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纜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權力,大明世祖,飛天纜車,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農業是百業的基礎,農業多增一分,其他各行各業都能增數分。

在農田屬性中,無論是種植小麥還是水稻,水澆地永遠是一等一的存在,其次是旱地。

而在民間,只要花費大力氣,山地、沼澤,鹽鹼地,都會變為良田,但不具備可行性。

所以肥料就是最佳選擇。

糞肥,是人類初步認知的肥料,然後就是草木灰,河泥,骨汁、豆箕等。

尤其是河泥,埃及之所以能夠發展古文明,就是從衣索比亞和蘇丹上游帶來了大量的泥沙,造就了三角洲。

完全就屬於地緣肥料。

南方的一些大地主們,就喜歡用塘泥肥田,尤其是堆積在鹽鹼地,將其改造為良田。

唐宋時,精耕細作就成了主流,增加了餅肥,餅肥是油料的種子榨油以後剩下的殘渣,這些殘渣可以直接作肥料使用,主要有豆餅、菜子餅、麻子餅、棉子餅、花生餅、桐子餅、茶子餅等。

但這些肥料總是有數的,成本高,根本就沒有普世性。

作為穿越者,朱誼汐對於肥料瞭解不深,但卻明白魚肥和骨肥,一些雜魚小魚自然是上好的肥料。

當然,這是因為動物身上都有豐富的氮、磷等有機物,人也不例外,選擇魚,莫過於魚的成本很低,吃的人少罷了。

天津,江蘇的一些沿海灘塗和鹽鹼地,在大航海開啟之後,一些沒人吃的小魚自然也能成為肥料,培育良田。

可惜,工業還未發達,這些魚只能在近海地區暢行,內陸只能用河魚了。

經過多年的尋覓,紫羅蘭就投入到其眼中。

紫雲英,俗稱草子,野雞朝、翹搖等,是一種有機綠肥,他是豆科黃芪屬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富含豐富的氮元素。

不僅可以肥田,而且還是牧草,能夠養豬羊,節省飼料。

一畝地能產兩三千斤紫雲英,產量高,甚至比優質牧草苜宿草還高。

另外,紫雲英可以開花,蜜蜂還可以採蜜,增加農副產品。

一舉多得。

唯一的缺點就是有毒性,不能一次性吃太多,脆弱的戰馬根本就不敢食用,也只有像豬,牛這樣的雜食動物才能勉強受用。

雖然紫雲英喜溼熱,但北京到底是能尋覓到這樣的地界的,尤其是在玉泉山附近。

朱誼汐目視著眼前的一片花海,即使他親眼所見,也很難相信這是紫雲英。

“陛下,紫雲英的種子,已經在整個南方暢銷,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明白其作用。”

陪在皇帝身邊的是閻應元,他躬著身,解釋著。

“內務府百般尋找,嘗試,終於確定了這個良種。”

皇帝隨手摘下一朵紫雲英,興奮道:“據我所知,紫雲英加上石灰堆肥,每畝地灑下五百斤左右,水稻就能增長三四十斤。”

“百姓們一畝地多增兩鬥,興許就能捱過青黃不接的時候,活下一家人。”

“這是上天賜予的肥料,終於發覺了。”

在沒有化肥的情況下,紫雲英這種有機化肥實在太重要了。

閻應元附和道,同樣興奮:“大明公報倡言,臣等豈敢不信?只有像陛下這樣的聖君臨朝,上天才會賜予紫雲英與大明。”

南方的水澆地,一畝水稻基本在一石半到三石之間,兩石就屬於豐收年。

一石約末一百五十斤,多上兩鬥,三十斤,足以讓一家人吃糠喝稀熬過一個月了。

在北方,小麥產量撐死了兩石,基本在一石三五斗,兩百來斤的樣子。

若是多上兩鬥,不知能養活多少人。

這般一想,閻應元嘆了口氣。

“怎麼?”

朱誼汐不解道。

“陛下,只可惜這紫雲英,只愛生長在南方,若是北方有此物,何愁天下有饑荒?”

“上天對北方太不公平了。”

閻應元拱手,滿臉的無奈,他覺得老天爺實在偏心。

紫雲英相較於愛種桑棉的南方來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而對於遼闊的北方來說,則是雪中送炭。

“哈哈!”

朱誼汐聞言,拍了拍他的肩膀,讚歎道:“南北之差距,不可計量,任重道遠,需要多多努力才是,事在人為嘛!”

“大明之南北,皆是國土,咱們定然要一視同仁的,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卿為北方人,但也要關注南方。”

“臣慚愧。”閻應元低頭道,

鄉黨毋庸置疑,貫穿整個中國歷史。

兩漢時期關西、關東之爭,東漢羌亂,那群士大夫們可以眼睛都不眨說出捨棄西涼的政策,無外乎其家族都在關東罷了。

到了宋朝,就是南北之爭,開國四十年,沒有一個南方人當宰相,宋真宗欲用王欽若為相,宰相王旦竟公開稱:“臣見祖宗朝未嘗有南人當國者,雖古稱立賢無方,然須賢士乃可。臣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議也。”

到了南宋,則鄙夷北人,名之歸正人,如辛棄疾,就是歸正人,一生不被重用。

以至於到了元朝,南方漢人和北方漢人都成了兩個階級,差點就變更為兩個民族。

明末,楚黨,齊黨等不勝列舉,而東林黨狹隘的來說,就是江南黨,南直隸。

這種偏見可深入靈魂,從小就深受影響。

如朝廷上,明面上上下一心,所有人都支援皇帝的決策,北伐北海,直搗黃龍。

但實際上,支援北伐北海的,北方官很多,因為他們都害怕邊患,知曉痛苦。

大部分南方的官員們則以勞民傷財,大而無用為藉口,暗戳戳地反對。

“北方的肥料,朕也在尋找。”

朱誼汐輕聲道,臉上不自覺的就露出了笑容:“如今,也也找到一個綠草,名之為毛苕子,也叫野豌豆。”

“在夏收後,八九月栽種,來年開春到了花期,就能割草堆肥,到時候種植小麥,產量必然大增?”

“當然,這玩意種子不多,還未到普及的時候。”

朱誼汐覺得,這野豌豆,紫雲英,都屬於豆科的,這類植物都具有肥田的效果,不當肥料可惜了。

日後還可以多多研究,找一些適合西北和東北的豆類植物。

“陛下聖明。”閻應元高興不已,也顧不得君前勢儀,雀躍起來。

朱誼汐也被其感染,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毛笤子和紫雲英兩類,有助於農事,穀賤傷農,內閣要做準備,讓各省注意常平倉。”

“尤其是南方。”

“臣明白。”閻應元收斂笑容,點頭稱是。

只是他有些不明白,這話是他一個群輔能做的?一般不是首輔應下嗎?

帶著這位閣老逛了一群,朱誼汐心情不錯。

那麼多年來,無論是平定戰亂,或者解決貪官,亦或者修建官道,減免賦稅,都不足以讓他心潮澎拜。

但,糧食產量大增,是肉眼可見的惠民之舉。

大明公報上說明仔細,內務府全國售賣培育良久的種子,利國利民之舉。

“這般一搞,糧價起碼也要掉幾分錢,指不定能多養活幾千萬人呢!”

“四億,應該不是極限了。”

整理好心情,朱誼汐換上了寬鬆的長袍,他斜躺著,瞥了一眼同樣平穩下來的閻應元。

良久,皇帝才開口道:“聽說內閣如今不安生?”

“陛下,此為誤傳,內閣上下一心,齊戰夏收,前兩天還為受災的甘肅慶州府賑災。”

閻應元立馬道:“內閣井井有條……”

說到最後,他也無言了。

看著皇帝嘴邊那若有若無的笑,這時他才恍然,皇帝的掌控欲那麼強,對於內閣的動靜自然瞭如指掌,怎麼可能會不清楚?

面對閻應元的沉默,朱誼汐倒是不以為意,反而輕聲說了起來:

“這就像禿子頭上的蝨子,一目瞭然。”

“朱謀迫切地想要坐穩首輔的位置,馮顯宗則心有不甘,兩方暗地裡也鬥了起來,到底還是知曉分寸,沒有胡搞。”

閻應元繼續沉默。

“你呢,是朱謀舉薦而入閣,朕看你平日裡也是敢於做事,故而就同意了,如今聽說你跟朱謀心生間隙……”

說到了這裡,皇帝突然站起:“如此,內閣豈不是一斗三?”

“臣不敢。”閻應元忙跪下,道:“臣是陛下之人。”

“我知道。”朱誼汐輕笑起來:“到了閣臣的位置,哪有什麼上下之分,不過是主從罷了。”

閣老之間根本就無需站隊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隊,頂多不過是親善,暫時的拉攏,在權力面前,誰也不肯放手。

看看閻應元那略黑的臉,他問道:“你覺得朱謀如何?”

“首輔豁達大度,胸有雅量,執政有方而不逾矩,可謂是一等一的良臣。”

閻應元毫不猶豫道。

目視其人,朱誼汐心中一嘆。

好嘛,就差沒明說了,朱謀雅量不行,執政中規中矩,只能為良臣。

首輔那樣重要的位置,朱謀不適合。

朱謀真的不適合嗎?

在朱誼汐看看,這倒是未必。

群臣之中,朱謀的執行力是最強的,對於自己的命令是不折不扣的去完成,哪怕其中違背了許多人的利益。

光是此項,就讓朱誼汐不想放手。

但首輔這個位置,卻不一樣。

簡單來說,之前的朱謀只需要顧及皇帝的感受,有皇帝的支援,在官場上他無往不利。

但如今他到了首輔這位置,調理百官、文武之間的矛盾,更是要上承君命,下理群臣。

即要學會妥協,和稀泥,儘量的消弭君臣矛盾,保證整個朝廷安穩執行。

拿嘉靖舉例,在朝廷缺錢的情況下,嚴嵩不僅要讓嘉靖有錢修宮殿,辦道會,還救濟百姓,安撫群臣。

外柔內剛的人最適合。

恰好,朱謀是個內外皆剛的人。

像他這種威望不足的首輔,要緩緩而來,積蓄力量,而朱謀等不及,偏要短時間內積累威望,掌控內閣。

“罷了,你下去吧!”

“臣告退。”閻應元轉身離去。

“陛下對朱謀,實在是恩寵過甚。”

他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讓他像剛開始那樣,投靠朱謀,但他卻不願意。

兩人已經是面和心不和了,根本就沒有調解的必要。

任首輔大半年了,朱謀已經證明自己不適合在首輔的位置,閻應元甚至認為,他更適合八部尚書。

“如果朱謀去了,馮顯宗上位,我的位置也要往上挪一挪了。”

不知為何,他的心中突然蹦出這個想法。

這雖然有些詭異,但閻應元卻分外的希冀其成功。

……

待閻應元走後,朱誼汐深思熟慮後,心中覺得朱謀確實不合適在首輔這個位置了。

內閣之中的一個小矛盾,但隨著其放大效應,足以影響到幾十上百萬人。

像之前的康國之事,錦衣衛後知後覺,事畢後才呈現出大半的事實。

僅僅是動兵,四川一省數百萬人就會被牽連其中,西南大變,高原大變。

但這只是為了謀權而已。

長此以往,那還得了?

朱謀若是一日無法掌握內閣?那是不是還要繼續行事?

“召首輔過來。”

揉了揉太陽穴,朱誼汐吩咐道。

片刻後,朱謀才匆匆而來。

雖然如此,但他的儀態依舊標準,臉上滿是堅毅,姿態卑下。

“朱謀,你跟我多久了?”

突然被皇帝召見,而且還是緊隨閻應元之後,朱謀心中發起了鼓,這時驟然的此問,一時間竟然有些愣了。

“陛下,崇禎十六年初始,二十有四年。”

朱謀聲音低沉:“臣和朱猛不過是上了幾年宗學,終日遊蕩在街頭巷尾,混了個半飽,得陛下簡拔,才吃飽肚子,混了從龍之功。”

“你我都是宗室,又系出郃陽王一脈,那時候的你倒是瘦的跟猴子似的,朱猛個子雖大,但只是骨架子罷了。”

朱誼汐有些感懷道:“那時候,院子裡只有四個人,外加一條黃狗,如今竟然度過了亂事,成為了人上人,真是天意難料。”

“陛下受天意所鍾,戡定亂世,這是上天註定的。”

朱謀忙道。

對此,朱誼汐笑了笑,如果是天意,那理應是滿清坐天下了。

“我聽說,內閣中有些亂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項羽之子,開局被困垓下

林中之木

川軍抗戰,我能聽到鬼子戰略部署

老實的王麻子

我那墮仙夫君後悔了

霧下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