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爆笑的女子摔跤,娛樂王朝,三寸刀,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首歌早在兩年前就由林菀依唱紅了大江南北,更被官方認可,放在了很多公益場合當中,但出現在婚禮現場還是頭一回。
不過此歌裡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將感恩之情自然而然地抒發出來,毫不做作,動心動情,唱著唱著就能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蘊藏的溫情、暖意款款流出,既能傳遞正能量、又能被大家樂意接受,出現在婚禮現場也毫無違和之感。
更重要的是這首歌人人都會唱,在一開始被兩個大明星的忽然到來引起的巨大心靈震撼後,人們也能迅速隨著這首歌,把婚禮的幸福喜悅情緒融入進來。
哈薩克族又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於是馬上由幾個人的跟唱,就轉眼演變成所有人的大合唱。
短短的副歌部分被反覆唱了好幾遍,直到由於驚喜過度的一對新人逐漸適應了過來,劉清山才及時結束了演唱。
隨後他跟金溪善輪流說了幾句祝福話,在事先知情的主持人的引導下,才讓原有的流程繼續了下去。
最後在新娘向公婆和長輩們一一行禮之後,至此婚禮儀式結束,前來恭賀的人都能夠進來了。
這個時候,泰勒、刀郎等人才走過來跟一對新人賀喜,關於他們到來的訊息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傳遍了附近方圓。
此次婚禮由於地處旅遊勝地,外面圍觀的遊客很多,更由於這個訊息的傳開,沒等到中午開席前,新郎家外面的人群就越聚越
多。
關於其他慶祝活動,是被安排在午宴之後的,但實際上也沒人貪那幾口吃的,大多是走走形式的吃上一會兒就會集體來到室外的草原上。
正規的哈薩克叼羊大賽一般在秋天進行,那個時候羊肥馬壯,也進入了豐收的季節。
但儘管這樣的形式重過性質的賀禮式叼羊大賽,同樣是嚴格按照流程來走的。
這個“叼羊”運動是從阿爾泰一帶發展過來的,至今的哈薩克族牧民仍然在玩這個遊戲。
“叼羊”活動不僅只是一個遊戲,還是傳統活動的代表,已經被列入第二批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節日開始前,牧民不僅要準備好節日的衣服,而且還到處張羅,去準備叼羊活動的相關事宜。
活動當天,男女老少喜氣洋洋地自覺站在指定的位置,站成一個圈進行圍觀。
只不過今天這裡不會出現真正的叼羊高手,而是新郎新娘的親戚朋友自發性質的一次自娛自樂而已。
但即便是如此,該有的必要手段還是必須的。
比賽前,先將羊割去頭和蹄子,放在水中浸泡,使其不易在爭奪中被扯斷。
比賽時,主持將羊放在賽場的中心,參加比賽的騎手則分為兩隊,騎著高頭駿馬,蓄勢待發。
等主持人一聲令下,騎手們就如離弦之箭衝出去,爭奪羊身。
誰最後能奪得羊身,並且環繞目的地一週,再將羊身放回原地,誰就是獲勝者。
叼羊的形式比較
多,可以兩個人叼,或者分組叼,或者集體叼都可以。
一隻羊有百十斤重,叼羊考驗的不僅是力氣,還有勇氣。
分組叼羊和集體叼羊還考驗大家的分工和合作,這個時候大家需要團結,合理運用戰術。
一部分人負責跑去叼對方的羊羔,一部分人專門負責掩護和運送,還有一部分人專門負責前後推拉,阻擋對方的行為。
你爭我奪,真是一場很好看的戲。
但此時活動還未結束。
叼羊的勝利者,要將羊屍隨便扔過某一家的氈房頂。
這對氈房的屋主而言是極為喜慶和吉利的,他們會組織宰羊做飯,準備一場盛宴,招待所有前來恭賀的客人。
可由於今天的場合特殊,某一家的氈房頂就只會是新郎家,這也是這裡約定俗成的一種風俗。
而叼到羊的騎手,也非常光榮自豪,畢竟叼羊比賽是極富力量感和競爭性的,是一場勇氣、體力與智慧的集體比拼。
在比賽中,不僅是肢體的碰撞,還包含了集體的配合、戰術的謀劃,十分複雜,形式多變。
賽場上風起雲湧,上一秒可能某位騎手還勝利在望,下一秒就與其失之交臂。騎手們相互糾纏在一起,像潮水般在草原上此起彼伏。
汗水、吶喊、嘶鳴裹挾在一起,熱氣騰騰,看者無一不被這種激烈的氛圍感染,身體裡熱血沸騰。
沒到過現場的人,是體會不到叼羊運動實在是太刺激了的。
這種競技精
神是草原生活中逐漸鍛鍊培養出來的,強健人的體魄與心理素質。
同時,人們也能從中體會到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在這天地中肆意迸發出來的通暢感。
嘉賓一行人幾乎是全程都在緊張觀看,即便是劉清山這樣的武林高手,此時都沒有一點高人風範,情緒跟普通人一樣,心情在隨著遊戲的程序而波盪起伏。
泰勒那個小丫頭更是興奮到不行,幾次舉著手持攝像機就快要走入賽場當中了,都是劉清山把她拉回來的。
而且她的臉上一直洋溢著不虛此行的歡快感,嘴裡的咯咯笑聲就沒停下來過。
隨後的摔跤比賽,相比叼羊大部分業餘選手就不同了。
因為摔跤是哈薩克族傳統體育活動專案中最普通的一種民間娛樂活動,深得哈薩克人喜愛。
每逢有人舉行婚禮、割禮、週年祭祀都舉行摔跤活動,而且只要有時間,大部分個中高手都不活錯過這樣表現自己的機會。
過去,摔跤多在部落間進行,哪個部落勝了,榮譽就屬於哪個部落,得勝者有獎,獎品有馱、馬等。
據說,哈薩克族歷史上的英雄,大多數是摔跤能手。
哈薩克式摔跤形式很多,有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等,最常見的當然是古典式和自由式。
古典式摔跤比賽開始時,兩人互抓對方的腰帶,躬身對頂,盡力拼搏,你推我搡,常常是扭成一團,誰也不讓誰。
這時候,自然有規則調
劑,你可以把手抱起來,也可以扭他的手或脖子,要他仰面倒地,只要把他摔倒就算你勝。
比賽開始前,為了顯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戰勝對手,摔跤手總要模仿猛虎捕獵,像公牛一樣吼叫,甚至抓起一把土撒開去。
鬧的摔跤手由部落長老或者德高望重的人馱在馬上繞場一週,以示炫耀,摔跤手就得下地馬來,跪在地上,虎視眈眈地等對方上場。
各隊派出運動員參加,年齡小的,先摔,年歲大的、水平高的後上場。
兩名摔跤手,各有一騎手助威,只要把對手摔倒,讓他揹著地,你就勝了。
擔任助手的騎手,並不只是為了當啦啦隊,他有他的任務,只要自家隊員把對方摔倒,他就會在最短的時間裡,衝進場裡去,馱起隊員,離開賽場。
否則,人家爬起來,還會糾纏,那就不算得最後的勝利。
這就叫,你不走開,我就跟你沒完。
所以,摔跤手一般都赤裸著上身,只繫著腰帶,那是為了摔跤方便。
當然,他們頭上也扎綵帶或戴帽子,那是裝點自己的運氣。
這樣的摔跤比賽同樣緊張紛呈,尤其是王保強和劉華,都興奮地擠到裁判身邊去了,齜牙咧嘴給人加油助威的表情,可是把圍觀的人們逗得時不常鬨堂大笑。
兩個人的親民態度,也更容易博得觀眾們的喜愛。
尤其是王保強,為看清楚某名選手的背部是不是著了地,不惜趴在地
上大呼小叫,這樣接地氣的明星怎能叫人不愛。
劉華更是在其中的幾場低齡組的比賽中被人哄抬到了裁判位置。
好在這傢伙的談吐幽默風趣,其後更是把裁判工作表演得像個現場主持,博得了一陣又一陣的歡笑聲。
劉清山則是被人邀請直接參賽了,但由於都知道他的功夫高強,也只能被允許參加那種最古老、最富有哈薩克族特色的摔跤方式。
那就是比賽雙方都要把腳套在一個大口袋裡,齊腰高,讓人把袋口紮緊在腰上。
致使雙腿在比賽時沒有用武之地,只能用來保持身體的平衡,再透過上肢的推拉纏帶來令對手失去身體平衡。
這種摔跤動作客觀性勝過了競技本身,過程妙趣橫生,無傷大雅又引人發笑,實在是太有趣了。
比賽時,把對手弄倒就行,三賽二勝為贏。
由於劉清山的身材太高,臨時擔任裁判的劉華,又故意給他安排了一些小個子選手。
因而整個比賽過程中,他的動作笨拙得像個頭大笨熊,遠沒有小個子選手,還可以利用身體的靈活性蹦跳著躲開他的手臂攻擊的靈活性。
當然了,這也是他故意裝出來的笨拙,這樣的摔跤本身就是圖個樂子,完全沒有較真的必要。
而且這些畫面都會被拍攝下來,綜藝節目嘛,總不能缺少了娛樂性,這是再優秀的音樂作品也取代不了的綜藝效果。
劉清山接連比賽了三場,不是他樂意
參與,而是捱不住周圍人群的起鬨架秧子。
比賽過程有輸有贏,這樣的結果反而有些無所謂了,也沒人會真的去關注。
但看到了其中的娛樂性,泰勒就有些按捺不住吵著要參加了。
最後劉華徵求了主辦方的意見,決定讓金溪善和雲朵也參加,各挑一位哈族姑娘為對手。
實際上女孩子們的比賽更有可觀性,而且她們不顧形象地披頭散髮撒潑狀,更容易惹來人們的爆笑聲。
因而她們的比賽,幾乎引來了所有的關注目光,這裡面自然會有很大程度期待女孩子們走光的猥瑣心態存在。
不過這些劉清山明知之下也毫不在乎,畢竟她們的身子都被套在麻袋裡了,還能真的出現那種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