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反對無效(上)
七年之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反對無效(上),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七年之期,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帕麥斯頓的前車之鑑,英國人已經不打算在自己的地盤上開會了,而這次開會的目的是要痛宰俄、法,那麼必須排除巴黎和聖彼得堡,剩下的選項就只有柏林、維也納,以及伊斯坦布林了。
其中在伊斯坦布林算是英國人的主場,但是為了拉攏奧地利,只能選擇維也納。斯特拉特福子爵(即坎寧),也將會前往維也納與梅特涅商討召開五國會議的相關事宜。
維也納,攝政議會。
雖然科羅拉夫伯爵極力反對,但是在奧地利內部,無論是軍方,還是文官集團,大多數都對於能收復貝爾格萊德感到振奮。
歷史上,奧地利曾經三次奪回貝爾格萊德,每一次都代表著帝國的高光時刻,會讓人想起歐根親王,約瑟夫二世等偉大的名字。
而弗里德里希的捷報,更是給了奧地利帝國內部極大的信心。畢竟此前奧地利並沒有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艦隊,聽聽奧地利主力艦隊的名字,你就會明白,這是一支怎樣的海軍。
多瑙河艦隊、萊茵河艦隊,毫無疑問他們原本都是內河艦隊。其實奧地利的海軍一直沒有一個單獨的編制,他們更像是陸軍下轄的一個輔助兵種。
甚至海軍的將領,也一度由陸軍擔任,在奧地利帝國像弗里德里希,這種專業的海軍將領少之又少。
而有了這次輝煌的勝利,海軍就有了單獨成軍的資格。
實際上,1756年之後奧地利就開始組建海軍,但其前身是長年與奧斯曼帝國作戰的多瑙河水軍,1802年建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海軍學院,只不過一直到弗里德里希大公上位之前,海軍統帥始終是由陸軍擔任。
弗里德里希也成為了奧地利帝國,有史以來第一位海軍中將。在弗蘭茨的強烈建議下,弗里德里希將海軍總部設在了的裡雅斯特。
其實按照弗里德里希的說法,此時威尼斯才是奧地利最好的港口。
但是弗蘭茨很清楚威尼斯的發展潛力並不大,吞吐量甚至不如不受待見的的裡雅斯特港的一半。
而且在1848年的風暴之中,這座城市將會陷落,奧地利軍隊在李奇將軍的指揮下,一槍未發讓出了這座城市。
抵抗到最後的是一群拒絕投降的義大利水兵,他們在碼頭築起街壘,在和叛軍激戰一日一夜後全部殉國。
最終威尼斯人俘獲了奧地利90%的艦船,以至於撒丁王國只派兩艘戰列艦就敢封鎖亞得里亞海。
畢竟弗蘭茨可不知道,弗里德里希大公會不會在風暴來臨的前一刻溶於水。
歷史上,弗里德里希大公在1847年溺水而亡。
新上任的海軍統帥為了躲避1848年的風暴,選擇了在比利時度假。動亂結束後被授予元帥軍銜,一直活到了八十多歲。
的裡雅斯特最初的目的,就是作為軍港使用。這裡防禦並不比威尼斯差,而且部隊相對忠誠,再加上鐵路的建設,這裡的潛力巨大。
從埃及帶回來的十九艘戰列艦,只要加裝蒸汽動力,就能讓他們重獲新生。這支艦隊雖然不足以讓奧地利稱霸地中海,但足夠讓英法等國不再敢小覷奧地利的海上實力了。
教會的船也不用打著法國和西班牙的旗號,到處招搖撞騙了。
之前奧地利教會的商船隻能打著法國人的旗幟,以儘可能地避免海盜的騷擾。
有了這支艦隊之後,奧地利就可以派出原本那些護衛艦去保護商船了。
雖然商船上都有炮,也有戰鬥人員,但是遊弋在海洋之上的奧地利軍艦,可以極大地提升奧地利帝國的影響力。
波斯尼亞總督府。
阿比達爾帕夏剛剛接到麥吉德的命令,說他可以撤出波斯尼亞,他就迫不及待地收拾細軟準備跑路了。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然而阿比達爾在波斯尼亞做了三年總督,除了二十幾次刺殺以外,他什麼都沒得到,就連衛隊都要自己出錢養。
手下的8000士兵,實際上只有4000多人,這倒不是他吃了空餉,而是手下們經常罷工,他只能靠錢來擺平這些問題。那些錢當然不能阿比達爾自己出,所以只能用軍餉嘍。
這裡雖然是天方教的地盤,然而當地人卻和該死的異教徒一樣,吃豬肉(天方教認為豬肉是不潔的食物),這讓阿比達爾感到噁心。
當地的波斯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都沿用宗法制,族群形成村落經常抗拒交稅,或者是攔路搶劫。
派兵鎮壓,人去得少了,恐怕打不過當地的武裝,還有可能被附近的村落圍剿;人如果去得多了,那些人就往山溝裡一鑽,大軍只能無功而返;而且山民彪悍,打起仗來往往悍不畏死,同伴之間又多是親族關係,打死一個就會引來一群人的瘋狂報復。
波斯尼亞處於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交界地帶,雖然兩國之間摩擦不斷,但是貿易卻從未有一天停止過,只不過是以走私的形式而已。
走私犯們僱傭大量的亡命徒來往兩國之間,以謀取暴利,官軍和土匪則是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於是乎這片土地上的鮮血,就沒有一刻乾涸過,甚至很多當地的年輕人都向往那種械鬥火併,陰謀背叛的生活。
這種情況導致的最直接結果就是,整個波斯尼亞地區收不到多少稅。
其實,麥吉德本人還是希望阿比達爾帕夏能多少抵抗一下的,最好能以身殉國,這樣才顯得壯烈,奧斯曼帝國的面子也能好過一些。
波斯尼亞的當地人,真談不上對奧斯曼帝國有多忠誠。他們祖上大多數是基督徒,只不過在1463年被奧斯曼人征服,為了成為真正的奧斯曼人享受權利,改信了天方教。
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奧斯曼帝國從其他地方遷來的移民,此時波斯尼亞人是當地的第二大族群。
在聽到奧地利即將吞併波斯尼亞的訊息之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準備離開這塊異教徒的土地,回到奧斯曼帝國。
但大多數人的態度則是準備喜迎王師,順便改個教換一套服裝。
當地的塞爾維亞人則是各有心思,有的人覺得加入奧地利帝國是件好事,畢竟從此以後也是文明人了,最起碼會比在奧斯曼帝國好過一些。
但是有些人則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異端、異教都是一丘之貉,而且極有可能會重新丈量土地,讓他們交稅,這對於當地有一定實力計程車紳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很快他們又聽說,奧地利準備將波斯尼亞一分為二,將東波斯尼亞交給塞爾維亞用以交換貝爾格萊德。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