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六章 下聘,婚禮三禮,大明:寒門輔臣,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府。
張和一頭霧水地回到家中,好好地校勘書籍,怎麼滴就被休沐了?
百無聊賴的張和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剛欲出門,頭戴紅花,手持紅絹,一襲花襖的衛大娘便到了,門外還有一隊人,抬著八個箱子,喜慶至極。
為首的大漢手中還提著一隻大雁。
不等張和說話,衛大娘問清身份之後,道:“張老爺,山東滕縣顧家母,聽聞張府千金溫婉賢淑,尚未許配。今日特送聘禮,為其子顧正臣求婚,還請張老爺成嬋娟之好。”
“顧正臣?”
張和微微皺眉。
前些日子,吳琳剛說起此人與女兒之事,自己有些心動,只是苦於不好直接開口,便擱置下來此事。
誰想,顧家似乎同樣有意,甚至還找了媒婆納采來了。
張和看了一眼聘禮,那一隻大雁猛地撲稜了下。
冬日裡,大雁南飛,在金陵倒是不難捕獲,可尋常人家可拿不出大雁,只能以鵝代雁,謂之“雁鵝”,活著的大雁本身就象徵著財力、地位。
張和以為是吳琳從中幫忙,才有了今日衛大娘登門。
衛大娘帶人進入張府之中,開始談起顧正臣的好,什麼年少有為,富貴可期,俊俏書生,知書達理,今日七品,他年一品……
張和聽得一愣一愣地,這媒婆功力深厚啊。
衛大娘能不認真辦事嘛,不說沐府的人得罪不起,不說收了顧家的錢,就是昨晚上宮裡宦官來傳話,讓自己用心辦事,辦不成就辦了自己……
幹媒婆這些年,從沒這麼兇險過,有啥好詞都給用上吧。
丫鬟小荷聽到訊息,連忙跑到後院,對摸著手腕上紫檀珠子發呆的張希婉喊道:“小姐,小姐,顧家派媒婆納采來了。”
“當真?”
張希婉驚喜不已,突然感覺自己表現得太過迫切,連忙側過身去。
小荷至張希婉身旁,笑著說:“小姐,千真萬確,我看到姚護衛帶了只大雁來,聽說媒婆是官府的衛大娘。”
張希婉紅著臉,抓著手絹問:“那父親怎麼說?”
小荷搖晃著腦袋,小辮晃動:“老爺正在與衛大娘說話,我沒細聽,便跑來告訴小姐。小姐,我再去聽聽?”
張希婉點了點頭,這種場面自己跑出去不太合適。
見小荷離開,張希婉低頭看向手腕上的佛珠,伸手輕輕撫摸:“顧公子,你明白了希婉的心意。”
沐府別院。
顧正臣一如往常,完成了沐春、沐晟的課業。
顧青青跑了過來,對顧正臣埋怨:“衛大娘已經進了張府,孃親不讓我去打聽,也不知張老爺是個什麼心思。”
顧正臣笑道:“成與不成,且候著吧,這種事急不得。”
顧青青見顧正臣如此,也不好再說什麼,跑到牆邊看嘎嘎的大雁去了,這裡宮裡送來的,總共兩隻,已經送出去一隻了。
婚禮婚禮,講的就是個禮儀程式,像是後世隨便找個地跪下來求婚,然後說聲我願意,兩個人就在一起的事,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古代婚禮主要有六個程式:
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自漢開始,對每一道程式都十分重視,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以六禮為準辦婚禮。不過在一些戰亂時期,往往是“禮崩樂壞”,百姓都朝不保夕了,誰還用六禮,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婚禮從簡,用的是“拜時婚”,這個程式相當簡單:
女子用質地輕薄的絲織物蓋於頭上,丈夫將其撥開,再拜完公婆,就算成婚了。
不過隋唐時期,禮制重新建立起來,六禮又被拿了出來。至宋代時期,六禮程式開始合併。《宋史·儀衛志》記載:“士庶人婚禮,並問名於納采,並請期於納徵。”
這也就意味著宋時,六禮已經成了四禮。
這也很合適,你拿著大雁送聘禮去了,人家都答應這門親事了,順便問下姑娘叫啥名字,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沒必要再單獨分出一天,再準備一份禮物,這耗時耗財啊。
還有納徵,這是訂婚,既然婚都訂了,商量下婚期敲定日子,再正常不過,完全沒必要再來一趟“請期”。
宋人是懂得變通,知道享受日子的,朱熹估計也是受“簡化”思維影響,在《朱子家禮》中將納吉也取消掉了,直接成了納采、納徵、親迎三禮。
朱元璋恨不得當朱熹的子孫,要不是朱熹家還有後人,家譜清晰明瞭,實在是加不了朱初一的名才作罷。子孫當不成,但可以當朱熹的追捧者,大明婚禮,老朱定下的規矩就是依《朱子家禮》來辦。
從婚禮這個角度來說,不少百姓是受益於朱熹的,要不是他簡成三禮,老朱很可能對標漢朝,復古至六禮,到那時,六禮可要送五次禮,五隻大雁或大鵝,麻煩媒婆五次……
衛大娘說了一大串,張和只是平靜地喝著茶,待衛大娘說完,張和看了看門口的繡鞋,開口道:“小荷,你將小姐請到書房。”
小荷聽聞,連忙走出來答應後,又跑了出去。
張和對衛大娘說:“還請稍坐,老朽去去就來。”
書房。
張希婉不安地看著張和走了進來,行禮喊了聲:“父親。”
張和抓了抓鬍鬚,看了看張希婉,平和地說:“想來你也應該知道了,顧母為顧正臣下聘,找來媒婆為你們說合。顧正臣是什麼人,想來顧青青早就告訴過你,只是你們畢竟沒見過面,他不知你,你不知他。”
“此事事關你後半生,父親希望你慎重考慮,若你對顧正臣有意,父親便應下,若你心有顧慮,父親便先退掉,改日安排你們見上一見再論婚嫁也不遲。”
張希婉看著疼愛自己的父親,猶豫了下,低聲說:“父親,其實,其實女兒見過顧正臣。”
張和有些錯愕。
張希婉低下頭:“昨日臘八,我與顧青青去了天界寺,在那裡遇到了顧正臣。”
“天界寺?”
張和有些生氣:“這個顧青青,竟瞞著我讓你們私自相見,著實可惡!”
張希婉連忙說:“父親,顧青青並不知顧正臣去了天界寺。”
“哼,胡言,定是顧正臣故意安排。”
張和頗是不滿,好像自己的女兒吃了很大的虧一樣。
張希婉見情況不對,著急不已:“不是的,女兒早在山陽時,就邂逅過顧正臣。”
張和吃驚不已。
張希婉不安地揉著手帕:“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父親不是一直想要找到留詩之人,這首詩——是顧正臣所寫。”
張和猛地坐在椅子裡,目瞪口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