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旭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3章 遲則生變(2),侯府商女,上官旭雲,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府的秘密庫房是王府的人心照不宣的保命之本,幾代以來只允許放進去東西,一般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往外拿東西,所以那個秘密庫房相當於肅親王府遇見什麼大的問題,給子孫後代用來東山再起的,一般大戶人家都是有這種儲備的。
同時裡面放置很多現金,現銀,銀票因為不知道是什麼朝代,所以並不多,還有一些產業的地契什麼的,一旦遇見危險,這些都是可以保命的資本,甚至是滿足日常生活的最低需求,對於這個沁慧倒是也有些熟悉,因為葉家也有,當初那個莊子的庫房失竊,後期還在城主府的秘密地道中都找到了。
所以現在王府有這個情況沁慧根本不意外,沁慧說道:“初大管家看來我們管家理財的工作不細緻,應該將所有肅親王府的產業全部核實排查一遍,甚至所有莊子的人員物品,所有鋪子的人員物品全部核查一遍才對,既然這些東西出現在這裡,就證明王府的秘密金庫已經失竊,至於四老爺怎麼弄來的東西,還要回去問問才是。”
思陽覺得這件事情不簡單,皇家別院離這個地方很遠呢,也根本不在一個方向,那麼皇家別院秘密庫房的東西,怎麼會在這裡呢?
而且思陽隨手一翻,唬了一跳,《楚氏宗族家規家訓》這不是王府失竊多年的王府宗族規矩手冊嗎?多少人一直嚷嚷什麼祖宗規矩的,其實現在王府執行的規矩是十代之內一個老祖輩修改的,因為以前的丟了,怎麼都找不到了。
但明顯現在執行的家規家訓是有問題的,而那一代的老王爺是個慣會享受也是整個啟國最國泰民安的一個階段,所以大部分家規都更傾向於族人享受的理念。
幾代執行下來,問題諸多,而且越來越跟不上形勢,更阻礙了王府的正常運轉,更讓整個楚氏宗族機構臃腫繁雜,族人你爭我斗極為不和諧。
所以早前思陽就知道還有這本第一代英明神武的老王爺定製的家規家訓,但後來曾經王府走水損失不少東西,還有一代甚至被冤枉差點鬧到丟爵位的地步,因此這個冊子早就不見了蹤影。
現在這個破破爛爛的《楚氏宗族家規家訓》冊子竟然出現在這裡,別提讓思陽多麼震驚了。
沁慧不瞭解這個情況,但看著思陽這樣的驚訝,過來一看裡面的內容和規矩比現在王府和皇家宗族所執行的規矩正規多了。
應該就是打江山那一代祖輩定下的規矩,比如裡面有不浪費,不奢侈,不低俗攙和吃喝嫖賭,不聽靡靡之音,不和品德敗壞之人交往,不諂媚奸詐損人不利己,不以權欺人以勢壓人等等,如果王府的子孫後代按照這個家規去執行,現在也不會變成這樣。
雖然這冊子外皮破破爛爛的,但是裡面的內容很清晰,思陽見了十分的激動說道:“初大管家你快來看看,這是什麼?”
初大管家趕忙放了手中的物品,趕緊過來一看竟然是《楚氏宗族家規家訓》立刻激動地淚花都出來了,高興的嚷嚷道:“小王爺大喜啊,這是我們皇家宗族一直丟失的第一代家規家訓啊,這個已經好幾代都找了好久好久了,有了這個不愁沒有辦法安排所有皇家宗族和王府的眾人了,這個家規來得好啊。”
初大管家看到了這本家訓,一直提著的心現在才有些落到了實處,這些年一直在找,找了很久很久的東西終於找到了,初大管家現在是真想哭啊,而且這最後還有印信為證,是第一代肅親王楚梟的印記,在肅親王府的歷史上,這第一代的親王是最牛最厲害的王爺了。
甚至在啟國曆史上,這楚梟肅親王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比當年的皇上名聲更加的響亮,所以這次出來的好啊,找到了這個,日後小王爺和小王妃有了這本家規做依據,不僅是處理王府分家這點小事,甚至處理起宗族大事都是妥妥沒問題了。
初大管家眼含淚花的跪在地上說道:“恭喜小王爺,恭喜小王妃,這太好了,太好了!”
思陽也真是特別高興,讓初大管家起來,然後在這一堆東西里面找了一個精緻的盒子,將這本家規恭敬的放在裡面,日後這就是在王府縱橫無敵的法寶了。
尤其這家規說的很清楚,家大分家,枝大分宗,自力更生,保留餘地。
這可是極有遠見的宗族策略了,所以思陽和沁慧都太高興了,激動地不得了。
這四老爺的隱秘地下庫房的東西的確是精緻異常,除了三百多萬的資產是他自己的,其餘的都是王府秘密庫房的東西,比如那幾十箱子的金銀,還有珠寶首飾等等,很多東西都不是他的,至於怎麼弄來的,還要回去問問才行,但不是他的就不是他的,哭嚎也沒用,思陽沒追究他怎麼從王府秘密庫房弄出來的東西就不錯了。
當然秘密庫房在皇家別院那邊,看樣子是出了問題了,所以這些還要等進一步的查證才能得出結論。
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先給四老爺趕出王府是最要緊的事情,思陽也不客氣,直接說道:“天涯此地不宜久留,你和初大管家帶著人快速的盤點,先將所有的箱子做上標記,將東西拉回王府在正式登記造冊,現在來不及了,我們速戰速決,快速離開此地,聽見了嗎,要快,一定要快!”
思陽有種預感,一定要快速的辦好這件事情,否則遲則生變啊!
天涯所有的護衛一起說道:“是主子我們立刻執行!”(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