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天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新型超級隔熱材料,軍工科技,止天戈,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浩他們想要搞二級火箭的可會收式技術,就必須得先解決一個問題,讓二級火箭別在大氣層中燒燬。
如果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給二級火箭的箭體覆蓋隔熱材料,或者說是本身設計製造成抗高溫灼燒箭體。
目前呢,這種返回式航天器在這個領域總共有兩種技術或者說兩種思路。一種呢,是米太空梭的思路,那就是在航天器表面覆蓋隔熱材料。這樣一來呢,就可以減少航天器與大氣層的接觸,從而防止返回的時候被燒燬。
第二種方法呢,則就是直接利用抗高溫材料來製作航天器外殼,然後讓外殼直接和大氣層接觸灼燒。這種技術主要應用在蘇式飛船和我們的飛船上,目前各國新一代的飛船返回艙也是大多采用這種技術。
可對於吳浩他們來說,不管是哪種技術,首先帶來的第一大影響或者說他們要解決的,就是重量問題。
不管是採用耐熱外殼,還是隔熱瓦,首先要解決的是重量問題。
如果重量太重,佔用太多火箭推力的話,那可就不划算了。可如果不擦用這兩種技術,那麼火箭就可能會被燒燬。
那麼有沒有第三種方式,能讓二級火箭從太空降落下來,且不被大氣層燒掉呢。
有的,速度是關鍵。
造成航天器被大氣層燒燬的首要原因就是速度,速度足夠快,那麼航天器在稠密大氣層中的摩擦力也就越大,摩擦產生熱,所以火箭自然也就被燒燬了。
所以如果能夠控制二級火箭的返回降落速度的話,那麼將可以極大的降低火箭箭體表面的溫度,從而使得火箭平安返回大氣層。
如果降低火箭的速度呢,有好幾種辦法,首先第一種那就是大家最先能夠想到的降落傘。利用降落傘來進行減速。
在火箭到大氣層邊緣的時候,就開始丟擲降落傘,利用降落傘的空氣阻力來為火箭減速。
這種情況可以實現嗎,可以,但是首先降落傘必須也要有很強的耐熱效能,否則長時間的降落可能會導致降落傘也會被燒燬。
並且,在大氣層邊緣就開傘,這項技術實現起來還是非常不容易的,難度很高。
此外開傘太早,降落地點不可控,因此也就是去了回收意義。
第二種方法,那就是採用火箭發動機的反推技術,來像獵鷹火箭那樣減速降落。
這項技術可行是可行,可是這樣一來就意味著火箭要多攜帶燃料,並且太多的燃料也會擠佔火箭的運載能力,從而失去回收價值。
而第三中技術呢,則就是滑翔降落,類似於太空梭那樣,採用滑翔方式,進行減速,逐漸降落,從而減少火箭的下降速度。
第四種方式呢,採用的是類似於嫦娥五號那樣打水漂的方式降落,不過這對於航天器的本身強度有一定的要求,顯然火箭箭體不太合適。
所以吳浩他們將目光放到了第三種技術上,利用滑翔技術來為火箭減速。
可是光是這樣,還遠遠不夠,還得給火箭附上一層隔熱材料,俗稱隔熱瓦。
雖說這東西並不新鮮,而且因為這種隔熱瓦,導致好幾架太空梭出現大型事故。
但是火箭箭體和太空梭可不同,而且火箭大多數時候是無人載荷,所以安全性上也有一定的保障。
此外現在的技術與幾十年前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專案研發團隊這次選用的是一種特殊的輕薄隔熱材料。
這種材料非常輕薄,和一般的泡沫重量差不多,甚至更輕。可期本身具有很好的隔熱效能,即便是放到火上灼燒,一般的火的溫度也拿它沒轍。
並且在遇到高溫的時候,這種隔熱材料還有一個特性,它呢可以逐漸從表層開始緩慢溶解,而溶解後也會散發大量的熱量,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隔熱材料。
並且,這種材料呢,平時儲存的時候是液體狀態,需要的時候則利用噴槍開始噴淋到相關物體之上。
這樣一來呢,其使用成本也就降低不少,每次只需要重新噴塗隔熱材料就可以了。
這種材料,也是吳浩他們材料研究所相關專案研究團隊,在吳浩的“點撥”下,所研發成功的最新科研成果。
目前這項技術成果還處於嚴格保密之中,不過相關的材料樣品和部分資料資料也已經送到了軍方的材料實驗室裡面進行檢測。
從初步獲得的檢測結果來看,還是非常驚豔的,這也讓不少部門和機構垂涎三尺,紛紛要尋求和吳浩他們進行合作呢。
不過嗎,主動權掌握在吳浩他們手上,所以他自然不急了。等到相關檢測結果全部出爐後,他在磨好刀等待這些機構和部門的到來,他好“熱情招待”。
這一次,吳浩他們就在即將要發射的這枚建木二號改火箭的二級箭體上噴塗了這種新型隔熱材料。
並且呢,整個二級火箭呢也進行變樣,在二級火箭的箭體上,增加了類似於巡航導彈那樣的摺疊式飛翼。
在發射的時候,這副飛翼是摺疊起來的,不影響正常的發射。等到降落的時候,飛翼會彈開,然後帶動整個箭體滑翔。
別看這只是一副摺疊式飛翼,它上面所用到的技術也非常的複雜。
比如首先它必須要足夠的輕,因為它所佔用的重量,是火箭的載荷重量。
其次,它必須要足夠結實穩固,這樣才能承受箭體本身巨大的力量。
最後呢,它必須足夠的可靠,要能夠在降落的時候正常開啟,並且還要可重複使用,這樣一來難度自然也就高了起來。
當然了,對於吳浩他們來說,正因為有難度他們才挑戰呢。
透過‘他們自己的道’超級光子計算機的模型資料計算,以及他們的連續幾次測試後,專案研發團隊覺得這項技術方案可行且可靠後,吳浩才批准在這次重要的發射任務上使用進行測試。
按理說這是非常冒險的,不過看到專案研發團隊如此自信的目光,吳浩最終還是批准了,而且他對於“自己的技術”也非常的有信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