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三章 說點事情,星火2003,九月醬,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這次事件上攤牌,實際上陳念是考慮過後果的。
他其實也想過其他方案,比如以“演習”為藉口的大規模疏散,比如“地震預測技術”等等。
但前者操作難度大到嚇人,而後者.則幾乎沒有可能實現。
是的,系統裡給出了地震預測儀的源點需求,但這個需求的體量,卻是五位數級別的。
原因很簡單,想要預測地震,首先就要對全球地質環境達到百分之百的掌握,這對人類探測技術的要求,可以說是超前上百年的。
另外,即使擁有了地質環境資料,以目前人類所擁有的算力,也不可能完成具備參考性的分析——那至少要等到量子計算機出現之後。
綜合來講,地震預測看似尋常,可在實現難度上,甚至比星艦還要大
所以,他只能坦白開口。
沒錯,有些事情一說出口,他將要面臨的是極大的邏輯挑戰。
你為什麼知道有地震?你為什麼能掌握這些資訊?資訊從哪來?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什麼?
或者.伱是不是未卜先知?是不是來自未來?
無論是哪一個問題,他都很難回答。
但是,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本來就是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情。
從客觀上,挽回這次災難所造成的損失對國家發展極為重要,甚至比一艘航母、一架戰略轟炸機還要重要許多倍。
從主觀上,他實在是無法坐視自己的同胞遭難。
這不是什麼電車難題,這是數萬條活生生的人命。
畢竟在他看來,明明可為卻不為,那就是對自己能力的極大浪費。
退一萬步說,哪怕是在考慮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其實這個選項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壞處。
反正現在自己的情況跟攤牌也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不提罷了。
能夠預見未來,對普通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外掛”,但對於一個國家,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陳念並不這麼認為。
在宏觀層面上,“未卜先知”這個特性,其實能發揮的效果真的有限。
你知道對方要對伊拉克動手,然後呢?
提前囤積石油?提前佈局能源市場?
且不說這樣的大動作會引來什麼樣的連鎖反應,光是做出這些動作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就不是隨便能承受得起的。
一句話,大國相爭,都是陽謀。
從二戰之後開始,就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是倒在陰謀之下的。
哪怕是上一世,我們在大豆、鋼鐵、晶片市場的潰敗,官方不知道對方要出什麼招嗎?官方真的沒有一點超前的預測嗎?
不可能。
要麼,是擋不下來。
要麼,是無法算清應對對方謀劃需要付出的成本、與可能產生的收益孰重孰輕。
這一點,哪怕能夠預知未來,也是做不到的。
畢竟,陳念知道的只是“事件”,而不是全域性的“事態”,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是“最優解”。
所以,歸根結底,科技發展才是唯一的主線,想靠未卜先知去投機取巧的話,還是早日放棄爭霸的念頭吧。
當然,話是這麼說,但如果真的面對“資訊能改變結果”、且陳念能夠記得的關鍵事件,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的。
比如這一次,再比如14年那一次,20年那一次.
想到這裡,陳唸的眉頭稍微舒展開來。
他重新抬起頭看向陳果,心思已經完全通達。
他開口說道:
“在資金上,我們應該不會存在太大的困難,包括應急救災資金、災後重建資金,總數額都不會超過2000億。”
“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還是放在‘怎樣最大程度減少損失’,尤其是減少人員傷亡這件事情上。”
“只要人活著,一切就都好說。”
“明白。”
陳果微微點頭,隨後說道:
“我不是相關的學者,但根據我的瞭解,目前在應對大規模、高烈度地質災害、尤其是地震這方面,整個世界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最優的選擇,無非是加固建築、提高抗震級別、及時進行人員疏散這幾項而已。”
“至於想要從源頭上阻止地震發生.聽都沒聽過。”
“我聽過。”
陳念介面說道。
“有一種設計叫做‘地震盾’結構,指的是在地震頻發的區域,透過鑽孔的方式,在需要保護的重點區域外圍形成一層空隙結構。”
“人工實驗資料表明,這種結構可以讓地震產生的瑞利波能量下降80%以上。”
“唯一的問題是,這種結構的工程量太大,成本太高。”
“另外還有所謂的‘地震斗篷’,就是在土地上種植楔形樹林,透過樹木的高低排布,把瑞利波轉化為剪下波。”
“當然,這種設計實現難度雖然小了一些,但效果也差很多。”
聽到陳唸的話,陳果微微皺起了眉頭。
“如果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呢?能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理論上應該可以——不過具體的實施,還需要相關的地質專家去討論。”
陳果默默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你能劃出的震源範圍能精確到什麼程度?”
“10公里以內。”
陳念並沒有記住這一場地震的準確經緯座標,但他知道,震源中心就在映秀附近,偏差不會超過10公里。
“那也不算什麼大工程嘛.”
陳果的神色再次鬆弛下來,隨後,他一邊在紙上演算,一邊解釋道:
“你看啊,如果說地震盾的作用是可靠的話,我們按照直徑30公里來算,震中管控區周長大概在100公里左右。”
“在這一百公里的長度內,我們需要進行深度鑽孔作業,按單孔直徑1米,深度100米,孔間距按1米計算吧。”
“一孔的土方量也就是120方而已,總共600萬方的土方量我不是土建專業人員啊,但如果只看土方量的話,這資料連大型工程的邊都沾不到啊。”
聽完陳果的計算,陳念也吃了一驚。
他一開始確實覺得這會是個大工程來著,但仔細一想,精確位置圈定了,好像又確實沒多大
當然,這個“沒多大”對標的是國家專案的體量。
如果不借助官方,靠他自己、哪怕是靠星火小組,想要搞定這種專案的話,那還是天方夜譚的。
畢竟,專案最大的問題不是工程難度,而是施工過程中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
思索了片刻,他開口說道:
“不到600萬方。”
“地震盾的計算是有固定標準的,針對8.0級、50Hz的地震波,孔洞大小應該在60厘米左右,深度不需要100米,30米,能阻擋面波就夠了。”
“那更簡單了!”
陳果輕輕一拍手,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
“事情不大,在處理範圍之內。”
“不過,你這條訊息,還真的是重中之重了。”
“要不然,幾百億、甚至幾十億就能解決的問題,可能就要造成上萬億的損失了.”
陳果的這個推斷並不算誇張,事實上,根據上一世官方的統計資料,這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了近萬億,而間接造成的總體經濟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你真信我?”
陳念突然開口問道。
“沒有什麼不信的,就算你說你是做夢夢到的,我們也要按‘噩夢成真’的標準處理。”
“不用糾結太多,哪怕錯了,我們就當做是一次預演好了.”
陳念鄭重點頭,隨後繼續說道:
“地震盾的作用並不是確定的,所以,在這個直接措施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準備好其他的應對手段。”
“包括搶險救災裝備、救援方案、疏散方案、安置方案等等。”
“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能事到臨頭了,我們再抓腦門。”
“放心,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陳果合上了手裡的本子,看了一眼手錶之後說道:
“會要開了,一起來吧。”
幾分鐘之後,在上級的許可下,星火小組核心組的十餘名成員透過電話召開了這一次的緊急會議。
陳果代替陳念通報了情況,而在聽完之後,線上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這個訊息的衝擊力太大了,哪怕在場的都是跟陳念有過直接接觸,並且已經可以說是“見過了大世面”的人,但乍一聽到陳果的描述,還是不由得有點懵。
足足安靜了半分鐘之後,經濟組的陳飛雲才第一個開了口。
他跟陳果一樣,壓根就沒有去考慮“可信度”的問題,而是直接問道:
“如果情況屬實的話,一年的時間,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很多。”
陳念回答道:
“從金融到實體,所有經濟部門、社會部門都會受到衝擊,對經濟組來說,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衝擊應對預案。”
“如果我們的減災手段失效、災情不可避免地爆發的話,我們勢必要呼叫大量資金、調動大量人力前往救災。”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面臨的經濟壓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為了避免社會經濟體系發生坍塌性下行,我們必須制定好一系列的經濟策略。”
“這一點,就要交給你們組來做了。”
“明白。”
陳飛雲果斷回答,隨後繼續說道:
“等上級通知下來之後,我會組織組內人員進行討論,儘快輸出方案。”
他的話音落下,民發辦現任負責人何文茂立刻開口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各個工業部門也要做好災備預案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對工業產能的管控是偏緊的,這主要是受前期金融危機影響導致的政策延續。”
“這種策略有利於我們應對國際經濟衝擊,但不利於短時間內組織大規模生產。”
“我建議,工業產能這一塊,我們還是要做一些儲備,否則,臨時調動成本太高,時效性也不夠。”
“同意。”
陳念下意識地點頭,隨即說道:
“這個問題可以跟工業口討論,作為前期提案。”
“除了這些呢?其他人還有別的想法嗎?”
“有,救災裝置的問題。”
說話的是中航一集團的林永明,他的聲音平靜,但卻仍然能從中聽到濃濃的擔憂。
“該盆地地形複雜,尤其是在我們預計將要發生災害的映秀附近更是如此。”
“山高路遠,水網密集,哪怕近兩年已經大規模鋪開了路橋基建工作,但總體來說,那裡的交通便利程度、抗災等級也不高。”
“更何況,我們也不能指望靠一條‘永不中斷的公路’來救災。”
“根據國際經驗,我們需要一款重型運輸裝置,來承擔核心救災運輸任務。”
“我的建議是,儘快著手採購重型運輸直升機,比如米-26。”
“同時,重型直升機的研發也要提上日程。”
“這個‘即將發生的災難’對我們是一種警示,我們確實缺少應對災害的基礎能力,尤其是基礎裝備”
聽到林永明的話,陳念不由得有些感慨。
這些老一輩的技術型領導,他們在視野和眼光上,的確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
哪怕只是根據陳念所提供的極其有限的資訊,他就立刻看破了最大的困難點,甚至還提出了與上一世官方如出一轍的解決方案。
陳念還記得,在那個時候,米-26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災區的救星。
它不僅在最初期給災區運去了大量緊缺的生活物資、轉移了大量受困傷員,還憑藉一己之力,吊裝運輸了數十臺重型裝置進場,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災情嚴重的核心卻缺乏救援能力的問題。
當初災區幾個最危險的堰塞湖,就是靠這架龐然大物運來的工程機械裝置解決的。
它的作用巨大,但數量卻少的可憐-——只有一架!
所以,林永明的提議,無疑是直接打到了最痛的點上。
“這個建議很好,我同意。”
“採購重型運輸直升機的問題,可以用星火的資金來解決。”
“同時,我也會嘗試去解決重型運輸直升機的技術難關,爭取在一兩年的時間之內,造出我們自己的重型直升機。”
“到那個時候,我們就不會那麼被動了”
一連串的討論之後,關於未來將要發生的這場災難,大家的意見終於獲得了基本的統一。
而與此同時,上級部門也開始展開研判,諸多專家被緊急召集。
在普通人看不見的角落,這臺國家機器的齒輪已然悄悄開始了運轉。
晚點還有一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