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章 銀幣,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月底,青州府城西北角。

嶽明和宋功明來到一處宅院外面,財部與商部的吏員正在進出往來,將一箱箱碎銀子和銀錠搬進去。

“嶽部長,這裡就是錢莊的鑄造廠?”

“是啊,這裡比較偏僻,周圍百姓不多,商賈也不多,方便守衛。”

二人邊說邊往裡走,只見院子裡已經堆滿了各種物資,有裝銀子的箱子,也有熔爐需要的煤炭。

“這裡一天能鑄造多少銀幣?”

嶽明想了想,說道:“因為時間太緊,鑄造廠籌建的比較倉促,現在只有三座熔爐,一天的話,大約可以鑄造十三萬多兩銀幣。”

“十三萬多兩啊?”

宋功明想了想,說道:“下個月的軍餉就要發放了,總鎮的意思是,軍餉和幕府官吏的俸祿都要使用銀幣發放,時間上來得及嗎?”

“應該差不多,這幾天已經鑄造了三十多萬兩,也就是三十多萬枚銀幣,朝廷單獨撥付給咱們青萊鎮的五十萬兩銀子,這兩天就能全部鑄造成銀幣。”

嶽明說道:“新軍各營一個月的軍餉為三十四萬多兩,加上幕府各部官吏的俸祿,五十萬兩銀子差不多夠用了。”

“那就好。”

宋功明說道:“下個月商部與商會的收益,在月初的時候就能運過來,到時候鑄造廠又要忙碌一陣子了。”

“這是在所難免的,錢莊、銀幣新政推行之初,需要大量的銀幣投入民間,忙碌是肯定的。我還計劃著在下個

月月底之前,將鑄造廠的熔爐再增加五座,以增加產量。”

說話間,二人來到了後院,一名鑄造廠的管事帶著兩名夥計走了過來,那兩個夥計抬著一個木箱子,三人走到嶽明、宋功明面前。

“見過嶽部長、宋部長。”

嶽明笑著問道:“這是第一批鑄造出來的銀幣吧?”

“正是,請部長檢視,如無問題,屬下便帶人送到總兵府,請總鎮大人驗收。”

兩名夥計開啟箱子,只見箱子裡面白花花的滿是銀幣,嶽明與宋功明各自拿起一枚檢視,銀幣不同於常見的銅錢,中間無孔,比當十銅錢還要大一圈,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足有一兩重,給人一種非常足實的感覺。

嶽明手中的銀幣正面刻著“壹兩”的字樣,上面是半圓形的“山東錢莊製造”幾個楷書,下面是同樣半圓形排列的數字“崇禎十五年正月五三七二六一”,這便是暗語了,沒有錢莊的暗語本,外人根本不知道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就算是偽造,數字與錢莊底帳上的暗語對不上,便是造假。

當然,也會有賊人故意仿造,將真正銀幣上的暗語照搬過來。劉衍也有對策,那就是每一枚銀幣的暗語上,每個數字之間的間隔都是不一樣的,錢莊會隨即規定每個數字之間的距離,每個月輪換一次,外人根本無從知曉。

這便是這個時代的防偽手段了,劉衍相信,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手段,

以及民間那些造假賊人的能力,根本無法做出高仿的銀幣,即便鑄造出劣質的銀幣,錢莊也能輕易分辨出來。

宋功明看著手中的銀幣愛不釋手,笑著說道:“真是精美,我青萊鎮的銀幣做工精良、分量十足,一旦投放到民間,肯定會受到百姓和將士們的喜愛,流通之舉不成問題。”

可是嶽明卻有一絲擔心,說道:“只是這銀幣太過精美了,以百姓的習慣,向來都是先將碎銀子等劣質貨幣花出去,銀幣這樣的精美貨幣留在手裡存著。長此以往,咱們投放多少銀幣,在市面上也是見不到的。”

“這好像就是總鎮大人說的,叫什麼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

宋功明微微一愣,問道:“那總鎮說過如何應對了嗎?”

“有!”

“總鎮交代過,就是透過商部和商會,商部的所有產業結算,商會的所有入會商賈,都必須使用銀幣流通,拒收碎銀子和銀錠,也絕不支付碎銀子與銀錠。就像總鎮在會議上所說,用這種辦法,再加上新軍和幕府官吏的餉銀、俸祿,也使用銀幣支付,倒逼著民間大規模使用銀幣。”

宋功明微微皺眉,說道:“就怕到時候有些別有用心之人,故意大肆囤積銀幣,以此來操縱銀幣、碎銀、銅錢之間的兌率,以此來謀利!”

“放心,總鎮已經想到這一點,並且已經有所準備,真要有人不開眼,一定會賠的傾家蕩產的。

“哦?”

宋功明來了興趣,問道:“總鎮有什麼辦法?”

嶽明壓低了聲音,說道:“總鎮直接規定,一兩銀幣兌換一兩碎銀、銀錠,銅錢的話,一兩銀幣兌換一千銅錢。這是固定下來的兌率,任何人不得變更。”

“至於民間的黑市,時間一長必定是銀幣價格高居不下,總鎮已經命錢莊囤積大量銀幣,一旦發生不法之人囤積銀幣的事情發生,錢莊便會投放至少五十萬兩銀幣衝入青萊鎮四府之地,將銀幣價格打壓下去,讓那些賊人血本無歸!”

宋功明震驚不已,雖然知道眼下青萊鎮財力雄厚,光是商部每月的純利就有幾十萬兩銀子,可是劉衍如此大手筆,還是讓宋功明心中大震。

“就怕到時候總鎮與那些賊人較量,卻苦了百姓。”

“放心吧。”

嶽明說道:“如果真的苦了百姓,事情反倒是簡單了。”

“哦?”

“總鎮對我說過一句話:與賊人較量需要手段和證據,與叛賊較量,只需要名單。如果真的有賊人為了一己私慾,大肆掠奪百姓財富,擾亂民間秩序,總鎮絕不會有耐心與之周全,直接就出兵圍剿了。”

二人放下手中的銀幣,嶽明對管事說道:“立即送到總兵府。”

“是。”

很快,管事帶人裝車上路,將這一箱子銀幣送到了劉衍面前。

此時劉衍正在與商會會長王靖談事,見到送來的銀幣,劉衍笑著開箱,拿起一枚來:

“泰山看看,這便是鑄造好的銀幣,如何?”

王靖也拿起一枚仔細看了起來,然後說道:“如此精美的銀幣,老夫還是第一次見到。早年間,老夫也見到過一些泰西銀幣,都是從江南那邊流透過來的,不過泰西銀幣做工粗糙、重量不一、樣式繁多,其實與咱們大明的碎銀子是一個性質,用起來非常不便,民間也不將其視為銀幣,全都當成碎銀子用了。”

泰西就是此時大明對歐洲各國的總稱,此時大明對待西方的態度,並不像後世滿清那般諂媚,因為此時大明雖然已經風雨飄搖,但是從社會發展水平來講,絲毫不比西方差,甚至在人文、政治體制、造船、農業技術、醫藥水平等方面,大明還是領先西方的,就算是火器上,也是各有千秋。

與後世滿清全方位落後於西方,被人家輪番吊打不同,大明即便到了瀕臨亡國的時候,依然在料羅灣擊敗荷蘭人,在沿海一帶擊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要知道在眼下這個時代,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才是西方霸主,卻依然被大明擊敗,甚至葡萄牙人還被打得賠了款。至於英國、法國、德國等清末列強,此時還都是“泥腿子”。

劉衍聽王靖說起歐洲銀幣,頓時來了精神,問道:“還有這事?泰山知不知道,江南那邊是什麼人與泰西人做生意?”

王靖說道:“這就不太清楚了,都是商

賈之間的傳言,老夫也沒見過。只是說福建的鄭一官為首,帶著一大幫海商壟斷了與泰西人的貿易,具體細節就不知道了。”

鄭一官就是鄭芝龍,此時就盤踞在福建一帶。

而早在1633年,也就是崇禎六年的時候,鄭芝龍就率部在福建沿海擊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金門海戰。

從此戰之後,海氛頗息,通販洋貨,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鄭芝龍盡以海利交通朝貴,\"八閩以鄭氏為長城\"。至此,鄭芝龍的通商範圍廣及東洋、南洋各地:大泥、浡泥、占城、呂宋、北港、大員、日本、孟買、萬丹、舊港、巴達維亞、麻六甲、柬埔寨、暹羅等處。

此外鄭芝龍的軍力也很強大,在重金的打造下,鄭芝龍組建起一支由漢人、日本人、朝鮮人、南島各族,甚至是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種的軍隊,兵力高達二十萬人,擁有超過三千艘大、小戰船組成的船隊!

此時劉衍陷入了沉思,山東距離福建太遠,否則自己還真想與鄭芝龍聯絡一番,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別的,儘早接觸總是好的,畢竟海洋貿易可是一個聚寶盆,劉衍自然看著眼紅。

之前劉衍還從朝廷索要了大批的造船工匠,現在全部安頓在靈山衛那邊。劉衍卻並沒有立即開始大規模造船,不是錢糧跟不上,而是目前來講,造出一支商船隊也沒用,因為此時大

明對外的海上商路全都被鄭芝龍壟斷了。

誰想與外國進行遠洋貿易,都要向鄭芝龍上貢,否則便會被鄭芝龍的艦隊擊沉。如此一來,除了鄭芝龍的商船隊之外,其他人基本上的無利可圖的,久而久之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出海貿易了。

“這種局面必須扭轉!”

劉衍在心中暗道,眼下錢莊與銀幣的事情完成佈局之後,要儘快消化兗州府、登州府,讓青萊鎮的實力更進一步,然後劉衍便準備放眼整個山東了。

“只有根據地夠大、夠強,我才有資本與天下英雄爭鋒!”

「感謝書友曹、無聊的月票,東仙在努力碼字中,為大家寫出更好看的故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法蘭西當王太子

天海山

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

龍孫繞鳳池

重生之冒牌皇帝

一劍開山河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