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六章 製造放大鏡,大明:寒門輔臣,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工藝難度上來說,玻璃製造的難度相對琉璃而言更小。
大明匠人能搞定藝術品級別的琉璃,沒有道理製造不出來玻璃。
李敏沒有讓王枝問東問西,沉著臉喝道:“讓你購置準備就去做,莫要問如此多。”
王枝連忙應聲,安排人去準備,然後請李敏、顧正臣等人進入琉璃窖廠之內。
琳琅滿目,流光溢彩的琉璃擺在院子裡,頗是壯觀。其中一座七尺高的琉璃塔最是奪目,在陽光照射之下,散發著五彩光芒。
“這是為天界寺準備的,你也知道,陛下與天界寺關係匪淺。”
李敏見顧正臣盯著琉璃塔,便解釋道。
顧正臣含笑道:“天界寺倒是風光。”
李敏眉頭微動:“風光嗎?呵呵,也不過是當下罷了。”
“李尚書的意思是?”
顧正臣愣了下,看著李敏。
李敏什麼都沒說,只是搖頭走開。
顧正臣很清楚,李敏作為尚書說出這種話,顯然不是空穴來風,難道說老朱打算對佛門動手?
時間應該還早吧。
琉璃窖廠之人辦事很快,加上顧正臣要準備的東西並不算難找,硝石這玩意不難找,工部本身就有儲存,天然純鹼也好找,石灰與硼砂這些東西藥房裡有,找幾個藥鋪走一遭就是了……
材料準備就緒。
顧正臣安排匠人,將石英砂、純鹼、長石、石灰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稱量,作粉碎處理,篩網之後,又用磁鐵將粉末之中存在的鐵屑吸除,然後混合均勻,放入坩堝小窖中加熱。
加熱使用的是焦煤,這東西在南宋末年就出現了,元廷時已經大量使用。小窖旁設定了鼓風的風箱,只不過這種風箱較大,需要安排兩名匠人一起拉動。
一鏟子一鏟子的焦煤時不時新增進去,坩堝內的溫度越來越高,裡面的東西終於開始融化……
李敏與顧正臣閒聊著,蒯明思則與匠人學習燒製技術,和匠人一起製作模具。
時間一點點過去,將近兩個時辰,坩堝中的材料才完全融化,綠色的玻璃液體冒著氣泡。
“加入硝石。”
顧正臣下令。
匠人當即動作起來。
當硝石倒入玻璃液並不斷攪拌之後,李敏看著原本綠色的液體竟一點點變得澄清透亮起來,不解地看向顧正臣:“這是為何?”
顧正臣聳了聳肩。
沒辦法給他解釋二價鐵、三價鐵的問題,自己就是個文科生,能知道制玻璃的材料與流程已經算不錯了,想要列出化學公式,那是不可能的事。
“氣泡還是太多。”
顧正臣看著液體雖變得澄清,但液體的表面,以及內部,都有著大量的氣泡,用這種液體是無法制造出放大鏡的。
“加硼砂!”
顧正臣再次開口。
李敏搶過匠人手中的硼砂倒了進去,顧正臣從懷中取出一包精鹽,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下倒了進去。
“你倒的是什麼?”
李敏很是好奇。
顧正臣笑道:“不可說。”
李敏見顧正臣不說,也知道他不想將方法洩露出去,便也沒追問。
隨著兩樣東西加入,液體中的氣泡開始變得更大起來,一個個小的氣泡碰撞在一起,彼此吸收,形成了更大的氣泡。
王枝看到這一幕,連連搖頭:“這是毀了。”
李敏目光中透著可惜。
無論是制琉璃還是其他,氣泡多了斷不可行。
顧正臣沒有說話,只是安靜地看著。
氣泡從液體內部冒出,與表面的氣泡結合,每一個大氣泡破滅,都意味著若干個小氣泡的消失。隨著大氣泡不斷爆開,玻璃液中的氣泡變得稀少起來。
“這也行?”
李敏有些錯愕。
顧正臣安排匠人準備好模具,然後對匠人說:“可以出爐了。”
匠人瞭然,幾個匠人站在窖爐後,用長長的鐵鉤子掛在窖爐之上,窖爐兩側還有匠人用抓鉤拉著,彼此配合著,讓窖爐緩緩傾倒。
玻璃液從尖嘴處流淌而出,進入退火通道,緩緩流入模具。這種通道與模具的設計類似於搖錢樹,當一個模具滿了之後,液體會轉而進入下一個模具。
待半個時辰之後,顧正臣下令脫模。
模具本身設計為稍凹型,澆築出來的玻璃自然是稍凸型。
顧正臣一個個檢查著,存在氣泡的則直接丟掉,一個不滿意,兩個還是有瑕疵,直至第五個模具開啟時,顧正臣臉上終於浮現出了笑意。
這是一個毫無瑕疵的放大鏡,內部一點氣泡也沒用,剔透得很。
“你制這東西作甚?”
李敏不明所以。
王枝與做事的匠人也都不明白,看著發笑的顧正臣面面相覷。這東西巴掌大,既不美觀,也不實用,弄這玩意幹嘛?
顧正臣繼續翻找,又找到兩個可用的放大鏡,收入懷中,對王枝等人說:“今日便辛苦諸位了,此件事不可對外言說。”
不管可用還是不可用的放大鏡,顧正臣全都收了起來,交給蒯明思,然後與李敏一起出了琉璃窖廠。
馬車之上,李敏從蒯明思的包裹裡取出一塊圓形的玻璃塊,看了看不見任何出奇之處,便問道:“忙碌了一個下午,總需要給我個解釋吧?”
顧正臣將手指緩緩伸至放大鏡之下,李敏看著粗大的手指頓時嚇了一跳:“你的手指……”
“我的手並無變化,是這種玻璃放大了我的手指,這種鏡子最大的作用,便是放大。十分高明的微雕匠人確實可以憑藉著雙眼在核桃之上刻出舟船與人,在米粒之上寫下諸多文字,但這種微雕匠人不好尋,我只能取巧,將這放大鏡拿出來。”
顧正臣解釋道。
李敏試了試自己的手,果是如此,原本不起眼的手掌紋,竟然在放大鏡之下大了許多,看得十分清晰,不由感慨:“這法子你是從何處得來?”
顧正臣坦然:“水滴。”
李敏、蒯明思愣住了。
顧正臣解釋道:“找一顆水滴觀察,你們能發現水滴確實能放大物體。既然水滴可以做到,那透明的玻璃自然也可以做到。”
李敏、蒯明思有些麻木。
水滴每個人都見過,可不是每個人都仔細觀察過,哪怕是有人知道這一點,估計也想不到會製出類似的玻璃。
“陛下將你調至寶鈔提舉司實在是英明,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製出超乎眾人想象的寶鈔!”
李敏說著,便將一個完好的放大鏡往懷裡揣。
顧正臣伸出手討要:“總共就三把完好的,你拿走了,我如何使用。你需要的話,回去找王枝重新差人打造便是。”
李敏搖頭:“你沒有給配方,我回去找他們,肯定製不出來。除非你說出你在最後往玻璃水中新增了何物。”
顧正臣將剩下的放大鏡收入懷中,其他廢棄的便交給了蒯明思,對李敏說:“李尚書,配方給你沒問題,可現在不是時候。另外,這東西事關重大,不宜讓更多人知曉。”
李敏明白顧正臣的擔憂,有了放大鏡,微雕將變得相對容易一些,寶鈔提舉司有這東西,可外面的人沒有,誰想仿製寶鈔,就必須弄出來微雕的細節,可這一點將擋住絕大部分匠人。若是放大鏡流傳出去,很可能會引起寶鈔偽造的風險。
想通這些,李敏將懷中的放大鏡又拿了出來,交給顧正臣:“這件事,我會對王枝等人封口,你也莫要多聲張,留給寶鈔提舉司使用吧。”
“多謝。”
顧正臣謝過李敏。
天近黃昏,李敏、蒯明思各自回去,顧正臣讓趕車的張培直接去寶鈔提舉司。
寶鈔提舉司位於里仁街,跨過秦淮河,不遠處就是教坊司,教坊司北面便是皇城。
費震確實是一個頗有能力之人,在短短的時間內,將匠人分配妥當,採購、漿池、顏料、雕版、刷印等各方面都安排到每個匠人身上,相應的準備工作高效率展開。
比如製造紙幣最需要的材料——桑皮紙,這需要專門打漿製出,因為宮記憶體儲有一批桑皮紙,眼下打漿自制並不著急。倒是雕版需要的銅版,需要安排人去工部定製。寶鈔提舉司沒有冶煉爐,而雕版的母版需要特定的大小,尺寸上需要嚴格控制。
費震忙碌得顧不上晚飯,掌燈時依舊不知疲倦。
顧正臣來了。
費震將所有匠人召集起來,介紹道:“這位是泉州縣男,工部主事,也是寶鈔提舉司的副提舉,身負奇才,陛下器重,委他管理寶鈔提舉司,我雖為提舉,然此間事,一切聽他行事,任何人不得違背,包括我在內。”
匠人們看著顧正臣,一個個目光變得敬重起來。連提舉都得聽他的話,誰敢不從?
顧正臣走出來,看著眾人,嚴厲地說:“陛下有旨意,半個月內製出初版寶鈔,事實上,今日已經過去,也就只剩下了十四日。也就是說,我很可能只在這裡待十四日,不管我什麼脾氣,好不好相處,你們都忍這十四日。命令之下,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我與費提舉拿定主意,你們只管去做,莫要反駁,更不能拖延,懈怠應付,明白嗎?”
眾匠人連連點頭。
顧正臣語氣變得平和,問道:“現在,誰是最出色的雕版匠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