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纜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海權與陸權,大明世祖,飛天纜車,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令群臣召開廷議吧——”朱誼汐大手一揮,氣勢徒然升高。

北京一入手,關內就成了定局,如此一來攘外必先安內就完成了一半。

發展經濟,促進生產,然後再集中全力攻伐遼東,這是接下來的他心中的治國方案。

而在這個關鍵的轉折點,最需要的就是一統人心。

於是,一場廷議,在華蓋殿舉行。

南京的皇宮有三大殿,分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其中奉天殿尤為重要,既對應著北京的太和殿,凡是舉行大典,朝賀等重要會議的場合。

而廷議,則有區別於御前會議。

這是具有明朝特色的會議。

因為參與廷議的,基本上是內閣和六部公卿,以及督察院等大臣,屬於一場文官之間的內部會議。

而皇帝一般都不參與,只是坐在後面看戲,等到最後了結果:批准,或不批准。

這如果是在清朝,則絕不可能。

一開始朱誼汐也不喜歡,只覺得是這是對於皇權的挑戰,很容易失去掌控。

這與清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相差不離。

但等他回味過來,則深深明白了其中的餘韻。

因為皇帝不參與其中,超然獨立,自然可以旁觀者清,感受那場權力的爭奪。

同樣,如果皇帝討厭內閣,自然就會讓六部尋覓機會為難,讓其失去顏面而辭職,這樣反而不髒手。

而且,這也不會讓內閣獨攬大權,能夠進行一番制衡。

當然,這也是朱誼汐的猜測,更有可能是制衡居多。

恐怕最直接的原因,則是因為嘉靖、萬曆兩位經常龜縮皇宮,懶政,讓群臣不得不自己討論。

當然有利就有弊,弊端更可怕,一旦群臣達成一致,就會架空皇帝。

比如,立國本等大事。

而自紹武皇帝登基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廷議。

只見,內閣三人坐在主位,兩側坐著六部公卿,九卿、六科給事中、監察御史、五軍都督府等文武,約莫三十來人。

而令有一宦官,則坐在一旁,記錄著廷議內容,準備給皇帝閱覽。

“今日廷議之事,只為一件,北京光復,朝廷這幾日人心浮動,皆議論北還之事,陛下命我等廷議出個結果來。”

趙舒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主持這樣的大型會議,他著實有些不自在。

皇帝大權獨攬慣了,突兀的放權反而讓他們不適應。

“自然是還都北京——”

兵部尚書呂大器昂首道:“北京乃大明兩百年之國都,遏守北方之要地,若國都在南,則怕是用兵不便,難以抵擋建奴。”

“北方的外患未除,豈能安享太平?”

“也正是因為外患,北京不宜為都,邊境不過數百里,一旦突破後果不堪設想。”

這時,督察院左都御史林公世則坦然道:“況且,朝廷錢糧在南方,一應的週轉可是大費功夫。”

“而且北方殘破,養活不了京師,必須從南方運轉,如此一來豈不是徒增損耗?”

“北方殘破不假,但若不定都與北京,其何時能復甦?”

呂大器直言道:“再者說,北京乃人心所在,豈能疏忽?”

“可設其為留都!”

林公世沉聲道。

一時間,兩方因此吵鬧不休。

而這時,待在拐角的五軍都督府一方,則看起了熱鬧。

代表五軍都督府的,自然是朱猛、李經武二人,他們身上都有都督的職位。

一旦卸兵,按照傳統,他們就會在都督府當值。

明末的總兵,其實只是差遣,無品級,遇有戰事,一般有都督或武勳佩將印出戰,結束繳還入都督府。

後來才成為了常駐官職。

所以勳貴的排名,其實並不看爵位,而在都督府的話語權,但明朝卻又是以高爵領高職,所以就合二為一了。

“吵個不停……”

李經武無奈低聲道:“也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

“安靜!”朱猛正襟危坐,低聲道:“你沒看那邊的御史,都轉過頭了嗎?”

這話一出,李經武嚇了一跳,只能規矩起來。

討論了一上午,廷議終究是沒出結果,所以只能聖裁。

對此,朱誼汐略微搖了搖頭,看著趙舒道:“趙先生,這廷議看來是浪費時間啊!”

趙舒一楞,心裡立馬敲響了警鐘。

這是多長時間皇帝如此稱呼了?

他看著皇帝,又看了看奏本,緊張道:“您的意思?”

“沒什麼意思。”

朱誼汐笑了,淡淡道:“只是感覺廷議有些浪費時間。”

“但這又是傳統,還是繼續吧!”

皇帝眯著眼睛,笑了起來。

廷議的主動權,歸根結底是屬於皇帝,開或不開,都是皇帝一言決之,沒必要趕盡殺絕。

“是!”趙舒鬆了口氣,他生怕皇帝又有什麼新點子來改變傳統。

“你覺得,北京還適合嗎?”

朱誼汐看著趙舒那緊張的笑容,直接問道。

“陛下,今日不適合,不代表明日不適合。”

趙舒立馬精神起來:“北京地處燕山之南,自古以來都是天下要地,元因以為都,成祖皇帝也塑為京師。”

“中原之患,多為北方,定都北京利弊皆有,但以微臣來看,百官畏建奴為虎,但也恰恰說明,遷都北京的重要性。”

“哦?”皇帝詫異了一聲。

“自東漢以來棄涼州之言極多,何來?無外乎洛陽遠離河西,關東不知關西之苦。”

趙舒言簡意賅道:“若國朝定都南京,南京之人何感北方之險?何願每年支出數百萬以養邊軍?”

“而無北,又何來有南?”

“你說的沒錯。”

朱誼汐沉默了,點頭道。

雖然說未來是海權時代,南京的地利很具有優勢。

但不要忘了,北方的沙俄,卻數百年來不斷地再擴張,若不定都北京,江南水鄉滋潤的皇帝能守住北方?

恐怕賣國比滿清還要快。

北宋的雲南、安南,明初的腳趾,都是前車之鑑。

畢竟是苦寒之地,而且沒有切膚之痛,敗家子實在太多。

而中國自古以來就一直是陸權國家,只有掌握了陸權,才能指向海權。

不能為了海權而丟陸權。

況且北京臨海,去往朝鮮和日本很近,又有渤海為內海,海權優勢也明顯。

------題外話------

抱歉,有急事耽誤了

7017k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項羽之子,開局被困垓下

林中之木

川軍抗戰,我能聽到鬼子戰略部署

老實的王麻子

我那墮仙夫君後悔了

霧下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