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纜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私鹽,大明世祖,飛天纜車,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敲竹槓?”

朱靜神色一動:“這豈不是坐地虎嗎?”

“誰說不是?”楚原沉聲道:“十個壩,牽扯數萬村民,數個縣,鄉紳、胥吏、縣衙都牽入其中,都指望著過鹽粘便宜。”

“長久以來,即使良善的百姓,也會變成奸猾刁民,與朝廷作對。”

“鹽商們雖然勢大,但及不過這數萬村民,聽說這些人為防漏鹽商,一個個舞刀弄槍,建立了不少的村團,兇狠異常,鹽商只能繳納買路錢……”

聽到這,朱靜突然想起西山煤礦。

當年開採這些煤礦,為京城取暖,幾個月後來往的商隊絡繹不絕,就想著收過路費來。

事關京城,天子腳下,豈容放肆?

根本就不需要京營出馬,縣衙的巡防營一動,其就消散了,但這幾年過來,依舊不時地傳出沿路的村落打劫的訊息。

這還是順天府,在這江蘇地界,恐怕更是勢大難制。

宗族,衙門,甚至是駐軍都可能摻一手,根本就無從下手。

“看來,這數萬人成了寄生蟲了?”

朱靜輕嘆道。

“您要是從揚州借兵,這倒是可行。”

楚原瞧著其模樣,出了一個餿主意。

“沒有陛下的聖諭,兵馬不得擅動。”

朱靜立馬否決了這個提議,這是找死差不多,欽差雖然有這個權利,但自己的政治生涯怕是得完蛋了。

他頓感淮北鹽場之棘手,只能繼續問道:“那淮南鹽場呢?”

“淮南鹽場則弊在浮費……”

原來,每年上繳的鹽課之外,還會另存一筆錢,一年幾十萬塊銀圓,充任公廨錢,從而錢生錢。

兩淮巡鹽御史衙門的公使錢,以及鹽丁,運司書役的薪工飯紙,作為養老院的普濟堂、育嬰堂、書院、義學等等,皆賴其錢款。

某種意義上來說,兩淮鹽政上萬人,都靠著這浮費過日子。

而有時候一旦巡鹽御史胃口大,亦或者招待費太過,就會要求增加浮費。

這錢,必然加到官鹽身上。

所以,票鹽法不過是框架上的改革,例如辛亥之後,有了總統,廢了皇帝,看上去皿煮了,實際上還是那一套,衙門換了一套牌子而已,內裡依舊是封建官僚治國。

朱靜聽聞這些立馬坐蠟。

好傢伙,都是馬蜂窩。

楚玉一番話,快把他心裡的火給撲滅了。

鹽政這一塊,的確是千難萬難。

“票鹽法優於綱鹽法。”

朱靜滴咕著,眯著眼睛道:“而阻礙官鹽銷售的,則那些弊政,使得成本極高,私鹽則價低。”

“沒錯。”楚玉點頭:“就是如此,這些弊政,猶如一座座大山,壓的官鹽喘不過氣來。”

“我明白了。”

忽然,朱靜嘴角微微一翹,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既然這些弊政難解,那就解決私鹽吧!”

“沒了私鹽,百姓們自然只能夠買官鹽,鹽課自然大增,是也不是?”

“你,你這也有道理。”楚玉一愣,瞬間恍然。

這是另闢蹊徑啊!也不失為解決辦法。

朱靜覓得法子,自然大喜,然後迫不及待地命人招呼旗幟,牌匾,大搖大擺地來到巡鹽衙門。

在明清,真正負責鹽政的是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它相當於軍戶,獨立於民政系統,擁有自己的土地、衙門、治民,不僅管州縣,兼管下河水利。

而且,其手上還要鹽兵,司法、民政、軍權一體,自然是泥沙俱下。

也因此,巡鹽御史就負責監察鹽政、糾舉不法,之後又獲得對鹽場事務的查勘權,對鹽場官員的考核權,巡鹽御史就成了鹽政的真正長官,一如當年的巡撫。

轉運使在泰州、淮安、通州辛苦,而御史則在揚州享清福。

巡鹽御史阮昭正悠哉聽戲,忽聞欽差至衙門,立馬七竅沒了三竅,火急火燎地回到衙門。

“臣,巡鹽御史阮昭,恭請聖安!”

“聖躬安!”

朱靜這才拿出聖旨。

只見其右首繡有“奉天誥命”四字,左側繡有“紹武五年”字樣。

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敕曰:今兩淮鹽政弊端叢生,久不見革改,故命朱靜為‘欽差查察兩淮鹽政一員’……”

聽聞之後,衙門所有人恍然,這是來了個催命符啊。

相較於巡鹽御史,這個是真正意義上的欽差,也就是特派員。

明清時期的欽差有很多,體系也很完善,比如東廠太監全稱就是“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駐藏大臣早期稱“欽差駐藏辦事大臣”。

臨時特派的,就是如朱靜這般,專門負責調查某地某事,事畢則撤。

大刀金馬地坐下,朱靜一副武夫的姿態:“鹽政紕漏百出,朝廷和聖上都很不滿,所以派遣某前來江南,爾等一應事宜,都要聽我差遣,不得有誤。”

苦也——

眾官吏只能俯首聽命,御史阮昭也不例外。

朱靜的第一把火,則燒在了緝私上。

他從數千鹽兵種選出五百人,隨時待命,厚食以養。

表面上來看是以這些人為心腹,實際上他卻完全不放心,因為這些人早就被走私鹽商滲透個乾淨。

暗地裡,朱靜則靠著欽差的身份,從揚州城外的駐兵中,借了一百人。

各省總兵之轄兵,都是從京營中調遣,兩三年一換,雖然總數只有兩三千人,卻是精銳的野戰兵,比那些巡防營強太多。

錦衣衛給他傳遞訊息,終於逮住機會,一次性捉拿了數十艘鹽船,大小鹽販十餘家,兩千引私鹽(每引三百斤),四千石,價值一萬三千餘兩。

一引鹽出場價則六兩四分,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真正意義上的價值超過兩萬六千兩。

看上去不多,但這卻是一場走私罷了。

像這樣的走私,在整個江南每年數百場,規模還要更大一些,如此流失的錢財超過千萬塊銀圓。

“發財了。”

這是所有人的心聲。

錢財方面,朱靜也不貪,一半給了辛苦的京營兵卒,另一半則入了公庫。

接下來幾日,緝私日趨激烈,以至於私鹽價格微量上漲,前所未有的壓力襲來。

ps:鹽政一言難盡,太過於冗雜,就不細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項羽之子,開局被困垓下

林中之木

川軍抗戰,我能聽到鬼子戰略部署

老實的王麻子

我那墮仙夫君後悔了

霧下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