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行者北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二章:樂園紀與寒武紀(二),虛擬造物主,虛無行者北冥,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的不說就拿“人類”這個物種來作為例子,將其放在生物樹上來觀察地位的話,全部結合起來細分將會是這個樣子:
域:新壁總域(Neomura)-真核域(Eukaryota)-單鞭毛生物(Unikonta)-後鞭毛生物(Opisthokonta)
界:動物總界(Holozoa)-蜷絲生物(Filozoa)-動物界(Animalia)-真後生動物亞界(Eumetazoa)-副同源異形基因動物(ParaHoxozoa)-浮浪幼蟲樣動物(Planulozoa)-兩側對稱動物(Bilateria)-腎管動物(Nephrozoa)
門:後口動物總門(Deuterostome)-脊索動物門(Chordate)-有頭動物門(Craniate)-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e)-有頜下門(Gnathostomata)-真有頜小門(Eugnathostomata)-真口類(Teleostomi)
綱:硬骨魚高綱(Osteichthyes)-肉鰭魚類(Sarcopterygii)-四足形類(Tetrapodomorpha)-四足總綱(Tetrapoda)-爬行形類(Reptiliomorpha)-羊膜動物(Amniote)-合弓綱(Synapsida)-哺乳形類(Mammaliaformes)-哺乳綱(Mammalia)-真獸下綱(Eutheria)-胎盤類(Placentalia)
目:北方真獸高目(Boreoeutheria)-靈長總目(Euarchontoglires)-真靈長大目(Euarchonta)-靈長形上目(Primatomorpha)-靈長目(Primates)-簡鼻亞目(Haplorhini)-類人猿下目(Simiiformes)-狹鼻小目(Catarrhini)
科屬種:人猿總科(Hominoidea)-人科(Hominidae)-人亞科(Homininae)-人族(Hominini)-人亞族(Hominina)-人屬(Homo)-智人種(Homosapiens)-晚期智人亞種(Homosapienssapiens)
所以按照上述人類在進化樹的分類,想要從原始生物進化成靈長類的話,在這個手袋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應該點出單鞭毛進化。
接著將鞭毛逐漸移動到生物體的後方,最後成功變成蜷絲生物,《生命的史詩》中早在之前,玩家們就已經完成這個進化,而此時差不多就是玩家共同的終點。
因為接下來如果還想要繼續進化,將會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即受精卵之後胚層應該如何分化,而胚胎層的進化決定著未來道路。
對此有玩家直接就忍不住在論壇上吐槽:“雖然歷史上胚胎層的演化,對生物進化有很重要作用,但獵鬼在這裡把所有的分野,都歸咎於胚胎層就有些扯淡了吧?”
下面有位已經看穿獵鬼風格的玩家回覆道:“《生命的史詩》都開服那麼久了,你還沒明白這遊戲的尿性嗎?”
“都不用去講以後的事情,讓我們回想一下之前的遊蕩者與草霸王,捫心自問這種玩意不算魔幻嗎?”
當然如今還只是“樂園紀”時代,對於蜷絲生物之後所面臨的分野,玩家目前還不需要太過擔心,只需要做出一些先期準備而已。
所以在日常吐槽打著科普幌子,結果搞出一番魔幻操作的獵鬼公司後,論壇上玩家們便開始討論到底怎麼弄胚胎層。
早在之前的“成冰紀”時代中,玩家們就透過劃分出幼年期和成年期,讓自己所操控的原始生物,擺脫過往簡單的分裂繁殖模式。
如今“樂園紀”中出現“胚胎層”,無疑會讓繁殖模式變得越發複雜,因為現在孕育生物還需要複雜的胚胎成長工序。
生物卵中首先會進化出“原腸胚”,等“原腸胚”中分化出“外胚層”和“內胚層”之後,便宣告“二胚層生物”的形成。
對於“二胚層生物”來說隨著個體繼續發育,在之後“外胚層”會發育為表皮和肌肉細胞,“內胚層”則是發育成消化道細胞,同時還兼職生殖細胞的功能。
但“二胚層生物”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玩家真正要進化的方向,是在原有“外胚層”和“內胚層”之間,再進化出一條額外的“中胚層”,形成所謂的“三胚層生物”。
不要看“二胚層生物”和“三胚層生物”之間,只是多出一條“中胚層”,但需要的進化點數卻大大增加。
有個不看遊戲百科的玩家,就直接疑惑的在論壇上發問:“為什麼要進化到三胚層?這種胚層有什麼特殊嗎?感覺不是特別必要還花費點數。”
論壇上有些玩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嘲諷這種不看遊戲百科的萌新,於是當即在帖子下面回覆說:
“胚層的那些簡陋生物就不多說了,目前地球上你比較熟悉的生物,從蚊子到人類,從恐龍到奇蝦,全都是三胚層動物。”
“當然不是說現在地球上就沒有二胚層生物了,比如腔腸動物和櫛水母,這些從‘埃迪卡拉紀’也就是遊戲中‘樂園紀’活下來的老古董,那倒是活生生的二胚層生物。”
這位正在熱情給萌新科普的玩家,結果反過來被其他人給科普糾正,主要是他對腸腔動物的描述出了問題:
“糾正一下上面的說法,腔腸動物都是多少年前的稱呼,現在學界早就將這種動物型別,改名為更嚴謹的刺胞動物。”
這位玩家虛心接受建議之後,迫不及待的打字繼續說道:“如今‘二胚層生物’只剩下刺胞動物和櫛水母,連節肢動物都不屬於二胚層,可見其是一種多麼古老的生物。”
“所以‘三胚層生物’才是我們必然要進化的方向,所以明白為什麼即便花費再多的點數,也必須將自己的物種進化了吧?”
因此遊戲中玩家如果想要走的更遠,那麼就必須朝‘三胚層生物’進化下去,即便這個過程會花費不少時間與大量點數。
畢竟從上述的進化樹中就能看出來,‘中胚層’這個奇觀的誕生對於生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生物能夠擁有“中胚層”的話,便可以讓“三胚層生物”演變出遠比“二胚層生物”更加複雜的身軀。
對於“三胚層生物”來講在誕生之後,“外胚層”會分化成表皮和神經,腔腸和消化腺來自於“內胚層”,“中胚層”則給肌肉、骨骼、血液、淋巴和其他組織留下空間。
因此相比起較為原始的““二胚層生物””來說,“三胚層生物”可以形成呼吸、迴圈、運動、內分泌和排洩等系統,並在外表釋放粘膜保護自己。
但對於玩家們尤其是那些,長期以來一直被高水平玩家壓制的底層玩家來說,他們在這時候發現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