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纜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軍爵,大明世祖,飛天纜車,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開國的時候,所有的文臣武將都在言語,皇帝實在是對武將們太好了。

為何?

因為在太祖年間,廢除了幾千年來的子爵、男爵,讓伯爵、侯爵、公爵成了超品,這就意味著大量的武將沒有爵位在身。

而紹武皇帝則恢復了男、子二爵,中高層的武將基本上都有爵位在身,可謂是心滿意足。

但實質上,前明時期雖然沒有子爵、男爵,但卻有大量世襲將職,如百戶,千戶,指揮使等,這可是世代傳襲的官職,土地,財富。

如尤世威,他家就是世襲的邊將出身。

在大明最典型的,莫過於戚家軍的戚繼光了,即使他只有十六歲,到仍舊能承襲官爵。

補充一點,明初流行陪葬制度,但家屬們卻毫無悲傷,這是因為陪葬的家人會獲得一個世襲的武官,犧牲一人換取整個家族幾百年的富貴誰不高興?

從某種程度來說,朱元璋對於高階功臣武將冷酷無情,但對於中下層的武官們又好的過分。

無外乎他們不會危及統治。

也正是因為厚待中下層的武官,所以他才能秋風掃落葉一般發動大案,清除功高的勳貴。

所以,在明初,武官數量就達到兩萬八千人,至崇禎年間,就超過十萬。

扯遠了。

相較於太祖皇帝,朱誼汐表面上恢復子,男二爵,使得更多的武將成為了勳貴階級,但不要忘了,紹武新朝的爵位是減等世襲的。

如男爵,其子承男爵後,其孫則是千戶,曾孫則是百戶,玄孫就是平民了,頂多維持百年富貴。

就算是公爵,則得絳至伯爵後,才會世襲,侯絳至子,伯爵絳至男爵。

伯爵以上,才算是真正的與國同休,世襲罔替。

普通的將士們自然沒有那麼高的眼界看得清楚。

不過,百戶、千戶作為過渡性的爵位,某種利益上來說都不算爵位,依舊引得某些人的覬覦。

要知道,獲得男爵,最起碼也要指揮五百以上的兵馬,才能獲得,而那些底層的隊正,什長們,即使廝殺數倍與己的敵軍,但無法企望爵位。

所以如果百戶,千戶坐實了爵位,許多人也想過一個爵爺的癮。

想到此處,朱誼汐忽然想起一個名詞:「不世爵」。

簡單來說,就是單純的過一代人的癮,無法傳給下一代。

這時候,咱們的皇帝又不自覺的想起了大清朝,摸著滿清過河,這幾乎成了他的習慣。

沒辦法,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的集大成者,滿清的統治能力不可小覷。

如,在公侯伯子男之下,其設定了輕車都尉(正三品)、騎都尉(正四品)、雲騎尉(正五品)、恩騎尉(正七品)。

其中。雲騎尉再襲一次,就降為恩騎尉,恩騎尉不再降爵,而是世襲罔替。

除恩騎尉外,所有爵位的晉爵都是以雲騎尉為基礎的。

獲得兩個雲騎尉,就晉爵為騎都尉;

騎都尉再加封1個雲騎尉,就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騎都尉再加封2個雲騎尉,就晉爵為為三等輕車都尉……

依次類推,本爵加兩個下層爵位,就能晉級上一層。

即使想到公爵,也能兼一等侯爵。

異性功臣的爵位等級,誇張到二十七等,所以三百年的滿清,爬到公爵的異性,只有四位,而且都在好大喜功的乾隆朝升爵的。

真不容易。

因為借鑑明朝,所以清朝宗室是絳爵襲位,而功臣、蒙古的爵位大多世襲。

所以,清朝的勳貴數量是最多的,宗室、功臣

、蒙古三套爵位系統,只是許多不知名罷了。

公爵體系事關朝廷根基,朱誼汐也不想獨斷,他招來了最信任的人——趙舒。

作為朝堂上威望最高的文臣,蕭何一般的人物,在度過了立儲危機後,皇帝一如既往的給予他信任。

而隨著其緩步而來,朱誼汐猛然發覺,趙舒是真的老了。

原本兩鬢斑白,此時白了大半了,眼袋深沉,皺紋頗深,唯獨一雙眼睛依舊明亮,沒有老人的那種渾濁。

他這時才想起,趙舒五十九歲,近六十了。

內閣更新換代的時間到來了。

呂大器七十一歲,王應熊六十七歲。

唯有閻崇信比較年輕,只有五十出頭。

人口規模上億,國土面積超過九百萬平方公里的大明,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內閣中樞。

思慮從心中飄過,朱誼汐卻面色不改地說著自己的想法,最後道:

「我意,以驍勇都尉、驍毅都尉,替代百戶、千戶。」

「其為不世爵,專司獎賞給奮勇殺敵的將士,在世爵中,則淪為承襲,如男爵之子為驍毅都尉,再為驍勇都尉。」

趙舒則面不改色,輕聲道:「那將士們又該如何晉爵?從驍勇至驍毅嗎?」

「應該如此。」皇帝繼續道:「兩個驍勇累積至驍毅,兩個驍毅都尉,可至為男爵。」

首輔點點頭,然後又與皇帝商量起細節問題。

如獲取條件,待遇等。

於是在不通知內閣的情況下,兩人商量了半個時辰,終於達成了一致。

驍勇都尉、驍毅都尉都只會承襲一代,在待遇上,驍勇都尉每年獲得三十塊銀圓,而驍毅都尉則是五十塊。

其中,驍勇都尉獎勵給奮勇殺敵的勇士,每營獲得一位名額,也就是營一級的最佳殺手。

也就是說,想要獲得更上一級驍毅都尉,則必須連續兩次獲得營級最佳殺人頭銜。

但是作為限制,營一級的軍官不得參與其中。

換句話來說,這是底層軍官和將士們的優待,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算激起軍中的活力。

而只有兩個驍毅都尉才能晉升男爵,所以獲得標準同樣是悍勇程度。

而評選範圍擴到一軍,萬人之中才能有一個名額,且只能是驍毅都尉之一。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本事,連續三次拿最佳殺手。

趙舒最後則輕嘆:「此詔一開,軍中廝殺之風大起,但陛下,老臣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哦?說來?」朱誼汐心情大好。

他感覺自己對軍功爵制完成了一場補丁,至少百年之內無憂了,剩餘的就交給那些子孫吧!

「陛下,東北收復,西南平定,安西新設,大明四周,幾無一合之敵,如此悍勇軍隊,整個天下也找不到敵手了。」

趙舒眉頭皺起,充滿憂慮的說道:「但是軍中好勝之心不可抑制,將士們因為賞賜之厚,日日夜夜想要建立功勳。」

「但這天底下的仗,總歸是要打盡的。」

「朝廷的錢糧,總有一日會不足。」

「故司馬法有云: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顯然,這位大明的內閣首輔,也注意到了軍中的輿情,同樣感受到壓力。

眼見皇帝神情莫名,似乎陷入了思考之中。

趙舒再接再厲,開始念起了資料,顯然與皇帝相處十餘年,他明白這位天之驕子,對於一些大道理不屑一顧,唯獨看重事實。

「京營有二十萬人,邊軍十萬,而甘肅、安西兩省,就

有近十萬兵馬,雖然朝廷令其縮減,但安西地域遼闊,錦國公明言,沒有三萬人是安定不了的。」

「而在水師中,東海水師和南海水師,以及新立呂宋水師,千料以上的大船超過百艘,三千料也超過十艘,兵士近四萬眾。」

「一旦戰事消弭,怕是軍中得大亂些許。」

「去年兩千萬綽綽有餘,今年怕是得三千萬了。」

「天長日久,朝廷又要向高原,怕得至四千萬,而朝廷一年才入七千餘萬,近半入軍中……」

聽到這些資料,朱誼汐倒是承認,這些都是真的。

也就是說,隨著地盤擴大,統治成本也在不斷的拉昇,已經到了大明的極限。

而且,在安西等地,朝廷一直都是虧本經營,在如今這個太平盛世還沒什麼,一旦到了王朝中衰期,必然會被拋棄。

一如唐朝甩西域,前明甩安南一樣。

所以,必須得增加造血功能。

讓西北地區自給自足,才能免得被拋棄的命運。

朱誼汐下定了決心。

而眼見皇帝如此,趙舒滿意的點點頭,皇帝還是聽得起建議的。

看來削兵,是不可避免了。

「你說的沒錯,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

朱誼汐抬起頭,認真道:「必須儘快的在安西建立衙門收稅,路上絲綢之路如今拿下一半,一旦暢通,朝廷必然獲益匪淺。」

「鼓勵邊商,設立稅關,這些都是要必須進行的東西,只有儘快建立秩序,才能讓其自給自足。」

「當然,甘肅如今成了內地,兵馬自然是要削減的。」

甘肅東邊是阿拉善,南邊青海西寧府,西接安西,河西走廊的位置十分重要。

所以,兩萬兵馬是勉強夠用的,加上安西的三萬,就是五萬人。

直接削兵一半。

「這些人不能輕易地放走,其是本地的壯丁,就讓他們去西寧府吧,那裡有的是牧場給他們。」

皇帝思量再三,覺得還是應該叫他們遷走,去青海就很不錯,離得近,地方多,而且有好多的牧場,很適合這些蒙古人。

談到這,就不由得又論起了邊軍。

前明時的邊軍,一開始是十三塞王,統轄漠南諸衛所,後來成本漸高,不得不內遷,永樂內徒東勝鎮、大寧鎮,仁宣時期漠南諸衛廢除。

到了嘉靖年間,徹底形成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里的九邊防線。

今天的綏遠,是明初的東勝衛;察哈爾的赤峰,是東寧衛。

紹武皇帝的十幾年來的奮鬥,其實不過是洪武年間的舊土罷了。

你能想到,在東北,洪武年間竟然建立了吉林造船廠,在黑龍江入海口建立奴兒干城?

九邊在永樂年間是六十萬,崇禎年間是四十萬。

但吃空餉,軍戶逃亡問題持續不斷,保守估計頂多二十萬。

而紹武朝的邊軍,則東起黑龍江城,吉林、遼東、察哈爾、綏遠、甘肅、安西,寧夏七地,曾經的山西,陝西,幾乎成了內陸。

所以,吉林萬人,黑龍江三千人,遼東兩萬,察哈爾萬人,綏遠萬人,大同、宣府各萬人,寧夏近萬人,甘肅兩萬,共計十一萬左右。

由此可見蒙古人的勢力削減如斯。

如今加上了安西,邊軍的數量擴充到了十五萬。

而且西北地區最大的劣勢在於,就是物資錢糧供應不及,路上的耗費太大,養五萬人,等於再養十萬邊軍。

但危機也是存在的。

一旦讓蒙古人起來,這十幾萬的邊軍,很難徹底鎮壓

,所以必須消磨、分化。

漠北地區,不容有失。

堅定了決心後,皇帝又與趙舒聊了聊家常事,隨後,他神情收斂,直接出了玉泉山。

他將要去京營瞧瞧情況。

京營幾乎是圍繞著北京城而立,西山這邊有數萬,南邊的盧溝橋有數萬,在北邊密雲,東邊的通州,四方各自駐紮,護衛京師安全。

之所以沒有直接在北京城,就是為了防止軍隊陶醉在繁華中,喪失戰鬥力。

同時,也是為了減緩北京城的糧食供給壓力。

而北京城日常的管理,則靠五軍兵馬司,皇城不必說,這是侍衛司的職責。

西山大營依山而建,雖然說是大營,但每軍又各自組成了一座小營,三者成犄角之勢,互相支援。

每軍萬人規模,設有總兵管理,三個總兵平行,只聽從皇令。

從遠處眺望,西山大營三十里外,不知不覺就形成了集市,大量供給軍隊物資在此採買,如酒肉蔬菜等,算是給普通百姓們一個上好的買賣。

許多軍官們為了顧家,在此地置宅,算是兩全其美。

而普通計程車卒,這隻能靠每月三天的休沐,回家團聚。

操練如舊,喊聲震聽,至少從表面上來看,這支軍隊依舊維持著戰鬥力。

朱誼汐眯著眼睛眺望了許多,才下馬,隨意走動著。

忽然,一夥休沐而出,聚眾而歸,閒扯著話題,見到輕裝而來的朱誼汐,立馬就警覺起來。

「你們是什麼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項羽之子,開局被困垓下

林中之木

川軍抗戰,我能聽到鬼子戰略部署

老實的王麻子

我那墮仙夫君後悔了

霧下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