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八章:兵部尚書陳新甲,織明,蝸牛非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崇禎十三年的正月初九日,崇禎皇帝下召由宣大總督陳新甲代替傅宗龍為兵部尚書。
自弘治朝時賈俊以後,就再無舉人出身而做過尚書的,但此時國朝軍事危急,諸大臣們誰也不願出任兵部尚書,所以這事就輪到有知兵之名的陳新甲當上了。
陳新甲也確是少有的知兵之人,在朝見崇禎皇帝時,陳新甲遞上保衛邦國的十條策略,雖大多為此前諸廷臣所言之事。
但陳新甲所提在天壽山後宜置設總兵鎮守,徐州亦宜設重兵鎮守,開通兩京咽喉,以南護鳳陵,又可中防漕運,崇禎皇帝一併採用之,陳新甲又復陳兵部樞政四要及兵事四失,崇禎皇帝即命他加以整頓飭行之。
正月時,薊遼總督洪承疇也上條陳奏言:寧遠城有鎮守、監軍、巡撫、兵備等官,營伍紛雜,事權制肘。
他特別向崇禎皇帝請示諸般軍務悉聽總兵官節制,凡監軍、巡撫、鎮守等官同於一城的,亦依此例辦理,或得崇禎皇帝允准。
二月初七日,督師楊嗣昌指揮總兵官左良玉等大敗張獻忠於太平縣之瑪瑙山,張獻忠妻妾被擒,逃入興安、房縣境,官軍畏險不攻,張獻忠潛伏密林中,賄山民買鹽米,山民成為義軍耳目,張獻忠收得散士,聲勢復振。
到三月初七日,崇禎皇帝亦下詔罷免了此前派往各鎮各軍中充為監軍、監視的內臣宦官。
告諭言道:“各鎮內員,察飭已久。兵馬、錢糧、器械等項,稍有改觀,但戰守防援,事權未能盡一。遂將總監、分守等內臣俱撤回京另用,凡邊務一切錢糧、兵馬、邊防、剿御等事,著督、府、鎮、道一意肩承。”
之前派到北路的監視太監李國輔也被傳召回京,張誠對於他是心懷感激的,李國輔公公出任監視太監期間張誠的支援可是蠻大的,若不是他及時從京師徵調工匠補充過來,雲州銃的產量怕是一直都提不上來。
所以,在李國輔公公返回京師之時,張誠非但派出車架以及護衛,更是大包小裹的帶上好些金銀,以及綾羅綢緞諸物。
李國輔雖也是百般拒絕,但在張誠的堅持之下,最後還是帶上白銀兩千兩,綾羅綢緞二十匹,由二十名親軍護衛著兩乘轎廂車回返京師。
四月十五日,崇禎皇帝告諭吏部諸臣:年來資格畛域,抑壞人才,考選屢奉旨舉貢兼收,究竟不遵,非祖宗破格用人至意。
因此,就教貢士並試過歲貢生共二百六十三人,俱著於六部司屬、都察院、通政司、太常寺各司屬及推知正官通行察缺,依次填補。並明言此係特用,後不為例。
…………
大明崇禎十三年四月十八日,宣鎮北路之地,仍是頗為涼爽,畢竟地近塞外,月令比之東路似乎要晚上一兩個月。
自二月初時,招兵募勇的大旗再次樹立起來,每日應募的軍戶家中子弟不絕,赤城、雲州、獨石口、馬營、鎮安、龍門所等各處堡城都是應者雲集。
不得不說模範的引領作用太強了,自從去年八月底時開始,獨石口、雲州、赤城三處軍營的將士們有假期以來,他們便成了北路最靚的崽!
他們一身嶄新的軍服,行走在各處堡城的大街小巷中,特別的亮眼,而且他們個個都是禮貌待人,雖也有個別人不善交流,不僅面目兇惡,且嗓門也是賊大,但卻再無白吃白喝,甚至賒欠不付賬之事發生。
正因為他們個個都有餉銀,再加上平日裡營操的艱苦,各人間的兄弟情感也是與日俱增,每到放假之日,都是三五結夥到街頭巷尾尋鋪子大吃一頓。
好在他們都是輪流請客,個人請上一次,便能吃上個五六回,還增進了弟兄間的感情,對此張誠也是極力支援的。
雖然他們每次的消費也都不是很多,但嗆不住軍士們的基數大,因此,每到各地軍營放假的日子,各堡城便有如過節一般。
各家飯館酒肆都把廳堂收拾得乾乾淨淨,店小二們更是沿街賣力的吆喝著,生怕漏掉了一夥客人。
此番,吳志忠向北路各處堡城都派駐了專司招兵的隊官,他們嚴格按照張誠定下的標準,不止是汰弱選強,更必須要良家子,甚至是三戶聯保。
饒是如此,報名應募之人仍舊是絡繹不絕,試想一下,不但每日管飽,更是每月可食三頓肉,而且還有月餉可領,別說北路了,就算是整個宣鎮有沒有?
到今日為止,就已經募得青壯男丁四千餘人,他們分別在赤城、獨石口和雲州受訓,在頭三個月的新兵期內,若是不被淘汰,便會分入各營之中進行更為嚴厲的操練。
就在這四千餘新勇營操之時,湯若望來到了赤城堡,他一路行來的路途上之所見,皆是越來越顯荒涼。
可一過雕號堡境後,卻叫他倍感驚異,宣鎮北路,本應是宣府鎮最北之極邊所在,理應荒蕪凋敝,但映入眼簾之處,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尤其是到了赤城堡中,咋一看去,竟不輸於京師之繁華,當然,這也只是個比喻而已,畢竟京師的人口基數擺在那裡。
不過,北路軍民所展現出的那一股子朝氣蓬勃之感,卻是湯若望自到大明以來首次感覺到,尤其是當他遊歷了雲州匠營之後。
就在雲州驛館的正廳內,張誠、魏知策、池淵、石鐵根等諸人正陪著湯若望在廳內細品香茶之機。
張誠便開言說道:“湯先生乃西洋之國的高人,今日見我北路匠營、工坊如何?”
湯若望此前雖聽張誠提起過雲州有匠營及工坊,規模頗大,但畢竟只是聽聞,今日一見之下,他也覺得心驚。
只這雲州匠營、工坊的規模,怕是要超過大明京師工部、兵部,甚至是宮內匠戶工坊的規模了,更為難得的是雲州這邊的管理也是特別。
湯若望之來北路主業雖是為了傳教,但見到工坊這邊的流水線作業方式,仍是大感興趣,尤其所見各部件都是一般的精良,更使他大感驚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