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 心理美學中的悲劇美和喜劇美,觀眾心理學,餘秋雨,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悲劇美和喜劇美這對範疇,古典美學在進行形而上的論述之餘,也會破例運用一些心理分析,例如亞里士多德在定義悲劇時就用了

“透過憐憫和恐懼使心靈獲得陶冶”的說法,這裡的

“憐憫”、

“恐懼”、

“陶冶”,都已經是心理學概念。但是,他在論述喜劇時就無法沿用類似的心理學概念完成立論。

直到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家康德,才用

“心理預期逆反性失重”來論述喜劇,卻也存在

“以偏概全”之弊。在社會的一般認知上,人們也習慣用心理概念來解釋悲劇美和喜劇美。

例如,把悲劇美說成是對悲哀記憶的釋放,把喜劇美說成是對愉悅欲求的滿足。

這種說法也沒有錯,只不過停留在淺層心理之上。從深層心理上說,悲劇美和喜劇美,對應著人類對社會物象的仰視需要和俯視需要。

悲劇營造英雄,而悲劇英雄就是人們仰視的物件。在藝術中,仰視與地位、財富、學識無關,而主要決定於他是否遭遇悲劇以及在悲劇中的表現。

其他物象的崇高感,也都與不可抵達有關,甚至與犧牲有關。仰視,是人類的一種基本心理需要,而悲劇美的仰視,則是這種心理需要的最高實現方式。

喜劇美正好相反,對應著人們的俯視心理。在喜劇美中,主要人物大多被故意塑造得低於觀眾,讓觀眾能夠快速地發現他們的滑稽、悖時、荒誕、愚昧、自以為是、適得其反。

這使觀眾產生一種自我優越感的確認,並且越確認越放鬆。笑聲,正是從這種優越感和放鬆態中產生的。

觀眾在喜劇美中的俯視,也是人類一種基本心理需要的最高實現方式。

《觀眾心理學》六 心理美學中的悲劇美和喜劇美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奧特世界撿屬性

說的道理

美漫世界的亞波人

38代魘

潛伏木葉,兼職火影

寶石對影

只要工資到位,冠軍全部幹碎

叫獸愛吃小龍蝦

剛成輪迴者,我覺醒了英靈召喚

鯨山白蟬

魔女收收味

幽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