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4章亂世之命如草芥,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萬萬不可也。”韓之國的上將軍趕忙阻攔道:“若是趙軍騎兵大舉出營,秦軍直攻我大營,我軍如何能擋之。”聞言,廉頗頓時有些無語,你好歹手裡還有四五萬大軍呢?

怎麼趙軍離開了,就不會打仗了?而且以趙軍騎兵的速度,在這平原地區,不出兩三個時辰就可以趕回。

難道大營之中,十數萬大軍連幾個時辰都堅持不住?很明顯,遇到這樣的友軍,廉頗也不知要如何處置了。

自己還打算用這樣的方法誘使秦軍出戰呢,你這話一說,這還怎麼弄?

雖然廉頗明知這並不能構成理由,充其量不過是韓軍的膽小與懦弱而已。

可就是這樣無理的話語,廉頗也好,信陵君也罷,都無法反駁。畢竟怕死這個事情,雖然有些丟人,只要你敢說出口,別人還真就沒從指摘。

而就在廉頗無計可施之時,信陵君卻是意外地想到了辦法。

“既然我軍註定得不到,那便一把火燒了吧。”平靜的話語,輕飄飄地從信陵君口中說出,卻似一面大錘,狠狠地砸在了廉頗的心頭。

“燒了?”廉頗有些不可置信地看著信陵君。燒自然是容易辦到的,尤其在這天乾物燥的時節,一點點火星就能燎著一大片,更別說有預謀地進行放火了。

可以說,只要把這火串聯起來,就算是聯軍和秦軍合作,都不一定能滅掉了。

這的確是一個解決秦軍收割糧草的好辦法,甚至一不小心,可能還能消滅一夥割糧食的秦軍。

可問題是,這可是中原腹地啊!產糧食何止累萬?就這麼一把火燒了?

敗家也不是這麼個敗法啊!這不是暴殄天物嗎?更何況,這一燒,毀的可不僅僅是秦軍的軍糧啊!

這一燒,你叫周王畿的數十萬嗷嗷待哺的百姓黔首們怎麼辦?!即便是周王畿這片地域堪稱富裕,但富的是商、是官,卻不是其中的黔首百姓。

能有兩餐之飽,已經算是小康之家而已,能渡青黃之接,已經是幸運中的幸運,家中能有一年多存糧的,幾乎是鳳毛麟角。

本該豐收的田地卻被你一把火給燒了,你要這數十個城市的百姓前後如何度過這個秋冬?

想及此處,廉頗似乎忽然間又有些明白了信陵君的意圖,不由得廉頗的心中漸漸生出了一份寒意。

是的,信陵君他不是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對這數十萬的百姓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而是太知道了。

但他根本不會在意。不在意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出身王室,相反,正如他的胸襟之廣大迥異於其他王室眾人,信陵君恐怕是王室之中,難得的知道民間疾苦之人。

可越是這樣,這個計策才越令廉頗感到可怕。因為周王畿的十幾座城池之中,幾乎全都已經被秦軍所佔領。

換言之,如果聯軍一把火將即將成熟的糧食給燒了,那麼被秦軍拿下的城池,不僅不能給秦軍提供就地取糧的方便,反而會成為秦軍的累贅。

是的,幾十萬的百姓,秦軍要是不想自己的城池裡餓殍遍野,那就只能從關中、蜀地甚至是河西,調集更多的糧食,給百姓們度過難關。

這樣一來,消耗秦軍的目的不僅達到了,甚至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如此,秦軍為了能夠來年挽回損失,或者說至少不用再遭受如此大的損失,勢必要儘快地對聯軍發起進攻。

那麼,聯軍迫使秦軍進攻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如此簡單的一個計策,卻是一箭雙鵰,不可為不妙也。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而信陵君的這一計的代價,就是周朝故土上數十萬百姓的生計。

果然,即便是信陵君這樣的所謂

“開明”之士,對於底層的百姓黔首,依舊保持著上位者慣有的冷漠。在所有的上位者眼中,幾十萬的黔首百姓,其實和一窩螞蟻也沒有什麼區別,死了也就死了,甚至還能肥沃土壤。

如果所有的國家都是如此,或許也並沒有什麼關係。畢竟國與國之間,比較的從不是誰更好,因為誰都有更好的一面,即便是最為落後的非洲,也至少在歧視方面遠超超級大國美利堅。

國與國之間,從來比較的就是誰更差而已。在六國沒活路,所以去了秦國,雖然秦國很內卷,但好歹秦國還能活下去。

如果,所有的國家都一直如此,倒也沒有什麼關係。可怕就怕有些國家看似還是在執行著奴隸制的一套,實際上早已過渡到了封建制的那一套。

不怕各國君主視百姓為糞土,就怕有一個國家忽然間重視起了民眾。顯然,趙國就是那麼一個另類。

確切地說,是趙括統治下的趙國內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趙括已經不知在眾人面前強調過了多少次,身為內閣次輔,廉頗自然也是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自然,對於信陵君這樣傷害百姓來達到目的的計策,廉頗在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反感。

甚至剛剛心中剛剛對信陵君產生的一點敬佩也消散無形。因為,廉頗知道,以秦國虎狼之心,極有可能採取另一種信陵君根本沒有想到的辦法龍,來對付可能來到的饑荒。

是的,面對糧草備燒的窘迫境地,秦軍除了救助救助周朝的遺民之外,也還有的選擇的——那就是坐視周朝的遺民們受荒。

畢竟,從本質上來說,這幾十萬的百姓還不能算是秦國之人。貿然在民心未附的情況下,花費大力氣從千里之外的關中、蜀地調糧進行救助,恐怕也得不到這些周朝遺民的支援,顯然是一場得不償失的生意。

一向精明的秦國君臣們會這麼做嗎?從廉頗的視角中看,秦國會這麼做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明擺著的例子就是長平之戰。三年對峙,整個上黨都幾乎空了,這裡固然有著兩國交戰的原因,趙國是已經自顧不暇了,可秦國明顯還有餘力。

如果秦國願意救助,至少在泌水西岸,秦軍控制範圍內的區域,不該出現十室九空的情況。

可事實上,在秦國的控制範圍內,除了幾個大型的城池內還有著些許的人氣,其他的小鎮鄉間,早已荒草一片草沒了。

對於秦國的君臣而言,他們的經驗裡,有地就意味著有人,根本不用愁的。

攻伐蜀中是如此,佔領河西還是這樣,還有楚國的鄢郢之地,秦軍都是攻一路、殺一路,而這些地方的人口,卻像是韭菜一般,割一路又長一路。

至於周朝舊地,自然也是如此。周朝的百姓沒糧了?關我秦國什麼事?

秦國的設想裡,與其救難,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對周朝的百姓們進行一番的清算和篩選,也算是為後來的治理打下一份基礎。

於是,按照廉頗的預計,若是按照信陵君的這樣的計策執行。固然能讓秦軍增加消耗,卻絕不至於讓秦軍救援百姓。

不過,那又如何?能增加秦軍的消耗,一定程度上也將迫使秦軍儘快決戰,不就已經達到了信陵君的目的了嗎!

對於秦軍而言,作孽的是聯軍,自己有了正義的名頭,還少了日後治理的掣肘,或許也不是一件多麼壞的事情。

似乎雙方對於這樣的事情,都不是不能接受。唯獨苦了的便是這已經亡了國的周朝的數十萬百姓了。

一想到上黨地區那一層層皚皚的白骨的場景又要在周王畿復現,廉頗的心中就是一陣的不舒服。

如果說長平之戰,他還是被動的一方,對於百姓的遭遇更多的事無可奈何,那麼這次的悲劇就純屬於自己在作祟了。

這是廉頗萬萬無法接受的。當即,廉頗就要出言反對,卻又被一旁的韓之國和楚國的將領搶了先。

“君上妙計也!”剛剛還對信陵君有些不屑的韓之國的上將軍,在一番思索後,立即開啟了對信陵君的誇讚模式:“此計之妙,不僅斷了秦軍取糧之道,更是讓已經佔領周朝城池的秦軍陷入救與不救的尷尬境地。”楚國的上將軍也隨即接過了話題,接著說道:“救吧,那幾十萬百姓,足以令秦國北上沉重的包袱,怕是堅持不到來年,就要被迫與我軍開戰;若是不救吧......”話至一半,楚國的上將軍卻是不知該如何說下去了。

顯然他也意識到,秦國極有可能對這些百姓視而不見,根本不會救援,也就不會有什麼損失。

見楚國上將軍話語受阻,韓之國的上將軍趕緊圓話道:“即便是秦國不救援那些黔首,至少,斷了秦軍就地取糧,也已經足夠了。”

“是極是極!”楚國的上將軍也趕緊說道:“如此不費吹灰之力,便廢了秦軍一條道路,已是妙極也。”二人一唱一和之間,信陵君這條駭人聽聞的計策居然就這麼變成了一條妙計。

廉頗雖然明知不對,卻發現,自己似乎找不出話語來反駁他們。難道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還是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恐怕自己話語出口,迎來的不是一陣慚愧的思考,而是無情的嘲弄了。

就像你永遠無法跟一個天生瞎眼的人,描繪出天地間的五彩斑斕,你也永遠無法將你的觀點,強自輸送給已經有了根深蒂固觀念的氏族的腦海。

可是,那是幾十萬的百姓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贅婿

執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