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章 趙國的隱患,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寫網文太難了,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括一邊吃飯一邊觀察各個官員的反應,之所以將午飯以這樣的形式呈現,一方便是為了讓大家見識農家和墨家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表決自己變法改革的決心。

這些人中必然有支持者,有反對者,但只要第一時間不站出來反對,等到新的政策實施下去,再想要反對就晚了。

“主要還是產糧的問題,得再往農家塞幾個年輕人。”趙括心中想到,如果畝產能翻一倍,他哪裡還需要這麼小心翼翼,抽點人手都要計算一下糧食夠不夠,有時還要向楚國和齊國買糧。

雖然能買到,但是終究不安穩,說不定人家啥時候就不賣了。

現在趙國看起來和各國關係都不錯,但這只是表面,說翻臉就有可能翻臉,只有自己家地裡的糧食吃的才心安。

農家那幾個老頭雖然能幹,但是年紀太大了,說沒可能就沒了,必須儘快將年輕人培養起來。

而且現在農家有研究水稻的、研究小麥的、研究粟、黍、大豆、高粱、棉花、瓜果、蔬菜的,都需要人,幾個老頭遠遠不夠,人越多越好。

“大王覺得我趙國官員如何?”魏無忌突然問道。他在這些人中看到了不少熟人,有些當年還是他的門客,在魏國沒有得到重用的機會,如今在趙國終於發揮出自己的才能。

“當為天下翹楚。”趙括臉上露出驕傲的神情。

這可不是他誇大其詞,當今天下,在武將方面能夠和趙國相比的,唯有秦國。但是在文官方面能夠和趙國比的,一個都沒有。

“大王不覺得來自各國的官員有些多了嗎?”魏無忌眼中閃過一道光芒,低聲說道。

由於招賢令、邯鄲學院的作用,以及趙括的多次挖人,再加上四大公子之二的魏無忌、趙勝的吸引力,更有諸子百家廣收學子,各國人才不斷湧入趙國。

而且趙括秉著自己就算白養著,也不讓其他國家得到的原則,幾乎來者不拒,待遇全部拉滿。

如今趙國來自其他各國的中上層官員已經達到半數,位列天下之最。邯鄲學院中更是大部分祭酒、博士都是來自列國。

雖然有了不論出身,不論國家,唯才是舉的美名,但是也極大壓縮了趙國本地人的上升空間。

長此以往下去,非常不利於趙括的統治。

趙國人才是趙括的基本盤,趙括統治的基石。說句誇張一點的,外來人員哪一天看趙括不爽,爬起來就跑了,趙括留都留不住。

趙國人雖然也可能跑去其他國家,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除非對上層失望透頂,輕易是不會離開家鄉的。

如果趙國人反過來卻被外來人員管理,即便外來人員乾的更好,大家心中也會有所不滿,而這種不滿,一部分是對趙括的。

因為所有外來人員的權力都是趙括賦予的。

魏無忌設身處地的想了想,如果自己是一名普通趙國黔首,縣令是魏國人,縣尉是齊國人,郡守是韓國人,郡尉是燕國人,郡丞是楚國人,只有鄉老是趙國人,自己心中會不會有所不滿?答桉是一定的。

如果自己是一名趙國小貴族,當了十年縣令,兢兢業業,好不容易升到了郡丞,結果郡守是魏國人,郡尉是齊國人。

他們沒有十年兢兢業業,只是透過招賢令或者其他人的舉薦,見到了國君,於是獲得了和自己同樣的機會,自己心中會不會有所不滿?

答桉也是一定的。

魏無忌一開始並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因為各國都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官員,下到縣令,上到相國。

直到剛剛,一眼掃過去,好傢伙,一半都是六國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七國在一起開大會呢。

更可怕的是,這次官制改革,郡縣制的確立,將會多出大量位置,而這些位置同樣有不少被安排給了來自六國的官員。

至於趙括,後世的固有思維讓他忽視了這個問題,他總想著人才越多越好,卻忘了趙國人的感受。

“幸好有信陵君提醒,寡人險些釀成大錯。”趙括勐然驚醒。

他之前還在為‘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而沾沾自喜,現在才發現自己是有多傻。

這裡是趙國啊,如果到處都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官員,百姓不僅會心生牴觸,甚至會產生對抗官府的想法。

時間長了,更會有一種我趙國人不如其他國家的人,低人一等的想法。

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而且這種矛盾會在變法過程中愈演愈烈,甚至會導致變法的失敗。

趙國若是站在百姓這邊,各國人才必然會離開趙國。趙國若是站在官員這邊,百姓將和官府離心離德。

失去民心容易,再想要獲得民心,可就千難萬難了。

“信陵君明察秋毫,老夫不如啊。”荀子嘆了一口氣,他此前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見到來自各國的人才,甚至有一種和趙括一樣,沾沾自喜的感覺。

現在才發現,這罐蜜糖下面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大王和荀子言重了。”魏無忌說道。

“不知信陵君可有補救之法?寡人總不能將大家趕出去吧。”趙括苦笑著說道,如果真這樣做,他的名聲就徹底完了,以後不會再有人才投趙。

“之前擬定的升遷名單必須調整,其中來自六國的官員先剔除。”魏無忌說道。

“這個可以。”趙括點了點頭,雖然名單擬定好了,但是還沒有下發,隨時可以調整。

“然後把來自魏國的官員調整到鄴郡,來自齊國的官員調整到濟西郡,來自燕國的官員調整到河間郡,來自韓國的官員調整到上黨郡。”

“這些郡要麼曾經屬於各國,要麼曾經一部分屬於各國,百姓對來自以前國家的官員也會多一份認同。同時,郡守、郡丞、郡尉、長史四人中至少有兩人是趙人。縣令、縣丞、縣尉三人至少有一人是趙人。”

“來自楚國和剩下的官員,安置在河套、鹽鐵煤炭等產業、以及道路建設上面。願意前往河套的百姓心思更加活躍,也更容易接受來自其他國家的官員,不過同樣需要有趙人共同管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恐]這見鬼的無限求生

香豌豆

妖探

曠海忘湖

向師祖獻上鹹魚

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