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五十一章 伏爾加河上的炮艦,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海艦隊,這是一支在大楚帝國海軍裡相當特殊的艦隊,因為這是大楚帝國海軍裡,第一支純內海艦隊。
其歷史不短,在承順二十三年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但是在後續相當長的時間裡只配屬了一些小型船隻,並且基本都是木造船隻為主,加裝的蒸汽機動力裝置往往也很小。,整體戰鬥力實際上非常有限。
這是因為受限於遙遠的距離,落後的交通方式,大楚帝國難以把重型裝置,裝備運輸到西海城,只能是採用螞蟻搬家的方式陸續運輸一些小型裝置以及零部件,然後在當地組裝一些加裝小型蒸汽機的小型木製船隻。
所以西海艦隊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沒什麼存在感,說是一支海軍的內海艦隊,更不如說是一支配合前線陸軍作戰的小規模艦隊,擁有若干數十,百來噸的小型蒸汽動力木船而已。
而真正讓西海艦隊發生翻天覆地變化,讓它開始擁有數百噸的現代化戰艦的還是在中亞鐵路網土西鐵路建成之後。
有了中亞鐵路網土西鐵路,如此也就有了溝通雙河省省治土耳到西部邊陲重鎮,同時也是烏拉爾河入海口、西海(裡海)港口的通道。
一些重型建造裝置,船隻零部件,比如艦載蒸汽發動機這些東西才能夠透過鐵路運往西海城。
利用這條鐵路,大楚帝國不僅僅大量供應烏拉爾河流域內的駐軍的軍需,同時也往西海城運輸來了諸多重型裝置,在西海城建起來了一個小型的造船廠,利用從內陸運輸過來的船隻零部件開始組裝建造先進軍用船隻。
這些軍用船隻組裝完成後,就地服役於新成立的西海艦隊。
到目前為止,西海艦隊已經服役了四艘主力艦,其中三艘是最近十年來,大楚帝國大量建造並服役通安級近海巡邏艦。
這款滿載排水量三百多噸的近海巡邏艦,因為吃水很淺,低廉的造價,同時船體也算是比較大,成員生活居住空間很不錯,續航能力也不錯等諸多特點,使得了這款近海巡邏艦以及其小幅度改進型的建造數量已經突破了百艘之多。
廣泛部署在海外以及邊疆等諸多地方的沿海海域以及內河,而且承擔了諸多作戰任務,出鏡率非常高,甚至可以說,有楚國人在的沿海,那麼就能夠看見這種近海巡邏艦。
之前楚軍在歐洲地區的諸多作戰裡,就頻繁派遣這款戰艦前往支援登陸作戰以及內河作戰,標排吃水兩米五,輕載時候只有兩米吃水的特性,讓它得以行駛在諸多近海海域以及內河區域。
同時上面搭載的一門一百毫米的後裝線膛前主炮,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再加上七十五毫米的後主炮以及四門三十五毫米單管速射炮,使得該艦具備了強大的火力……嗯,相對土著而言。
這種出色的近海巡邏艦哪怕已經出現了將近十年,但是大楚帝國海軍依舊沒有設計更新的新型船隻進行代替的意思,都是在這船型上修修改改,提出來了升級型號。
其最新型號的通安級巡邏艦,其動力從雙膨蒸汽機改為了三脹式蒸汽機……主要是三脹式蒸汽機已經出現多年,目前技術逐步成熟穩定,成本也開始大幅度下滑,使得更多的廉價軍艦都能夠安裝這種新式蒸汽機了。
因為其效能出色,成本低廉,適用性非常好,大楚帝國海軍也把這種巡邏艦給弄到了西海(裡海)來,當然了不是在東部沿海的造船廠裡直接建好拉過來,那樣就還做不到。
同時西海的那家小型造船廠規模也不行,技術能力還差了一些也無法單獨建造,因此採取的方式是在東部的造船廠裡造好主要的零部件,然後把零部件透過鐵路運輸到西海造船廠進行就地簡單的組裝。
透過這種方式,西海艦隊在短短兩年裡就獲得了三艘通安級巡邏艦,並作為主力戰艦使用。
但是西海艦隊的人很快就發現,這種通安級巡邏艦雖然有各種好處,但是想要真正的配合陸軍殺入伏爾加河還是有些難度。
這裡不得不說俄羅斯人還是比較雞賊的,他們在阿斯特拉罕部署的江防炮臺,其岸防炮的佈置位置非常獨特。
其炮臺並沒有直接面向西海和伏爾加河的下游,反而是選擇了一座矮山的背後部署。
這意味著,這些江防艦炮雖然無法直接攻擊入海口的伏爾加河河道,但是楚軍的戰艦也無法在入海口方向的伏爾加河河口位置,從容的遠距離炮擊這個炮臺。
怎麼說呢,這玩意有點像是一個反斜面的江防炮臺,來自裡海方向的楚軍遠端艦炮,基本沒辦法直接轟擊到該炮臺……人家有著那麼大一座矮山作為掩體呢。
但是隻要楚軍的船隻繼續深入伏爾加河,那麼在度過一個河灣之後就會直接面臨到俄羅斯人這個江防炮臺的炮火威脅,其距離不過區區三四百米……在這個距離下,俄羅斯的江防炮臺,哪怕使用的都是前裝滑膛炮,但是也足以對楚軍的通安級巡邏艦造成威脅了。
畢竟通安級巡邏艦,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好處,但也不是沒有缺點的,那就是為了控制吃水,為了控制成本,為了得到強大的火力,為了更長距離的續航,為此也付出了航速比較低以及防護比較差的代價。
航速低一些無所謂,反正有個八節十節的航速,面對土著也夠用了。
但是防護的話就不太夠用了……作為一款鐵肋木殼巡邏艦,這玩意在楚軍裡的定位就是無防護巡邏艦,沒有鋼鐵防護裝甲不說,而且木殼也不算太厚。
在近距離遭到大口徑滑膛炮的實心炮彈轟擊的時候,是有可能被擊穿船殼的。
更別說甲板基本露天,上層建築也沒啥裝甲防護,遭到榴彈攻擊的時候也會導致出現極大的損失。
通安級巡邏艦,這玩意在設計的時候就不是為了在短距離內和敵人的炮臺進行對轟的戰艦……該艦的設計用途非常明確,日常的時候進行近海巡邏,封鎖,必要時候深入內河為陸軍提供火力支援。
這些使用場景下,交戰距離基本都會在一千米甚至幾千米以上們可不會跑到幾百米範圍內河敵人的滑膛炮對轟。
那樣純粹就是自討苦吃!
畢竟前裝滑膛炮也是能殺人的,更何況二十三年過去了,楚軍早些年使用的木託圓盤引信的榴彈也不是什麼秘密了,這些土著們就算傻了些,但是依舊能夠透過諸多渠道得到一些這些原始榴彈的樣品,然後進行仿製。
就算仿製的質量差一些,成本高一些,但是弄出來少數裝備大口徑岸防艦炮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這些早期的木託木製引信榴彈,雖然楚軍早就沒用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玩意依舊可以對楚軍戰艦的露天甲板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員殺傷,乃至破壞上層建築。
同時大口徑前裝滑膛炮發射圓球形實彈鐵彈的話,也能夠威脅到鐵肋木殼船。
因此阿斯特拉罕的江防炮臺對楚軍西海艦隊的威脅不小,一定程度上阻擋了楚軍西海艦隊的行動。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海軍西海艦隊就會坐以待斃嗎?
肯定不會……
而大楚帝國海軍會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嗎?
更不是!
俄羅斯人可不是第一個這麼幹的土著國家。
實際上在過去這麼多年裡,為了應對大楚帝國海軍的強烈威脅,很多土著國家,尤其是歐洲那邊的土著國家在構築海防,江防炮臺的時候都很賣力的。
正所謂有海無防,那麼在楚軍面前就等於是設防的,楚軍想要打哪裡就打哪裡……這些土著國家也深感威脅,併為此組成了不小的努力。
所以各種各樣的炮臺層出不窮,木託木製引信榴彈以及大口徑前裝滑膛炮都陸續出現並配屬。
而大楚帝國海軍呢,在攻打敵人的海防炮臺的時候自然不用太費心,直接拉幾艘護衛艦、巡洋艦過去,再不濟拉幾艘戰列艦過去,直接用大口徑艦炮砸過去就完事了。
但是對於佈置的比較巧妙,配屬大口徑滑膛炮火力,讓楚軍的大噸位戰艦打不著,普通無防護戰艦又容易面臨威脅的江防炮臺,大楚帝國海軍也是早早就有準備,那就是設計並建造了幾種採取全面防護思路的淺水炮艦。
通安級巡邏艦雖然也能夠進入內河執行作戰任務,但是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有必要的情況下……說白了就是別隨便進入人家土著控制範圍的內河,要不然被人家土著來一場抵近炮火伏擊,搞不好就要陰溝裡翻船。
通安級巡邏艦,說到底還只是一種為近海作戰而設計的船隻,哪怕吃水很淺,但依舊不是專業的內河炮艦。
直接闖入內河,和敵人的江防炮臺進行對轟的戰艦,是大楚帝國海軍裡的幾種採用全面防護設計,具備優良防護效能的淺水炮艦,噸位有大有小。
三十四型炮艦,就是這麼一種專門為了深入內河,和敵人江防炮臺進行交戰的淺水炮艦。
標準排水量三百八十噸,航速八節,純蒸汽機動力,續航比較短,火力為兩門一百毫米主炮。
其火力佈局非常特殊,採取的是中央雙聯裝設計,兩門火炮被夾在一個蒸汽機提供動力,必要時候也能夠透過人力進行轉動的旋臺上……
但是之所以說這玩意特殊,是並沒有當代楚軍遠洋戰艦上常見的露天旋臺胸牆式裝甲,或者是全封閉式炮房,只露出一個炮孔身處炮管用作射擊用。
而是直接在旋臺上構築了一個全封閉式的炮塔裝甲。
如果只看這個炮塔的話,那麼從外觀上會發現,其實和後世戰艦的炮塔沒啥區別了
只不過炮臺裝甲很薄,只有區區三十毫米而已。
大楚帝國海軍之所以這麼搞,純粹是因為目前技術還比較有限,但是又想要獲得更大的防護能力,並綜合考慮到土著的威脅後,特地搞出來的這麼一種半敞開式的炮塔。
這種裝甲雖然只有三十毫米厚,但是採用的並不是熟鐵裝甲,而是一種熟鐵和鋼板結合的符合裝甲,防護能力可比純熟鐵鋼板或純鋼板裝甲還要好一些,乃是目前帝國比較好的裝甲。
可以有效抵抗大口徑滑膛炮的實心彈炮擊,嗯,只要不是被敵人的大口徑滑膛炮直接在百米內貼臉炮艦,不然都沒啥大問題……防榴彈的衝擊波更不在話下。
所以三十毫米雖然看似不高,都扛不住楚軍自家的新式七十五毫米艦炮的穿甲彈……但是對面土著又沒有後裝線膛炮。
通安級近海巡邏艦也好,三十二型淺水炮艦也好,都是用來對付土著的,可不是用來打內戰用的……打內戰的近海戰列艦,那是近衛軍艦隊以及海軍第二艦隊的那些幾千噸的近海戰列艦,裝甲厚實的很。
此外也不是不想搞更厚的炮臺裝甲,主要是技術還不太行,沒辦法搞太厚,太沉重的炮塔……想要推動一個幾十噸重的炮臺進行旋轉本來就不容易,你還往上頭搞幾十噸的裝甲,就以現在大楚帝國的技術能力還真不靠譜……
所以最終就搞出來了這麼一個折衷產物……說白了就是在常用的露天旋轉炮臺上加裝了一個三面半封閉式的薄裝甲板,用來抵抗土著的低烈度威脅。
不過即便如此,兩門一百毫米的艦炮再加上炮塔重量,還是造成了重心比較高,所以該型船隻的船舷非常低,屬於典型的低幹舷炮艦。
船體上也是純鋼鐵打造,水線以及甲板都是有鋪設裝甲的。
這是一種正兒八經的採取全面防護思路的淺水炮艦,防護能力非常出色,火力也很強悍,當然航速以及續航能力就差一些。
戰艦設計嘛,就是這樣,航速、防護、火力以及續航、居住空間這幾大要素裡你要麼搞個每樣都比較平庸的戰艦,要麼就是對其中幾樣進行取捨,突出某一方面的效能。
三十二型炮艦在承順三十四年的時候,首艦開始服役,並開始海外部署,雖然建造數量不多,但是在印度以及歐洲地區都有部署並參戰,表現非常出色。
因此海軍得知了西海伏爾加河入海口的阿斯特拉罕裡的江防炮臺比較雞賊後,就透過鐵路運輸零部件,在西海造船廠就地組裝的方式臨時弄了一艘過來。
這也就是西甲六號炮艦,即西海艦隊甲等第六號炮艦。
去年年底才剛完成組裝服役,前幾個月裡一直都在進行各種測試以及訓練,到目前也只能說勉強形成了初步戰鬥力而已。
不過隨著戰爭爆發,這艘剛形成初步戰鬥力的西甲六號炮艦也同樣奔赴戰場,準備和其他多艘炮艦一起殺入伏爾加河,摧毀俄羅斯的江防炮臺,掩護後續的陸軍搭橋過江作戰。
承順四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西海艦隊裡的大小八艘巡邏艦以及內河炮艦闖入了伏爾加河下游,隨後三艘通安級巡邏艦沒有繼續往前,而是在距離俄羅斯人炮臺大約兩千多米的位置下錨並揚起炮臺對俄羅斯人的江防炮臺方位所在進行遠端覆蓋炮擊。
儘管這種炮擊是沒辦法直接命中矮山背面的俄羅斯人炮臺的,但是依舊可以透過覆蓋炮擊進行戰場遮斷,攔截俄羅斯人可能存在的增援或炮兵部隊的機動等。
在三艘通安級巡邏艦的炮火掩護下,西甲六號炮艦帶領著四艘一百多噸,具備一定裝甲防護能力的內河炮艦繼續沿江而上。
不多時就越過了河灣,繞過了矮山,直接出現在俄羅斯江防炮臺的前方。
因為俄羅斯人的江防炮臺,就直接構築在距離江邊數十米的位置,因此這個時候楚軍的炮艦,距離俄羅斯人的江防炮臺只有三四百米的距離。
如此距離下,哪怕是滑膛炮也具備極大的威力,可以有效威脅到楚軍的一些戰艦。
而俄羅斯人也是早早觀察得知了楚軍的炮艦前來,提前就做好了各種準備,當楚軍的內河戰艦一出現,他們立即開火。
大口徑滑膛炮打出來的實心炮彈,直接從炮管飛出,然後奔向西甲六號炮艦,也許是因為俄羅斯人早就制定好了射擊諸元,火炮打的非常準,第一輪炮擊裡,就有一枚炮彈直接打在了西甲六號炮艦上。
但是看似威力挺大的實心炮彈,在擊中西甲六號的裝甲帶後,卻只留下一個淺坑……根本就沒有造成有效擊穿。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俄羅斯人佔據地利先行開火,西甲六號炮艦也沒有被動挨打不還手,很快就揚起了炮口,兩門一百毫米艦炮在間隔幾秒內相繼開火。
兩枚一百毫米的半穿甲彈直接飛過數百米的距離,擊中了俄羅斯的炮臺……三四百米的距離對於後裝線膛炮來說,和貼臉炮擊也沒啥區別,命中率高的嚇人,首輪首發就獲得了命中。
而半穿甲彈的強大威力,也直接穿透了俄羅斯炮臺的外層防護,深入其內部爆炸。
緊接著西甲六號炮艦繼續炮擊,後續幾艘內河炮艦也跟進使用七十五毫米艦炮或五十毫米,乃至三十五毫米艦炮進行壓制性炮擊。
隆隆炮聲中,俄羅斯人的炮臺不斷的騰起巨大的爆炸煙霧,掀起的泥土砂石橫飛,泥土砂石中偶爾還能看見飛起來的屍體。
僅僅二十分鐘後,這座被俄羅斯人寄予厚望的江防炮臺就徹底成為了廢墟,其內部署的數百米炮兵除了少數逃亡外,大多死傷於楚軍的猛烈炮擊之下。
俄羅斯人使用地理優勢,採用大口徑滑膛炮對抗楚軍戰艦的戰術構想,只堅持了二十分鐘就徹底化為泡影!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