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五節 巡診,臨高啟明,吹牛者,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八尺的關於維斯特里被殺事件的報告寫了很久,在如何就這件事措詞上費了很大的腦子。塗塗改改,深深後悔當年怎麼不去選修個公文寫作或者傳媒寫作之類的課目。
這件事,雖然就後果來說不值一提。但是元老院多少有灰頭土臉之感,比起老馮在濟州島“運籌帷幄一舉粉碎反革命騷亂”,還有個金五順姐弟的光輝事蹟,自己這邊實在沒什麼閃光點可以發掘。
在數易其稿之後,魏八尺終於決定還是擺出一副“深刻檢查”的態度,不但不能迴避問題,還要重點談――凡是元老院那幫“魔王”愛挑的刺,不用他們挑,自己全部寫出來,然後再來一個“深刻檢討”。充分“端正態度”。
反正這高雄也是他一手主持建設起來的,至少目前為止高雄的運轉一切正常,不論是人口轉運,城市建設還是經濟狀態。他覺得:和沒事都要踹三腳的元老院中的某些人不同,執委會對行政的延續性和穩定性還是看重的――特別是目前是草創開發階段。
“最多到聽證會上被人狂噴一頓――昔日韓信還有胯下之辱呢。”魏八尺邊寫邊自我安慰。
但是僅僅“態度良好”是不夠的。馮宗澤後來能夠混過關,和他在馬政、“土改”和標準村建設上的大手筆分不開的。他充分顯示了自己有成為“能員”的潛質。自己也得加緊表現一下。
第二天,魏八尺辦公室裡的“高雄二五規劃”大展板無聲無息的消失了。換上了另外一塊寫著“高雄農田開發規劃”的展板。
沒錯,魏八尺在經過幾小時的思考之後決定把自己刷功績的方向放到元老院最關心也最頭疼的農業問題上。
“中國的問題,歸根到底是吃飯問題。”魏八尺看著他和生活秘書一夜不眠突擊幫忙幹出來得成果。
不論是企劃院還是農委會都沒有給他決定的開荒目標。魏八尺自己給自己定得目標是三萬畝,但是現在他決定把這個數字翻三倍:一年之內開荒十萬畝。
魏八尺這麼做倒也不是拍腦袋決定。前階段高雄地區的開荒和開闢衛生帶的工作進展都比較順利,雖然人力損耗很大――但是死得都是奴隸,難民的損耗不大。而且整個開荒工作的效率比他預計的高得多。
他現在手上有一萬常駐人口,還有三萬難民――就算這三萬難民有一半是在恢復期,不能全力驅使,多少也能幹點輕活。
高雄作為新得農業開發區,在農技、肥料和農藥上獲得的支援肯定是有限的,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的耕作,畝產不高。但是此地水熱條件好,即使保守估計畝產水稻一百公斤還是能夠辦到的。一年三季的話,可收穫的糧食還是不少的。按照農委會保守的畝產測算,10萬畝農田水稻、甘薯、豆子輪種,至少可收穫有1萬噸穀物,2萬噸甘薯,幾千噸豆子。這些糧食足夠養活數萬人。搞得好的話高雄的糧食可以勉強自給。
正在思考,通訊員送來了電報。
魏八尺一驚,以為是執委會發來要他回臨高去開聽證會或者“休假式治療”的通知。看到電文的封皮是農委會發來的,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
電報是吳南海發來得,內容是關於他上次向農委會提出的建議:派遣若干甘蔗和糖業方面的專家來高雄來籌辦糖業的回覆。臺灣的傳統經濟作物甘蔗也是財源――福建移民很多都是種植甘蔗的,如果他們也開闢一部分土地種植甘蔗發展製糖業,在經濟上的收益也能給自己加分。
從以前和農委會的電報往來中,魏八尺意識到農委會對高雄的農業開發興趣很大――原本他的心思不在這塊上,一心想給高雄弄點小工業。這會農業成了他的救命稻草,於是和農委會之間的互動也明顯增加起來了。
電報裡吳南海顯出了很大的興趣,表示很快就將派出元老技術員到高雄。而且他也已經和輕工業部的勳素濟打了招呼,他也表示願意在高雄設立糖廠,不過增設糖廠需要企劃院的審批才能立項。
“奶奶的,這不是要老子去跑部吧?”魏八尺把電報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有點吃不準。轉念一想眼下自己還是老實點,少搞點多餘的事情――先把甘蔗種出來再說。
碧綠的波浪翻滾著,自西向東涌過瓊州海峽。一艘氣勢沉穩的黑色明輪船,一邊吞雲吐霧,一邊張著風帆,以威風八面的速度破浪前進。
雖然它的速度已經讓所過之處的所有船隻都拋到身後,但是煙囪裡噴吐出得黑煙和白汽並不濃厚,激盪著海水的明輪轉動的速度也不快,說明它的鍋爐和蒸汽機並沒有達到滿負荷的工作狀態。
船的主桅上,迎風跳躍的奪目旗幟是藍色的啟明星旗。
這艘全柚木建造的明輪船,標準排水量500噸,在17世紀的中國沿海也算得上一艘“大船”了。
它得外觀並不象元老院的其他船隻那樣有著標準的塗裝:淺黑色,而是保持著柚木的原始色彩和花紋。甲板上也看不到林立的炮位。一點沒有元老院屬下得船隻那種簡潔的外表,相反,在許多細節上都有考究的外觀裝飾,最顯眼的雕飾就是一座章魚的船首像。而艉樓上的宮燈造型又凸顯出中國味,顯示出一種“和平”的模樣。
這是臨高造船廠為廣州站建造的“遊輪”――“章魚號”號。是專門供郭東主在廣州“驕奢淫逸”,顯示元老院的實力之用。
因為要深入內河水域,章魚號的噸位就不能太大――為了減少工作量就在臨高建造的五百噸621型明輪拖船的船型基礎上為“郭東主”設計建造了這艘“豪華遊輪”。因為主要是在內河和珠江口海域地區,航速要求不高,所以換用較小馬力的發動機,以減少鍋爐、蒸汽機和煤艙的體積。
在這艘按照本時空標準相當奢華的輪船上,搭載著衛生人民委員時嫋仁為首的巡診醫療組一行人。
為了擴大元老院在整個海南島和廣東的影響力。從年初開始,衛生人民委員會就開始組建巡迴醫療隊:由衛生部門中的若干名元老和歸化民中的優秀人員組成,開始了對瓊州府各縣的巡診。
巡診的範圍涉及到整個海南島地區,也包括雷州和廣州。雷州自不用說,徐聞、海康兩縣在雷州站孜孜不倦的滲透下已經“臨高化”了。之所以要加入廣州,主要是為了二五期間對珠三角地區展開攻略做好準備。
廣州是這次大巡診的延續,也是此次巡診的最後一站。澄邁一戰之後,元老院在醫學方面的優勢透過得到救治的大明傷兵及戰場上的圍觀群眾,傳遍了整個廣東。
這些地區的一些精明的商人,開始打“澳洲神藥”的主意。而元老院的現代藥物的產銷流通,除了潤世堂的中成藥有一部分是走民間渠道銷售出口之外,全部是透過企劃院的統一調配。主要透過衛生系統使用,除了極少量由駐外站提出的“特需”之外,沒有任何出口安排的--自用都不夠。
但是據郭逸等人的情報反饋,至少在廣州等地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在出口批次上的潤世堂的中成藥。甚至出現了一些根本不在出口名單上的衛生部製藥廠的產品。
更糟糕的出現了假冒產品。除了早已經出現的假冒潤世堂的中成藥,甚至還有更神奇的物品:廣州站給衛生部送來了一個紙盒包裝得蜂蜜米粉丸,標籤上寫著“磺胺丸”,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大宋臨高府御藥坊,大宋元老院特需。
最讓元老們吃驚的是,這幾行木版雕刻印刷的字全部是簡體字,而且從左到右橫排。裝幀風格明顯是模仿臨高製造的現代產品的。
磺胺此物,是目前他們量產的最有效的抗生素,素來有神藥的名聲,商人居然會想到造假藥。
藥品不同於尋常商品,造假會延誤病情,甚至致人死亡。假藥一旦氾濫會嚴重影響現代醫藥的名聲,對未來的衛生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
這一情況引起了衛生部門的高度重視。
於是企劃院與衛生部一群頭頭腦腦幾經合計,覺得與其制定一系列措施,防止現代藥物透過各級醫療體系洩露、走私,或是聯合其他部門、採取諸多手段打擊黑市,不如自己身先士卒,把澳洲醫館開到臨高以外,不但擴大元老院和現代衛生觀念的影響,還能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況且衛生部自產的歸化民醫務人員,在回到基層行醫的時候,尚有給病號口服碘酒的事蹟,以本位面土著的知識素養,他們出口的一切藥物對他們來說都是處方藥。不派些元老們自己培養的醫務人員指導土著用藥,衛生部真擔心叫人砸了“澳洲神藥”的招牌。(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