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慈不掌兵,織明,蝸牛非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各級大小軍將作為勇毅軍的核心骨幹力量,自然不容忽視。
張誠之所以提出設立軍銜制,就是為了保證將官們的待遇,同時強化他們的忠誠度與榮譽感,以使他們長久保持奮勇爭先的激情。
雖然,現在就勇毅軍中創立軍銜制達成了一致意見,得到麾下各官將的大力支援,但關於軍銜制又該如何與各級軍將相對應,以及今後晉升軍銜的基本要求與條件,還需要徹底敲定下來,以便於在勇毅軍完全推行開來。
不過,在談論軍銜制的具體事務之前,張誠又提出了一個令大家驚異的決定。
他要在勇毅軍中設立一系列的副職,就如各營都有主將、副將之分一般,張誠為千總、把總、百總、隊總,甚至是甲長都設立了副職。
具體內容就是各部皆設千總一員,副千總兩員;各司設把總一員、副把總兩員;各局設百總一員、副百總兩員;而其下的隊和甲則與之不同,只是各設一名正副職。
張誠的這個想法其實源於他的靈機一動,就在大年過後,他陪伴家人在赤城山上泡溫泉時,偶爾想起後世有一支軍隊,就實行過“幽靈師”這一舉措。
就是在每一個師級戰鬥單位裡,從營級往上的各軍職,都設兩個副職。
如此一來的好處有兩點,其一就是可以透過這一方式,為自己鍛鍊培養大批合格的軍官,要知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其二,就是當戰事焦灼且激烈之時,前線陣亡必然會很大,而這時若要組建新的戰鬥部隊,最短缺的就是基層戰鬥指揮官。
至於最基層執行員的甲長和隊總,完全可以從表現優異的上士中提拔任用,但作為一級指揮員的百總、把總,尤其是千總官,則不能如此草率,必須要選拔合適的人才行。
而且,如此一來還有隱藏的好處,就是一旦永寧伯張誠認為時機成熟,想要擴軍之時,只需招募合格兵士即可,各級軍官都是現成的了。
真到了那一天,完全可以一營變兩營,甚至迅速變成三個營人馬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在張誠的記憶中,曾經就有那麼一場世界大戰,其中有一個國家的軍隊就是越打越多,無論前線戰場上的傷亡多大,都能迅速拉起新的戰鬥部隊,前仆後繼地奔赴戰鬥前線。
克隆大師,用這個詞來形容張誠的設想很貼切,可這個時代的人們完全無法理解“克隆”二字的含義,所以張誠便給自己這個想法起了另外一個名字“幽靈部隊”!
幽靈,通常是指那些沒有固定的形體,一般人僅憑肉眼幾乎完全看不到的物體或人,它們都一副似有似無的樣貌,完全躲避在陰暗角落裡。
這一舉措若在勇毅軍中完全施行開來,那麼張誠就等於同時擁有至少十二營的兵馬實力,而且發揮到極限的話,他甚至能夠直接組建起十八營的主力戰兵。
當然,關於擴軍一事,張誠隻字未提,參與軍議的一眾心腹們也都有意迴避這個話題,但大家心中都是十分清楚,這一舉措背後暗藏著什麼樣的巨大威力。
…………
而今,永寧伯與麾下核心官將經過幾輪的詳議之後,各級將官的對應軍銜已經基本確立下來。
首先是尉官銜,武都尉向下對甲長,向上則對應副隊總一職;騎都尉分別對應隊總和副百總一職;羽林尉則下對百總,向上可對應至副把總一職。
在張誠的設想中,軍銜制相對於職官制來講,既要獨立又要對等,且還要體現出自己的靈活性,歸納成一句話就是——職官制是死的,而軍銜制是活的!
正是基於這個原則,在制定軍銜與職官對應關係時,只設定了一個基本的對應體系規則,既上下限制度。
就如尉官銜原則上只對應隊總、百總這一職官,但是其又向下覆蓋了甲長這一級別職官,向上也涵蓋了把總這一級別,使得尉官銜的上下限有所擴大,如此便大大地增加了其適用性。
這裡重點說明一下甲長與副甲長,原本對應的是上士軍銜,因為甲長可以說是勇毅軍中最基礎的軍官,平日與戰士們接觸最多,如此設計也是為了提升戰士們的進取心與積極性。
而甲長一職,雖然在原則上是由上士中選任,但若在甲長任上表現優異,也可以提升其為武都尉的軍銜,這就避免了隊總沒有空缺,甲長就不能升職的問題。
同理,尉官銜中最高一級的羽林尉,其上限也是最高可以對應到副把總一級,目的也是為了激發尉官銜諸將的積極進取之心,若是能力特別突出的羽林尉,甚至還可以提任把總。
其次就是校官銜,其在原則上對應的是把總、千總。
但也同樣擴大了上下限,即雲騎校正常對應的是把總,但也可向下對應副把總一職;而驍騎校則分別對應把總和副千總而設;羽林校則是對應著千總的軍職,但其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晉升將官一級軍職。
最後就是將官銜的對應關係了,其中的左護軍、右護軍分別對應兩個副將,護軍一級目前對應的是勇毅軍中的最高軍職,既各營的一營之主將。
不過,這裡就出了一點小意外,便是在場的眾人都對各營主將任護軍的銜級,都是持著反對意見。
他們紛紛認為如果最高軍銜給了各營的主將,那麼作為勇毅軍的全軍唯一主將,永寧伯張誠又該如何評定軍銜,他作為一軍之主帥,不可能沒有軍銜吧?
對此,張誠也頗覺為難,他在這件事上確實是疏忽了。
一直以來,他都將勇毅軍作為了自己的私產,甚至是將勇毅軍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把自己放在了父親的位置,完全凌駕於全軍數萬將士之上。
現在經大家的提醒,才意識到如此安排確實有些不妥,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他的腦中也在飛速的盤算著解決之策。
過了好一會後,張誠才止住眾人的議論,他綜合了大家剛才發表的看法,做最後的決斷:“這樣吧。各營副將都評定為右護軍銜,主將評定為左護軍。”
大明以左為尊,所以各營主將評為左護軍,而副將評為右護軍,對此大家自然都無意義。
可就在他們以為張誠會把自己評為護軍銜級的時候,卻聽到另一番內容:“至於護軍銜級,暫時空置,作為預留,給各營主將立功後的封賞。
另外,將來我勇毅軍也可能會面臨兩線作戰,那時還需一位大將,代本伯指揮一路兵馬,到時便可提拔為勇毅軍的遊擊、參將,甚至是勇毅軍的副將,到時便可晉升護軍銜級。
而且,在我勇毅軍中,未來還可增設上護軍、大護軍銜級,以與勇毅軍各級將官相對應,如此便可使各將銜級明晰清楚。”
劉敏慎搖著頭說道:“大將軍,如此雖好,可又以何軍銜對應大將軍呢?”
朱雀營主將張廣達插言道:“不如就叫‘中護軍’。大將軍居於中軍,如此也不是不可吧!”
青龍營主將張國棟也說道:“大將軍總領全軍,依我看不如就叫‘總護軍’來得直接。”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卻始終未能達成一致的意見。
“諸位不要再爭啦。”
張誠再次止住眾人的議論之聲,他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大家,沉聲說道:“本伯乃勇毅軍之主,既為全軍之主帥,自然不宜再用‘護軍’之名。
然諸位之所言也確有幾分道理,本伯思之亦覺不該遺漏主帥之軍銜,這護軍之名亦不可再用,且本伯乃朝廷封的鎮朔大將軍,不若就以‘大將軍’為軍銜。”
他說到這裡時,略作停頓,掃看了眾人一遍後,才繼續道:“‘大將軍’之名既為哦勇毅軍最高之軍銜,凌駕於其他各護軍銜級之上,且為獨一無二之軍銜,除本伯外不再授予任何人!”
“善,善啊!”
魏知策第一個表示贊同與支援,他擊掌稱善,眾人自然更無異議,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
這裡就有一點要介紹下,張誠在勇毅軍中另外設定了一系列文官,分別是參謀、參贊、參議等官職。
其中的參議這個官職,都是宣府北、東兩路地方上新增設的虛職,顧名思義,其只是具有參與議論政事的資格,為主政者治理地方提供參考意見,而對於地方軍政大事並無參與決策的權力。
這些參議多以當地文人士子充任,也有大批地方新設學堂的學生充任,這就是張誠給他們的一個進身之階,先以虛職為地方衛司效力,鍛鍊個人能力,以備後用。
而參謀和參贊則屬於軍職,他們將充實入各大營中,其地位比原先的文書、文員要高許多,且也會被授予軍銜。
基本上就是仿照後世軍隊中,軍、師、旅、團、營各級參謀的制度建設方式,在勇毅軍中創設參謀、參贊職務。
各營有營參謀,各部又有部參謀,各司則有司參謀,再往下便不設參謀,這裡的參謀主要就是為各級主管出謀劃策,於戰前做戰術推演,以為主將決策提供參考。
而且他們這些參謀還有一個重要的職事,便是主管著各類軍事情報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可以說是各級戰鬥單位裡的情報中樞。
參贊則更傾向於文職,其主要職責就是幫助主將處理各類文案和文書,掌管著各級戰鬥單位的種種表格簿冊,類似於後勤部長一樣的存在。
所以,參贊只設定營、部這兩級,再往下便不再專設參贊一職。
…………
除了新設參謀、參贊、參議等職,張誠還進一步強化了各級鎮撫的職責。
鎮撫,顧名思義既有震懾之責,又有撫慰之意,可以說鎮撫官手裡既要有大棒,更要有胡蘿蔔,如此才能既打又哄。
為了增加鎮撫官手中的權力,張誠特別規定在大軍外出作戰之時,由各級鎮撫官負責管理督戰隊,每個司以上的軍事單位都要組建督戰隊,以執行戰場紀律。
而且,為了進一步嚴明軍規軍紀,張誠還在勇毅軍中增設了一個全新的軍事單位——“懲誡營”!
懲誡營,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懲治過錯,以警戒將來。
張誠規定凡違反勇毅軍之軍規軍紀者,一律視其所犯軍規軍紀過錯大小,進入懲誡營中服役,就相當於勇毅軍中的勞工一般。
他們或是三個月,最少是一個月的懲誡期,這期間要在懲誡營中做工贖罪,期滿則重新歸回原來所在部隊。
但有一點特別之處,就是服役期滿並不等於懲誡的結束,只是代表他們在懲誡營的服役期結束了。
一旦將來到了戰場上的時候,若是需要組織敢死隊,向敵人發起決死衝鋒之際,他們這些進過懲誡營的戰士,便是第一批決死衝鋒的敢死隊員。
只要他們在向敵人發起的決死衝鋒中,不畏怯後退,戰後仍能活著的戰士,才算是完成了懲誡,這時才算是一名正常的勇毅軍戰士,才算真正的返回原部隊歸建。
一旦他們在決死衝鋒之際,畏怯退縮的話,不但會被督戰隊斬殺當場,他們的家人也會被釘在恥辱柱上,成為宣府鎮其他軍戶百姓口中的笑料。
除非其家中仍有男丁,參軍入伍,而且還要在戰事中激烈搏戰,榮立下戰功後,這種恥辱才會被抹去。
目前,懲誡營還在初建階段,張誠只在威遠營中設了一營,而在其他各營中暫時並沒有全部設立懲誡營。
不過,若是到了真正的戰場上時,就不好說會組建多少懲誡營了!
眾人聽張誠將督戰隊的時候,還未曾感到驚訝,可這個組建“懲誡營”的決定,才一宣佈,便引起眾人的又一陣議論紛紛。
大家對於嚴明軍規軍紀並無意見,只不過他們中有些人認為“懲誡營”的規則,太過於殘忍了一些,不管何人,一旦進入懲誡營後等待他們的可就是“九死一生”,甚至是“十死無生”啊!
比如一向愛惜軍士的白虎營主將陳錚,對此就頗有些不以為然。
永寧伯張誠對於大家的意見不以為意,只淡淡地說了一句話,便使得眾人啞口無言。
“慈不掌兵!”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