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一節 國困民窮,臨高啟明,吹牛者,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商業部門考慮再三,除了其最為渴求的紅夷大炮之外,大約也只有鎧甲才能真正打動皇太極賣腎了。

明人筆記稱瀋陽城外後金的鐵匠鋪綿延數里,都是為軍隊製造鎧甲武器的,鎧甲都要經過箭射測試,只要穿透就殺掉製造的工匠。雖然元老們認為這事是否具有普遍意義持懷疑態度,但是後金對武器製造質量要求很嚴卻是事實。

顯然,元老院控制下的工業體系雖然按照現代甚至近代標準來說屬於原始,但是在17世紀則具有無可比擬的質量和成本優勢。製造出比滿清的鎧甲防護性更好、更輕便、成本更低的鎧甲不成問題。

大致來說,元老院準備出口的鎧甲是一種衝壓工藝製造的板甲,有活動關節。這種鎧甲在古代社會就能製造,但是受限於材料效能和加工手段,需要熟練工匠花費大量的工時製造,因而成本高昂,裝備的範圍有限。

元老院的工業體系在材料和生產上都具有優勢。連續衝壓技術可以批次化標準化的製造各個部分的甲片,再配合簡單的手工裝配即可大量製造成品。而且鋼材質量的提升,使得甲片本身毋須過於厚重,鎧甲更為輕便。而防護效能卻好於目前所有的明清雙方裝備的各種鎧甲。

武器貿易自古以來就是一本萬利的黑心買賣,元老院一直想當17世紀的軍火商,當初就考慮過出口火炮廠給李洛由,後來在元老院中一部分人“不當輸出生產力和技術”的質疑下被扼殺了,於是武器出口就只限成品了,而且必須是具有代差的成品。

標準長矛、砍刀、半身板甲南洋式火帽滑膛槍都是這一指導思想下的產物。至於滑膛炮,目前爭議較大,暫時還沒有列入可出口的名錄。

原本元老院企圖利用李洛由這個白手套,但是長期的觀察使得對外情報局得出了這麼個結論:此人雖然和滿清做走私生意,賺了不少昧心錢,但是賣軍火這種事情他是決計不肯做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情和底線。李洛由大約就是那種人。雖然他為滿清走私貨物本質也是在資敵,但是他必須有可以聊以自慰的東西,否則就很難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李洛由的不合作,使得元老院只能派黃驊親自上陣了。

黃驊的任務十分危險,危險到有許多元老質疑他去了還能不能回來,與後金的貿易有沒有必要派一位元老去冒如此大的風險。但是黃驊本人在聽證會上再三表示,這是他個人的願望,他願意去冒這個險,即使送命也在所不惜。

“再者,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我是帶去他們急需商品的商人,他們為什麼要殺我?”黃驊信心滿滿。

雖說如此,但是對外情報局對他的第一次任務依然很不放心。對外情報局曾經考慮過他單純以“商人”的面貌自行帶商團前往瀋陽。但是考慮到後金中的滿洲官員大多出身粗鄙,以兇暴蠻橫自豪,而且因為過去日子過得太苦,個個都十分貪婪。歷史上朝鮮世子在瀋陽當人質的時候,不斷遭到滿洲官員和手下包衣的勒索,讓李朝苦不堪言。滿清使團和商團每次到朝鮮互市,其途中作為和土匪無異,以至於李朝不得不免除沿路經過的安州五城的賦稅作為對當地官民的補償――要不是有皇太極這個頗有眼光的統治者多少還有所約束,那真是什麼無底線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縱然皇太極等滿清高層能夠意識到黃驊的重要性,粗鄙的中下層官員貴族貪圖財貨而貿然殺害搶劫商團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因而最終決定還是要採用“公對公”的模式來進行貿易,而不是直接送一支商團過去。

自從新春以來,皇太極就一直留在盛京處理政務。沒有去行圍――打獵對於滿清政權來說不僅僅是上層的消遣,或者更偉光正的“教練軍士”,也是重要的國家經濟收入。圍獵中獲得的大量肉食和毛皮對後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他是1592年生人,此時正值中年,雖然已經開始發胖,但是身材健壯,精力十分健旺,滿面紅光,雙目有神。他的事業正在步入興旺發達的階段。

皇太極繼承皇位的時候,後金政權實際已經陷入了衰退,經濟上主要靠擄掠,大規模的開歷史倒車搞奴隸制莊園,加上小冰河期的嚴寒,使得農業生產一落千丈。上層傾軋嚴重,中下層因為難以獲得滿意的戰利品分配,甚至戰死的披甲人只得到幾件死人身上扒下的血衣當撫卹,心懷不滿,戰鬥力也開始下降,更不用說內部的滿漢矛盾在老野豬皮的統治下已經空前激化,連早期投清的鐵桿漢奸李永芳、范文程都幾乎被處死,漢官人人自危。

如果不是近乎BUG的皇太極繼承汗位,滿清在歷史書上的未來很可能只是一個曇花一現的地方政權而已。

幾年的勵精圖治,他已經把後金政權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雖然國窮民困的狀況並未得到根本好轉,但是比起要靠殺人減丁來維持糧食供應的局面要強得多了。

幾年前他第一次派軍入關就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不但獲取戰利品和人口無數,緩解了國用匱乏和八旗將士的怨言,還弄清了南朝的底細。大明不過如此!“恢復大金,飲馬黃河”的念頭第一次進入了他的思緒。

在後金上層的政治傾軋中,他成功的剪除了阿敏、莽古爾泰等重量級對手的勢力,終於在去年正月將與三大貝勒並坐的舊制改為南面獨坐,另三大貝勒側坐。真正成了九五之尊。

此刻的皇太極,正是自己人生開始買入輝煌的階段,因此無論在行動上,談話中,他都表現出信心十足、躊躇滿志。

但是,他眼下要面對的問題還很多。外部,南朝外強中乾的本質雖然已經被他識破,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想要飲馬黃河還需時日。東面,東江軍自相殘殺之後固然虛弱無力,到底也還在臥榻之側;朝鮮更是暗中與南朝暗通款曲;在西面,察哈爾蒙古尚未徹底降服。

內部,國用匱乏始終是他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儘管已經不再大搞莊田制,糧食生產狀況多少有所好轉,但是在苦寒之地,想要多打糧食依然很難。糧食價格一直很貴,他貴為天命汗,每餐可以吃到盛京城外各拖克索(皇莊)種植的遼陽青――一種優質的旱稻,至於一般的王公貴族,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享受到。至於等而下之的普通百姓,吃雜糧還不算,更有用稗子當飯吃得。為此,不得不花費大量的銀子從山西商人那裡購買糧食,價格是關內的十倍以上。從關內搶劫來得金銀財寶,又以飛快的速度流失到山西商人的手裡去了。

糧食之外,國內日用之物幾乎無一不缺,百物騰貴。連鹽醬這樣最基本的民食也難以保證供應:女真不會製鹽,斷了關內的供應之後全靠朝鮮商人運銷,價格奇貴不說還經常斷貨。以至於能夠吃上鹽醬就是上等人了。

國用不能解決,民生維艱,自己的宏圖偉業就是水中幻影而已。皇太極最近一直為此煩惱。

再次入關劫掠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但是眼下時局尚不穩定,除了外患,莽古爾泰雖然已經革去“大貝勒”爵,降居諸貝勒之列,但是他的家族勢力十分強大,始終有東山再起的危險……

正在沉思間,送來了戶部的奏摺。他開啟卻是奏報得是這次去義州與朝鮮互市中的種種情況。與朝鮮互市是後金政權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不但後金的許多商品仰賴朝鮮供應,還需要透過轉口朝鮮商品和蒙古進行貿易獲取蒙古的良馬。因此皇太極對每次和朝鮮的互市都很在意,親自查問。

但是朝鮮對與後金互市十分冷淡,一方面李朝始終奉大明為正朔,堅持華夷之辨,不願和後金結盟;另一方面,後金在互市中經常以勝利者自居,處處持強凌弱,強買強賣。貴賣賤買,甚至要“賒賬”。1629年和朝鮮初次貿易的時候有朝鮮商人運了三千石糧食來賣,結果兩千石“贈送”,只有一千石得以發賣,所以朝鮮商人都不樂意與其貿易。

皇太極當然知道手下官員的種種“作為”,但是他對此睜一眼閉一眼――後金這個小朝廷實在是太窘迫了,只能靠著拳頭大捏朝鮮這個軟柿子。

幾天前,他派去朝鮮的商隊剛剛從義州回來。帶去了1600斤人參,要價16兩一斤,朝鮮只給9兩,差價是11200兩。這個價格與他的心裡預期未免太過懸殊。他還指望著這些銀子能多買些貨物回來。

更讓他感到不快的是,從朝鮮買入的貨物經常以次充好短斤缺兩。一匹棉布短成二三匹賣,一卷紙抽掉六七張,不仔細查驗難以發現。(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滿逃婚記事

天下無病

我在大明反覆橫跳

一城一樓

詩仙小貴婿

倚樓望明月

穿書後和丞相有個崽[種田]

老樹青藤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煙波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