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9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十月廿二,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梁紹修的專案申請很快遞交到了國防科工委,同時也一併抄送給了603所,邀請他們共同參與標準制定和適航審定工作。

這一次,科工委方面的心態已經平穩多了,並沒有再搞出把整個帝都的航空泰斗都集中起來關在小黑屋裡開會的事情,只是由丁高恆組織了一次內部討論。

而且,在經過了上一次的路線之爭後,“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標準”已經成為了被最上面認可的主基調,所以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火藥味十足的爭論。

大家主要糾結的地方還是,沒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航空工業那邊就已經提交上來了第二份制定新國標的申請。

“丁主任,我們的主力審定隊伍目前還在624所那邊跟進航發穩定性測試的GJB/Z64A-96標準,這時候再來一個新任務的話,恐怕就得以航空工業系統自己的人為主了,這182廠是當初給603所和172廠做備份出身,我擔心他們的技術實力跟不上要求啊……”

對於這些科工委前排的大佬們來說,眼前這絕對算是幸福的煩惱。

在過去,他們的日常就是為了錢不夠發愁、為了技術不足發愁、為了專案無法透過發愁……

像今天這樣為了優秀專案太多發愁還是第一次。

“那是不是考慮讓603所那邊擔綱做主……”

有人提出了最簡單的解決辦法。

不過很快就遭到了反對:

“但是人家南鄭方面已經把不少前期工作都給完成了,咱們中途橫插一腳,把專案主導權交給別人,你讓航空工業系統的各廠所怎麼想?”

“技術能力這塊,我覺得不用擔心。”

丁高恆笑眯眯地擺了擺手,足以見得他這段時間的心情相當不錯:

“你們可以看一下,182廠那邊提交的另外一份專案說明裡面,第一完成人是誰。”

會議室裡頓時傳來了一陣紙張翻動的聲音。

“常浩南……”

因為上一次的閉門座談會時間很緊而且級別很高,在座的大多數人並沒有參與,所以對這個名字未必會留下很深的印象。

不過有一個人顯然是始終關注著常浩南發展動向的。

那就是之前曾經和他有過一面之緣的周琳:

“常浩南,京城航空航天大學杜義山教授的學生,上次從624所提交上來的那份《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第一完成人就是他,沒錯吧丁主任?”

丁高恆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同時悠悠點頭:

“沒錯。”

會議桌兩邊的人面面相覷。

“他們是同一個人,還是……同一個名字?”

也不怪有人會問出這種略顯奇怪的問題,航空動力穩定性和飛行器環境耐受力雖然都涉及航空安全領域,但總歸併沒有很強的關聯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兩件事情中間也就隔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

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能在三個月時間裡完成兩個方向不同的預研計劃吧?

“應該是同一個人,這個名字……好像也不是很常見,而且看上面寫的工作單位,也都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學。”

有人翻到了專案說明的最後,那裡寫著所有主要參與人的基本情況。

“嘶……”

聽著周圍傳來各種表示驚歎和難以置信的語氣詞,周琳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

畢竟真要說起來的話,當初啟用常浩南並把他塞進航空工業系統裡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如果後者能多幹出些名堂,她很容易因此而沾光。

“如果他能拿出跟上一份評定方法一樣的工作質量,那有這麼一個人把關,讓182廠挑大樑也沒什麼問題。”

“另外,我提議從冰城那邊調幾個參與過運12B專案的技術人員過去,雖然我們的標準跟FAA不一樣,但經驗這東西總歸是相通的。”

不過在這種時候,也不可避免會有人提出一些其他想法:

“雖然我也不是很想要思考這種可能,但……會不會涉及到一些學術道德方面的問題?畢竟……確實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雖然這句話說的並不是很直白,但顯然是懷疑航空工業部門是在給杜義山的關門弟子刷聲望。

“諸位。”

這個時候,丁高恆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表態了:

“從常浩南同志目前參與過的幾個專案來看,都是在他加入之後,進度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相關單位涉及到601、606、624等多個機構,所以這種沒有證據的事情,還是不要隨便講出來為好,就算今天是我們內部會議,也有可能影響團結。”

“而且,搞基礎理論研究的人,在多個看似相關性不強的領域同時取得成就,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也並非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全才。”

這句話說完,會場中的氣氛頓時一滯。

能坐在這裡的人自然知道,丁高恒指的是誰。

唯一同時參與過兩彈一星三大專案的空氣動力學和應用數學家郭永懷。

1968年12月5日,在從試驗基地返回京城的過程中,因為飛機失事而不幸犧牲。

這次空難可以說是我國航空航天理論研究領域的一次重大挫折。

許久之後,才有一個聲音重新響起:

“永懷同志是因為飛機失事而犧牲,而我們這位新的全才,常浩南同志負責的專案,無論是航空發動機穩定性,還是飛行器防除冰,恰好都涉及航空安全。”

“也算是一種傳承吧……”

這句話總算讓沉悶的空氣稍稍活躍了起來。

“那飛機防除冰的適航審定工作,就先這麼定了,以182廠為主,603所、172廠和602所從旁協助。”

丁高恆用兩根手指敲了敲桌面:

“另外,向上面打報告,要求氣象部門和空軍的航管單位配合一下,只要飛機上天,在不影響航線安全的情況下,要給這個專案有關的空域申請開綠燈!”

……

“丁主任,還有一件事情。”

就在丁高恆拍板決定之後,旁邊一位主管對外技術合作的副主任又湊過來說道:

“603所參與適航審定的型號是新舟60,之前航展的時候,阿古斯塔方面的技術人員在參觀並且試乘飛機之後,已經決定跟我們的航技公司開展合作。”

“具體形式是投資9500萬美元,並且願意負責機上舒適性裝置,比如增壓、空調、噪音抑制和客艙照明等系統的開發和製造,條件是他們要在那不勒斯建造一條總裝線。”

“這個條件很有誠意,所以儘管還有些細節沒有敲定,但航空工業部方面的意見是批准合作。”

“那我們搞型號適航審定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扔下阿古斯塔的人自己幹啊。”

該說不說,義大利人在站隊方面是有一手的。

在確定了新舟60在燃油經濟性這個要命的指標上會超過ATR42之後,芬梅卡尼卡集團一方面讓旗下的阿萊尼亞公司和法國宇航公司合作開發新型號,一方面讓旗下另一架主要負責直升機業務的阿古斯塔公司直接跟囊中羞澀的華夏航空工業合作。

考慮到新舟60已經是一架開發完成度頗高的飛機,後者也很明智地沒有提出要參與飛機總體設計之類的離譜要求,而是把華夏方面能力最薄弱的客艙裝置給攬了過去。

民航客機和軍用運輸機不一樣,舒適性的重要程度也就僅次於安全性,大概能跟燃油經濟性打個平手。

你可能會贏,但我絕對不輸。

“義大利人能有這種效率?”

丁高恆感到頗有些意外。

但他只是稍微思考就做出了決定:

“既然是客機,也沒什麼好藏著掖著的,醜媳婦總得見公婆嘛。”

“我覺得可以讓阿萊尼亞的技術人員全程參觀新舟60的自然結冰試驗,也可以聽聽他們的意見。不過在談合同的時候就要說好,防除冰系統的開發是完全由我們自己完成的,所以意方人員需要聽從安排。”

“是!我會後就去傳達。”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主神的盲盒人生

Dear毛褲

死刑時,我自曝盜掘皇陵拖延時間

天炑

不死道長

白眉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