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李治惹禍
央吉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4章 李治惹禍,穿成武則天女兒後被團寵,央吉拉,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午時分,小令月從乳母那兒用過午膳,趴在抱女的肩頭美美地打了幾個嗝兒,然後又被四個宮女伺候洗身換尿布。
等到做完一切後,躺倒龍床上,繼續跟武后共渡母女時光。
在娛樂專案匱乏的古代,逗自己的孩子成了女人最大的娛樂愛好。
武后雖然四十一歲了,但仍有些痴迷當母親的快樂。
坐月子期間,她似乎忘記了權勢鬥爭,眼中除了自己的小公主已經什麼都容不下去了,只要片刻不見女兒就要找。
小令月也十分乖巧,只要醒來,就往武后的懷裡蹭,然後不停地吐泡泡,在武后面前賣萌騙親親。
武后被小傢伙撩撥得母愛氾濫,殿內時不時的都會傳出她恣意的笑聲。
母女對視,武后滿眼柔情,說實話,她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笑了,自從入宮以來,被封武才人,出家感業寺,鬥垮蕭淑妃,扳倒王皇后……在通往皇權的路上,她每走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
權力讓她迷失自我,為了上位,可以不擇手段,誰若擋住她攫取權力的道路,她會毫不猶豫地清理掉。
她自認為鐵石心腸,已經成了一個為權勢而活著的政治工具。
直至女兒的出生,在這個小傢伙身上,她總算找回了當普通人的快樂。
或許連她都不知道,此後的半生,她把所有的母愛和親情都只給了太平一人。
她對太平的恩寵,並不全是喜歡這個女兒,說到底,只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易和寄託罷了。
宮內的嬪妃,皇室的子嗣,大臣的女眷,一批又一批的人帶著各式禮物,期望能踏進含涼殿,給龍床上的這對母女磕一個頭,也足矣。
小令月縮在武后的懷裡,隔著厚厚的幔帳聽著外面自報家門的人,武后慵懶地躺在床上,她甚至都不用看來人一眼,就這麼心安理得的接受別人的跪拜,這就是權力帶來的好處。
不管外面人是否是真心,她只需要主宰這些人的命運,就能獲得無上的榮耀和地位。
整個一下午,含涼殿迎來送往,拜賀的人如過眼雲煙,連武后自己,都記不清了。
小令月醒了吃,困了睡,一直到第二天天亮。
出生的第三天早上,李治早早就來到含涼殿,他一身戎裝,手持一張巨弓,腰間挎著箭矢。
武后見他這般打扮,眉頭一皺,便問道:
“九郎,你這是要做甚?”
李治挽了挽衣袖,有些興奮地答道:“媚娘,今日是咱公主出生的第三天,朕要為女兒舉行六射之禮!”。
“噗嗤”一聲,武后直接被逗樂了,伸出指頭戳了一下李治的腦袋:
“你糊塗啊,哪有生女兒舉行射禮的,待會我命人在殿外掛一條手絹就好了!”
“掛手絹多沒意思,舉行六射才有趣,雖說咱生的是公主,可朕覺得,她以後定比男兒還要厲害,再說了,朕也想體驗一番民間百姓的樂趣!”
說著,李治朝襁褓中的小令月做了個鬼臉,一臉的溺愛。
武后見他這麼說,心裡很是受用,但還是勸慰道:
“不可亂來!射禮乃周朝舊禮,民間百姓沿用也就罷了,你可是大唐的天子,怎能跟著湊熱鬧,要是被那幫老傢伙知道了,你就等著群臣的諫書吧!”
“朕的家事,與他們何干,何況是在後宮舉行,他們管不著!”
不待武后再勸,李治對內監陳立吩咐道:“去,馬上準備祭祀之物,朕稍後要為公主舉行射禮!”
“奴婢尊命!”陳立一揮浮塵,立刻帶人去安排。
李治抱起小令月,父女倆一陣親暱,小令月對於這個“寵妻老爹”也是很有好感的,嘟嚕著小嘴唇,很快就騙到了來自李治的親親。
含涼殿外,宮女太監們在廣場上放置了一張八仙桌,因為不是大規格的的祭祀,就沒有擺放豬牛羊三頭,而是隻擺了香爐和瓜果。
李治抱著小令月走出殿外,武后則是坐在掛著幔帳的鳳攆中,被四個女官抬到殿外。
按說坐月子期間,是不能出門的,但武后的性子,誰勸也沒用,作為小公主的孃親,自然希望親眼看到公主受禮。
一切準備妥當後,兩個女官小心翼翼地把李令月放在李治的背上,用布條牢牢地綁住!
“媚娘你看,咱女兒被這樣折騰,恁是一聲未哭,朕敢放言,她長大了一定比男兒還有氣概,哈哈!”
李治揹著小公主,原地轉了好幾圈,搞得李令月小腦袋瓜一陣眩暈,她不能用哭聲來表達抗議,這樣就是在打她老爹的臉。
無奈,只得在心底吐槽:爹啊,你傻啊,比男兒還有氣概的女人,那不是女人,那叫女漢子,你是誠心想讓我以後嫁不出去嗎?
武則天生怕小令月摔下來,惱了李治兩句,這個不靠譜的爹才老實下來,背起小公主,先是在銅盆裡洗淨雙手,又親自上了三炷香。
焚香禱告完畢,便拿起桑木製作的弓,取出一支蓬草作成的箭,彎弓拉弦。
第一箭,射向天空。
第二箭,射向地面!
這兩箭的寓意,是向天地禱告家中添丁,孩子會跟父親一樣,敬天重地,成為一個頂天立地之人。
後面四箭,則分別射向東南西北四方,寓意自家孩子以後將威服四方,有男兒氣概!
儀式很快結束,小令月總算從李治身上解脫。
她一被放到武后懷裡,就攥緊對方的手指頭,小腦袋使勁往胸口裡拱。
武則天心疼得不行,對李治喋喋不休地埋怨道:
“你看你,大把年紀了還沒個正行,非要揹著女兒行那男子之禮,看把女兒嚇的,罰你三天不準踏進含涼殿!”
李治趕忙一個勁兒地賠不是,夫妻倆拌了幾句嘴,和好如初。
射禮結束的第二天,誠如武后所料,李治的案前堆滿了諫言的摺子。
朝堂之上,群臣激昂,左相郝處俊帶領一干臣子,上書批評李治不守禮法,破壞規矩,順道抨擊武后品行不端,治亂後宮。
奇怪的是,大臣們吵著吵著,潛移默化地把李治這個當事人自動忽略,轉而把矛頭對準武后,說她禍亂朝綱,蠱惑陛下不守禮法。
很明顯,這是在指桑罵槐,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