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九章 佛陀與菩薩,婆娑世界的行者,風城散人,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軾用拇指輕輕摩挲著小佛像,沉吟半晌,才繼續為辛子秋解釋道:
“小秋兄弟你說得對,這枚舍利極有可能是大梁國那位布袋和尚的肉身遺蛻,據說他乃彌勒菩薩轉世,是真正的大德菩薩身,坐化後能夠留下舍利,當在情理之中。
“而從大梁直到大周,再到我大宋太祖皇帝黃袍加身,一統天下,中間經歷了數十年的亂世,此寶若是流落人間,最後落在太祖手上,又傳給當時的太子趙徳昭,那也是極有可能的。
“只可惜,那位偽太子殿下與佛無緣,白白帶了佛像一輩子,卻不知這其中另有玄機……”
辛子秋聽得目瞪口呆:
“子瞻兄,你真是神了,只是摸了摸這小佛像,又憑著四句偈語,就推測出了它的來歷?”
他是真的心服口服,術業有專攻不假,但像蘇軾這般見識廣博,只憑蛛絲馬跡便能剝繭抽絲,推測考證出物件來歷的本事,確實是神乎其技。
這千古第一文人的名號,果然不是吹出來的。
蘇軾擺了擺手,並沒在意辛子秋的的吹捧,笑道:
“這當真不算什麼,舍利子材質特殊,稍有眼光的人都能認出來,而那四句偈語也廣為流傳,把兩者聯絡起來並不算難。我若能破譯符文的意思,解出佛像中的秘密,那才叫了不起呢。”
辛子秋被蘇軾的話勾得心裡癢癢的,忙問道:
“子瞻兄,你說的秘密究竟是什麼意思?”
蘇軾舉起佛像,對辛子秋正色道:
“小秋兄弟,你可知,這是什麼凋像?”
辛子秋像個被老師突擊提問的孩子,摸摸腦袋,眨眨眼睛,不確定地說道:
“偈語中說了彌勒,再看佛像這副笑口常開的樣子,自然是彌勒佛了,難道不對?”
蘇軾笑道:
“既對,也不對。世人皆稱彌勒為佛,其實彌勒乃是菩薩果位,並非佛陀,但在未來將會成佛。《阿含經》有云:‘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
“換句話說,彌勒菩薩並非現在之佛,而是在遙遠的未來佛,並且將是現在佛釋迦摩尼的繼任。但布袋和尚留下四句偈語,又凝成如此無瑕無垢,自成佛像的舍利,說明他很有可能已經覺行圓滿,在圓寂之時得到了最高的佛陀果位。這兩者自相矛盾,根本說不通。
“這其中的道理和解釋,也許就藏在你見到的這些符文之中。但不論有何種原因,都一定是佛教之中的大隱秘。”
辛子秋聽得明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他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中是否有佛陀和菩薩存在,但若是有的話,那母庸置疑,肯定是當世最頂尖的人物,論實力也絕不會弱於真仙。
自己和蘇軾要挖出他們的秘密,該不會遭到因果報復吧。
他雖然不是蘇軾那種大文豪,但也讀過《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這些通俗小說,知道西方教最是心胸狹窄,睚眥必報。
到時候萬一哪位佛陀突然跑到他和蘇軾眼前說一句:
“道友,我瞧你與我西方有緣,不如隨我前往極樂世界,得證混元大道……”
那不是完蛋至極?
他還年輕,可不想就此清六根,斷紅塵。
辛子秋想到這裡,眼皮都微微跳了幾下,拉著蘇軾的手說道:
“子瞻兄,既然如此,你還是不要再繼續深究了,以免牽連太大,咱們承擔不起,佛陀和菩薩的隱私,那可不是咱們能隨便窺探的。”
蘇東坡為人灑脫,雖然篤信佛教,但也不會違背本心。
他眼看著一件大秘密就在眼前,就跟小孩兒得到了最新奇的玩具一般,心癢難耐,哪裡肯就此罷手?於是使勁兒搖了搖頭說道:
“小秋兄弟,這東西你若不拿出來還好,既然被為兄發現如此重要的隱秘,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辛子秋見蘇軾這副模樣,也明白了他的心意。
做學問的人,好奇心都極重,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都多多少少有點偏執的念頭。
其實他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上學時為了證明一個小小的數學引理,能夠幾天幾夜不吃飯不睡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推己及人,辛子秋知道,此時就是拿刀架在蘇軾脖子上,這位北宋第一才子也絕不會放棄考證這件事的。
若沒有這樣的執著,蘇軾天賦再高,也成就不了千古第一文士的美名。
好兄弟心有靈犀,辛子秋知道再勸也無用,只好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
“既然子瞻兄這麼說,那所有的因果小弟替你背了,你儘管放心地去查證,就算天塌下來,兄弟也給你扛著。”
話音剛落,也不知是巧合還是觸動了什麼誓言,本來萬里無雲的天空忽然起了一陣雷聲,震耳欲聾。
兩人都被嚇了一跳,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尤其是辛子秋,他雖然決定幫助蘇東坡,可心裡其實也沒底。
看來,這件事還得去懇求洪太尉出手幫忙,有這位至強者在,什麼佛陀菩薩也肯定不在話下。
但以洪太尉的性格,肯定不會白白出手幫忙,自己付出的代價自然也不會小。
尤其是玄冥曾經特意留信警告過他要小心此人,現在去求他,兩者的牽扯便更多了。
不過知己難求,辛子秋好不容易碰到一位惺惺相惜的朋友,自然不會袖手旁觀,而且這件事也算因他而起,總不能讓好朋友吃虧。
無論如何,也得先保證蘇軾一家的安全。
這時蘇東坡也緩過神來,連忙擺手道:
“小秋兄弟言重了,這符文是為兄自己想要研究的,又不是你逼我的,怎麼能讓你揹負因果呢?男子漢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怎能讓好朋友替我受過?”
他想了想,又寬慰辛子秋道:
“況且,這件事大概也沒你想得那麼嚴重,也許為兄根本就錯了呢?又或者這其中的所謂秘密,只不過是佛陀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既然布袋和尚發了偈語,又留下舍利,那一定是希望有人能發掘其中的秘密,咱們也許就是那個有緣人,不但無過,而且可能是件大功德呢。”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