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章 棉紡織,流水線設計,大明:寒門輔臣,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嚏!
顧正臣揉了揉鼻子,抬頭看了看陰鬱的天,看樣子這是要下雨啊。
自從送走毛驤與劉基之後,顧正臣就一直忙碌著安置事宜,這些人安置好了住處,並不意味著事情就結束了,恰恰是開始。
飲食起居之類的小事,自有胥吏與衙役引導輔助,顧正臣要做的是選出里長,確定規矩。
阿古拉與賽罕傳改名為古貴、趙傳,與火尋、馬術一起,成為了四里長,各管一片區域,考慮到安全問題,顧正臣設定了夜巡制度,由句容大族出八人,火尋、馬術等每一里出十人,每夜分兩班倒,即五人兩輪巡夜。
這種巡夜,並不是防備火尋、馬術等人,而是為了讓句容縣城的百姓安心,畢竟這些人之前可都是韃靼人,會不會半夜睡醒了之後會不會點一堆火,圍著火堆亂喊亂叫,興奮過頭了再重操舊業,幹起了打草谷的老行當……
句容城只是柵欄城,城裡也沒有什麼衛所軍士駐紮,巡檢司在城外,出了事,就縣衙裡那麼一點點衙役,根本擋不住這些人,不設巡夜與警報的人,城裡的人睡不安穩。
雖說句容大族出了八個人也不頂事,至少心安不少。
顧正臣並不擔心這群人叛亂,他們之所以被俘,說到底就是惜命,要不然早在戰場上戰鬥到最後一滴血了,在句容叛亂和找死沒什麼區別,別看這裡沒兵,但金陵有兵,跑哪裡抓不過來你。
接連幾日,縣衙都很平靜。
百姓忙著秋收,這段時間縣衙也不放告,顧正臣也沒閒著,帶著新組建的建築班,直接將郭家大院給改造了,該拆的門全都拆了,這裡沒有什麼承重牆,主要不毀柱子,隨便拆,將東廂房、西廂房全部打通,大堂也全部打通,後院的房子也沒放過。
實在是連不到一塊去的也不怕,搭建嘛,有熟練的匠人教導,基礎的力氣活馬術、古貴等人還是幹得動。
除了郭典家,郭善、郭曲、郭躍、郭淵、郭察、郭昇等宅院也沒放過,最讓顧正臣欣慰的是,郭曲家與郭昇家的宅院與郭家大院相鄰,這就更方便了,反正這兩條巷子平時也沒人走,就把牆拆了,合併為一個大院……
在準備“工廠”的同時,顧正臣詢問孫娘、張氏,問清楚了棉紡織的全流程,大步驟就四個:
扞、彈、紡、織。
扞。
棉花去籽的扞,傳統工藝需要碾軸擠壓,最終去掉棉籽。
顧正臣記得,在明代中期,棉紡織開始大量使用攪車,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句容式,可當四人用,一類則是太倉式,可當八人用。
句容式自然是句容百姓研發的,只不過現在大明剛開國,也不知道爺爺滴是誰發明的攪車,太倉在蘇州,他奶奶也不好找,加上古代發明都沒有專利,沒留下名字,追溯源頭是追溯不到了。
顧正臣只好自己琢磨攪車,後世小時候家裡還有紡織機,母親年輕時沒少織布,梭子飛來飛去的影子還在眼前,鄰里也有攪車,想著結構,畫出圖紙並不難。
翻閱元朝王禎的《農書》,也記錄了攪車,原文是:“夫攪車,四木作框,上立二小柱,高約尺五,上以方木管之。立柱各通一軸,軸端俱作掉拐,軸末柱竅不透。二人掉軸,一人喂上棉英。二軸相軋,則子落於內,綿出其外。比用輾軸,功利數倍……”
有這些記載,加上後世經驗,製造出高效率的攪車應是不難。
彈。
明以前以竹為弓,以繩為弦,彈力不夠,明朝開始以木為弓,以蠟絲為弦,增強了彈弓的力量與彈性。
這類彈弓““長五尺許,上圓而銳,下方而闊,弦粗如五股線,置弓花衣中,以槌擊弦作響,則驚而騰起,散若雪,輕如煙”,這在典籍中有圖紙,有記錄,這一點可以安排人準備了。
紡。
宋元時已經有一種三錠腳踏紡車,可用來紡絲、麻。只不過這種三錠腳踏紡車不適合紡棉紗,很容易崩斷,而單錠紡車紡棉,其效率十分低下,要三四個人拼命紡紗,才供得上一架織布機的需要,顯然無法跟得上供應。
好在黃道婆革新了技術,打造了三錠腳踏棉紡車,這類紡車不是什麼秘密,江南百姓之家有的不在少數,按照樣式打造便是了。
織。
這一點更不需要操心,直接搬百姓家的,或按百姓家的打造便可。
全工藝鏈徹底打通,剩下的便是流水線的設計與空間的安排,哪裡設計原材料倉庫,哪裡設計成品倉庫,如何高效率對接,如何節省中間環節的時間浪費,形成一條線的作業,扞、彈、紡、織各自安排多少人才能穩定供上織造,這些都需要顧正臣一一計算,一一推演,並與孫娘等人商議其中問題……
孫娘看著意氣風發的顧正臣,說出了最大的擔憂:“太爺,你說的事咱都沒問題,只是縣衙一口氣徵用一千婦人做工,可是從未有過之事,縣衙能不能如期支給工錢,這恐怕才是眾人最擔憂之事……”
顧正臣自信地說:“錢糧的事你們不必擔憂,縣衙徵用幾千民夫服徭役兩三個月尚能應對,沒道理徵用一千婦人做工卻給不出錢糧。”
孫娘很想說,縣衙給得起,都是因為縣衙給得太少,大部分都被胥吏吃掉了。
顧正臣看著孫孃的神情,瞭解她的心思,沒錯,那部分是被縣衙胥吏都吃掉了,既然吃掉了縣衙還沒“赤字”,那不就說明縣衙能支撐起那麼多人做工?
別管這些錢糧最終進入了誰的口袋,關鍵是能支撐得住,這就足夠了。
“放心吧,這一次案件中籍沒所得很大,縣衙會截留一部分,專供紡織之事。”
顧正臣給了孫娘一個定心丸。
孫娘更有些惶恐:“太爺,你可是個好官,不敢犯錯,大家都盼著跟著你過上好日子呢。”
籍沒抄家,這所得自然悉數歸朝廷所有,你就算是截留,也是偷偷的,悄悄的,怎麼能說出來……
顧正臣不以為然,不能事都是自己幹,好處都是老朱家得,截留個五分之一,三分之一的,老朱應該不會有太大意見吧,畢竟這些錢,最終還是要還給百姓,又不是中飽私囊……
——
弟弟走了,治喪期間,請假一日至兩日,謝謝理解與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