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于謙歷數也先罪狀 瓦剌使團突發暴動
西宮娘娘玉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69 于謙歷數也先罪狀 瓦剌使團突發暴動,景泰風雲:大明第一荒唐皇帝,西宮娘娘玉靈月,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俞士悅非常堅定地朝皇帝搖搖頭,然後眼神掃向胡濙,示意獻俘的流程跟自己這個禮部尚書沒有關係,都是跟在恭讓皇帝身邊的南京禮部尚書胡濙在牽頭籌劃。
朱祁鈺領會其意,便安坐觀禮,不再操心。
歷史上的朱祁鎮,和也先、伯顏帖木兒處成了比親兄弟還親的兄弟。
但是現在經過了朱祁鈺一系列荒誕不經的操作,朱祁鎮與也先和伯顏帖木兒已經反目成仇。就衝朱祁鎮被逼著放了一年多的牛羊,便決不能輕易饒過也先。
所以朱祁鎮要報復也先,胡濙要逢迎自家皇帝的喜好;朱祁鈺則事不關己,一臉的無所謂,只安安靜靜在一旁看好戲。
也先被逼著跪行於荊棘之上,待來到距二聖一丈開外時,方才停下。
風水輪流轉,終於也先還是成為了真正的階下囚。
朱祁鈺並沒有興趣去奚落也先,只是靠在龍椅上,閉目養神。
朱祁鎮到底顧忌形象,只是瞪著也先,卻也沒有輕易開口。
胡濙站出來,向也先高聲喝道:“也先,你可知罪?”
也先搖了搖頭,並不開口。
對也先來說,肯定是想活下去的,但荊也負了,棘也跪了,差不到也該點到為止了。
到底也曾是一方梟雄,讓也先當著幾十萬人大明軍民,還有一千五百名瓦剌勇士的面,搖尾乞憐,實在是過於強人所難了。
胡濙也沒有繼續和也先糾纏,而是命錦衣衛強行將也先的頭按在地上,然後命伯顏帖木兒與那一千五百人瓦剌勇士,一起跪伏於地,聽候申斥。
伯顏帖木兒倒是聽話,只是那一千五百名瓦剌勇士便徹底炸鍋了。
本來看著用數萬瓦剌將士人頭築成的京觀,這些勇士心裡便早已經老大不舒服了。如今大明朝廷又苦苦相逼,頓時人心浮動,差點形成暴亂。
好在有馬良、袁彬、哈銘等人,率五千錦衣衛將這一千五百瓦剌勇士團團圍住,方才控制住局面。
朱祁鎮看看胡濙、又看看于謙,便示意胡濙帶著伯顏帖木兒去彈壓瓦剌使團,而留下於謙負責申斥也先,歷數其罪狀。
胡濙與陳鎰、李賢、李實這幾位多次出使過瓦剌的大臣,一起監督著伯顏帖木兒前去彈壓瓦剌使團。
伯顏帖木兒威望雖不及也先,但也不容小覷。再加上圍觀的大明百姓齊聲高呼:“跪下,跪下,跪下……”
十幾萬人同心協力,其吶喊聲如山呼海嘯一般,震耳欲聾。
最終瓦剌人抗不住壓力,都跪伏於地,聽於謙申斥。
于謙清清嗓子,開始代表大明朝廷清算也先的罪過。
朱祁鈺豎著耳朵在那裡聽著,于謙開始時講的還算中規中矩,但講著講著便進入了狀態,從馬哈木講到脫歡,再從脫歡講到也先,把這祖孫三代人好一頓數落。
通篇沒有一句髒話,而且也不引經據典,就是平鋪直述,通俗易懂。
大明的普通百姓全都能聽得懂,瓦剌人裡粗通些漢話的,也能聽得懂。
說到動情處,大明百姓時不時地齊聲歡呼,數次將於謙的講話打斷。
到最後朱祁鈺以手扶額,已經不忍心再聽下去了。
而朱祁鎮則是靠在龍椅上,神情鬆弛了下來。憋了三年時間,胸中這口氣總算是出了。
此時于謙也講得這差不多了,就準備結尾收工。
然後此時異變陡生。
瓦剌使團之中,數十名勇士暴起搏命。
看押瓦剌使團的錦衣衛們正聽於謙講話聽得入神,一時不防,竟被瓦剌勇士將佩刀奪了去。
有了人帶頭之後,剩下的瓦剌人也激發血氣之勇,紛紛奪刀砍殺。
現場頓時大亂。
徐亨、郭昌等人迅速率營州衛將士將朱祁鈺團團圍護了起來。
于謙、王驥、梁珤、方瑛等人則趕忙上前護住朱祁鎮。
馬良、袁彬、哈銘心知自家失職,捅出了大簍子,連忙指揮著五千錦衣衛進行鎮壓。
然而五千錦衣衛哪裡是身經百戰的一千五百名瓦剌勇士的對手。
六千多人擠作一團,進行混戰,場面相當不堪。
為避免誤傷,神機營和驍騎營既不能使用火器,也沒辦法發射弓弩,只能在外圍列陣,將六千餘人堵在中間。
看著眼前失控的場面,朱祁鎮徹底慌了。雖然自己的安全沒有多大問題,但是一回到京師,還沒踏入城中,就生出這樣的禍事,於自己的名聲可是大大有損。
而且後面獻俘的流程可都是自己授意的,跟朱祁鈺沒有關係,事情怪不到當今皇帝頭上。
再加上剛剛是自己派胡濙、陳鎰、李賢、李實帶著伯顏帖木兒去彈壓瓦剌使團的。
現在不僅彈壓失敗了,而且這四位大臣還被捲入了亂軍之中,生死不明。
這可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想到這裡,朱祁鎮再望向自己的弟弟,只見朱祁鈺臉都被氣綠了,一副惡狠狠要殺人的樣子。
經常出使瓦剌的幾位大臣,除了黃溥,剩下的全部陷入了亂軍之中。這下麻煩大了,朱祁鈺不生氣才是怪事。
黃溥作為左春坊大學士、本屆會試主考官,今天負責與何宜一起帶著新科進士們觀禮,因此方才躲過了一劫。
至於新科進士們,各個心中都是五味雜陳。眼下的朝局實在是太過複雜了,難怪皇帝那麼重視策論呢。
今天大家算是徹底開了眼了,這政治敏銳度不夠的話,想在朝堂上立足真是太難了。這隊伍一個站不好,甚至小命直接就沒了。
就連年紀輕輕便高中探花、正意氣風發的高瑤,都轉眼間便認清了現實,變得成熟了不少。
具體表現就是高瑤不動聲色地挪動幾步,緊緊靠攏到了自己的同鄉兼座師何宜身側。
何宜笑著輕聲寬慰道:“沒事沒事,聖上英明神武、受命於天,一切盡在掌控之中,大家無須驚慌。”
只有何宜身邊的幾位進士聽到了這話,高瑤和另一位同鄉吳琛都使勁點點頭,旁邊其他幾個人則大為無語:現場都亂成一鍋粥了,咱們這位史上最年輕的座師還在那裡吹皇帝是算無遺策呢,難道就不覺得尷尬嗎?
鎮壓叛亂與文臣沒有關係,所以何宜還有心情在那裡替皇帝吹牛。
但統領著驍騎營的徐亨、統領著神機營的陶瑾,以及掌管錦衣衛的郭昌,卻都有些過於淡定。
三人俱都站於高臺之上,冷冷地看著臺下的廝殺混戰。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