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大明分封的弊端
陳喵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5章 大明分封的弊端,大明:我最強皇孫,請老朱退位,陳喵嗚,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兒最開始還想,去人留地。”
“但是又考慮到,高麗的土地也挺大,去人留地,就得遷徙人口去填補這塊空白,方能利用起來。”
“把大明的人口遷徙過去,好像不怎麼恰當,便琢磨著把高麗人留下來。”
“孫兒做的,沒錯吧?”
朱炫說到最後,又問了一句老朱。
按照朱炫最初的想法,高麗人一個都不能留,但認真考慮考慮,還是用同化的手段,想把人留下來,至於將來怎麼樣,也是將來再說。
同化最重要的福利,就是讓高麗人看到希望,讓他們有一種,高麗百姓也能和大明百姓,得到一視同仁的感覺,這種福利便是開恩科、考科舉。
給了高麗人希望,他們可以快速忘卻李氏王朝,以及以前的高麗王朝,誰都想著,去更繁華熱鬧的大明當官。
大明對於很多高麗人來說,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地方。
“做得很對!”
聽了朱炫這麼描述,朱元璋哈哈一笑,贊同道:“乖孫提出的開恩科,做法不錯,以我們儒家學說去教化蠻夷,讓其歸順大明,咱也同意了!”
其實要他帶領其他文臣商量,得出的結果,也是和朱炫的差不多。
“皇爺爺覺得沒問題就好了。”
朱炫想了一會又道:“但是孫兒覺得,這樣對高麗的控制,其實還不夠,設定布政司,安排大明官員進駐,總覺得還差點什麼。”
朱元璋問道:“乖孫認為,還差什麼?”
朱炫說道:“孫兒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是否可以把其他皇叔,分封去高麗?”
“分封?”
朱元璋聽了,擺了擺手。
高麗什麼地方?
距離應天,太遠了!
雖說高麗是一個國,也有一定程度的繁華,但再怎麼繁華,這樣的蠻夷之地,也是苦寒之地,把遼王和寧王分封到遼東都司已經是最大的極限。
韓王和沈王雖然也分封到遼東更東邊的地方,但他們暫時不需要去那些地方就藩,就算是木邦,他也覺得要比那些苦寒之地好一些。
朱炫眼珠子一轉,解釋道:“皇爺爺,孫兒有一些話,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就怕說出來你會生氣。”
聞言,朱元璋明白,乖孫又有什麼,超越自己認知的見解。
這個見解,說出來之後,能顛覆自己的想法,甚至和他想的相悖。
“乖孫想到什麼,儘管說吧!”
朱元璋沒有反對,讓朱炫儘管開口。
“皇爺爺分封皇叔到大明各處,一來是想皇叔們,和在應天的天子,一起守衛大明河山,二來是皇爺爺以前窮怕了,也苦怕了,把皇叔們分封出去,給予田地和俸祿,讓他們好好過日子。”朱炫慢悠悠地說道。
聽到乖孫,提起自己窮怕了的事情。
朱元璋沒有反對,很贊同地點了點頭,確實窮怕了。
當年當過乞丐,當過和尚,最後窮得連日子都無法過,就參加義軍反了元朝,一不小心,坐上了這個位置。
朱炫繼續說下去,道:“皇爺爺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除了一些年幼而不幸的皇叔,也有二十多人可以去就藩,每一個皇叔,都得分封一個地方,分封一部分土地。”
“每一個皇叔,下面至少也有五個兒子,將來可以得到封賞。”
“而這五個兒子,不可能不生孩子。”
“他們一個人,可能至少也有五個孩子。”
“如此累計起來,咱們大明皇子皇孫的數量,可是超級龐大。”
“皇爺爺定下的制度,是大明朝廷,以國庫來供養那些孩子,供養所有皇子皇孫。”
“如果只是大明開國初年,皇子皇孫不多的情況下,其實也還行,開支不算太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年後,或者兩百年後呢?”
“咱們老朱家的後人,數量有多龐大,請問皇爺爺考慮過了嗎?”
朱炫在這個時候,忍不住提出這個問題。
本來他是想,等到有機會登基當第二個皇帝了,再解決朝廷供養那些皇子皇孫的問題。
老朱家的人,都和老朱一樣,特別能生。
他提出的五個孩子,還是最少的估算,還沒算上其他庶子。
那麼多皇叔,一百年後的後人,數量超級恐怖,指數增長。
這些人就是蟄伏在大明身上的吸血鬼,可以吸乾大明的血,以至於到了後期,大明的財政,不得不全部拿來供養這批人。
按照朱炫的想法,就算是被整個朝堂的大臣痛斥改了祖訓,將來他登基的時候,也得把這一個給改了。
“孫兒再給皇爺爺舉一個例子。”
“如果在一個棋盤上面,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個放兩粒米,以此類推。”
“等到把棋盤裡面的格子,都放上相應的米粒,需要多少石糧食?”
朱炫又說道。
作為皇帝,朱元璋的見識和想法還是有的。
聽著朱炫的話,再往深處沉思了下,身子微微一顫,老朱家的血脈,豈不就是棋盤裡的米粒,越積越多,將來越來越多。
就算朝廷再怎麼有錢,官營的商業、對外的稅收等,能收上來的錢有多豐厚,只怕也養不起那麼多朱家血脈。
朱炫就把老朱心裡的想法,很直接地說出來,道:“按照皇爺爺現在的祖訓實行,百年之後,咱們大明財政的錢,大部分都得用到供養皇家血脈之上。”
“朱家血脈的人數多了,就得佔據更多大明的土地,雖說現在皇爺爺實行了官紳一體納糧,皇叔們也需要交稅,但他們有的是辦法逃稅,以及佔據更多的土地。”
“大明的土地,本就這麼多。”
“皇家血脈,擁有特權,百姓不敢反抗特權,只要分封出去了,他們就能利用特權,佔據更多的土地。”
“我們朱家的地多,百姓的地就少了。”
“儘管有孫兒的高產作物,還有化肥等增產,但也有可能出現民不聊生的情況。”
朱炫說著,又往老朱看去。
朱元璋臉色一沉。
其中的弊端如何,他全部可以想到。
如果在擁有高產作物的前提之下,還出現民不聊生的饑荒情況,還出現土地兼併等事情,將來的朱家,就算遭天譴也不為過。
土地兼併,是古代社會,一直存在的問題,當這個問題達到頂峰,那麼這個王朝差不多就要被取代。
而兼併的整個過程,一般持續三百多年,就能達到頂峰,有的甚至更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