眀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剩下的都不對,直播鑑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眀智,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何晴主演的連續劇《一代名妓李師師》中有一段經典的劇情:周邦彥和李師師一場歡好,恰好雲消雨歇之時,宋徽宗卻來了。

沒地方逃,周邦彥只能躲在床底下,然後,就聽了整整一夜的床,等宋徽宗走了,他滿含醋意的作了一首詞,也就是後世被人津津樂道的《少年遊》。

結果好死不死的,不知道怎麼傳到了宋徽宗的耳朵裡,然後他就被皇帝找了個由頭貶了官。

很有戲劇性,也充滿了荒誕不經,但這件事絕不是杜撰,而是明確記載於南宋詩人、詞人,儀真錄事參軍張端義所著的筆記體史《貴耳集》中。

這本書也是後世史學家公認的考據《宋史》的重要依據之一。

故事是不是真的不重要,但周邦彥確實很有名,他少年成名,曾作《卞都賦》,使“卞京紙貴”,更是宋代著名詞人、詩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排名還在李清照之前。

他歷經三帝,官雖然都不是太高,但大都清貴:神宗時任太學正,後出京任溧水縣令,任內為政敬簡,受百姓稱頌。

哲宗時回京,再任國子監主薄,後轉秘書省正字,轉任校書郎。

徽宗時,升考工員外郎、再升衛尉少卿、宗正少卿,兼儀禮局檢討,其間提舉主掌音律詩詞的大晟府,後拜秘書監。

要是做一下概括,他這輩子主要做了四件事:作詞、教學、作曲、修書。

包括中間雖然數次轉任地方,皇帝依舊讓他“管勾學事”、“兼事修書”。

所以要說有一本南宋舉子必考的《儀禮註疏》是周邦彥手抄的,還真就不奇怪,因為他大半輩子幹的都是這個工作。

但南宋周邦彥的手抄本能流傳至今,這就相當讓人不可思議了。

不是說不可能,流傳下來的宋朝的手抄本也不是沒有,各大拍賣會中時不時就能見到。

李定安覺得奇怪的是,來歷這麼不一般,價值這麼高,還儲存的這麼完好的手抄本,自己竟然沒聽過?

這就好比突然冒出了一份蘇軾或是王安石的親筆手稿,之前卻沒有傳出一丁點的風聲和徵兆。

周邦彥又不是什麼冷門人物,清真居士的名氣還是相當有知名度的。好,拋開這個不提,《秘書省管下校書郎朱記》總有人認識吧?

這妥妥的宋版手抄本,而且是宋代皇廷內府藏書,再看品相,擺明一直都是精心儲存,而非從墓裡挖出來的。所以這樣的東西早該名動天下,既便問世,也不該出現在什麼展覽會中,而是蘇付彼、佳士德、嘉德、保力之類的大型拍賣會,上拍之前,必然被炒到爆炸的那種。

包括現在,展覽會舉辦了一個多星期,迄今為止價值最高的一件藏品不過是宣統時期的一份聖旨,標價不過八百多萬,能不能賣出去都不一定。

做做對比:至少兩億的手抄本,這是什麼概念?

心裡震驚的不要不要的,他下意識的又翻了一頁,想看看具體內容,然後,感覺眼睛就跟瞎了一樣。

這是什麼?

或方或圓,或陰或陽,或朱或白,或篆或楷……這一頁紙上字有多少不知道,就說印,足足十幾枚,蓋的密密麻麻,幾乎沒有一點縫隙。

也就是紙不夠,不然絕對還會再蓋幾方上去。

讀的就是“宋元明清”考古,又天天泡在國博,對這些印章李定安不要太熟悉:

依然是九疊篆刻大方官印:《內殿秘書之印》……這是靖康後高宗朝,也就是趙構時才刻的南宋內府書畫鑑藏印章,同為秘書省藏書方印之一。

小篆方形白文印:《緝熙殿寶》……這是理宗朝始見的內府藏書印章。

同樣是九疊篆刻,滿朱文方形印:《祝融之後》,這是南宋倒數第二位皇帝端宗時的藏書印章。

再往下看:《翰林國史院官書》……先說這“翰林國史院”:修國史、典制誥、備顧問,等於尚書、中書、門下、秘書四省合一,是元朝的最高中央機構,沒有之一。有這枚印,就等於這本書被元朝翰林國史院收藏過。

《文淵閣》滿白文印,這是明代內府藏書印鑑。

朱文大印《廣運之寶》,這是朱元璋親自下旨刻的,為明代帝寶之一,專為藏書、賜書之用。說明這本書至少有一位明代的皇帝看過,還蓋了章。

還有一方朱文長方印,同樣是明代藏書印鑑之一,《國子監公用書籍記》,說明皇帝看過後,又賜到了國子監……

往下還有:天祿琳琅……這是乾隆早期建的藏書樓,印與樓同名,其中藏書全部都蓋有這枚印。

還有:《五福五代堂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寶》……哈哈,這兩方印章的來歷更是不簡單:

嘉慶二年,乾清宮大火,殃及昭仁殿,天祿琳琅藏書被燒了近半。太上皇乾隆帝痛心不已,下旨重建乾清宮及天祿琳琅,建成後,又令臣下:凡樓內剩餘藏書,前副頁必蓋《五福五代堂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寶》,後副頁必蓋《八徵耄念之寶》和《太上皇帝之寶》。

李定安直接翻到最後,果不其然,副頁上的那兩枚大印不要太刺眼。

看到這裡,他已然不知道怎麼評價了:等於這本書,自南宋趙構開始,就被宮廷內府收藏,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就沒有斷過代。

而且絕不止一位皇帝看過,因為光是天子印璽,就足足有三位:南宋端宗、朱元璋、乾隆。

所以說,兩億算什麼,再翻一倍怎麼樣?

看到這十多枚印章,葛教授沒有拍案而起,大聲驚呼,而是不動聲色的把自己叫了過來,就說明定力夠強,修養夠到家。

包括李定安,驚的愣住了一樣,怔了半晌才倒吸了一口涼氣,直愣愣的看著男人和女人:“這書哪來的?”

“還能是撿的不成?當然是買的……”男人有些不耐煩,“你們到底看不看?”

廢話,當然看。

這東西要是真的,少看一眼都是損失……

李定安幾乎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恨不得把眼睛釘到書上。

再翻一頁,終於看到了內容,和封面一樣,字跡已有了點“虛化”的感覺,顏色也有點淡,已然不是黑,而是“灰”。乍一看,像是泡了水,其實是年代過於久遠,色素逐漸流失所造成的現像。

字跡很工整,結構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標準的顏體楷書,也符合宋代官方手抄文書的書寫要求。

至於是不是周邦彥的筆跡,李定安還真就不知道,關鍵是這位就沒什麼手跡流傳下來過。

再看墨,不是特別亮,稍顯“乾澀”,但這並非墨不好,而是時間原因造成的。如果沒看錯,這肯定是用徽墨書寫的,而且是徽墨中的上品:南宋時最為有名的潘谷八松煙。

反過來再看紙,隱約能看到雪花狀的暗紋,也確實符合宋代宮廷御用“青檀花箋”紙的特點。

再看中間的線,肯定是蠶絲編制無疑,已經發黃髮灰,是不是近千年之前的東西不知道,但同樣夠舊。

不過這東西沒辦法苛求,哪怕證明線是一百多年之前的也不能說這本書是假的:歷朝歷代,內廷機構都會對善本進行修繕,換線重訂不過是基本操作之一。

所以,看到這裡,只憑眼力,李定安至少確定有兩樣是對的:紙對,墨也對,宋朝的墨和宋朝的紙,絕對接近一千年的東西。

周邦彥沒有作品留傳下來,所以不知道字對不對,絲線也沒辦法確定,因為不知道中間有沒有換過。

唯一覺得有點問題的,好像就是印:印章的內容倒是對,相同的印鑑李定安在國博都見過,憑記憶,暫時還看不出其中是不是有仿刻的。

他之所以覺得不太對勁,是三方宋代印鑑、一方元代印鑑,以及三方明代印鑑,顏色幾乎一模一樣。

如果和剩下的幾方清代印鑑做對比,就能看出那麼一點差別:清代的印鑑顏色比較深,印跡比較清晰,但之前的,好像稍有點淺,顏色稍有點淡。

而且隱約間,這七枚印鑑也有點字型和墨跡表現出來的那種“虛化”的跡像。

很細微,幾乎微不可察,也就李定安眼睛經過千錘百煉,他也夠仔細,不然真不一定看的出來。

既然有發現,他就不得不懷疑:元朝先不說,明與宋隔著好幾百年,這幾方印之間,也應該像和清朝的印一樣,多少有一點差別才對?

如果抱著較真的心態再開發一下腦洞:這幾方印,也就是宋、元、明三代的印章,是不是是同一時期刻的?

蓋在這本書上的時間,會不會也是同一天?

想驗證也不難,麻煩一下馬獻明和舒靜好,讓他們找一下國博收藏的有同類印鑑的作品,再拍張照片發過來。

只要不是原印,就肯定有破綻,只要足夠細心,肯定能找出不對的地主。

下意識的,李定安拿出了手機,但稍一轉念,他又放了回去。

算了,沒必要浪費時間,既然看了,就看個明明白白。比如萬一是自己猜對了,難道只告訴對方:只是印有問題,其它看不出來?

被這麼多專家叫“老師”,都不夠跌份的。

再說了,宋元明清四代內府藏書,就這十個字,也值得他耗費一次技能點。

思忖間,他果斷的開啟了系統,瞅了一眼,然後,眼珠子“攸”的往外一突:

半真半假?

哈哈,這什麼狗屁結論……

李定安看的很仔細,也不是一般的慢,從上手開始到現在,差不多快過去了十分鐘。

兩位客人也不出聲,只是靜靜的等著。但葛教授心裡急的跟貓撓似的:這七八天以來,李定安看東西,什麼時候看這麼久過?

大都是看幾眼,再摸一摸,至多兩三分鐘就能給出結論。

看來十之八九沒什麼問題,換種說法:還真就被自己發現了一件價值好幾億的重寶?

想到這裡,老葛的心跳都快了好幾拍……

又過了一陣,李定安突然就直起了腰,然後,兩隻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他,臉上的表情還極怪,感覺像是被嚇住了一樣。

你看我幹嘛,這東西又不是我的?

老葛心裡一咯噔,有了絲不好的預感:“怎麼樣?”

這讓人怎麼說?

李定安“嘖”的一聲,然後嘴一咧,跟剛才葛教授的表情一模一樣:別提有多痛苦了。

不是……你倒是說話呀?

老葛正急不可耐,李定安“籲”的吐了一口氣,目光在男人和女人的臉上來回轉了好幾圈,最後才悠悠的問:“這東西是從國外弄回來的吧?”

“嘿,可以啊?”

男人一聲驚呼,眼睛都瞪大了一圈,“有點東西?”

何止是有點,東西多了去了……

女人眼睛“唰”的亮了一下,雙眼皮輕輕的抬了抬,若有所思的盯著李定安,好像在問:你怎麼知道?

李定安稍一頓,又指了指書:“再冒昧的問一下:你們之前肯定去過其它地方鑑定過,能不能說一下結論?以及,為什麼又來了這裡?”

要說這兩位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能值多少錢,幾乎不可能。

不信?

就正排隊的這些藏友,或是江靈雨直播間裡的粉絲,隨便拉過來一位讓他看看這上面的印章……一枚不認識,難道全都不認識?

所以說就挺奇怪:為什麼不去孤本、善本珍藏最多,鑑定也最為權威的故宮或是國博?

肯定沒去,不然自己早聽說了。

再退一步,京城的古籍研究機構一大把,哪個不比展覽會權威?

“不是,你看東西就看東西,怎麼盡……”

應該是想說“怎麼盡東扯西扯”,但話還沒說完,旁邊傳來“哼”的一聲,像是被攥住了脖子,男人的聲音戛然而止。

女人笑了笑,眼角浮出幾道細細的紋路,但風情依舊:“不瞞李老師,我認識您!”

看吧,就猜是衝自個來的,可能是登記的人一看,鑑定物品為古籍,就先安排給了老葛。

不過殊途同歸,終究還是落到了自己手裡。

至於之前的鑑定結果……可能是怕自己會有顧慮,女人擺明不願意說。

算了,不說就不說吧,自己也只是隨口一問……

“好,言歸正傳!”

李定安點點頭,手指劃過手抄本的封面:“紙沒問題,檀木特淨宣,而且是宋代造紙名家潘谷所制的‘澄心堂雪花箋’……”

一聽“澄心堂”,葛教授眼睛一突,腰彎成了九十度,恨不得一頭栽到書裡頭。

這是宋代皇室御供,至於有多好……技法沒有失傳前,兩宋皇帝全都用的是這種紙。

好只是一方面,關鍵是貴:宋代名家,包括蘇、黃、米、蔡、宋四家,每有精品傳世之時,才會用澄心堂紙書寫。

蘇軾、歐陽修、蔡襄、梅堯臣等名家甚至專為這紙寫過詩,明代畫家、書法家董其昌偶得一方澄心堂紙,直呼“此紙不敢書”。

不誇張,哪怕一個字都不寫,十六開這麼大一張,就能拍個萬兒八千……

聽到紙對,還是“澄心堂”雪花箋,男人的臉上浮出了喜色,女人依舊風輕雲淡,波瀾不驚。

“墨也對!”

李定安隨意一翻,書頁上出現密密麻麻的正楷小字:“同樣是潘谷所制的八松煙……”

老葛倒吸了一口氣,已經不知道說什麼了。

潘谷的紙是御貢之物,但他的墨卻上升到了御藏的程度,就從宋徽宗開始,專門建了一座閣樓,用來收藏八松煙。

他死後,就輪到趙構……這兩位的作品全都用的是這種墨,以及澄心堂紙。

同樣的,宋代好多名家為潘谷的八松煙寫過詩詞,寫最多的就是蘇軾,整整六首。

流傳下來的倒是極多,但絕大多數都在國外,比如美國國立博物館就有一百零八錠,繪的是水滸一百零八將的戲劇臉譜……

聽到墨對,女人依舊無動於衷,男人卻更輕鬆了:懶洋洋的往後一靠,渾身上下都透著得意:“還有呢?”

“這幾方印鑑也對!”

李定安又指了指《天祿琳琅》,以及乾隆的兩枚印章,“包括後副頁的《八徵耄念之寶》和《太上皇帝之寶》也對……”

印章竟然也是對的?

女人終於有了點反應,輕輕的點了一下頭。男人則笑的更開心了,但嘴剛咧開,李定安話鋒一轉:“但是……”

但是……怎麼還有但是?

男人愣了一下,純粹是本能的反應:“什麼?”

稍一頓,李定安語氣悠然:“其他的都不對!”

其他的都不對……意思就是這書有問題?

男人徹底呆住了,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但隨即,臉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了起來。

女人也怔了一下,茫然了好幾秒:“李老師,哪不對?”

擺明就沒好好聽。

李定安吐了一口氣:“是剩下的都不對!”

“怎麼可能?”

男人“騰”一下就站了起來,像是被人迎面砸了一拳,五官扭成了一堆,“我們去好多地方鑑定過,都說沒問題……”

看吧,問題來了!

但之前問,你又不說?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剛退役,就被美女榨乾了

真道中庸

徒兒你無敵了,下山娶媳婦兒吧!

鑄劍十年

七零年代軍婚,炮灰前妻太嬌媚

暖風過境

港片隻手遮天

飛雲斷

穿越到遊戲商店

隆基努斯

重生你是我老婆,看你洗頭怎麼了

小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