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下),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七年之期,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美國留學生還是想回到美國進行軍事改革的,因為他們看到了差距,覺得美軍必須改變才能跟上時代潮流。

然而這些人所不知道的是,他們的仕途大多已經斷了,即便是再回到美國陸軍也很難再得到重用。

這當然不只是因為弗蘭茨從中作梗和詹姆斯·波爾克的多疑,更因為此時的美國陸軍是個熬資歷的地方。

簡而言之就是要想出人頭地,先得有工齡。這群人出國留學,顯然會造成工齡嚴重缺失自然也就和高官無緣了。

其實除了這群美國留學生以外,貝利特和烏爾裡希·薩利斯這兩個瑞士正統聯盟的留學生也很愁,他們在奧地利呆得越久,越覺得自己國家的軍隊難堪大用。

實際上奧地利帝國軍方給出的評價也差不多,他們覺得這些留學生都難堪大用,並不認為這些人有成為優秀統帥的潛質。

但這些傲慢的奧地利老教授們所不知道的是,未來奧地利帝國將會陷入將軍荒。

歷史上奧地利帝國在拿破崙時代的老將軍退場之後,軍事人才迅速凋零,到了後期甚至只能拿一些軍樂隊的軍官當將軍。

這種趕鴨子上架的行為自然只能遭遇一場又一場地大敗。

在弗蘭茨的計劃之中,如果這些人實在不堪用,還可以將其送回美國去,至少可以幫南軍多撐一段時間。

實際上弗蘭茨招收的美國留學生,大多數都是南軍的將領。所以這也算是個雙保險,即便是奧地利帝國用不上,也可以放回去噁心美國北軍。

有人歡喜便有人憂,此時的大不列顛島上。

身處白廳的羅伯特·皮爾愁的頭髮都要白了,來自印度的求援信和各方用來推脫責任的說辭。

其實此時的英國還面臨著很多挑戰,俄國作為爭奪世界霸權的老對手就不多講了,主要是以後會經常講,而且此時俄國正在車臣戰爭的沼澤裡,兩者可謂是難兄難弟。

不過最直接的問題便是近東霸權,俄國人始終對奧斯曼帝國虎視眈眈,而英國人是不可能放北極熊出海的。

除此之外英國的殖民霸權也受到了挑戰,此時的法國正在美洲和亞洲瘋狂地擴張,到處扶植自己的勢力,更是有重奪北美霸權的趨勢。

法國是和英國在殖民地直接衝突最多的國家,從中美洲、西非、大洋洲的虛與委蛇。

再到拉普拉塔總督區的劍拔弩張和北美洲的瘋狂擴張,甚至直接在英國的印度殖民地買下了塞倫坡殖民地,豪取越南,涉足遠東事務,同時還擔起了西班牙的殖民事務。

面對這個老牌對手,羅伯特·皮爾已經頭疼了。未來如果法國成功聯統西班牙,那麼法蘭西帝國將再臨人間。

到那個時候英國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不過說到底法國人之所以能翻盤,還得怪前者自己。

畢竟維也納條約幾乎已經將法國束縛住了,但是英國為了削弱神聖同盟的影響力,便默許了法蘭西的擴張,並在同時打擊奧地利的勢力。

結果便是現在法蘭西無人能治,而奧地利帝國正在自己的圈子裡瘋狂鞏固影響力。

此時的法國人正在瘋狂地造軍艦,意圖恢復殖民帝國的榮光。在可預見的未來,英國和法國將會在全球展開殖民競爭。

這裡指的是附庸和奴役王國,或者叫跑馬圈地,不過這個時代列強依然沒有深入內陸的能力。

最讓羅伯特·皮爾感到惱火的是英國的經濟霸權也遭到了挑戰,不過說是經濟霸權倒不如說是科技霸權。

奧地利帝國由於技術的進步,導致在一些領域已經領先英國,並且開始反向對英國輸出商品。

這讓英國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雖然此時號稱世界工廠,第一強國,但是它的工業能力相較於它的市場來說有些過剩了。

經濟危機,沒錯就是經濟危機,英國曆史上差不多每十年就要爆發一次經濟危機。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英國奉行的自由主義,導致資本經常過分集中,這不但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大大增加了出現金融危機的風險。

結果就是英國部分商品和行業的利潤在短時間內暴增,或者暴降,繼而造成整個國家經濟動盪。

其次英國自身市場有限,對外部市場依賴嚴重。弗蘭茨其實一直都十分避諱和英國發生正面衝突,但是在後者看來前者已經是其一大威脅了。

英國的那些資本家紛紛要求懲治奧地利帝國,而對付其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封鎖亞得里亞海。

這對於英國海軍來說並不難做到,但是現在他們拉的戰線太長了,在全世界的戰爭和大事件都牽扯著他們的精力。

尤其是南美洲烏拉圭和巴西的這場戰爭,如果英國能借機控制巴西,那麼就能將南美變成自己的後花園。

到時候英國就能從西半球再造一個印度,兩個“印度”足以讓大英帝國登上世界的頂峰。

同時也將真正彌補,當年失去北美殖民地的遺憾。

無論是派兵進駐阿爾巴尼亞南部,還是將太平洋出海口讓給美國都是為了削弱奧地利的海外競爭力。

但是以上兩次嘗試顯然都失敗了,非但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反而讓自己陷入到了阿爾巴尼亞的泥潭之中,同時又給美國續了一波命。

此時的英國資本家要求羅伯特·皮爾採取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方式來保證他們的利益。

首相大人自然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但是此時印度已經岌岌可危,這群人還在相互指責和爭權奪利。

現在羅伯特·皮爾不想管那些只能看到眼前利益的白痴,也不想管其他什麼有的沒的,他現在只想要保住英國在南亞次大陸上的基業。

於是乎,羅伯特·皮爾連下了十二道命令,命令所有能支援印度的軍隊和地區,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大英帝國這顆最璀璨的明珠。

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上,只有英國人能在“短期內”(相對)從海上投送二十萬以上的兵力。

羅伯特·皮爾的行為看似瘋狂,但實則有他的道理。此時的印度幾乎已經是英國的囊中之物了,它對於英國的貢獻不只是原材料,還有一個相對寬廣的市場。

同時印度次大陸還是英國經略遠東的跳板,不誇張地說如果失去了印度,那麼英國早晚會淪為二流國家。

為了不賭上英國的未來,羅伯特·皮爾只能選擇賭上自己。

憑此時英國的國力,印度是一定可以保住的。

但是諸如南美洲的戰爭、封堵俄國的政策、削弱奧地利的計劃、減慢法國殖民速度的部署可能都要讓步於保衛印度的戰爭。

而這一來一回的六個月,究竟會對世界的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尚未可知.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風巷

天賜賢者

我真的沒打算造反

碼字的翻肚魚

七國爭霸,昏君竟成千古一帝

我愛吃大肘子

袋子通古今:我助傾國女帝搞基建

王公語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