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6章逐鹿之戰終落幕,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齕在接到齊國方面情報的第一時間,便幾乎就要癱坐在地。
不用問,身為當世第一流的統帥,他當然明白齊軍十四萬大軍被趙軍一舉而滅,這對於整個戰國的格局會產生怎樣巨大的影響。
他也更知道,自此時開始,即便秦、楚、齊三國齊力,恐怕也依舊不會是趙國的對手。
一股深深的無力感襲上心頭的同時,自責與愧疚的情緒也瞬間湧上了心頭。
趙國的主力大軍就在眼前,想要殲滅齊國大軍,一定是眼前的新鄭城內的趙軍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動。可惜自己卻是一點都沒能看出來,這叫王齕如何能不自責萬分。
只是,在短暫的自責之後,王齕卻是很快反應了過來。
自己得趕緊撤了!
趙國淮泗的危機已經解除,其部隊一定已經歸來,雖然不明確其戰損如何,但想來不會太大,若是此時趙軍傾巢而出,將自己的大軍死死拖住在潁川郡內,等其後續大軍開進,自己這三十多萬大軍,可就真的危險了。
而自己手裡的這三十多萬大軍,已經是秦國最後的籌碼了。
不管用什麼方法,自己必須盡一切可能地保住這些軍隊。只有有足夠的軍隊在,才能守住函谷,守住鄢郢兩處要塞。只有守住了這兩個要塞,秦國才能繼續存活。
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趙國內部發生問題的機會。
是的,雖然王齕不想承認,卻也不得不承認:如今,僅靠外部的力量,已經無力摧毀趙國這個龐然大物了。
「撤。」王齕幾乎在一瞬之間便下定了決心。
一旁的蒙驁聞言明顯一愣,但很快也就明白王齕的想法,雖然心中很是不甘,明明如今在潁川郡內,他們的兵力還是佔著優勢的。
但蒙驁也明白,王齕將軍的判斷和決斷是對的。
隨著齊軍被殲滅的訊息傳開,自己軍隊計程車氣勢必降低到冰點。而原本戰力旗鼓相當的兩軍,也會隨著趙軍的援軍到來而發生逆轉。現在走與那時再走,結果相差的恐怕不僅僅是數萬大軍。
當即,想明白這一切的蒙驁也是雙手抱拳便答應道:「是。」
隨著王齕的一聲令下,本來還在佯裝撤退的秦軍瞬間變成了真實的撤退。而其撤退的目標,不是正後方有著楚軍兵力加持的陳都,而是路程幾乎倍於陳都的郢都。.z.
是的,王齕根本不敢讓大軍在陳都停留。
無他,只是王齕確信,陳都必失。既然如此,秦軍又何必為楚軍守城。
幸運的是,因為秦軍這幾日一直的拙劣表演,卻是讓這次的真撤退行動陰差陽錯地瞞過了趙軍的斥候和細作。
等趙軍的斥候們終於意識到不對勁,將情況彙報到了趙括的耳中,卻已經是第二天的事情了。
而城外的秦軍大營,也基本成了一具空殼。
有些怒不可遏的趙括,當即丟擲了趙韋的三千重騎兵,並以城內所部兩萬騎兵和周騏所部三萬步卒為先鋒,浩浩蕩蕩地便殺向了秦軍的空營寨。
幾乎是兵不血刃,不到兩刻鐘的時間,周騏便已經將整個秦營控制在內。
只可惜,除了俘虜一千多準備燒燬營寨的秦軍之外,便是一堆並無多少用處的攻城器械了。
哦,還有一批糧食,倒也足夠趙括的大軍用上數日的。儘管糧食不多,卻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穫。
趙括當然沒有被這蠅頭小利給絆住了腳,當即便命令李牧率軍繼續向南追擊。
只是,與秦軍乾脆地撤往鄢郢之地不同,趙軍的目標卻是如今被楚軍佔領著的陳都。
雖然陳都對於秦軍而言並不重要,但對於趙軍而言,卻是關
系都後路,也就是糧道的安全,自然趙軍是不可能放過這個重點城池的。
這可就苦了楚軍了。
要知道,如今的楚軍主力可還在淮泗郡呢!
在得知趙軍南下的第一時間,楚王便下令淮泗郡的大軍立即回防陳都。
顯然,在楚王的想法中,還是想要保住這曾經的國都,不管用怎樣的方式方法和怎樣的代價。
只可惜,面對趙軍三十多萬大軍攻勢,哪怕是楚軍全員歸來,又能堅持多久?
更何況如今手握十四萬大軍的田單,又豈會讓那已經成了驚弓之鳥的楚軍,安然回到陳都。
沒有絲毫的懸念,從第二日開始,田單便開始了對楚軍的襲擾。
而在楚軍終於得到了撤退的命令後,田單更是發動著自己的部隊對楚軍進行了一路的圍追堵截。
可惜的是,趙括並沒有告知田單秦軍撤退和大軍已經南下的訊息,而在追擊中的田單,也自然沒有想到潁川的趙軍還可以為他攔截一道,自然也就沒有對楚軍的突然撤退進行通報。
這也就導致李牧的大軍雖然已經南下,卻並沒有能夠在陳都城外,嚴陣以待地截住自淮泗慌忙撤回的楚軍。
但饒是如此,從淮泗郡撤回的楚軍依舊是傷痕累累。
十五萬大軍出城,卻是隻有十萬大軍順利歸來。
沒辦法,要不是在最後時刻,楚軍的主將捨去了近兩萬兵力阻擊田單,或許此時一個楚軍也休想回到陳都。
只是如此一來,陳都城內便只剩下了區區十三萬大軍了。
十三萬人,別說是面對潁川的趙軍主力了,便是田單的淮泗方面軍的十四萬人,都夠楚軍喝一壺的了。
如果說淮泗郡出擊的失敗與損失,已經讓楚王有些心驚,那麼秦軍三十多萬主力大軍不告而別,向著鄢郢地區撤離的行為,這是徹底地讓楚王喪失了繼續堅守陳都的信心。
就在李牧開始部署兵力準備合圍陳都的過程中,楚王果斷下令:棄城向南,回返壽春。
於是,無奈之下,一場圍殲戰被迫再度轉為了追擊戰。
只是這次,李牧身邊的部隊可比田單的部隊要多得多,尤其是擅長追擊的騎兵。
嗯,應該說整個趙軍的主力騎兵部隊都集中在了李牧的手中,對於這樣的追擊戰,自然是手到擒來。
沒有絲毫的猶豫,李牧隨即對麾下二十五萬大軍(趙括手中還有六萬人,駐守潁川,尚在南下的途中),及尾隨楚軍而來的田單所部十萬大軍(四萬留駐淮泗)做出如下安排:
以田單所部並五萬新卒,共計一十五萬為中路軍,迅速進佔陳都,以固守糧道而備不測;
以十萬精銳大軍為西路軍:迅速向新蔡方向運動,趁機收復新蔡、曾城等地,追擊秦軍的同時,向南防禦秦軍反擊。並徹底切斷秦、楚之間的聯絡。
以十萬騎兵作為東路軍,迅速向南追擊難逃之楚軍所部,並伺機襲佔壽春。
因為秦、楚兩軍都是一門心思的難逃,即便是趙軍已經分兵,卻也根本沒有想要反擊的任何企圖,硬生生地就讓趙軍給追殺了一路。
中路軍方面,幾乎是兵不血刃便收復了重鎮陳都;
西路軍方面,新蔡、曾城也幾乎是不戰而降,大軍一度進逼之郢都附近。
而秦軍在抵達郢都之後,明顯表現出了強烈的守城意志,西路軍遂退回曾城,與秦軍形成對峙局面。
東路軍方面,雖然騎軍竭力趕路,卻終究沒能快過楚軍的先頭部隊,襲佔壽春的目標未能達到。
但隨即騎兵對還在路途之上的楚軍進行阻擊圍殲,卻是令楚軍損失慘重,一十三萬楚軍之
中,回到壽春之軍不足七萬。近半數或被斬殺,或被俘虜。.
而就在趙軍在李牧的帶領下,對秦、楚聯軍進行摧枯拉朽的追擊戰的同時,河東方面的孫崮所部也終於傳來了訊息:大軍已經盡數佔領河東、河西兩郡,除留駐安邑、曲陽一線之三萬大軍之外,其餘七萬大軍隨時可以回援。
當然,如今的正面戰場,已經根本不需要回援了。
歲至年末,隨著趙軍的追擊停下腳步,這場波及到整個華夏的曠世之戰終於以趙國的全面勝利而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可以說,只要趙國自己不作死,這世間將再沒有任何一股力量能夠阻止趙國一統天下的腳步。儘管,秦軍還有著崤函之故,有著郢都的堅城以及糾糾老秦人和三十多萬大正規軍;
儘管,楚國還有著千里的雲夢澤和數百萬的臣民;
儘管,齊國也還在苟延殘喘著。
但這些顯然都已經無法阻止趙軍的腳步了。
只是,越是到如此的地步,趙括反而越來越小心了起來。
這點從李牧的追擊安排也能看出來一二——兵力最多的既不是去面對戰力更強的秦軍,也不是去追擊收穫可能更多的楚軍,而是穩穩地拿下陳都,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而隨著戰事的落幕,新的格局形成,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卻是擺在趙括面前的一個兩難的選擇題。
嗯,應該說,擺在趙括面前的選項有很多,多到即便是趙括也有些迷茫了。
最保險的方案,當然是鳴金收兵。
原因有三:
其一,自初秋出兵以來,此戰已經延綿了半年之久,戰士們也大都疲憊不堪,急需修整;同時,從魏、齊、楚三國俘虜的兵員,也急需整編,一旦整編完畢,趙國的軍力將再上一個臺階;
其二,隨著春日的到來,春耕也就要排上日程,繼續維持如今的軍隊規模,勢必會對來年的春耕產生不利的影響;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已經佔據了華夏近三分之二地盤的趙國,只要安安心心地治理好剛剛到手的河西、河東、魏國以及陳都的土地,根本不必擔心會有任何的意外,也自不必追求速勝。
當然,既然是保險的方案,也勢必是收穫最小的方案。
此時收兵,趙國自然是得以休養生息,可問題是秦、齊、楚國也將苟延殘喘。
來年再戰,他們恢復的不僅是兵力,還有士氣。
而在繼續戰鬥的方案中,又有三個不同的方向:滅齊、滅楚還是攻秦?
滅齊,自不必說,其主力大軍已經在淮泗郡被消滅乾淨。滅齊,甚至都不需要一隻主力大軍,便可完成。而且,趙國還有著田單這樣的大殺器,甚至不戰而降,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也正因為太過簡單,卻也是趙括最先放下的方案。
原因很簡單,齊國已經廢了,再給他十年也照樣發展不起來,打不打都那樣,根本不需要勞心勞力地去考量。
滅楚,當然也有其道理。兩場追擊戰已經讓楚國損失慘重,正是滅楚的最佳時機。
但顯然,以楚國廣袤的土地,加上雲夢澤的地形,趙國想要徹底征服楚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更是一定需要不少的時間的。
有這個時間,趙括寧願把它放到秦國的身上。
畢竟,就以制度而言,秦國才是唯一一個有危險的存在。
自然而然的,最後一個選擇,也是趙括最為糾結的選擇——攻秦。
是的,剛剛齊國、楚國,都是「滅國」,可到了秦國這裡,趙括卻只敢用一個「攻」字。
到底是六國之首,如今撤回的大軍更是有著三十多萬,任
誰也沒有絕對的信心,能一舉而滅之。更別說,函谷關曾經攔下過多少人......
但若是此時不攻,往後再攻,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
函谷還在那裡矗立著,而秦軍的數量卻會越來越多,尤其是秦軍計程車氣,恐怕要不了一年半載就又會嗷嗷叫起來。
什麼?
等秦國內部的崩潰?
這恐怕很難!
越是艱難的時刻,反而越是能激發老秦人的向心力和堅強的意志。
真的逼急了,老秦人再掀起一朝變法,全面向自己的趙國學習,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還真就不好控制了。
看著眼前的輿圖,面對著這兩難的選擇,想到自己的糾結,趙括是真的有些笑出了聲——明明手握著四個二帶兩王,偏偏要去害怕對方的四個三?
當年長平之戰,趙國國力明顯要弱於秦國之時,自己尚且信心十足,如今一統之勢已經明朗,自己反而沒了信心?
這樣不好,很不好啊!
略略踟躇了一會兒,趙括的心中終於是有了決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