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朝的雞蛋,大明求生記,拉拉袖,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大量人口的彙集,加上烏梁爾海的糧食種植的提升,連續幾年的豐收,就順應著畜牧業的隨之爆發,首先是牛羊圈養的數目增長,而圈養業就是從平安府的農莊傳播開來的,原因是成化年間西北的畜牧大多都是放養的,從來不考慮採用圈養,因為圈養需要更多的勞力去收集牧草,而隨著農業種植的爆發,大量的紅薯藤蔓,玉米、高粱秸稈及小米水稻的草料正好彌補了牛、羊、豬等牲畜的需求,在家養方面,就數雞、鴨、鵝最為普遍,平安府農莊及養殖場大量養殖了這些家畜,特別是雞、鴨的密集養殖產生了在明朝最為精貴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禽蛋,在明朝成化年間為例,摺合成現在的計量單位的話,一斤雞蛋的價值大概能換50斤大米。
雞蛋大概8個一斤,以每人每天吃一斤大米來計算,一個雞蛋的價值大概能值普通人一週的大米錢,可見多麼珍貴。說到養雞場,一般人都會想到一個很小房間裡,一排排集中起來養很多雞,其實這是現代先進技術,而在古代所有雞都是散養的,產量很有限,現代人吃小麥都喜歡去殼,而那些去掉的殼則是畜牧業飼料的主要原料之一,非常廉價。古代並沒有這種先進的脫殼裝置,都是連殼一起磨碎了吃的,也就現在所說的全麥。所以雞吃的也都是普通人一樣的糧食,在古代一般人家裡連人都吃不飽,哪裡有閒糧餵雞?
所以養雞的一般都是大戶人家,而且沒有使用激素催生雞蛋的雞,產量也很低,雞蛋是非常貴。所以平安府的養殖場也沒有這種現代激素催生技術,養殖也是以放養為主,只不過把一定只數的雞圍一塊地,圈養起來,定時投入草料食物,雞、鴨的飼料來源大量的草料及養殖魚的各種魚蝦,產蛋雖然不高,可頂不住數量龐大,除了能獲得肉食外就是雞蛋了,鴨子也是一樣,這些大量的蛋類為了儲存不壞,除了鮮蛋外就大量地做成了鹹蛋、皮蛋、酒槽蛋、茶葉蛋等。
古代雞蛋昂貴是有原因的,章子俊曾看到過《清史》中的記載,光緒皇帝特別喜歡吃雞蛋,他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要吃兩個雞蛋,一共是四個雞蛋。有一次光緒帝在吃雞蛋的時候就詢問他的老師翁同龢,“雞蛋如此昂貴的食物,老師可有吃過。“翁同龢是個明白人,轉念一想就答道,”我曾經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吃過雞蛋,但是平時那是萬萬沒有機會吃這等珍貴之物。
光緒帝的爺爺也就是道光帝對雞蛋更是視若珍寶,平時連吃都不捨得吃,只在偶爾嘴饞的時候吃上幾個。有一個道光帝就問一個大臣曹振鏞,”你家每個月吃雞蛋要花費多少銀兩?“曹振鏞十分機靈,於是撒了一個謊,他答道,“我自幼患上了一種怪病,這種怪病最忌諱的就是雞蛋,所以我從來都沒有吃過雞蛋。"
古代雞蛋貴不是因為真的很貴,而是在保鮮上,雞蛋不能長久儲存,又不能長途運輸,所以往往在鄉下有幾畝田地的小地主能自家養一隻母雞所產的蛋,只能自家享用,或是就近拿到集市上販賣,雖然雞蛋貴也就是幾文錢一個,而到了京城這種地方,市場中的雞蛋就很貴,若是皇宮採購的話,到流入到宮中,那價格至少漲了數百倍,這一道採購鏈,不知道養活了多少人,多少人的衣食生計都維繫在採購雞蛋上。
正因為養雞不是隨便一家農戶能養的,就造成了雞肉很貴,這種貴也不是說窮苦人家不能吃上雞肉,反而在交通不便的偏遠山村,窮人能吃上雞肉和雞蛋,原因是因為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跟外界聯絡較少,所有東西自給自足,內部消化。在交通便利,大的集鎮上的農戶及一般人家吃不起,雞和雞蛋價格偏高有關,只有大戶人家才能養殖幾隻雞鴨。
在《水滸傳》中出自第四十六回描寫,當時石秀、楊雄和時遷三個人正準備投靠梁山。在投奔梁山的路上,楊雄、石秀還有時遷路過了祝家莊,三個人晚上留宿在了祝家店裡。後來時遷偷了店家的用來打鳴的公雞,把它給吃了。小二兇惡地說了十兩銀子都不能了事,十兩銀子大家可能沒有感覺,不就十兩銀子嗎?其實一隻雞沒有這麼貴,按照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算,明朝成化年間,三錢銀就能買一隻大雞,可是三錢銀只能買到一斤的雞蛋,可見雞蛋比整雞更貴些。
章子俊小時候生活在江南的一個山村中,當時家中養了一隻公雞四隻母雞,每當母雞下蛋時奶奶總是第一時間把雞蛋從雞窩裡拿出來,放在一隻裝滿穀糠的甕中,平時家中捨不得吃積攢下來,吃雞蛋只有逢年過節或是招待客人時才有,這種農家的雞蛋,時間久了容易壞,所以每隔一段時日就拿到集市上去賣,就是自己捨不得吃換成錢後貼補家用,幾百年來正因為老一輩人對雞蛋看得金貴,才當成了寶。
明朝養雞下蛋,可沒有激素,對養雞這樣的農活,章子俊還是比較瞭解的,要想母雞下蛋勤,章子俊奮筆疾書出了養殖要領,分為幾大要點,一曰:菽豆磨成粉混合在穀糠中,早晚各一次。這個菽豆就是大豆。
二曰:新增各種的油餅,就是軋油後剩下的渣料。三曰:加入大蔥、蒜,切碎後投餵。四曰:雞舍保持通風光照,把下蛋的雞窩安排在隱秘地方。五曰:平時把南瓜、碎玉米下腳料,土豆皮等收集起來用作主食。六曰:每一個雞舍不能超過五十隻雞,在一個雞舍裡面放養二隻公雞。七曰:雞舍要在密林、灌木、水潭、水灘、蘆葦邊上,面積不能小,讓雞吃野食。八曰:剪雞黃,雞的背部下三分之一處有一個凸起的小黃點,如果母雞不下蛋,就用剪掉這個小黃點,母雞保證開始乖乖下蛋,每隔一個月剪一次。
除了自家養殖場外,鼓勵每家每戶多養雞,鴨、牛、羊,這些全不收稅。
為了能實現吃蛋自由,章子俊算是拼了,雞蛋在吃食中的重要性無可比喻,先不說雞蛋的營養價值,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日常生活中煎一個荷包蛋,把冷飯做個蛋炒飯,還能蒸個水雞蛋,什麼韭菜炒雞蛋,番茄炒蛋,生活中沒有了雞蛋,還是生活嗎?最重要是做蛋糕離不開雞蛋,什麼雞蛋灌餅,雞蛋蒸糕,雞蛋麵條,雞蛋炒絲瓜,可以說,雞蛋可以跟所有的食材搭配而食。可是在明朝為了吃個雞蛋是多麼地不容易,價格貴不說了,有的地方有銀錢也買不到,最大的障礙就是流通,保質期不長,長途運輸容易壞不說,還是易碎品,澇的澇死,旱的旱死,目前在榆林就是澇死,雞蛋的價格在一紋錢一個,可是在山西太原就是八紋錢一個,運往京城十四紋錢一個。試想十四紋錢一個的雞蛋,平常人家怎麼吃的起,一個燒餅才一紋錢,等於要十四個燒餅才能換一個雞蛋,妥妥地是有錢人家的奢侈品。
明朝有許多的商品差價非常大,特別是農產品,水產品,原因不言而喻,是因為流動不便造成了,除了少數的幾樣官營商品外,每個地方的物價都不同,在某一個地方,一個農作物產量高了,價格也就便宜了,有些果蔬直接爛在地裡也沒人要。這就是小農經濟的常態現象,每一個地方上的商品出不了百里,有些不出十里。
自從章子俊開辦了食品加工廠後,針對當地的果蔬,蛋肉集中進行了深加工後,就克服了這樣的弊端,因為不管是每家每戶,某一樣農作物多收了也有一個去處,可以賣給平安鎮上的食品加工廠而不會虧本。比如去年在河灣,蘿蔔大豐收,蘿蔔多到農戶們每家在短期內沒法自行消耗掉,怎麼辦?而有了養殖場,食品加工廠的平安鎮就不一樣了,最多的農產品也能快速消耗掉,被加工成了蘿蔔乾後,裝在小瓦罐中,密封后運往山西、河北出售。有鹽水蘿蔔條、酸辣蘿蔔片、糖水蘿蔔絲等。把一紋錢五斤的新鮮蘿蔔,賣出了一小瓦罐五錢銀子的商品。這就是“工業化”的威力啊。
可以說在河灣,榆林不管是什麼,特別是農產品,經過進一步的加工後,就能賣出好價錢,要說這些明朝人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奧妙,而是小農經濟市場束縛了想象,一個大戶人家中,追求的是小而全,沒有大市場的觀念,只要能滿足自家的需求就足夠了。
大戶人家的大,不是房舍有多少間,佔地有多少畝,後花園有多大,還有許多的山莊農莊,莊外的田地,在這些地方就是專門為一大家子或是一個大族群提供各種各樣的需求而設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