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三章 佛道之爭,大明測字天師,萬里秋風,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天府大堂外人山人海,許多年沒有過這種火爆的場面了,大堂上的主案兩邊早已坐滿了官員,趙文華就坐在主案的左側第一位。
街邊的小販們在積極地兜售早點給連夜跑來佔位置的人們,人群本意擠得水洩不通,但他們總能神奇地把小車在人群中推來推去。
“油條、鍋貼、小籠包,捲餅、板鴨、小米粥,前面人把腿抬一下,屁股收一下!”
當然,有些商業模式天底下都是通用的,並不分南北西東。
“這個位置,臨窗靠街,居高臨下,保證你連鬍子眉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要三百文!先到先得,售完為止!”
“距離太遠了吧,雖然能看見人,但聽不清人家說啥呀!這得打折啊!”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雖然聽不清,但你可以看嘴唇動啊!對了,推薦張聾子給你做通譯,一個時辰只收費五百文!
張聾子,只聾不啞,專業研究唇語三十年,資源稀缺,先到先得,不可錯過!如果嫌貴還可以多人共享!”
就在張聾子像當紅頭牌一樣,被二樓人們湊錢共享的時候,更多位置靠前的觀眾,眼睛都盯在了坐在堂下椅子上的僧人身上。
有見多識廣的人,小聲給大家介紹僧人的身份。
“這位大師是福建林泉院的苦禪大師,也就是俗稱的南少林,四處雲遊傳道,在南直隸地區極有名聲的。
都說蕭大人是文玄真人,大明天師,當今道門第
一人,這次如果輸給了苦禪大師,那道門的臉上只怕不太好看了呀。”
“別胡說,我有親戚在京城做生意,他去看過天壇論道,人家蕭大人可從沒說過自己是道門第一人,都是別人說的。”
“別管他自己說沒說,那趙文華大人可是一直這麼宣揚的,還說蕭大人貶低佛家,要不苦禪大師也不會要求當眾向蕭大人請教啊。”
在眾人的議論聲中,蕭風從後堂走出來,身後隱藏在大堂後面的常安公主,衝蕭風毫無力度地揮了揮拳頭,給蕭風打氣。
蕭風微笑著衝身後揮揮手,表示收到鼓勵,然後也不坐在主案上,反而拽了一把椅子,徑直坐在了苦禪大師的對面,微笑拱手。
這一舉動讓觀戰的百官都忙不迭地站了起來,不知道該坐在哪裡合適了。因為堂上蕭風的官最大,他不坐主案,一下就讓其他人排好的座次都成了問題。
蕭風擺擺手:“今日我與佛門論道,是私人之事,不以官身,你們該怎麼坐還怎麼坐。”
官員們這才紛紛坐下,苦禪大師也十分意外,看著眼前的蕭風,歷盡滄桑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蕭真人,你本可以坐在主案之後的,那樣你居高臨下,氣勢上先贏了一半。以你的身份,也沒人會覺得有何不對。”
蕭風既然說了不以官身,苦禪大師就沒有叫他大人,而是以道門真人的身份來稱呼他。
蕭風淡淡一笑:“理之所
在,豈是氣勢能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所以不坐上位也沒什麼。”
苦禪大師微微點頭:“然真人以入世為道,和光同塵,身居高位,如水懸其上,其禍已成勢,真人以為如何?”
水處眾人之所惡,歷來都解讀為水願意呆在眾人不喜歡的低窪之處,默默地滋養萬物。苦禪大師以此為刀,說蕭風如水處高處,已成懸河之害。
蕭風微笑道:“大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眾人之所惡,因時而變,並非一味地指在低處。大師此言,正可謂一葉障目。”
苦禪大師笑容不變:“真人說話,當有依據。大人說眾人之所惡,因時而變,可試舉一例嗎?”
蕭風笑道:“何必一例,簡直舉不勝舉。當年宋朝鼎盛時,河南、山東一帶是為善地,忽一日遼、金齊至,鐵蹄錚錚,善地變為惡地。
千百年來,衣冠南渡之事屢有發生。就如今時今日,原本沿海富庶之地,因倭寇橫行,又有幾人願意居之?”
這確實是難以辯駁的鐵證,所謂善地惡地,並非完全指自然條件,更多的時候指的其實是人文環境。而人文環境最是變化無常,豈有不因時而變之理?
苦禪大師沉吟片刻,找到了蕭風話裡的漏洞,知道他有偷換概念之嫌,於是微微一笑,迎頭一擊。
“真人所言,是指真正的地方。但道德經中所言的‘水處眾人之
所惡’,卻是以實指虛,說的是人在社會上的地位。
真人不妨再舉個例子,說明何時何地,眾人覺得高位是惡,低位是善的。”
蕭風微微一笑:“古來隱士高人,松前月下,何其多也。如陶淵明、伯夷、叔齊等人,皆以高位為惡,難道是假的嗎?”
苦禪大師再次沉吟:“陶淵明、伯夷、叔齊等隱士固然存在,但那只是當時個別能人高士的想法。
而‘水處眾人之所惡’,說的卻是眾人。也就是多數能人高士的看法。
因此還請真人說明,可有何時何地,是眾多能人高士以高位為惡,而非個別人的想法呢?”
雙方從一個座位開始,連花架子都不擺,直接短兵相接,火花四濺,不但聽得堂上眾人心動神搖,堂下百姓目瞪口呆,更是忙壞了二樓掙大錢的張聾子。
張聾子讀唇語確實極為專業,但奈何其文化水平太低,對於蕭風和苦禪所掉的書袋一無所知,只能憑藉唇語技術翻譯發音,有時難免離題萬里。
“蕭大人說,上,煽了就落水,水煽了,玩物耳,不爭!”
眾人聽得一頭霧水,旁邊一個老秀才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才想明白蕭風說的是啥,給大家再次翻譯了一遍正確的。
然後眾人十分無奈,只得僱這個老秀才當二次通譯,負責給張聾子翻譯出來的原始唇語做二次糾錯。
這麼艱苦的工作當然不能白乾,於是眾人只好又湊一筆錢給
老秀才,讓眾人本不富裕的吃瓜資金雪上加霜。
此時蕭風再次發言:“大師果然言辭犀利,不過正如我所說,理之所在,勢不能奪,眾人苦高位者,並不鮮見。”
苦禪大師微笑看著蕭風,心說我信你個鬼呀。世人匆匆皆為名利二字,讀書人更是如此,豈有眾人都不喜歡高位的時候,那不是見鬼了嗎?
“大師知道馮道嗎?”
苦禪大師心裡咯噔一下,頓時明白了蕭風的意思,但他不能耍無賴,只能硬著頭皮點點頭。
蕭風淡然道:“馮道生於亂世,五代十國時期,歷經四朝十代君王。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
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
期間還曾向遼太宗稱臣,不管歷朝歷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可謂位極人臣,高無可高之位。
大師倒是說說,在那樣的紛爭亂世裡,那樣走馬燈一樣更換皇帝的朝代裡,這樣的高位,是眾人之所善,還是眾人之所惡呢?”
苦禪大師畢竟不是無賴,他知道,能人高士在那樣的亂世中,大都選擇明哲保身,不肯出仕,以免留下千古罵名。
所以他不能昧著良心說馮道所處的高位,是善的,那分明是讀書人人人避而不及的惡地。
而馮道也確實留下了千古罵名,後世史學家出於忠
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
可馮道的一生,勤政愛民,不貪不色,提攜人才,與人為善,即使他伺候著最殘暴的君王時,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護百姓。
就像水一樣,即使在最骯髒的地方,染了一身的惡臭,但仍然固執地滋潤著土地,和土地上的生命。
苦禪大師沉重的點了點頭,承認了蕭風的道理,這一輪,蕭風贏了,他輸了。
趙文華急了,他衝苦禪大師偷偷揮了揮拳頭,力度可比常安公主大多了。
苦禪大師也想起趙文華的承諾,若是擊敗蕭風,趙文華就會設法利用朝堂的影響力,減少朝廷對佛門的壓制。
因此苦禪大師重新振作起來,向蕭風發起新一輪的攻擊,這次不繞圈子了,直奔他準備好的主題。
“真人可知,道門為小道,佛門為大道,同為善道,道門卻在佛門之內。如今朝廷尊道抑佛,真人為何不肯為佛門發一言呢?”
蕭風淡然道:“若是大師能說出道理,為何道門為小道,佛門為大道,在下自然會替你發聲的。”
苦禪大師抖擻精神,聲如洪鐘,一時間張聾子都要失業了,因為幾乎連街對面的二樓人群都能聽見他的話。
“道門清修,只修自身,其度人之道,只度自身;佛門修行,精研佛法,其度人之道,是為普度眾生。
道門修行,以長生成仙為目的,但
仙道仍屬六道之一,不脫輪迴之苦;佛門修行,以往生極樂為目的,脫離六道輪迴之苦。
所以無論是從度人之道,還是從修行之道,道門都比佛門低一個等級,道門為小道,佛門為大道,本就是不辯自明的。”
堂下有虔心信佛的百姓,聽苦禪大師說得如此清楚明白,都興高采烈地表示聲援。
“說得好!說得對!苦禪大師佛法無邊!”
“蕭真人,你倒是說啊!你有什麼道理,說出來呀!”
“噓,你瘋了嗎?蕭真人可不止是蕭真人,他還是江南總督呢!你不怕他殺了你?”
“嗯?不是他自己說的,今天是以私人身份論道的嗎……”
“那有個屁用啊,他今天是蕭真人,等論道結束後,官服一穿還是蕭大人啊,你沒聽說他殺了一路人過來的嗎?”
“這……這家裡還燉著湯呢,我得回去看看火了,我先走了啊!”
趙文華此時的內心和家裡燉著湯的吃瓜群眾差不多,也恨不得指著蕭風的鼻子大喝一聲。
你不是能說嗎?你倒是說啊,你倒是講啊!
“道門清修,自修自身,災荒之年卻送醫送藥,救治萬民;佛門慈悲,普度眾生,卻要化緣求米,由眾生供養,是何道理?”
道門修行,以成仙為念,不脫輪迴,只因眾生皆在輪迴中,道門成仙要造福眾生,豈能獨自逍遙?
佛門修行,往西天極樂,據說極樂世界如琉璃清水,無慾無念,無喜無
悲,難道人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木頭嗎?”
苦禪大師心頭一驚,快速的在心中組織了一下自己精研過的佛法奧義,想著反駁蕭風的話。
“佛門化緣求米,是結善緣,佛度有緣人。佛門追求西天極樂,是去除人間七苦,平安喜樂,卻不是木頭。”
“哦,原來給米的就是有緣人,不給米的就不是有緣人,那請問大師,如果一個惡人搶了善人的米,佈施給了你,他算有緣人,還是無緣人?”
“這……他搶善人米之時,已然作惡,就算將米佈施給了貧僧,也不算有緣人。”
“佛門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搶完善人的米後,已經放下了屠刀,還給佛子佈施結緣,怎麼就不能算有緣人呢?”
苦禪大師眉頭微微皺了起來,不似開始時那般氣定神閒了,但語氣仍然平靜而有信心。
“真人這是詭辯之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並非指這麼快的事,放下屠刀指的也不是真實的屠刀,而是要發自內心地放棄惡行,方可成佛。”
蕭風微微一笑:“既然放下屠刀也有快慢之分,那請問放下多久,可以算是發自內心的放棄惡行呢?”
“這是人內心變化,不可以時間而論,是否真正的放下了屠刀,我佛自然清楚。”
“請問大師,心懷怨念之人是否能成佛?”
“心懷怨念,既有因果,難逃六道輪迴,不能成佛。”
“大師的意思是,放下屠刀的人,
立地可成佛,去西天極樂,死在他屠刀之下的人因有怨念,反而難逃六道輪迴,不能成佛,是這樣嗎?”
苦禪大師的眉頭皺得更緊了,按道理是這樣沒錯,可這裡面牽涉太多的佛家教義,精微玄妙,哪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
可堂下百姓並不是精研佛經的和尚啊,這個道理他們怎麼可能懂呢?蕭風現在的問題,他就是想解釋,也解釋不清楚的。
“真人所言,確實如此。但眾生皆苦,冤冤相報,正是六道輪迴的原因,只有放下怨念,才能脫離輪迴,去往極樂。”
蕭風笑著點點頭:“大師,我受命朝廷,當這個江南總督。我想問你一句,我該不該帶兵去殺倭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