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衣服穿,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七年之期,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1840年十月開始,大量來自西非的棉花湧入了奧地利國內的市場。充足的原料供給使得弗蘭茨的工廠得以全面運轉生產成品。

隨後出廠的的成衣經由鐵路運輸的渠道,不僅散播到帝國各地,還藉著關稅同盟的便利流入了德意志和亞平寧地區的市場。

這些成衣主打的目標使用者絕大多數屬於工人和中下層的群體,而恰好他們就是居住在沿著交通樞紐周圍分佈的城市裡。

大量廉價的衣裝,很快就將那些自以為是的裁縫鋪子們打得滿地找牙。

除了少數做高階貨的店鋪之外,他們在中低端的服裝市場直接遭遇了滑鐵盧式的降維打擊。

憑藉來自後世的優勢和領先這個時代近兩百年的審美,再加上一群皇家專用裁縫的鼎力相助下,弗蘭茨旗下的工廠成功設計出了一大批引領潮流的成衣款式。

不過他清醒的意識到要想保住在服裝行業中的領頭羊地位,光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乎他便派人聯絡維也納藝術學院,請他們派出一支專業團隊來幫助自己培養服裝設計師。

維也納藝術學院是一所建成於1692年的公立學院。它是歐洲最古老的藝術學院之一,只不過此時的它早已不復當初的輝煌鼎盛。

歷史上,隨著奧地利帝國的衰落和政府的撥款額度下降加上社會捐贈的稀少,為了維持日常花銷和生計,其高層不得已而降低公費學生的錄取率,使之成為了全歐洲最難考的藝術學院之一。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比起就讀藝術學院,貴族和富有的商人們更願意去譬如維也納大學這樣一所“真正的頂尖學府”。

不過得益於蝴蝶效應,此時的奧地利經濟欣欣向榮,帝國的財政收入猛增,這讓很多公立學校又重新受益於公共資金的支援。

由於搭上了德意志關稅同盟的順風車,奧地利更是成為了大批高學歷高素質的北德意志人才的聚集地,其中作為帝國心臟的維也納更顯群英薈萃。

對於貴族和商人們來說,如何用“智慧”或者是“學歷”來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是個一直困擾他們的難題,於是乎藝術鑑賞力就成為了他們標新立異的利器。

而從其它地區流入的高素質人才為了融入當地的生活,也加入了這個浩浩蕩蕩的藝術品鑑大軍。

而那些本該呆在公園和公墓睡救濟房的流浪藝術家們,全部都被拉出來到公共場合為大家表演。

過去只有皇室負責主導的大型活動或基建才能使他們受益,獲得一份還算是有穩定收入的工作,比如為皇帝的生日舉辦的慶典、以及公共工程竣工儀式、還有弗蘭茨和一眾知名的音樂界大師們公開創作的《逆浪千秋》等等。。。

由於藝術鑑賞市場的日漸興旺和隨之而來的激烈競爭,幾乎所有的工藝品價格都被拉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勝出的卷王們的收入也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從理論上講,在這個藝術和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像維也納美術學院這種歷史悠久的老牌學府應該沒有理由衰落才對。

然而維也納的藝術界的競爭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導致很多學生畢業之後獲得的工作收入連街頭的流浪畫家都不如。

這讓人們對這所古老學院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產生了嚴重的質疑。

同時本該作為維也納藝術學院經費的重要來源–潛在的女性學生們,此時都紛紛選擇了維也納皇家女子學院。

過去一些十分寵溺女兒的大貴族們會將她們送去帝國首都的藝術學院就讀,這樣既能讓女孩兒們得到釋放,又不違反貴族的道德。

可是隨著維也納皇家女子學院的橫空出世,讓不少貴族都改變了自己的初衷。

雖然維也納在女子教育方面可以說是比較寬鬆的,但是現在整個社會的主流依然認為此舉是在浪費金錢和培養“巫婆”。

而這次由皇室主動牽頭,假如此時的君主是個沒有精神或生理疾病的正常人,也許還會有人提出異議。

然而在維也納中央公園舉行的那場辯論之後,便再沒人有這種感觀了。

畢竟斐迪南一世和他的弟弟弗蘭茨·卡爾大公都不屬於正常人這一範疇,因此沒人會在意他們的輸贏,但要是換到自己頭上,後果就截然不同了。一旦輸了輕則英名盡毀,重則粉身碎骨。

本來哈布斯堡皇室是以仁慈而著稱的,但是隨著教會勢力的復甦,本能的警惕心理使得他們充當皇室黑手套的意願比以前更加強烈了。

原因非常簡單,帝國內部除了皇室外誰都治不了教會。“既然打不過,那麼就加入”這條準則從來都是貴族們的生存之道。

可這麼一來卻讓維也納美術學院喪失了,重要的經濟來源。

此時他們只能選擇嚴進嚴出,來重新提高自己的聲望。

而弗蘭茨的提議,就如甘霖一般,讓其重新煥發了生機。

除了服裝設計專業以外,在弗蘭茨的建議下,維也納美術學院還開設了廣告、新聞、建築等專業。

然而此時奧地利在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產量還是太少了,在短暫地瘋狂之後,原材料不足的問題再次困擾了整個奧地利的服裝產業。

就在中歐各國以為終於得到了喘息之機的時候,美國新上任的總統,宣佈了第一條總統命令。

“給予奧地利帝國最惠國待遇,並且向其大量傾銷棉花。”

按理說這條命令屬於中規中矩,美國人為了搶佔棉花市場,做出這種舉動實在無可厚非。

只不過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卻是給了德意志和亞平寧半島的國家重重一擊。

這道命令等於是使奧地利帝國在源頭上就截斷了中歐其他國家翻盤的可能。

海量的美國棉花流入奧地利,經由帝國境內的工廠們加工被製成棉布和衣服,然後再湧入中歐市場。

它們的大街小巷幾乎都充斥著來自於奧地利的服裝成品,致使其他國家根本無力也無法與其競爭。無論是在質量和價格或者款式上,奧地利的產品都佔有絕對優勢,讓人望塵莫及。

許多經濟學家都擔心,奧地利人在壟斷服裝市場之後會主動提高價格,以謀取更高的利潤。

尤其是普魯士,更是丟擲了一大堆陰謀論,來詆譭奧地利和哈布斯堡皇室。

然而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奧地利方面不僅沒有在漲價上做文章,反而還透過公告的行式主動告知大眾,其服裝品將會降價出售,稱這樣能讓更多的中下層民眾享受到應有的便利。

當然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宣傳模式,比如在德意志邦聯內打出的公開口號是“讓每個德意志人都有衣服穿。”

在奧地利國內打出的當然是“讓每個奧地利人都有衣服穿。”在亞平寧地區則是換了另一番說辭。

總之這一次,弗蘭茨不但賺得盆滿缽滿,還藉機刷了一波好名聲。

其實降價銷售是一種更加長遠的策略,因為這樣就加高了行業門檻,讓其他國家的競爭者再也難以生出與其對抗的心思。

至於那些失業者,這是鼓勵他們選擇去奧地利工作的絕佳機會。

畢竟現在內萊塔尼亞的鐵路交通那麼方便,而且就算做不了工人,還可以選擇去外萊塔尼亞務農。

以上方法均不行的話,還有去海外殖民地這一不錯的出路。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風巷

天賜賢者

我真的沒打算造反

碼字的翻肚魚

七國爭霸,昏君竟成千古一帝

我愛吃大肘子

袋子通古今:我助傾國女帝搞基建

王公語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