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東西分治
七年之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東西分治,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七年之期,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波斯尼亞。
西波斯尼亞地區有十五萬克羅埃西亞人,他們佔當地總人口的35%,不過在大量的波斯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離開之後,他們成了此地最大的種族。
至於東波斯尼亞幾乎沒有克羅埃西亞人居住,所以他們也不用受遷徙之苦,更不用參加無限制吃雞大賽。
這些人過去都被稱為“賴雅”意為牲口,也就是所謂的三等人,過去一等人顯然是波斯尼亞人,二等人為人數較多的塞爾維亞人,三等人才是克羅埃西亞人。
歷史上,奧匈帝國時期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並沒有對這一地區進行奧地利化,反而是試圖維持原狀,甚至還加強了當地傳統的權威(宗教和宗法)。
這直接導致了波斯尼亞成為了整個奧匈帝國最貧窮和最混亂的省份,之前是達爾馬提亞。
克羅埃西亞人對於加入奧地利帝國這件事,自然是十分歡迎的。
畢竟他們一躍成為了“一等人”,而且派來統治他們的還是一位克羅埃西亞將軍。
如今當地的克羅埃西亞人真正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同時他們在奧地利帝國的那些同胞也開始支援他們。
克羅埃西亞地區一直都是奧地利比較窮的省份,但是他們依然湊出了大量的糧食、武器、牲口支援他們剛剛回歸的兄弟。
波斯尼亞人就比較慘了,他們要麼改信當克羅埃西亞人,要麼去東波斯尼亞參加無限制吃雞大賽,要麼就是留在原地被得到了支援的克羅埃西亞人暴打。
當地的塞爾維亞人也差不多,要麼選擇做奧地利帝國的順民,要麼滾去新塞爾維亞,想要繼續和國家對抗,奧地利有多是擅長山地作戰的部隊等著他們。
貝爾格萊德地區,奧地利則是派了重兵防守,準備將其打造成一座真正意義上固若金湯的城市。
至於奧地利的報紙上,並不會提及奧地利帝國和塞爾維亞的交易,只會寫弗蘭茨大公率軍收復貝爾格萊德。
匈牙利人始終認為克羅埃西亞人是對自己極大的威脅,因為他們的領土太大了,而且和匈牙利一樣都有軍事傳統,同樣盛產精銳部隊。
匈牙利從未放棄過打壓克羅埃西亞,後者的土地面積在聖斯蒂芬王冠的領土面積,僅次於匈牙利。
然而後者的人口只有匈牙利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口增長的速度更是緩慢到離譜的程度,從十九世紀初的240萬人到十九世紀末剛剛突破三百萬人。
要知道十九世紀可是歐洲人口爆發式增長的階段,同一時期德國人口可是實現了翻倍增長。
如果將西波斯尼亞歸入克羅埃西亞王國,那麼會進一步加強其力量。如此一來,原本就虛弱不堪的匈牙利,便更難統治克羅埃西亞。
當然匈牙利人一定不會同意,甚至會百般阻撓,這就會讓克羅埃西亞與匈牙利的矛盾進一步加大。
與西波斯尼亞合併,在克羅埃西亞人眼中則是在拯救自己的同胞兄弟,匈牙利人的干涉完全沒有理由。
而匈牙利對付克羅埃西亞的老三樣,便是打壓克羅埃西亞族官員,提高土地租金和稅收,同時向克羅埃西亞潑髒水,說他們準備獨立,再借機逮捕一些克羅埃西亞軍官。
實際上克羅埃西亞,有大量耕地牧場掌握在匈牙利人手中,但負責耕種、放牧的人卻是克羅埃西亞人。
克羅埃西亞也確實有很多人都在匈牙利做官,畢竟他們屬於聖斯蒂芬王冠領地。而且對於普通的克羅埃西亞官員來說,這是他們升遷的唯一途徑。
同時,軍隊方面除了少數地方防衛軍,大多數也受到匈牙利的節制。
而且他們確實沒有叛變的心思,所以每一次都能被匈牙利拿捏。
不過此時,在匈牙利的反對之下,西波斯尼亞成了皇室領地,而作為總督耶拉契奇將軍可以用各種正當理由,從伏伊伏丁那省調撥糧食等物資途經克羅埃西亞。
同時文官升遷也不必再看匈牙利的臉色,可以進入皇室領地,然後像科羅拉夫伯爵一樣直接升遷至內萊塔尼亞做官。
而西波斯尼亞地區的帝國軍報名處幾乎被擠爆,畢竟在克羅埃西亞加入聖斯蒂芬王冠軍隊只有43弗羅林,而加入帝國軍可以領到100弗羅林。
東西分治是將西波斯尼亞地區,在短時間內轉化為奧地利領土的最好方法。
克羅埃西亞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窮,土地貧瘠,物產匱乏,缺少重要資源,甚至連糧食都長期無法自給自足。
這一時期的克羅埃西亞男性,幾乎都參加過奧地利帝國的軍隊,就是因為當兵可以提供一筆穩定的收入,可以養活他們的家人,如果戰死了還能領一筆撫卹金。
也正是因為如此,克羅埃西亞人從來沒想過脫離帝國獨立。
對於匈牙利人可能會利用糧食問題,卡克羅埃西亞脖子這一點,也不必擔心,因為富庶的伏伊伏丁那絕對可以養活整個克羅埃西亞,實在不行還可以透過多瑙河水道繼續運輸。
而隨著匈牙利制裁的加劇,和克羅埃西亞人對匈牙利依賴的減弱,雙方的矛盾會越來越大。
至於貝爾格萊德的重要性,之前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就不再重複了,其中一條比較大的影響是奧地利的東南防禦重心,會從諾維薩德轉移到貝爾格萊德。
東波斯尼亞。
塞爾維亞本地人對外來者的屠殺,隨著貝爾格萊德的一位使者到來戛然而止了。
這位使者不是別人,正是米洛什。
他並不甘心失敗,而東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也不願意接受一個新的政府。兩者一拍即合,但是塞爾維亞軍,不是奧斯曼那種腐朽無能的軍隊。
塞爾維亞軍最擅長的就是游擊戰,為此他們需要盟友,來共同對抗強大的塞爾維亞軍隊。
起初波斯尼亞人覺得這是個陷阱,然而在塞爾維亞軍剛剛進入東波斯尼亞,雙方就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正面戰場上波斯尼亞人完全不是塞爾維亞人的對手,於是乎他們一方面到處抓從西波斯尼亞遷移來的壯丁,另一方面也向米洛什丟擲了橄欖枝。
可東波斯尼亞的聯軍,依然不是塞爾維亞軍對手。聯軍只能轉入地下游擊戰,同時更加瘋狂地抓壯丁。
遭受了損失的塞爾維亞軍同樣需要抓壯丁來補充兵力,雖然他們名義上的君主是米洛什的兒子,但是實際掌控權利的卻是十七人議會。
十七人議會自然不會讓米洛什得逞,因為這不只關係到他們的權利,更關係到他們的生命。
而作為這場無限制吃雞大賽的究極受害者,西波斯尼亞人也不願意任人宰割,紛紛成立了自己的隊伍進行反制。
其實十七人議會也是迫於無奈,因為讓出了貝爾格萊德之後,塞爾維亞原來的土地便無險可守。
而東波斯尼亞的薩拉熱窩,不僅是塞爾維亞人聚居地,更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城,再加上米洛什逃到了那裡。
十七人議會就更不得不攻下它了,東波斯尼亞名義上是屬於奧斯曼的領土,雖然奧地利和塞爾維亞之間做了交易,但卻得不到當地土著的承認。
起初十七人議會認為只要消滅了當地的波斯尼亞人,當地的塞爾維亞人會很願意接受他們。
卻沒想到適得其反,東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和波斯尼亞人聯起手來保衛薩拉熱窩。這一下塞爾維亞反倒成了侵略者,但他們又不能不打。
因為當初想要給奧地利帝國留下一片白地,十七人議會盡可能地遷走了貝爾格萊德當地的民眾,並且向他們許諾一定會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無限制吃雞大賽就意味著,小路邊、稻田裡、城市中的巷子,且無論白天、黑夜,男人、女人、老人、甚至小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這種戰鬥對於軍隊計程車氣是個沉重的打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然而禍不單行,沉寂已久的武契奇再次舉起了反旗,這一次他要將米洛什和十七人議會全部打倒。
(武契奇是俄國人扶植的代理人,但之前由於誤判了形勢,導致功敗垂成。)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