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纜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北方戰起,大明世祖,飛天纜車,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萬俘虜,上千名軍官被挑出來,幾乎都被砍殺。
他們罪大惡極,死有餘辜,殺就是了,沒有一個清白的。
而沒有帶頭人,俘虜們彷彿被抽到了骨頭一般,任由拿捏。
一萬頃土地,就是一百萬畝,人均二十畝,合作耕種。
若是預料中那樣,待到夏收,起碼能為秦軍貢獻百萬石糧食。
供應吃食,農具,成本極低,幾乎是純賺。
聽到這番規劃,小朱總兵感慨萬千:
“今日終於知曉,太祖皇帝為何這般青睞軍屯了。”
如果是由民戶耕種,衙門收稅,能有三成,已經就是燒高香了。
這麼想著,他對於張獻忠、李自成,越發的感激。
沒有他們,整個湖廣地區怎麼會有那麼多空餘的土地?
假設在江南,軍屯就是個笑話。
不過,粗暴的將大量的土地收納為官田,士紳們紛紛表示不滿,希望雨露均霑。
朱誼汐直接駁回,不是你的田地,憑啥給你?
隨即,他頒佈了還田令:
“但凡一年內,原主歸來,田宅原數奉還;兩年內,減半;三年內,在半之。”
這樣做,就是為了吸引那些流失的人口歸來定居,創造賦稅。
山林、異地,逃亡,甚至被隱蔽為佃戶的百姓,數以十萬記。
將這些人口收入官府,對於恢復湖廣的生產力,有著不可計量的好處。
對於朱誼汐以及軍政司來說,目前田地太多,人口太少,巴不得人越多越好,這樣就有產生足夠多的軍隊、賦稅。
不過,還田令的提出,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最棘手的是,反而是藩田。
“總兵,各地彙報,許多耕種藩田的百姓,拿著約書,想要拿回自己的土地。”
閻崇信看著年輕的總兵,心中感慨萬千,年上小心翼翼地說道。
“這些人並無地契,縣衙本想打發了事,但由於人數太多,下吏以為,必須謹慎。”
“趙先生怎麼看?”
朱誼汐扭頭,對著趙舒問道。
“回稟總兵,這其中的情況,很是複雜。”
趙舒思量一會兒,開始細細述說道。
按照大明的制度,藩王除了有宗祿外,還有定製的“藩田”。
所謂的“藩田”,可以理解為漢、唐的食邑。
比如,賜予福王當年就藩,被賜予兩萬頃藩田,其實就是讓地方把這兩萬頃的賦稅,不再上交,而是直接交於福王。
畢竟用腦子想都知道,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併厲害,朝廷哪有那麼多的田地?
結果,地方貪汙了藩田收入,給的不過一成。
於是,藩王們只能自己兼併土地,大量的農民投獻,交租避稅。
如此,也就造就了明末藩王土地阡陌縱橫的局面。
實際上,楚藩兩百年,屬於自己的土地,不過二十萬畝,其餘的都是投獻而來的。
土地是藩王的,但大部分的土地實際控制在農民手裡,也就是永佃權。
等到了這個時候,楚藩絕戶,將藩田收回,就等於是把人家土地收了。
“這是要把人往死路上逼呀!”
朱誼汐聽完,搖頭道:“這樣的事可做不得。”
但是,如果吐出這些土地,他又捨不得,名義上可沒問題。
趙舒也陷入了思考。
“下吏以為,夏收後,待他們交租,可以讓他們離開土地。”
閻崇信小心翼翼的說道。
“那之後呢?”
“可以從其他的土地,多劃出五成給他。”
閻崇信忙道:“熟田難求,半荒蕪的土地卻太多,這樣一來,就會多不少的民戶。”
“編入民戶就算了。”
朱誼汐輕笑道:“你這主意不錯,看來軍政司,還是有不少人才的。”
趙舒笑了笑,沒有言語。
閻崇信大喜過望。
見無他的事,識相地緩緩退去。
朱誼汐沉聲道:“我意用兵荊州,又想北上南陽,先生認為如何?孰緊孰慢?”
聽到這番問話,趙舒抿嘴閉眼,思量起來。
朱誼汐耐心的等著。
良久,趙舒睜開眼睛,目光如炬道:“先下南陽,後逼荊州。”
“為何?”
朱誼汐半起身,逼近問道。
趙舒緩緩開口道:“張獻忠,死腦筋,一心入蜀,如今大半截身子進了,剩下點尾巴不足為慮。”
“等到了巴蜀,前有秦良玉等川中戰將,後有咱們堵截,其已然入了死局。”
“但南陽不一樣!”
趙舒聲音頓時升高:“您看地圖。”
說著,簡陋的地圖被鋪開,南陽印入眼簾。
“北有伏牛山、西有武當山,東有桐柏山,唯獨東北缺口,丘陵起伏,算是較為平整,被命名為方城夏道。”
“只有守住此地,築以堅城,就足以禦敵於外。”
“北為方城,南為襄陽,扼守整個南陽。”
朱誼汐目視這副地圖,呢喃道:“方城夏道?”
這個名字倒是耳生。
“此缺口,長數百里,有好幾個山口通行,只要多修一些堡壘,就可抑制闖賊南下了。”
“明白了。”
朱誼汐點點頭,目視地圖上東北角,輕聲呢喃道:“堡壘,不夠,遠不夠,滿清可是有紅衣大炮的。”
“得是稜堡,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讓滿清長點見識。”
一時間,他竟自顧自地笑了起來,得意地笑了。
……
南方在討論皇位,北方,卻聚集在山海關。
卻說,吳三桂率軍北返山海關,這代表著談判的破裂,並且反手把唐通擊潰,重奪山海關。
無奈,唐通只能撤離在一片石附近,坐等援軍。
李自成大怒,攜帶著太子,吳襄等,二十萬征討。
吳三桂頓時惶恐不安起來。
他手中的兵馬,不過五萬,糧草不濟,關內難安。
因此,他忙派手下,去關外求救。
而在滿清,早在李自成入京後不久,就已經獲知了具體訊息。
其納妃嬪,拷掠百官,甚至晾屍崇禎,都一清二楚。
尤其是以劉宗敏為首的大將們,甚至讓麾下的戰馬拉車,滿載著金銀珠寶,奔向西安。
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明白,這不是正統王朝應該做的事。
蓋州湯泉養病的范文程,急忙入盛京討論決策。
范文程指出:“闖賊塗炭中原,戕厥君後,此必討之賊也。
其雖擁眾百萬,橫行無憚,其敗道有三:逼殞其主,天怒矣;刑辱縉紳,拷劫財貨,士忿矣;掠人貲,淫人婦,火人廬舍,民恨矣。備此三敗,行之以驕,可一戰而破也。”
又極力鼓吹說道:“我國上下同心,兵甲選練,聲罪以臨之,釁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義動,何功不成?”
於是,多爾袞心中大定,揮手道:“國中凡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皆從軍之。”
范文程上書後,第五日,即四月初九。
多爾袞率八旗勁卒十餘萬,領豫郡王多鐸、英郡王阿濟格等八旗王公將領與“三順王”孔有德等將士離沈,進軍關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