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節 意外的訊息,臨高啟明,吹牛者,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得“奇兵”人並不多,不過一百多人,但是羅茂只有十個大頭兵,一輪排槍顯然頂不住人潮。射擊速度也不足以形成火網,只能且戰且走,好在有幾個人身上還留有幾個手榴彈,連著丟出去震懾了下敵人,這才沒被大隊人馬追上吞沒。
第2小隊及時趕到,迎頭齊射外加刺刀衝擊迅速穩住了陣腳,不過這股“奇兵”人數眾多,戰鬥意志也頗為強悍,雖然被迎頭幾排槍打懵,一回過神來照舊不聞不問的拼死衝殺。看這些人的服飾兵器,即非本地漢人,亦非暴動的瑤民,大約又是這兩廣深山中不知道哪一路的土司人馬,被官府徵發來得。
眼瞅著第2小隊立足不穩,只能交替著掩護後撤。李冬心裡暗暗著急。忽然身後一聲炮響,一道白煙從頭頂掠過,正撞在逼過來的敵人群中,霹靂一聲炸開,敵軍頓時倒下一片,接著又是兩發炮彈飛來,炸得敵人人仰馬翻。
這下,再“悍不畏死”的敵人也吃不住了,潰退下去。李冬兵力不足不敢追趕,立刻把部隊收縮回來。
這時候石澗方向的炮聲一陣密過一陣,炮彈不斷的掠過李冬他們的頭頂,飛向敵人。原本看起來還有些章法的敵軍在炮火下立足不穩。忽然,敵人象是被被潑了開水的螞蟻一般,頓時炸了窩,驚慌失措的四散奔逃。有些人甚至慌不擇路的又朝著李冬他們這邊跑了過來。
“中隊長!敵人側後有軍號的聲音!”馬來忽然叫道。
李冬側耳傾聽,果然從風中隱隱約約的傳來了軍號的聲音。這是“衝鋒”的號角。他精神一振:一定的是伏波軍繞道敵人側後發起進攻了!
果然,敵軍陣腳大亂。從山口被伏波軍趕了下來,幾百人被壓迫在從山口到石澗之間一小塊地區:前有石澗不斷髮射的炮火和國民軍的排槍,後面是伏波軍的猛攻,右面是綏江,左面是連綿的山地。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被關在口袋裡被慢慢的收拾。
絕望中許多人投入綏江,試圖游泳過江,又遭到火炮和排槍的射擊,溺斃者不計其數。等到槍炮聲慢慢停歇的時候,戰場上已經留下了兩百多具屍體,逃走的不過寥寥幾十人。
第8營的一個連隊一路追擊敵軍近十公里,到了寶錠山下才止步,便趁勢設立前進營地。道路在此地脫離綏江、轉向北通往廣寧縣城,是一個重要的交通節點。
石澗北山口一戰是綏江支隊一路上打得最大的一場戰鬥,也是傷亡最大的一場。傷亡人員主要集中在梧州中隊,有四人陣亡,十幾人負傷,還有一人下落不明――艾布衣。他去聯絡廣寧1中隊之後便渺無下落,廣寧1中隊計程車兵說沒看到他。而事後打掃戰場也沒有發現他的屍體。
“不會是被敵人抓去了吧?”李冬暗暗疑惑。但是敵軍是被圍之後潰散的,不可能在逃命的時候還想著帶俘虜。再說他跑去的方向和敵人進攻的方向完全相反,怎麼可能被俘呢?
伏波軍也有一人戰死,十多人受傷。率先撤退的廣寧大隊1中隊的中隊長被帶到楊增面前。
“你是廣寧大隊第一中隊的中隊長?”
“是……是……”
“是你下令後撤的?”
“是,是我。”
“斃了。”
楊增下完這道命令,立刻又下達了第二道命令:“儘快審問俘虜,我要敵情報告!”
支隊迅速清理戰場、救治傷員,肅清周邊殘敵。從敵人戰場遺棄的屍體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穿號衣的明軍與穿藍靛色褂子的瑤人,還有來自廣西的俍人……由此印證了許可等人之前的猜測:為對抗元老院這一外來者,熊文燦已經動員起了手頭所有的資源來給華南軍“添亂”。
從俘虜口中,他們得知來得這股敵軍是熊文燦從廣西派來的一支土司武裝,又合併了瑤民和本地土匪,匯聚成大股,由熊文燦手下的一個“將軍”指揮。至於這將軍是誰,俘虜都說不清楚。只說是個“漢官”。
這個“漢官”是半個月前帶著隊伍剛剛來到就在廣寧的,因為他打著官府的旗號,又有印信,很快就聚攏了大量的牛鬼蛇神,眼下集結了一千多人的“混合武裝”。成分複雜:即有從廣西來的土司武裝,亦有明軍潰兵、各路土匪、暴動的瑤民和企圖趁亂大撈一票的本地團練。匯聚成一個大雜燴。
這支人馬在三天前佔領了廣寧。懷集由於本地鄉勇民壯的奮力抵抗,縣城尚未陷落,不過城內外交通已斷絕。
“什麼?廣寧陷落了?”楊增和黃超聽到這個訊息大為震驚。
雖然匪亂擴散開之後確實有一些縣城失陷,但是失陷在土匪手中的縣城都是尚未正式派員接收,是由當地縉紳或者投降的明國地方官暫時“維持地方”。這些縣城要麼武備不足,要麼投降的駐軍三心二意,很容易被外力乘虛而入。失陷並不奇怪。而廣寧縣有派去的歸化民縣主任,還有一箇中隊的國民軍。
這個中隊還有餘力派出一個小隊來駐守石澗,可見他們周邊的情勢並不危急。
“縣裡的大宋的官吏呢?”這是黃超最關心的事情。
“縣裡的大宋官兒有的戰死,有的被殺。聽說是殺了不少人。縣令被逮住砍了腦袋……”
這個打擊比剛才更為城中。特別是黃超。他雖然並不認識這個縣主任,但是知道能被元老院任命為縣主任的都是歸化民中頭等的精英,很多是五六年前就跟著元老院的歸化民,一步一步的從村幹部或者企業、機關的行政幹部幹起,多年培養起來的。
而他身邊同去組織班子的十多個歸化民幹部也大多是精心培養多年,即有基層經驗,又受過培訓的精英。
這些幹部的損失,遠比損失幾個國民軍中隊要嚴重的多。
縣城是怎麼失陷的,俘虜們都說不出所以然,只知道是用的計策,裡應外合拿下的。一部分國民軍戰死,另一部分城池陷落的時候降敵,殘部和少數倖存的幹部逃往懷集去了。
聽說還有少數人倖存,黃超才覺得好受了一些。不過聽到有人投降,他心裡愈發不好受。伏波軍建軍這麼多年,無論遇到什麼大風大浪,從來沒有部隊和士兵主動投降的。這次居然發生了這種情況!
“國民軍大多訓練不足,戰鬥意志不強也是理所當然的。首長不用太介意了。”楊增說,“都是臨時徵發出來的舊軍人和老百姓,能有多少戰鬥意志?我覺得我們現在有梧州中隊這樣能打的隊伍已經是超過預期了。就是那個廣寧1中隊,敵前撤退沒就地崩潰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你說得沒錯,是我們太冒進了――都沒好好的訓練他們,憑什麼要他們去送死?!”黃超有些沉痛的說道,“太自以為是!”他停了停又說,“白白犧牲了多少幹部和士兵,這都是我們狂妄自大冒進的結果!”
楊增不敢接話,他知道黃首長說得是元老院――這不屬於他可以置評的範疇。他小聲道:“我們還是儘快收復廣寧……”
“不要儘快,要慎重。”黃超說,“不要再犯冒進的錯誤。”
楊增原本想派幾個連輕裝直撲廣寧,但是元老既然這麼指示了,他也不便違背。便下令綏江支隊在寶錠山附近的營地棄舟登岸,囤積轉運物資,準備發起對廣寧縣城的攻堅戰。
廣寧原屬四會,嘉靖年間四會西北連年動亂,便於嘉靖三十八年割四會縣地置廣寧縣,取廣泛安寧之意,仍屬肇慶府。城牆以長條石為基,上包青磚,約八米餘高,雖不及廣州城牆高大,但是設防堅固,並非輕易可下的小城。原本朱鳴夏等人都以為廣寧再亂,至少可保縣城不失陷。
根據俘虜的口供情報:有一千多敵軍守在城中,兵力與綏江支隊接近且有城牆保護,還配備了不少火器。所以不論是楊增、黃超這樣的主官還是下面的普通將士都知道這多半又一場苦戰。不過士兵們士氣很高,又聽說縣裡的歸化民主任和國民軍被土匪殺害,都起了同仇敵愾之心。紛紛叫嚷著要狠狠的教訓下這夥敢惹“元老院威名”的土匪。
考慮到任務的艱鉅性和國民軍的傷亡情況,楊增決定這次由還沒有出過手的第8營承擔主攻任務。對於李冬中隊計程車兵們來說,這無疑是大大鬆了一口氣。一路上接連不斷的戰鬥已經讓他們有些筋疲力盡了。
伏波軍的戰力他們的“如雷貫耳”,裝備也不是他們能相比的,而伏波軍和國民軍至少在表面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的火器,或者更直接地說:他們有大炮。這些總是被擦拭得鋥光瓦亮的空心鐵柱,總是讓國民軍士兵們豔羨,如果山口一戰梧州中隊也有大炮,可能根本不會讓敵人走到胸牆前。
-----------------------------
下次更新:第七卷-廣州治理篇390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