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密佈,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太極端坐在龍椅上,銳利的目光掃過屋內的眾臣,所有人紛紛起身肅立,低著頭不敢有一絲聲響。
皇太極的目光率先掃過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頭上,錦州之戰便是濟爾哈朗,說道:“鄭親王,錦州戰事的情況,你為諸位臣工說說吧。”
話音剛落,皇太極卻突然咳嗽幾聲,他這麼胖的身體,本身就有後世所說的高血壓、高血脂的毛病,此時率軍趕到前線,已經是勞累過度了,一身的舊病也開始作祟,身體變得越來越差。
多爾袞和多鐸都是微微抬頭,隨即又急忙低下來。而濟爾哈朗則是擔憂地看了皇太極一眼,然後恭敬的說道:“奴才尊旨。”
“諸位臣工,這次錦州之略,算滿、蒙、漢各八旗,以及外藩蒙古、高麗兵馬在內,我大清一共出動二十五萬勇士,其中阿哈雜役十二萬,餘者皆是各旗甲兵、未披甲旗丁,計有十三萬餘人。”
“現錦州圍困,我軍已經環城修建了大營九座,在錦州城外鑿了三道長壕,並且佈置了大量兵馬,主要是安平郡王的鑲紅旗一部,以及碩兄禮親王正紅旗一部,還有其餘各旗的一些甲兵。”
“錦州城外負責圍城的勇士,有各旗旗丁三萬兩千餘人,其中甲兵一萬二千,以及兩萬餘阿哈雜役。”
“錦州城內號稱有守軍二萬餘人,不過大部分都是原錦州各堡的守軍,真正能戰的明軍,也只有祖大壽的家丁、本部兵馬,兵力在五千人左右。”
眾人聞言都陷入沉思,對於濟爾哈朗的部署沒有意見。
鄭親王濟爾哈朗繼續說道:“現我軍在乳峰山、松山堡東面的黃土嶺、東南處的松山,還有石門山、石家嶺、紫荊山、磨盤山、錦昌堡、沙河堡、大勝堡各處,均有駐軍,駐守兵馬有八旗滿洲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一部,又有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大部,以及外藩蒙古、高麗軍一部,共有旗丁十一萬餘人,其中甲兵五萬八餘千,雜役阿哈約五萬人,這些便是與明軍正面對戰的主力所在。”
“餘者旗丁十一萬,其中甲兵五萬餘,阿哈雜役將近六萬,駐守在白廟堡一帶,沿著女兒河佈防,並且作為進攻杏山,截斷明軍糧道之兵力。”
“不過根據哨騎的回報,明軍在五道嶺、弘螺山等地大興土木,並且駐守了大量兵馬,看來洪承疇對後路防護甚嚴,我軍想要順利切斷明軍後路,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此時眾人都小聲議論了起來,皇太極也是微微皺眉。
濟爾哈朗繼續說道:“洪承疇素來小心,此番明國派出的援兵也都是精銳,其中還有劉衍所部數萬新軍,此前我軍在松山堡等地的試探也證實,明軍的戰力很是強悍,此戰我軍要小心應對才是,決不可掉以輕心。”
在場的一眾奴酋聽了濟爾哈朗的話,臉上都寫滿了擔憂,這次的仗不好打啊。
皇太極為了打贏錦州之戰,幾乎將整個大清的家底都掏空了,如果此戰有個閃失,大清的根基就徹底毀了!
按照八旗的編制,以牛錄為基層組織單位,每二百人到三百人為一牛錄,父死子繼,兄亡弟代。一般來說一戶都有幾口人,內有男丁不等,有時二、三丁,有時五、六丁,所以滿清一個牛錄的人口有二、三百戶,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國中,當兵的稱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暫不當兵的叫做“餘丁”或者“閒散”,他們也可以跟隨出戰,作為跟役一種,地位高過那些奴隸阿哈們。
每牛錄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其自身的能力如何了。不過清國男子從十歲開始,每三年就要參加考試,達標就為守兵,也就是步兵,享有軍餉,享有盔甲,隨後考核到馬甲,巴牙喇不等,只要成績優秀就會逐級晉升。
在各牛錄中,甲兵比例還是很高的,畢竟作為旗丁,他們從十歲起就考核,到十六歲,十八歲,二十歲還不能披甲,以此時滿清的尚武氛圍,這樣的人是沒有什麼出路的,所以絕大部分的旗丁都非常“卷”。
只是此次錦州大戰,皇太極幾乎將各旗的旗丁都拉出來參戰了,還有歷年間大量掠來的漢人等奴隸追隨,國內青壯幾乎被一掃而空。如果此戰輸了,那結果是什麼,包括皇太極在內,所有人都非常清楚。
此時皇太極滿意的點了點頭,濟爾哈朗處世謹慎,錦州城外的各種佈置沒什麼缺陷,自己巡視乳峰山各處後,也挑不出毛病,於是便說道:“鄭親王親歷戰陣躬冒矢石,此番佈置,朕很滿意。”
隨後皇太極對眾人說道:“諸位臣工也都說說吧,洪承疇率領的二十多萬明軍抵達之後,我大清要如何迎戰。”
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爭強鬥狠,向來看不起明軍,他說道:“陛下,此番南蠻子的援兵就算都是精銳又如何,在我大清鐵騎的衝擊下,他們就算來的百萬大軍,結果也是大敗而歸!”
看豪格驕狂的樣子,濟爾哈朗只是笑笑卻沒有說話,自然是不想惹麻煩。
濟爾哈朗沒有開口,皇太極卻臉色一沉,喝斥道:“此番明軍來勢洶洶不同以往,其軍中更有劉衍所部新軍,決不可小覷。此戰關乎我大清千秋萬代,如果你敢郎戰,以至於損兵折將,朕定然嚴懲不貸!”
豪格見狀急忙請罪,不過眼神中依舊閃爍透著不服氣。
皇太極對長子豪格非常的寵溺,他登位後連連整死兄長阿敏與莽古爾泰,又不斷打壓各旗旗主,一切都是為了給豪格鋪路。此時皇太極看著豪格的神情,也不禁皺了皺眉,暗暗召集自己的這個兒子什麼時候才能穩重一些。
這時,武英郡王阿濟格,也對豪格言語表示支援,他同樣對明軍輕蔑。阿濟格與豪格一樣脾氣粗暴,雖然打仗厲害,但是對權術卻一竅不通,豪格的不斷示好下,便捨棄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多爾袞、多鐸,而是投靠了皇太極、豪格父子,幾次對多爾袞、多鐸出手打壓。
皇太極眼見這兩個莽夫之輩接連發言,心中也只有一陣嘆息。
好在大臣英額爾岱這時出列道:“陛下,奴才認為鄭親王說得有理,錦州之戰需得謹慎。此戰明軍出動了二十多萬精銳,非同一般。我軍絕不可速戰,否則萬一有失,為之奈何?所以奴才以為,我軍可環松山而戰,步步依山險防禦,逐步消耗明軍銳氣。待其食盡,我軍當可挫其鋒銳,將明國大軍盡數埋葬於此!”
皇太極點頭贊同,英俄爾岱很有才能,向來受他器重,特別是擅長理財和外交,幾次出使朝鮮,都獲得圓滿結果,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得以全力對付大明。
此次朝鮮國之所以能出兵一萬,而且還供應了大量的糧秣,除了畏懼大清軍威之外,也有英俄爾岱一番努力的成分在裡面。
如今英俄爾岱是大清的戶部承政,又擔任次戰大軍的錢糧總理重任,身份很有分量,其建議又很合皇太極的心意,於是皇太極稱讚道:“他塔喇承政勤於職事,當為眾卿之表率。”
隨後皇太極目光望向正紅旗主代善。
代善雖然已經退居幕後多年,然統兵出征吒叱風雲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資歷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碩託、瓦克達、阿達禮、羅洛渾、滿達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兒孫,勢力龐雜無比,本身又有大貝勒之稱。
所以雖然皇太極屢次打壓代善,而代善也表現出非常恭順的態度,但是皇太極的心中依舊對其非常戒備,很不放心。
“和碩兄禮親王也說說,此戰我軍要怎麼打。”
代善站起來咳嗽了一聲,也不知道是故意裝作老態,還是真就如此,說道:“鄭親王軍略佈置沒有問題,我八旗大軍一居乳峰山,一居黃土嶺,一居毛家溝,就象幾把大鉗子,狠狠夾住明軍前往錦州的道路,阻止他們救援。”
“各山壕溝石牆頗多,依著險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軍的兵力。又有白廟堡大軍,將來待明軍氣喪,就可以渡過女兒河,再度進攻杏山,截斷明軍糧道,奠定皇上萬世不表的基業。”
皇太極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然後神色複雜的看向多爾袞。
皇太極已經藉口濟南之戰的失敗,將多爾袞由睿親王降為郡王,又找藉口將多鐸由豫親王降為貝勒,現在他們二人的確是老實了不少,不過皇太極依舊不敢放鬆,對多爾袞和多鐸始終戒備不已。
“睿郡王也說說吧。”
多爾袞恭敬道:“是,皇上。”
“奴才贊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見,明軍勢大,當先避其鋒芒,用山險工事耗其銳氣是正舉。”
多鐸也隨後說道:“奴才也附議,有陛下坐鎮,我大清勇士定能擊敗明軍,讓明國二十餘萬精銳就此覆滅!”
其餘眾人也紛紛發言,基本上都是贊同的。
皇太極淡然聽著,心中也在飛速盤算著,就在這時正黃旗巴牙喇纛章京圖賴匆匆進來,稟報明軍援兵己到,正源源不斷匯於松山堡旁。
屋內眾人頓時騷動起來。
皇太極冷哼一聲,說道:“既然洪承疇來了,咱們就去觀其軍陣,隨後再作計議!”
隨後皇太極的鑾駕移到山城之上,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也隨之來到這裡,眾人站在城牆上,遠處松山、杏山各處都是一覽無餘。
只見炎炎烈日之下,眾人甚至能看到地面上蒸騰而起的熱氣,讓眾人的視線也有些扭曲起來。此時眾人舉目往南看去,就見一片無邊無際的人海,正向北緩緩移動而來。
明軍的軍服、旗幟都是紅色,二十餘萬大軍經過鬆山一帶的丘陵地帶,就彷彿是一望無際的紅色海洋,那紅色的波濤正在奮勇向前,遠遠望去蔚為壯觀!
皇太極等人見到明軍竟然有如此的軍容,無不吸了一口冷氣,各旗的斥候都曾稟報明軍兵威極盛,眾人也只是聽聽而已,對明軍的印象還是停留在一觸即潰、畏戰不前上面。可是此時眾人親眼見到入援明軍的軍容,才真正感覺到了一股寒意,這還是眾人印象裡的明軍嗎?
此時就連最為驕狂的豪格與阿濟格也是目瞪口呆,二人從未見過如此威猛的明軍,不知道是因為憤怒還是恐懼,二人的臉色有些糾結。
此時明軍各部齊頭並進,各鎮兵馬都是結陣而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陣很是壯觀,騎兵在前,步軍在後,無盡的紅甲,無窮的長槍火銃,旌旗密密,真是大軍如海,似要要達天邊盡頭。
而明軍陣中的戰鼓聲,也震得皇太極等人心頭一震一震的,好像每一錘都敲在眾人的心頭。
忽然皇太極目光一凝,就見一片晃動的海洋旗號中,幾面大纛旗分外醒目。
皇太極手一伸,便有奴才奉上了一個千里鏡,皇太極持鏡眺望,其餘多爾袞、多鐸、豪格、濟爾哈朗等人都拿著千里鏡,往明軍陣地看去。
只見一面巨大的浪濤日月旗旁邊,除了有洪承疇的大纛之外,劉衍“青萊鎮總兵官,劉”的大纛也是格外顯眼。
皇太極曾多次覆盤鉅鹿之戰和濟南之戰,結果無一例外,即便是自己親自統軍,對陣當時的劉衍,也難以取得大捷,最好的結果就是慘勝,付出八旗被打殘的代價,才能取得的慘勝!
此時不光是皇太極,望見劉衍大纛的多爾袞、多鐸等人也是恨得咬牙切齒,既憤怒又有一絲恐懼。
濟爾哈朗、阿巴泰、代善等人也是神情嚴肅,眾人都言,洪承疇本就善於用兵,現在明軍各路精銳都聚集在此,又有劉衍這樣的強軍在側,此戰怕是不好打了。
當日,洪承疇率領明軍主力到達松山堡,與松山守將官兵,還有先前支援的山西總兵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匯合,隨後大軍圍繞著松山堡安營紮營。
此時明軍各部按照洪承疇在杏山時的方略佈局,在松山堡與乳峰山之間停留,主要分佈在松山堡的東、西、北三面紮營,形成一個環松山城的佈局。
劉衍率領的青萊鎮新軍兵力最多,戰力也是最強的,被洪承疇部署在北面,正對著乳峰山的清軍主力。
對此劉衍也沒說什麼,率領各營前去紮營了。
轉眼到了黃昏時分,明軍各部陸續紮營完畢,在松山堡周圍,明軍的營壘綿延十幾裡,各營部署得井然有序,看得山城上的皇太極歎服不己,洪承疇的確是治兵有方。
原本皇太極還有意夜襲明軍大營,可是此時見明軍各部的營壘毫無漏洞可言,整個防守部署嚴整,夜襲的話根本毫無勝算,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與此同時,洪承疇也召集各鎮總兵官,連同監軍張若麒、監軍馬紹愉一起,在大隊家丁、護衛的保護下,出營登上松山堡牆,觀望乳峰山上清軍的部署情況。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