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稅賦比率
煙雨織輕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七章:稅賦比率,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煙雨織輕愁,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這四個條件,十四位家主,不由悄然鬆下一口氣來。
十萬兩銀子,對他們十四家世家來說,也並非小數目。
不過,拆借一二,還是能拿的出來的。並且這馬車作坊可是一隻能下金蛋的金雞啊!
一次性投入,起碼會有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收益。
至於年底分紅,不能插手馬車作坊的管理經營等,這些統統不是問題。
換言之,也就是說,這四個條件,他們完全沒什麼問題的。
想到此處,王家主忍不住問道:“大人提出的四個條件,我等都沒什麼問題。”
“至於田地畝數,我等又豈敢欺瞞大人?只是如今我平安縣內推行新法,攤丁入畝,不知一畝田需要繳納多少稅賦?”
王家主之後,其他家主也紛紛附和,都表示同意賈環提出的四個條件,都願意繳納稅賦。
好吧,其實他們的選擇著實不多。
正所謂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他們就是那被夾在中間的小鬼啊。
打架的雙方,都是狠角色,動不動就要抄家滅門,滿門抄斬的。
但是這位縣令大人,無疑距離他們更一些。
如果他們不聽話的話,估計馬上就要大禍臨頭。
畢竟,昨兒曹、宋、白三家才剛剛被抄了家,曹家和宋家的嫡系,更是直接被當眾斬首。
如何抉擇,其實並不難抉擇。
而賈環聽到他們的話之後不由大喜!成了!
賈環不由說道:“新法乃士紳一體納糧,並且還是一稅法,攤丁入畝。以後所有稅賦,全部都攤入田畝之中。因而,一畝田只需要繳納一兩銀子的稅賦。”
聽到這個數字,十四個家主不由齊齊倒吸了一口涼氣。
王家主忍不住說道:“縣令大人,這稅賦未免忒高了啊!”
賈環忍不住問道:“這稅賦高了嗎?”
王家主膽顫心驚地說道:“縣令大人,對我等世家來說,這個稅賦並不是交不起,並且哪怕在田地上虧損我們也能在馬車作坊中賺出來。”
“只是對那些平頭百姓來說,這稅賦似乎高了些啊!”
聽到王家主的話,賈環不由陷入到沉思之中。
他並沒有種過田,甚至也沒有親自到鄉間田野體驗過。
對這個時代百姓的收入,他也沒有具體的資料參考。
或許,那位王家主說的,真的有道理也未可知。
想到此處,賈環不由向王家主問道:“王家主,不知這尋常百姓種下一畝田,大約能收入多少錢銀?”
見縣令大人竟是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王家主受寵若驚,他忙說道:“啟稟大人,這一畝田一年下來,大約能收五六百斤糧食。”
“而那些百姓賣出糧食的價格,一斤也就在兩文錢上下,因此,他們一畝地收入也就一兩多銀子。”
“因而……”
嘶!
聽到這兒,賈環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百姓一畝地收入一共才一兩多銀子,自己居然一下就要全都給收走?
要真的這麼收的話,那真的是比貪官汙吏還貪官汙吏了!
不過隱隱間,賈環覺得哪裡不對的樣子。
他忽然想起他前世看過的清代《賦稅全書》的記載。
全國各省徵收的田賦標準都不一樣,負擔最重的就是江南各省以及陝西。
江浙兩省田賦的標準為每畝派銀7錢3分,外加每丁編徭銀2錢1分,總計每畝交銀9錢4分。這樣算下來,10畝田地就要向官府交稅9兩4錢。
並且官府收取稅賦從來都不是按照規定收取的,通常都會上浮個兩三成。
實際上在江南十畝地大約要向官府繳納十一兩左右的稅賦,這比他一畝地一兩銀子的稅賦還要高。
要是一畝地百姓只有一兩銀子的收入的話,那些江南的百姓,豈不是都要餓死?
好吧,雖然那是清朝的資料,現如今是大夏朝,但也不應該相差如此之大才對。
想到此處,賈環不由問道:“王家主,這不對吧,我怎麼聽說江南的稅賦一畝地便高達一兩銀子?”
“若百姓一畝田只能收入一兩銀子的話,那江南的百姓豈不是要餓死?”
聽到賈環的質疑,王家主忙說道:“大人有所不知啊,江南地帶,實是一年兩熟的。並且他們耕作要更精細,畝收本比北方要多的。”
“並且他們不光種植水稻,同時還種桑麻等作物,因此,他們一畝田一年能收入二三兩銀子。絕非我們北地可比。”
“如今我北地一年一熟,一畝地一年也就收入一兩銀子上下。大人若是不信的話,只管去打聽,若我有半分虛言,任憑大人處置。”
如今北地還是一年一熟嗎?
賈環記得,好像在明朝後期,隨著夏播大豆的推廣,華北地區便開始兩年三熟的耕種方式。
看樣子,在大夏兩年三熟的耕種方式,竟然並沒有推廣開來。
看樣子,這平安縣百姓的畝收入,怕也只有一兩銀子上下。
若不是這位王家主提點,自己差點就要釀成大禍。
可見,一縣之父母官官職雖微,然則也關聯到數萬百姓的民生。
自己一個疏忽大意,可能就會導致數萬百姓挨餓受凍。
想到此處,賈環不由站起身來,向王家主深深一揖道:“多謝王家主提醒,本官險些釀成大錯。”
王家主忙起身回禮不已,並且連道不敢,惶恐不已。
賈環和顏悅色地請王家主坐下說話。
沉吟片刻之後,賈環不由問道:“諸位,本官准備將一畝之稅收定為二百文錢如何?”
一畝地,二百文錢,是十稅二,這個抽成,其實也已經很高了。
在許多朝代的農稅都是十稅一,兩漢時代甚至有過三十稅一的比例。
大多數朝代都超過十稅一。
看起來賈環提出的十稅二是極重的稅賦,但是別忘了歷朝歷代收取的不僅僅只有農稅而已。
他們還會大量收取其他的苛捐雜稅。
而大夏之新法,所有稅賦,全部都融合在農稅中。
因此,十稅二的比例,實際上並不高,甚至可說是極低的一個比例了。
其他家主聽到這個比例之後,連連點頭,並且稱讚賈環愛民如子。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