、蒙恬這樣的後代。
就在那悶雷聲傳來之際,蒙驁便已經準確地預判到了聯軍恐怕是因為前軍吃緊叫援軍來了。
看著那已經若隱若現的黑線,蒙驁絲毫沒有慌張的感覺,腦子急速地運轉:對付騎兵,或許長矛加長盾組成圓陣會是個方案,但顯然在這分秒必爭的戰場上,組成圓陣進行阻擊的方案肯定是行不通的。
那麼,倒也簡單了。既然步兵來不及,那就用騎兵對戰唄!
“傳令:中軍騎兵兩萬,分作左右兩路,攔截來犯之趙軍騎兵。”蒙驁很快傳達出了將令。
隨即秦軍的號角聲也變化了起來,隨即兩萬騎兵聞令而出,直直地向著趙軍的方向而去。
聽著號角聲的變化,中軍高臺上的的王齕也總算是放下了心,若是盞茶過後,蒙驁還沒有下達指令,他或許就要出手了。
他這一出手,無疑是對蒙驁的信心一個沉重打擊。好在,蒙驁還是挺住了壓力,及時地進行了應對。
當然,從王齕的角度來看,蒙驁的反應已經算是慢了。因為一個優秀的將領,根據敵人的鼓聲、號角聲的聲音、節奏的變化,就應該能夠大致地判斷出敵軍的下一步動作,從而進行防範。
等敵人先出招,還是招式已現的情況下,自己才出手格擋,即便是很好地擋下了,恐怕也勢必陷入被動之中,最起碼也會將之前的優勢給丟了。
不過,考慮到蒙驁這還是第一次組織如此大規模的作戰,能做到見招拆招已經是很不錯了,至於料敵先機,慢慢來吧!
果然,不出王齕所料,趙國的騎兵大軍因為先行啟動的緣故,早於秦軍的騎兵抵達戰場,隨即趙軍的騎兵並沒有直接衝入秦軍的陣線,而是在秦軍陣線的外圍展開了一場慘無人道的
“左射右、右射左”的射擊。因為秦軍盾牌幾乎都在防禦正面聯軍的弓弩的緣故,一時間根本來不及調整,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秦軍便損失慘重。
等秦軍將士們慌亂地想要調整盾牌的方向,擋住從左右兩側襲來的箭矢之時,正面的魏、韓、楚三國的聯軍也隨即向秦軍陣線發射出大量的箭矢。
瞬間,又將秦軍收割了一道。僅僅這兩輪的箭雨,秦軍之中就有不下千人倒在了血泊之中,受創者更是無以計數。
顯然,這樣的情形,再度暴露了蒙驁的指揮略顯稚嫩的事實。即便以秦軍的悍勇,也實在遭不住這樣三面的打擊啊!
無奈,自家的騎兵還沒有到,除了被動地捱打,秦軍幾乎沒有任何的手段。
若是一個有經驗的老將,在自己出兵已經晚了的情況下,一定會向前線下達指令,增加左右兩側的護盾的同時,儘可能地收縮陣線。
當然,現在收縮防線,卻是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騎兵的出現已經造成了軍心的動搖,現在收縮,搞不好軍心就會徹底的崩盤,即便不崩盤,在趨利避害的心理影響下,你下達退後三步的指令,恐怕到了戰場上就會是三大步,甚至直接是五步。
這樣的後撤,對於正在鏖戰中的大軍而言,簡直就是噩夢。更重要的是,對方已經知道自己的援軍到了,而你們的援軍沒到,這時候再行撤退,你猜對面的敵人會怎麼做?
所以,沒有辦法,秦軍只能頂著三面的箭雨,死死地頂住聯軍的反攻。
好訊息是,秦軍的騎兵緊趕慢趕還是很快便抵達了戰線,隨即在戰場左右兩側的趙國騎兵無奈只能與秦軍的騎兵們戰作一團,中央步兵叢集得以緩一口氣。
壞訊息是,僅僅是這短短的時間裡,聯軍的隊伍不僅搶回了剛剛丟失的要點,甚至已經重新向秦軍施壓了過來。
可以說,廉頗僅僅用了兩萬騎兵,便將整個戰場的形式給翻轉了過來。
一將之能,可見一般。當然了,王齕對於這樣的情形,卻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這次的虧,對於有著二十多萬大軍的秦軍而言,根本算不上什麼,只要蒙驁能夠吸取教訓,從中得到昇華,那便已經足夠了。
更何況,從整體來看,整場的戰鬥,從落後到領先再到落後,秦軍也好,聯軍也罷,互相的傷亡也都不過是毫釐之差,根本說不上什麼勝與敗。
而從廉頗的角度來看,他所要達到的目的,顯然也已經達到了。一是讓聯軍的幾個將軍們真正地見識到秦軍的厲害,不敢再掉以輕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經此一役,應該是沒有人會再反對王上
“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了。二是自己的騎兵部隊,也算是亮了相了,也給胡人的騎兵們打了個樣,剩下的戰鬥中,自己蠻可以出工不出力了。
當然,同樣滿意的還有包括信陵君在內的魏、韓、楚三國的將軍們。不論如何,此戰的優勢終究還是在聯軍的手中,在一番筆法加持下,首戰告捷的戰報已經在腦海中預演了出來,也算是對國內有一個交代了。
雖然沒有人說一定要首戰即勝,但所有人也都知道,若是首戰不勝,之後的戰恐怕就很難打了,甚至在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王上就會下令自己班師回朝。
不過,好在,首戰已勝。至少在短時間內,各國朝廷都不會放過這個好不容易的弱秦的機會。
於是,在經歷了近兩個半時辰的鏖戰之後,似乎所有人都已經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
哦,除了秦軍前線的蒙驁將軍!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失誤的蒙驁,頂著巨大的壓力,不斷地試圖透過短促突擊的方式對聯軍的陣線進行反擊。
只可惜,因為趙軍騎兵不時的騷擾,蒙驁的種種努力都收效甚微。顯然,蒙驁是不甘心的。
只是他的不甘心,根本不在眾人的考慮範圍之內。看著頭頂已經高高懸掛起的朗月,廉頗隨即喚來了傳令兵,道:“請示信陵君,是否鳴金收兵,久戰於我軍不利。”
“是。”傳令兵立即答應道,隨即撥轉馬頭,向著中軍高臺而去。只是傳令兵尚未來到高臺下,便已經傳來了鳴金之聲。
倒不是信陵君未與廉頗商議便行鳴金,而是秦軍的鳴金聲傳入了耳中。
傳令兵隨即跳下戰馬,三步並作兩步來到信陵君的面前,簡要說明廉頗將軍的意圖。
信陵君聽著耳邊不斷迴響的秦軍的鳴金之聲,也沒有任何的猶豫,便下令道:“傳令,鳴金收兵。”
“是!”眾將士齊齊答應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