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0章圍點打援迎秦軍,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字面上看,就知道「圍魏救趙」和「圍點打援」實際上是差不多的。

其核心思想就是「攻敵之必救」,這也是「圍魏」和「圍點」的具體含義,而其區別自然在於「救趙」和「打援」之上。

目的的不同,自然也就導致手段的不同。

「圍魏救趙」,運用的是運動作戰的思想,先奔襲對方必救之地,誘使對手分兵,而後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決戰的地點,既不在魏、也不再趙。

而「圍點打援」,則是圍困一方,並在周圍佈置陷阱,以逸待勞,等著對方主力來,拖住對手,將其消滅。其決戰的地點,往往是在圍困的「點」的附近。

顯然,在如今的局勢之下,圍點打援更加適合趙軍的處境。

趙括隨即帶著兩人走到了輿圖的面前,環視了一圈之後,很快在新鄭的東南角找到了他想要的地方。

手指著一道山谷,趙括隨即問向了李牧道:「此處如何?」

「此處?」李牧順著趙括的手指看去,道:「秦軍若是回援,此處是為必經之地。」

只一瞬間,李牧便已經明白了趙括的意圖,只是李牧卻並沒有很是開心,甚至有些皺眉道:「可是,此處雖為山谷,然其壑也不深,想要伏擊,恐怕困難。」

「伏擊之戰,有全殲之伏,亦有擊潰之戰也。」趙括搖搖頭,卻是繼續說道:「我料秦軍必捨不得以主力救援韓之國,因此來援之秦韓聯軍至多不過十萬人而已。加之我大軍行將圍困新鄭,其援軍必拼命趕路,若在此時,我軍以四萬之眾佔據東西兩側高地,趁其不備,以火箭為先導,隨即騎兵在前,步卒在後一股而下,其軍縱有十萬之眾,又豈有不潰之理?」

「若是其軍不足十萬之眾,倒是沒有問題。」李牧點了點頭,卻還是有些擔心,道:「可若是秦軍反其道而行之,以大軍援救韓之國,該如何是好?」

「那有何難?」趙括再度笑道:「秦軍行軍又不是突然出現,大軍自楚地而發,及至新鄭外圍,我軍豈會一無所知?若是秦國以大軍來救,我軍撤走便是了。戰場主動權,從來都在我軍手中啊。」

「啊!」李牧頓時明白了過來:「末將愚鈍。」

「無事。」趙括笑著說道:「卿只不過是太過專注於打敗和消滅秦軍了,可實際上,只要能夠調動秦軍,為我攻燕大軍爭取到時間,便已經是我軍的勝利了。此圍點打援之戰亦是如此,能擊潰秦韓聯軍,迫使秦軍以更多兵力來援,這邊已經達到了我軍之目的。」

「是,末將受教。」李牧再度躬身道。

「這樣。」趙括隨即開始了具體佈置道:「大軍分成兩個部分,一部五千人,留在此處,等候後續大軍趕到,隨即大張旗鼓,向新鄭挺進,造成我大軍壓境之像;一部四萬五千人人,偃旗息鼓,悄然向此谷底進發,以逸待勞,等候秦韓回援之軍。」

說著,趙括看向了李牧和趙韋道:「怎麼樣,兩位將軍辛苦一趟?寡人坐鎮後方如何?」

趙括可不是害怕前線,而是他必須待在後方,只有他在,才能牢牢地吸引住秦韓的耳目。

李牧和趙韋顯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當即相視一眼,便雙雙抱拳領命道:「末將領命。」

「不過,王上。」趙韋略略有些擔心道:「五千人是否太少了,畢竟此處已經韓韓之國邊境了。」

「足夠了。」趙括絲毫不以為意道:「漫說韓軍已經龜縮至新鄭,便是沒有,五千人也足以護我周全了,若不是要撐起這偌大的營地,寡人甚至連這五千人也不想留下,再說了,後續兩萬大軍不到一兩日就能抵達,無礙的。」

「是。」趙韋聞言,這才放下了心。

「既如此。

」趙括隨即下達指令道:「便以李牧為主將,趙韋為先鋒兼任副將,領兵四萬五千,今夜即行開拔,快速穿插至新鄭東南山谷,以逸待勞,目標:擊潰秦韓回援之軍。」

「是。」李牧和趙韋再度領命道。

很快,隨著夜幕的降臨,李牧和趙韋也隨即帶著主力大軍踏上了征途。趙括圍點打援的戰術也隨即徐徐展開。

應該說,這樣的戰法實際上並不算複雜。但在執行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讓圍點的部隊掩蓋掉打援部隊的存在。

這也是,趙括一定要親自留在圍點打援部隊的原因。

其次,就是圍點的火候不能太過。既要讓被圍困的敵軍感受到窒息的壓迫感,卻又不能讓對手產生無力感,突出的就是一個要死不死的狀況。

要給對手一個錯覺,只要援軍抵達,就能很快度過這一劫。

想要做到這一點,趙括的部隊向新鄭進發的時機就很關鍵了。

好在,因為封鎖住邯鄲五日的時間,給趙括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只要後續大軍明後日一到,勢必將給秦韓震驚的效果,回援之軍也勢必會加快他們的行軍速度。

當然,最後的關鍵,還是要落在打援的大軍身上。

說一千道一萬,圍點的部隊,終究還只是為打援的大軍做鋪墊而已。落實到最後,還是要打援的大軍能夠戰勝才行。

別看趙括說得簡單,但真的落實到現場,絕沒有那麼的簡單。

地理優勢雖然是有一些,但那山谷卻也不是什麼馬陵道,不存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也無法將秦韓聯軍徹底堵死在谷中;

而秦韓聯軍雖然可能會急切地想要回到新鄭,但卻未必會不顧疲勞地日夜行軍;再加上如今回援大軍的規模未知。

可以說,李牧這一去還是有些風險的。

但這也沒有辦法,趙括率軍南下本就是在冒險。

而就在趙括的大軍開始行動的同一時刻,沉寂了許久的邯鄲城卻是忽然熱鬧了起來。

這其中固然有因為宵禁放開的緣故,但若是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邯鄲城中老世族之間的互動似乎有些過於頻繁了。

「趙括此子不惜其身,以王之尊而行軍事,此自取滅亡之道也。」一聲尖銳的評論從搖曳的燭光中緩緩傳出。

「然也。」

「先王之敗,猶在眼前也。」

「此亦為天賜之良機也。」

而聞聽此言,身邊的人影不僅沒有阻止,反而是推波助瀾地附和了起來。

「可是,趙括終究武將出身,若是......」

話音落下,屋內隨即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長平之戰的一幕幕瞬間襲上了眾人的心頭。

曾幾何時,他們也是以為趙括此去必是有去無回,可沒想到,即便是面對秦軍六十萬大軍,趙括還能全身而退。

而如今,秦軍還不如當日的一半,真的能留下趙括嗎?

「慌什麼!」一個略略蒼老的聲音隨即響起。

「那年我趙軍尚有五十萬多大軍,加之魏國十數萬大軍,兵力甚至高於了秦軍,這才讓那賊子取了巧了。」蒼老的聲音繼續說道:「如今秦軍雖只二十餘萬,可那賊子手中不過區區數萬兵馬而已,有何懼焉?」

一番話語,說的倒是提氣,可但凡是對長平之戰有過經歷,對戰鬥稍有理解的,就都知道,這番話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

不說其他的,能只會數十萬大軍作戰,而且不被敵軍抓住機會,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只可惜,在座的諸位,雖然衣著錦繡,但那腹中卻是空空。上馬不能帶兵,下馬無能理政,全靠

了祖上的蔭封這才屹立朝堂之上。只是,隨著趙括的新政不斷推行,他們也逐漸地被邊緣化,這也才有瞭如今的***。

是的,趙括臨走前所擔心囑咐的事情,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隨著他的離開,一種的魑魅魍魎、牛鬼蛇神都跳將了出來。

而其中跳得最歡實的,莫過於曾經也算是權傾一方的平陽君了。

當年因為藺相如的緣故,他和樓昌都被打入了大獄。

但他與樓昌不一樣的是,他雖然人蠢了點,但到底是趙國宗親,也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他吃裡扒外,加上跟平原君的關係,在繳納了足額的罰款之後,他還是被釋放了。

只可惜的事,十數日的牢獄之災,並沒有教育好他,反而是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這些年,雖然平陽君自己已經被邊緣化了,平陽君卻是依舊在暗暗地聯絡著所有被趙括棄用的前朝大臣們。

因為頂著平原君兄長的身份,加上曾經作為先趙王面前的紅人,還真的讓他給籠絡到了不少的「反對派」。而也因為宗室的這層身份,即便下面的人(包括暗衛)察覺到了些許苗頭,卻也沒有把他怎麼樣。

你還別說,經過累年的發展,還真讓他收穫了一股不小的勢力。當然,這其中有沒有趙括的故意放縱,就不得而知了。

但平陽君很清楚,隨著趙括逐漸收攏朝中的力量,要不了幾年,他所籠絡到的人員就會被徹底的邊緣化,甚至是被罷官奪職。

就如在去歲雪災中,罷免的十數人中就有近一半是他的人馬。

這次趙括的離開,或許是他最後的希望了。

眼見著趙括好不容易離開了邯鄲,已經蟄伏了數年的平陽君,終於按捺不住心頭的慾望,開始將這些年暗暗聯絡的人脈串聯了起來。

只是,已經被恐懼控制住心靈,又被利益矇住了雙眼的平陽君,自然是看不到,就在他積極行動的同時,在他宅院之前的各種攤位也悄然多了起來。

不管怎樣,隨著平陽君的一番話語,屋內的氣氛陡然間升騰了起來。

眾人似乎已經看見了光明的未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贅婿

執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