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章 不為六鬥米折腰,大明:寒門輔臣,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基最終還是走了,在歷史記載的那一日。
顧正臣不知道劉基臨終前在想什麼,但很顯然,他一定有些不甘心與遺憾吧。絕世的聰明,封侯的夢想,最終只剩下一副病懨的軀體,無人問津的伯爵,以及一腔熱血不再流淌。
別了,劉伯溫。
但願你能看到,後世百姓對你的認可,你曾為大明出謀劃策,曾為這江山社稷付出過的心血,世人不忘。
你雖只是個伯爵,可你比什麼國公,丞相,名氣大得多。
當無數人忘記了李善長,忘記了胡惟庸的時候,劉伯溫的名字,已成為了智慧的代名詞,與諸葛亮一起,為後世人銘記。
身前名聲赫赫,身後萬古流芳,且走好吧。
顧正臣看向朱標的信,又看了看訃告的日期,劉基走的時候,正是朱五四的忌日,估計老朱挺鬱悶的,以後給老爹上墳的時候,總能想起來劉基也死在這麼一天……
不管老朱的心情如何,也不管劉基到底是不是中了毒導致慢性死亡,自己沒時間、沒機會也沒能力去幫助劉基,但不意味著不能幫一把劉璉與劉璟。
按照史書記載,劉璉被胡惟庸的同黨逼到跳井沒了,劉璟還算不錯,跟在老朱左右挺過了洪武風雨,只不過朱小四收拾完了朱小文之後,想招攬劉璟,劉璟不答應,朱小四就將劉璟給關押起來。劉璟也是個狠人,拿辮子當繩子就上吊了……
不得不說,劉基的兩個兒子都是錚錚漢子,這樣的人死了,多少有些可惜,老朱不用,可以給朱大郎留著用嘛。
欲開盛世,必先吏治清明。
不過距離劉璉跳井還有四年,在這之前,想來自己應該足以給胡惟庸製造一些麻煩了吧。
顧正臣默然嘆息,收拾好心情,再次審視朱標的書信與文書。
既然拿到了朱元璋的許可,那關津稅的事情就好說了,剩下的便是市舶司官憑文書的設計與製造,這事交給趙一悔便是。
社學也得到了批准,只不過看朱標的意思,老朱顯然是不打算全面革新社學,而是又一個“試點”,但與此同時,各地的社學依舊在建,哪怕是北面的興化府,一口氣就打算修五十個社學,如此大的動作,生怕人不知道他想大推教化。
只不過,這也只是打算,當修出來就知道有多麻煩。
顧正臣思量再三,命人將府學教授李烈、訓導杜三佳、晉江教喻王敬召至府衙。
李烈依舊是火急火燎:“顧知府,可是要辦社學了?”
顧正臣沒有直言,反問道:“不知李教授找到多少儒士願為社學出力?”
李烈臉色一白,低下頭。
顧正臣看向杜三佳:“怎麼,不順利?”
杜三佳苦澀地點了點頭,起身道:“不瞞顧知府,聽聞是去社學教導弟子,許多先生都婉言拒絕,託詞大致是不願離開城裡去鄉下,而且……”
“而且什麼?”
“而且一個月六鬥米,沒幾個人願來。”
顧正臣看向李烈,見他嘴角都起了燎泡,笑道:“看吧,你這樣做尤且困難重重,那其他地方一口氣要弄數十,甚至還計劃五年內興建幾百社學,可想而知有多大的問題。”
李烈確實著急上火,直言道:“一個個書生儒士,竟都不願出來傳道授業,當真是氣人!教化之事,是追隨聖人教誨,豈能計較個人得失!出城個三五里又如何,每日都走走就算是強身健體了,六鬥米還不夠吃,一個個書生又不是飯桶!”
顧正臣看著惱怒的李烈,暗暗嘆息。
都說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可很多人疏忽了一點,陶淵明確實是先為五斗米折腰的,他是為了養家餬口才當的彭澤縣令,只不過幹了不到三個月,因為看不慣官位低、有些權勢的官吏對自己吆喝這才跑路的。
顧正臣是理解陶淵明的,為了這點收入,將人不當人,孃的,不幹了,換個“工作”“底薪”還能少過五斗不成?
乾點啥活,哪怕是自己耕種,一年劃拉下來,每個月也有五斗米了,受那氣不值得。
同樣的道理,晉江的書生儒士雖然不是陶淵明,可他們也不想為六鬥米折腰,想要讓他們折腰,至少需要一石米,而李烈這個教授還在想著用六鬥米將他們請出來。
顧正臣起身道:“朝廷已准許泉州府籌備新社學,本官打算將卜家大院改建為泉州晉江社學,改建時間定為七月,即夏收之後,一個月內完成改建,八月中旬招納適齡孩童進入社學。換言之,府學需要在八月之前招攬到一批先生。”
李烈、杜三佳等人對視了一眼,滿臉疑惑。
教喻王敬忍不住問道:“顧知府只說了卜家大院改建為社學,可沒說其他,鄉里之間該當如何?”
“不設。”
顧正臣直截了當。
“啊?”
李烈、王敬等人震驚不已。
朝廷廣立社學,為的不是縣城教化,而是縣城之外的百姓教化。
你將社學設在城裡可以理解,城裡也有孩子,可你單單隻設一個社學,還在城裡,這不是將皇帝的一片赤城丟風裡了?
哪一日監察御史來了,向上送一本奏摺,說你不顧皇命、不興教化,事情可就麻煩大了。
顧正臣看著李烈等人,見李烈想要說話,抬手打斷,肅然道:“卜家大院不小,房子也多,容納個千餘名孩子不成問題,加之在府治之地,府衙支給錢糧便利。重鄉里百姓之家孩童教育,不一定非要五十戶一社。讓鄉里孩童進入社學,七日中五日進學,兩日休沐,進學期間吃住在社學,休沐時家長接回家……”
李烈等人聽著顧正臣的想法,有些錯愕,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顧正臣沒有在意幾人的詫異,繼續說:“社學教導,當以啟蒙教育為主,將拼音作為基礎課程,同時滲透歷史典故、歷史人物及其事蹟。社學教導面對的是孩童,當因材施教、分組施教,以故事性內容為主,少一些晦澀難懂的子曰……”
孔子雖是萬世之師,可論語裡的一些道理,孩子未必可以聽得懂。
求知需要循序漸進,由易入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