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也許只是用錯了地方
南邊不亮北邊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一章 也許只是用錯了地方,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南邊不亮北邊亮,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的喃喃自語讓宋濂緊張了起來,蘇璟這樣的說法,似乎是已經觸動了朱元璋的內心了。
但一想到蘇璟剛才連造反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朱元璋還是一副淡定的模樣,宋濂就連出口解釋都沒有膽子了。
好傢伙,你們倆這關係,要是老夫不識數,那豈不是倒大黴了。
宋濂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有著文人的風骨。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要逮著往火坑裡跳,這火坑還不是一般的大。
“蘇璟,這科舉是是階層躍遷的通道,你說的還真是不錯,既然如此,科舉就更不能改了啊!”
朱元璋看向蘇璟說道。
現在的老朱,心思已經被蘇璟給抓住了,原本剛來的時候,他還想著速戰速決把事情了了,儘快回去處理政務呢。
蘇璟淡淡道:“大叔,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還有宋承旨,我知道這會你應該還是接受不了對不對。”
被蘇璟問到的宋濂有些尷尬,他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回答。
畢竟這會朱元璋可就看著自己呢。
“仁遠伯,今日還是談科舉和你那個職業教育吧。”
宋濂只得強行將話題給拉了回去。
蘇璟笑笑,沒有難為宋濂,繼續道:“好,還是說科舉的問題,這天下參加科舉計程車子很多,但每三年挑選出來的也就是三百人,有大量的讀書人,蹉跎了三年又三年,不少讀書人不事生產,由家中供養,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吸著家裡的血,若是熬出頭,終於高中也就算了,至少能夠回饋家庭,供養父母,善待妻兒。但若是沒有高中呢?”
“對於陛下而言,對於宋承旨而言,你們看到計程車子,都是金榜題名的人才,你們何曾想過那些落榜之人?”
“那些讀書人,才是這大明天下讀書人的大多數樣子,他們難道就應該為了這麼一個科舉,窮盡耗費自己的一生嗎?”
科舉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夠金榜題名的終究只是少數。
蘇璟將朱元璋的目光引向那些能力不足,不能中榜的讀書人,因為他相信,朱元璋不是不能看到那些人的皇帝。
“仁遠伯,老夫以為,此事乃是尋常之事,金榜題名本就是優中選優之事,若是沒有能力,考不上也是正常的,又豈能怪罪他人?”
宋濂朝著蘇璟說道,十分的理直氣壯。
當然,對於宋濂這個科舉總負責人來說,失敗者本來就不該入他的眼。
“宋承旨,你說的不錯,能力不足怪不得他人。”
蘇璟點點頭,然後話鋒一轉道:“但這些金榜高中者,真的就是能力足嗎?我若說他們只是會讀死書的書呆子,又如何?”
讀書讀書,無論是前世還今生,都不乏書呆子。
只會讀書,除了書本其外,其他什麼都不會。
“仁遠伯,你這話說的太過了吧?讀書可以明智,有智慧,又怎麼可能是呆子呢?”
宋濂看向蘇璟,語氣強硬了不少。
畢竟蘇璟這話,已經是在直接的攻擊讀書人了。
蘇璟笑道:“宋承旨,看來你不太相信,那麼不若我們打個賭如何?”
打賭?
宋濂微微一愣,但隨即點頭道:“什麼賭,老夫接了。”
都沒聽蘇璟說是什麼,宋濂便直接應下了。
他相信,在朱元璋的面前,蘇璟也不會做出什麼過分的賭約了。
蘇璟淡淡道:“別急,宋承旨,先聽聽大叔的意見如何?大叔,怎麼樣,我們的這個賭約,你可以做個見證人嗎?”
皇帝朱元璋就在眼前,那可不能把他當空氣。
“行,我就給你們做個見證,蘇璟,你的賭約內容到底是什麼?”
朱元璋笑著說道,對於這個賭約也好奇了起來。
蘇璟淡淡道:“如今童試已經結束,鄉試也提前了好幾個月,鄉試過關者為舉人,已經有為官的資格了,我的賭約內容很簡單,就賭這些舉人,能不能透過大叔的實務能力面試。”
別看叫鄉試,只是在童試之後的第二級考試,但這鄉試可不是鄉里的考試,而是更高一級,即府一級的統考。
類比的話,那就是蘇璟前世省一級的考試,考題由省裡出,而且名額有限制。
能透過鄉試的,已經是在萬千學子中廝殺之後的人才了。
他們會在之後參加第三級的考試會試,通常情況下,參加會試的會有幾千人,多的年份五六千人,少的年份也有兩三千人。
但這些人,可不全是當年的舉人,前幾年透過鄉試,但是在會試落榜的,還是有過來繼續考的。
結合大明州府的數量,其實平均下來,一府之地鄉試透過的人數也就是數百人。
這些舉人的實力可想而知。
“哦,讓我出實務題?”
朱元璋有點意外,因為蘇璟的這個賭約,等於是將殿試提前了。
正常的流程應該是會試之後,中榜的進士再進金鑾殿,由朱元璋親自出題考校之後,定下狀元榜眼探花的排名。
現在蘇璟讓朱元璋直接在鄉試之後就親自出題,那不就是提前了麼。
“沒錯,我知道舉人的數量不少,宋承旨大可指定是哪個府州的舉人,我都無所謂的。我說這些舉人,都不能回答上大叔的實務題。”
蘇璟點點頭,這賭約的內容算是說的差不多了。
“有點意思,可以,我應下了,蘇璟。”
朱元璋笑著答應了下來,他也很想知道,這第一次科舉的舉人,到底都有幾分的真才實學。
“宋濂,你覺得呢?這樣的賭約可有問題?”
朱元璋又朝著宋濂問道。
宋濂立刻道:“老爺,我沒有任何問題,我大明的舉人,絕不至於一個人都答不上老爺的實務題。”
此刻宋濂很是自信,他對於大明讀書人還是很有信心的。
“好,就這麼說定了!”
朱元璋哈哈笑道,隨即想到了什麼,說道:“那麼你們的賭注是什麼呢?”
賭約不能沒有賭注,沒有賭注的賭約,可不算成立。
宋濂率先開口道:“若是我贏了,那麼請仁遠伯入翰林院如何?”
開口就是招攬蘇璟成為翰林學士,好傢伙,這賭注著實有點太好了。
天下士子那麼多,能加入翰林院的可太少了,那是無數讀書人都羨慕的地方。
宋濂這一句話,就是對蘇璟的一種極大的認可。
“不錯的賭注,挺好的,蘇璟,你呢。”
朱元璋點點頭,直接答應了宋濂的提議。
本身他就想要蘇璟入朝為官,雖然翰林院不是最好的選擇,但至少能把蘇璟留下來。
蘇璟看著兩人,一時間覺得自己好像是上套了。
不過朱元璋身為大明天子,在考舉人實務題的時候,應該是不會故意放水的。
畢竟是天子,不可能為了贏做出這般下作之事吧?
“蘇璟,還沒想好嗎?”
朱元璋朝著蘇璟問道。
蘇璟腦子轉悠了一下,說道:“那我就要個宋承旨的文集吧,至今為止,宋承旨寫過的詩詞文章,我要一個文集。”
宋濂的文章詩詞合集,那絕對是非常珍貴的東西了。
畢竟錢財對蘇璟沒有什麼吸引力,權力蘇璟又不想要。
宋濂的文集,那就很合適了。
尤其是他本人整理的,一旦被這世間讀書人得知,必定會廣為追捧。
這樣的東西,蘇璟還是很樂意收藏的。
“好,那就宋濂的文集了。”
朱元璋直接幫宋濂答應了下來。
事實上,不管蘇璟說什麼,朱元璋都會一口答應的,畢竟蘇璟輸了那就要入朝為官了。
這可是朱元璋日思夜想的事情。
宋濂聽到蘇璟要自己的文集,一開始有點意外,但隨即就有些飄然了。
自己的詩詞文章水平,還是有的啊。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最喜歡自己的文章詩詞被他人認可。
“嗯,那這事就等鄉試之後再執行,現在我們繼續說科舉的事情。”
蘇璟將話題調轉了回來,繼續道:“暫且不論這些中舉的讀書人有沒有處理實務的能力,就說他們之中,不乏一些連續考了很多年計程車子,中舉的時候已經是不惑之年,甚至是半百之齡,這樣的年紀,即便是為官,怕是也心力不足,難擔大任了。”
“畢竟,只有一個好的身體,充足的精力,才能時刻保證清醒的頭腦,才能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年老體衰之人,便越是容易出問題。”
不說能力說年紀,蘇璟這個角度找的還是很新奇的。
只不過,他剛才說完,宋濂便反駁道:“仁遠伯此言差矣,年歲越大,積累越深,自然能力也就越強,大明朝堂之上的百官,也不乏年歲大的,遍觀歷史之上,老而彌堅的臣子多不勝數,怎麼能用年齡來判斷工作能力呢?”
對於古代封建王朝的這種體制,官員不犯事的話,基本上是當到死。
所以,老臣很多,只要不出意外,基本也都會成為老臣。
宋濂的這話,同樣是沒啥毛病。
朱元璋亦是說道:“蘇璟,你這話就太偏頗了,年齡和能力之間,怎麼能如此聯絡呢?”
畢竟是儒家主導的社會,長者為尊的思想一直都是傳統。
蘇璟這話,已經有些挑戰傳統規則了。
畢竟誰都會老,不會有人想要自己老了就被拋棄。
就連朱標,現在看著蘇璟的眼神裡,都充滿了疑惑。
蘇璟淡然無比,說道:“我並未認為年齡大就是能力差,我也贊同年齡越大,積累越深的說法,但這是建立在一個人在一個行業內深耕的前提下。”
“比如匠人,木匠做了十年,那麼他的木匠手藝肯定比新入行的要好,做官也是一樣的道理,做了十年的官,自然要比剛做官能更好的處理政務,當然,不乏年少的天才,但這樣的天才終究是少數,咱們沒必要糾結。”
“也有在年老時突然開竅,或者年老時才開創一番事業的大器晚成之人,但這些依舊是特例。”
“我們既然在討論這件事,那必然得去討論普遍的情況,大叔,宋大人我們這麼說沒問題吧。”
蘇璟看向朱元璋和宋濂,有理有據的說著。
朱元璋點點頭:“沒錯,特例不可取,普遍情況才有討論的價值。”
“仁遠伯此言有理,無論是年少有成還是大器晚成,都不是大多數人該有的情況。”
宋濂亦是點點頭道。
蘇璟說道:“很好,既然這一點你們認可,那我的意思就很明白了,這些半百之年才好不容易中舉的讀書人,用來在當官積累經驗的時間,就要比年輕的舉人少很多了對不對。”
“而他們耗費半生終於中舉,也正說明了他們在讀書一道的天賦上,真的沒有達到頂級的程度,當然他們的才智毋庸置疑肯定是無比優秀的。”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才智,有可能只是用錯了方向,若是能夠用對方向,他們就能發揮他們最大的價值。”
這就是蘇璟想要做的事情了。
能夠考中舉人的讀書人,腦子肯定都是佼佼者。
這些人的頭腦,用來一直學習聖賢之言,論什麼文章內政,是真的太浪費了。
這樣的腦子,往科學的方向發展一下,必然能大大促進科學的進步!
科學,肯定不可能是靠蘇璟一個人能搞起來,中國古代歷史上,也不乏出現了許多的科學研究者,他們研究的東西並不比西方的差,也不比西方的晚。
但為何會出現落後呢?
那是因為沒有出現科學發展的土壤和環境,這樣的環境,首先就是得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者。
“仁遠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怎麼能說是用錯了地方呢?”
宋濂立刻反駁道。
他的思想裡,讀書就是唯一切最高的東西,幹其他事情才是浪費。
但朱元璋不一樣,他作為皇帝,一直以來都很看重官員的實務能力,他本人也是個務實的人,能讓大明變得更強盛那就是值得支援的。
蘇璟的這些話,也不是空口白牙,而是真的有實際例子支撐。
農學院裡,讀書厲害的人可不多,但偏偏就讓大明的糧食產量大大的增加,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朱元璋看向蘇璟道:“蘇璟,你所說的對的方向,是什麼?”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