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拈花一笑;凡心見佛心,則成佛道,法海穿越唐三藏,紙筆丹青,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儺、加葉一去不回。

他們的小心思自然瞞不過諸佛與菩薩,心說:好兩個奸猾之輩。

正有一尊佛要出列告發,卻見觀音菩薩先一步起身,更見其雙手拈著楊柳枝,嘴角微含笑意,對著三藏說道:“三藏,你前世本是我佛如來門下二弟子金蟬子,因汝不能悟出佛祖拈花一笑之意,又在大殿之中於眾僧面前頂撞佛祖,此後擅逃靈山...歸桉後,佛祖判汝不聽說法,輕慢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

觀音菩薩稍頓了頓,向著法海笑道:“如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真經,當成正果...可喜可賀。”

法海雙手合十,念一聲:“阿彌陀佛。”

“早聞你才出大唐地界,便真靈復甦...卻不知你是金蟬子,還是唐三藏?”

大殿中的眾僧聽了菩薩這一問,才回味過來,原來菩薩已經開始同三藏法師辯經了。

只是觀音大士...你乃是我教有名高德,怎能這般出功不出力?

問他點刁鑽些的問題啊!

這問題簡單到有些敷衍了。

果然傳言不假,觀音大士待三藏當真是一向親厚...他們竟一時有些想念被送去輪迴的文殊菩薩了。

若是文殊菩薩此刻在大殿之中,想必定有一場好戲看。

眾僧心裡怎樣是另一說,況且即便如此,他們也想到聽聽三藏如何應對。

“金蟬子是我,玄奘是我,取經的唐三藏也是我。”當然了,法海心裡還說了一句話:“法海...亦是我,我是我。”

此類詢問“我是誰?”的哲學問題,在法海這裡幾乎是沒有什麼挑戰性的...若他現在連這個問題都沒有想清楚,也走不到靈山來。

若說得再露骨些,他甚至還有一句話可言:成佛是我,入魔是我,三界一個凡僧也是我。

“既然都是你...”觀音菩薩出的題,顯然不會那麼簡單,否則不僅僅是對這一場辯經的負責,更是對三藏法師的不尊重,因此她還有一問:“那麼如今你可悟了佛祖‘拈花一笑’之意?”

眾僧頓時駭然!

菩薩不愧是菩薩!

適才是我們錯怪您了。

其實在場不少僧人還是有所預判的,畢竟菩薩前言中還是提到了這件事情...

但若當真說起這佛祖“拈花一笑”之寓意,眾僧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別說金蟬子想明白,當年一同在場的僧人可不少...他們也不明白。

甚至不敢與佛祖目光對視。

唯獨摩訶迦葉與佛祖相視一處,而後會心一笑。

然後佛祖便說摩訶迦葉悟了。

金蟬子就不服氣了。

憑什麼就說他悟了?

且讓他說出個一二三來。

但摩訶迦葉只是笑而不語。

金蟬子就說他是在不懂裝懂...結果被佛祖訓斥,說他擾亂佛堂,金蟬子一怒之下,頂撞了佛祖幾句,然後一甩衣袍,就此跑出了靈山,最後還是被觀音菩薩抓回來的...

不過這“拈花一笑”之事,自當年金蟬子引起騷亂之後,靈山眾僧便少有提及...畢竟他們也是真想不太明白,即便是到了如今,也還是一樣。

雲裡霧裡,不明所以。

甚至有些僧人還頗為贊同金蟬子的話,認為摩訶迦葉就是在附和佛祖,學著佛祖的樣子笑了笑,其實他本人就是什麼也不懂。

這會兒聽到菩薩舊事重提,雖然是在向三藏法師詢問,但絕大多數僧人心裡也發虛,生怕佛祖又借題發揮,另生波折。

法海稍沉默了一陣。

此事他也只是有所耳聞,具體情形究竟是怎樣,他還真不太清楚。

而菩薩的這個問題,讓他忽然想明白了一個事情,那就是自己雖然是唐三藏,但似乎並不是金蟬子...

至於金蟬子真靈復甦,更也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因為自己是法海,並沒有金蟬子的記憶。

念及此處,法海微微皺眉,顯然陷入了沉思之中。

眾僧見狀,紛紛向菩薩投去“不愧是菩薩”的目光,一擊便中要害...甚至有些心念不堅定,心中還在默默祈禱,希望三藏答不出來,這辯經之事...便能就此告一段落,大家夥兒全都能解脫。

可正此時——

卻見緩緩抬頭,他看向了菩薩,眉頭漸漸舒展,一手也呈拈花之狀,而後嘴角微含笑意。

“不太對!”

有僧人看出了不同,觀音菩薩身邊的普賢菩薩忽小聲說了一句:“這並非是佛祖當年‘拈花一笑’。”

眾僧聞言紛紛仔細觀瞧,頓覺怪異...

然後眾僧再看看觀音菩薩,便又覺著不奇怪了。

因為三藏法師這會兒的拈花手勢,是學菩薩拈楊柳枝來的...跟當年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時,自然有所不同。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見了,便收起楊柳枝,向著三藏笑道:“三藏,想不到你與貧僧果真心意相通。”

適才菩薩拈枝,法海從中看到了菩薩對世間眾生的憐愛之心,以及菩薩對普渡眾生的堅決之態。

故而會心一笑。

普賢菩薩一旁小聲說道:“是了,佛祖當年之笑意,意態安詳,寧靜、澹然...而適才觀音大士與三藏之笑,皆見悲憫。”

普賢菩薩與觀音菩薩的話,聲音雖然不大,但大殿中的僧眾們聽得是清清楚楚...一時心情複雜,不知究竟算不算難住了三藏。

便有大日如來看熱鬧事大,好奇問了一句:“當年佛祖拈花時,貧僧已在浮屠山閉關,卻是未曾見到...三藏,菩薩問你可悟通了當年佛祖拈花一笑之意,卻並非問你是否看懂菩薩拈枝...”

說罷,大日如來又看向了佛祖:“佛祖,不知可否重現‘拈花一笑’,讓貧僧也見識一番?”

大日如來不愧是當年跟多寶如來爭過靈山之主的人物,即便是彌勒與藥師兩位佛祖在面對如來佛祖的時候,也一直禮讓三分。

但他就沒那麼客氣了。

最讓大日如來有如此底氣的,其實也還是前不久他成功邀請孔雀大明王菩薩加入密宗...他們兩位聯手之下,這靈山之中還當真就沒有幾個能打的。

佛祖看向大日如來之時,好似山嶽一般的氣勢,便瞬間橫貫了過去。

但對方毫不示弱,一輪紅日燃起熊熊熾熱烈焰...轟轟轟!

氣勢對沖之下,一些根基淺薄的僧人,已經稍有些承受不住了,一個個面色蒼白,東倒西歪...十分狼狽。

反而是把三藏法師晾在了一邊兒。

大聖見了這般情況,心說:這個靈山怕也算不得什麼佛門清淨之地,還挺熱鬧。

幾個弟子也都是喜歡湊熱的,如今看到兩位佛祖針鋒相對,似乎衝突將起,內心深處還有些小興奮,畢竟這樣的場面可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

“阿彌陀佛。”

大尊者摩訶迦葉唸了一聲佛號,緩緩起身:“我佛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傳至貧僧處。”

“貧僧得此法,全因當年一笑。”

他說完這些話之後,也不管如來佛祖與大日如來氣勢對沖,卻將當年那一朵金婆羅花取出,做拈花一笑之狀,看向三藏:“金蟬子,何解?”

大尊者摩訶迦葉向三藏發問,佛祖與大日如來,便齊齊收了氣勢。

而孔雀大明王菩薩卻向大日如來傳音道:“你何必如此?太過莽撞了。”

大日如來還音曰:“本欲尋個緣由,惹怒如來佛祖,好就此離去...不料他能坐得住。”

孔雀大明王菩薩聞言好奇詢問了一句:“此等盛會,道友為何要先退席?”

大日如來:“佛曰:不可說,稍後自見分曉,明王且做好心理準備,別怪貧僧沒有事先提醒。”

大日如來畢竟耳聰目明,他當年剛脫困的時候,是聽到過孫悟空唸經的...之前沒有反應過來,是一時疏忽...直到剛才菩薩與三藏問答時,他才勐然想起這件事情來。

而且他們師徒幾個離開靈山,將經文送去大唐的時候,菩薩更是說了一句,等他們回到靈山之後,會考校大聖的“經文”功課。

法海看過去,也不回答,只問了一句:“佛祖既然傳尊者凡夫成佛第一義諦...尊者為何還未成佛?”

眾僧聽了此言,也忍不住向摩訶迦葉看過去,心說:三藏法師之言有道理啊,當年他展顏一笑,勘破佛祖“拈花一笑”之意,眾人問他緣由,只說心有靈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可為什麼這都快一千年了...大迦葉還是大尊者,依舊未曾成佛呢?

當然了,靈山之中不止一位迦葉,過去七佛之中還有一位迦葉佛...他這會兒也饒有興趣的在看摩訶迦葉與三藏法師之辯。

摩訶迦葉聽了金蟬子之言,也不惱怒,笑道:“我得法而習之,非必成也。”

法海聽了,頓時學著他拈花而笑,笑道:“已解之。”

眾僧:??

摩訶迦葉也一愣,有些不太清楚這位三藏法師的路數,怎麼就解了?

然後他跟三藏對視一處的時候,尤其是看到三藏的雙眸時,忽忍不住相視而笑。就好似當年自己見佛祖拈花時,能夠明白佛祖的心意一樣...如今他也看明白了三藏之心,可謂是意會於心,笑顏自破。

就在眾僧回味他們兩個這數言交鋒時,還是大日如來開口詢問:“三藏,何解?”

法海雙手合十:“如是我聞,心有靈犀,小僧已有意會。”

“貧僧不信。”說話的是過去七佛中的迦葉佛。

“凡心見佛心,則成佛道。然成佛者,心境自達,是為無相涅盤,然其妙境,非言語可描萬一。是故,有佛心者,見之自悟。所謂拈花一笑,正是大迦葉見了佛心。”法海對著迦葉佛說道:“不知迦葉佛,以為然否?”

迦葉佛聽後點點頭,雙手合十,閉上雙目,再不言語。

顯然是他認同了三藏法師的話。

而此時,法海才看向摩訶迦葉,禮敬之後才道:“尊者之所以見佛而不成佛,想必是認為佛心不如本心。小僧也碎過成佛舍利,只願為凡僧...只是與尊者獨善其身之清淨苦修而不同,小僧行於紅塵,降妖除魔,斬業護生。”

“不知尊者,可還有指教?”

三藏之言,他並沒有什麼可反駁之處,或許可以針對“斬業護生”做些文章,但這不是他的風格。

況且適才三藏做出“拈花一笑”時,摩訶迦葉也是看到了獨屬於三藏的那一顆“佛心”的。

正如三藏適才所言:見佛心而不成佛,只是他單純的不願意拋去本心。

況且能成佛者,對於成不成佛,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執念追求,一切遵循本意,順心而行。

該唸經時念經,該悟時自悟...

只是三藏那一句“尊者獨善其身之清淨苦修”,讓他頗為在意。

摩訶迦葉眉頭稍稍皺,他自得道上了靈山之後,確實已經很久沒有出過靈山了。

又想到當年佛祖當年曾經說過“這部心法沒有文字,以心傳心”,自己還得肩負起給這部成佛心法尋找傳人的責任...便回身向著佛祖拱手道:“佛祖,三藏既解,可傳心經。”

別說是在場的眾僧了,摩訶迦葉這一句話,就連佛祖都沒有預料到。

一旁的法海就更有些發懵了,但想到適才“拈花一笑”時,兩顆佛心之間的交匯,法海便也能夠理解對方做出這個決定的緣由。

佛祖在金蓮之上笑道:“心經已傳於你,你可自行處置。”

“阿彌陀佛。”

摩訶迦葉雙手合十,唸了一聲佛號之後,身上金光綻放,向著三藏說道:“三藏,可敞心扉否?”

法海亦雙手合十,對其並不設防。

兩股金光互動不斷,種種梵音妙樂,在大雄寶殿之上響起,又見此二人身邊金蓮朵朵,尤其是那唐三藏胸腹之間,竟然再次顯現出許多舍利碎片,隨著摩訶迦葉的傳經,舍利碎片正在緩緩複合。

眾僧見之,皆紛紛感嘆...

不禁想起當年三藏超度子受時,將已經成型的虛形舍利,直接破碎的場景。

若是雙方互換,他們自問難以做到這一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道侶助我長生

笨瓜不太甜

陰山籙

蟹黃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