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言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三章 造出六分儀,家父秦始皇,何須言名,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四海殿,我和章邯在地圖前並立。
“章邯,你命封踏從北胡趕往河西,讓他重新組建一支騎兵!”
章邯有些不解,疑惑道:“陛下,吳劍的三萬騎兵連年征戰並未有多少損失,也都及時補充了,為何還要讓封踏再組建一支騎兵?”
我看著河西走廊,解釋道:“現在兩萬精銳北地軍已經開拔往甘泉而去,待冶鐵府將兩萬支發射鉛彈的火槍打造出來就要開始新軍的訓練!此次大規模裁撤秦軍,必須要做好準備填補軍力的缺失。”
章邯明白了一些,試探道:“陛下說的是火槍兵與騎兵相結合的新軍?”
我點點頭:“大秦軍府的教材你都看過了,其中強調了火槍兵和騎兵協同作戰的重要性,沒有騎兵,火槍兵與冷兵器作戰討不到什麼便宜,兩者結合才能發揮遠超這個時代的威力。吳劍的騎兵已經形成了定式,不太好轉變觀念,而且擔負著鎮壓草原的重任,還是重新訓練一支騎兵較為妥當。”
章邯瞭然,贊同道:“陛下英明。火炮也在打造之中了,若是需要與騎兵配合,確實要提前使戰馬適應炮聲和火光。”
我擺擺手,兩人落座:“你這個太尉要對火槍有正確的認識,論射程,火槍甚至不如強弩,作戰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手長就是有碾壓性的優勢。但朕為何還要這麼看重火槍呢?原因就在於它是一種顛覆性的武器,最大的優點就是殺傷力比弓弩強,彈藥攜帶方便,有足夠的威懾力!因此作戰要利用火槍的威勢,首戰即擊潰敵人,絕不能給他們瞭解火槍作戰方式的機會!”
章邯緊鎖眉頭,有些擔憂道:“依陛下所說,天下還有許多國家,有的甚至不比大秦弱,火槍兵出現的多了總會被有心人關注,到時候豈不是失去了攻心之用?”
我呵呵一笑,淡然道:“如果大秦的火器只停留在燧發槍的階段,自然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過朕給豫進的可不只有燧發槍的打造方法,要不然你以為他為什麼整日鑽研那個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作用的機床?”
章邯恍然大悟:“陛下是說威力更大的火器需要機床造出來之後才能改進?”
“不錯,燧發槍的結構較為簡單,零件手搓也能搓出來,可是耗費人力巨大,上次僅是打造五千支動用了多少人你是知道的,更進一步的膛線槍則必須依靠機床,手搓幾乎造不出來,可威力卻遠遠大於燧發槍,一旦膛線槍和膛線炮造出來,手長的就是秦軍了。”
章邯點點頭:“臣明白了,既如此,臣立刻去辦,陛下所言臣也會提醒甘泉的火槍軍!”
“去吧。”
————
五月底,泰月興奮地找來了。
“陛下,六分儀造出來了!”
看著泰月呈上來的六分儀,我微微點頭,像那回事!
隨後又仔細研究了一番,實現六分儀的功能完全沒有問題。
“好!泰月,你立了大功!”我讚賞道:“看來朕沒白給你授學!”
泰月嘿嘿一笑,躬身道:“全賴陛下之功!”
我將六分儀還給他,微笑道:“豫進正在研製大福船,你這六分儀來得正是時候。製作一個六分儀要多久?”
“回陛下,六分儀的零部件太過精細,臣是借用了主良造的初版機床才製造出來,即便如此也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若是主良造那裡的機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想必半年造出一臺是可以的。”
半年一臺,足夠了,琅琊造船坊的建造要等到新城建造完畢,新城預計在今年十一月完工,待琅琊造船坊建造完成、建造出足夠遠航到美洲的艦隊,最起碼也要到三四年之後。
想到這我吩咐道:“派一個精通天文曆法,對於海上航行知識學的最優的官吏去番禺,將這個六分儀帶給秦南艦隊南石,教會他如何使用,在那裡待到朕有令再返回咸陽。”
“至於這六分儀,你們再改進改進,儘量做到準確、耐用,等琅琊造船坊建成後再製造更多不遲。”
————
六月初,馮酉成痊癒得差不多,到四海殿向我告別。
“陛下,臣的身體已經恢復如常,北胡剛剛覆滅,上谷的事情恐怕不少,臣請陛下允准臣返回上谷處理政事!”
看到能夠行走如常的馮酉成,我同意道:“可。走之前讓蘇合再給你仔細檢查一下,切莫留下什麼隱疾。”
馮酉成感激道:“謝陛下!這次要不是陛下下令推廣的大蒜素,臣恐怕早就高燒身亡,謝陛下救命之恩!”
我微微一笑道:“軍中的將士們都配備了大蒜素嗎?效果如何?”
“回陛下,最起碼上谷已經按照陛下的要求在當地種植大蒜,同時儲備酒精,平日裡都儲存在郡守府,只有作戰時才會配發下去,以免有些嗜酒的將士喝掉酒精,大蒜時間久了效果也有顯著下降。實際使用效果極好,此前受了刀傷極可能發燒發熱,用了大蒜素很多人都撿回一條命,臣在此之列!”
我滿意地點點頭,轉口道:“右丞相正在任命六郡郡守,右護軍也在挑選監軍,草原六郡比較特殊,採用的是郡守、郡尉、監軍的模式進行管理,郡兵一部分徵召戎族人加入,另外一部分則由八個邊郡各出千人之數派往草原六郡。你之前在養傷,就沒派人告知你,走之前去找太尉一趟。”
現在草原沒有了敵人,但長城是大秦的最後一道防線,肯定不能放棄防守,不過那麼多邊軍不能空耗在長城上,他們熟悉戎族人,直接抽調他們去鎮壓草原是最好的。
馮酉成恭敬道:“臣遵命!”
馮酉成走後我拿起手中的奏報簡略看了一下,是吳劍、張狟、烏氏牧三人的奏報。
自去年大朝會定下三地混居的國策後,大半年時間過去,這項政策已經執行得七七八八,效果顯著,混居之後草原各族之間的衝突暴增,大秦則作為調和人在中間斡旋,挑撥他們的關係,鎮壓他們的私鬥,當然,最重要的是保證他們存在的價值,為大秦做貢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