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汜水之會,劍問九州,衛河,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之問沒想到他寫的信還沒送出去,反而收到了他此戰最大的敵人寫的一封信。

“他孃的!”副將楊承縱馬來到瞭望臺下,彼時宋之問剛從瞭望臺上飛下,翻身上馬。

“如何?”宋之問看了副將一眼,說道。

“那眼瘸的斥候!”楊承罵道,“一見汜水關城門大開,連什麼情況都沒摸清楚,就飛馬來報敵襲!他孃的,原來就是一信使,馬背上插了杆信旗,前來送信!”

宋之問沉默不語。

“主帥,你說這陳守仁搞什麼名堂?”楊承問道,瞪著眼睛,“咱們兩軍對壘,打得正火熱!三次差點攻破汜水關,這小子突然送信,莫不是想背地裡議和?”

“呵呵。”宋之問嗤笑一聲,“他要是背地裡議和,稷下學宮豈不是顏面掃地?”

“那他孃的,陳守仁想幹什麼?”楊承不解。

“等信使到了,一看便知。”宋之問縱馬前往主帥軍帳,楊承在一邊跟著,近衛軍環伺左右。

兩人縱馬經過後方傷患所在的營地時,只聽滿耳哀嚎。

宋之問面露不忍之色,問道:“楊將軍,此戰必須要儘快劃上休止符。”

“他奶奶的。”楊承罵道,“從附近各城徵收來的藥草不夠用。主帥,這明顯是鄭國那幫孫子在使絆子,要我看,必須得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藥草的事情,不可魯莽。”宋之問眯起雙眼,“我已經派人控制了藥草商人的家眷,就在這幾天,此事便有分曉。切不可屠殺無辜,否則強壓之下,必有逆反。到時候便不是我們劍指鄭都,而是深陷泥沼,不能自拔。”

“是,主帥說的有理。”楊承悶聲道。

季節已經入秋,可天氣依舊悶熱。

秋老虎來勢洶洶,只缺一場秋雨,氣溫便會陡轉直下。熬過了燥熱的夏天,北境苦寒的嚴冬已經不遠了。戰局越往後拖,便越是撲朔迷離,變故越大。

宋之問回到軍帳之中,不久,近衛將信使的竹簡送到案前。

彼時軍帳之中,有兩名副將,一名參將,並三名先鋒將軍。宋之問接過竹簡,六人都探頭探腦地想知道那竹簡裡寫的是什麼。

宋之問從竹簡中倒出一封書信,展開,皺起眉頭。

“主帥,別光顧著皺眉啊!”楊承耐不住性子,就差跑過去搶了書信來讀了,“陳守仁那小子寫了什麼,是不是想要背地裡跟我們議和?”

“楊將軍,恐怕想多了吧?”軍帳中,一中年將領打趣道。

宋之問看完書信,將信紙交給近衛,示意他給諸位將軍一一檢視。

眾人接過書信,一一看了,都是神色震驚。

“他孃的,陳守仁搞什麼名堂?”楊承罵道。

“主帥,依末將來看,此事不妥。”其中一名參將說道,“陳守仁約你在汜水之上會面,明顯是居心叵測!此人陰險狡詐,主帥若是去了,萬一有個閃失……”

宋之問忽地看著那位參將。

參將一愣,“主帥,怎麼?”

“聽楊將軍說,在鐵城發現了血影樓的蹤跡?”宋之問說著,看向楊承。

楊承一個激靈,舌頭都打結了,愣是說不出話來。

宋之問這句話的意思明顯是心動了,想要在汜水之會上利用血影樓的刺客了結陳守仁的性命。

軍帳裡一幫人聽著大事不妙,趕緊互相使眼色。其中一個頗為年長,德高望重的老將軍開口了:“主帥,末將以為不妥。”

“嗯?”宋之問看著他。

老將軍咳了一聲,說道:“這血影樓,雖說是北境鼎鼎有名的刺客聯盟,可就在去年,血影樓的殺手黃邪劍在燕國南域刺殺河陽侯世子慕辰就失手了。末將覺得,這血影樓,也不過如此。”

“黃邪劍刺殺慕辰這事本帥知道。”宋之問拿出了主帥的威嚴,肅聲道,“刺殺慕辰失敗一事,主要還是他碰巧撞見了劍皇前輩。休說是黃邪劍,便是血影樓樓主親自出馬,碰見了劍皇謝玄,那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嘛,主帥,血影樓不靠譜啊!”老將軍說道。

“可陳守仁可不是謝玄。”宋之問按劍說道,“此事不必再議,本帥心意已決!楊將軍,命你迅速與血影樓的人聯絡,本帥要親自出馬,在汜水之上,與小先生會上一會。”

“主帥,軍政大事,豈可兒戲?”眾人慌了。

這不是鬧著玩嗎!對陣兩軍的主帥如此這般在汜水之上會面,跟陣前陳兵,然後雙方卻派出自家主帥去兩軍陣前單挑有何區別?

“諸位將軍,汜水關久攻不下,王上已心有不滿。”宋之問環顧軍帳之中的六人,語氣深沉,“督軍按察使已經從睢陽城出發,不日便會來到前線。諸位,這個督軍按察使是何人物,大家都很熟悉,正是大太監張宴。箇中利害,想必諸位將軍都清楚吧?”

大太監張宴。

這個名字一出,軍帳之中,六人的臉色都變得難看起來。

“他孃的,怎麼是他?”楊承罵道。

“君上派張宴前來督軍?”老將軍也嚇了一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張宴此人,是為當今宋國君主君子啟的貼身內監。當初君子啟還是太子時,張宴便是他身邊的貼身太監,可以說是陪伴太子長大的人。

如今的宋國,軍政大權在宋之問手上。然而宋之問此人與世無爭,對權力毫無野心。並且宋之問少年時代起,便與宋王君子啟是為至交,所以軍政大權在宋之問手上,君子啟從來不懷疑他。

宋國朝政,基本是丞相錢起把持。

而要說王宮之中,這張宴可謂是一手遮天。憑著陪伴太子長大這一條身份,他在君子啟登基即位時,便受封司禮監掌印太監職位,執掌一方大印,就連朝堂文武百官,都讓看他的三分臉色,敬稱其為“內相”。

不僅如此,掌印太監張宴還是太后的親信。

宋王君子啟可是宋國出了名的大孝子,但凡太后生病,他都能在太后塌下不解冕服,晝夜服侍,直到太后病癒。

如此人物,便是在宋國一跺腳,都能讓文武百官抖上三抖!

宋之問自然是不懼張宴。

可眼下他和陳守仁戰局焦灼,君子啟突然派張宴前來督軍,是何用意?

軍中之中的六位將軍都心知肚明。

按理來說君子啟不可能對宋之問抱有懷疑。可將在外,又是攻城久之不下,便是再心大的君王,也受不了有人在耳邊吹風。

張宴來者不善。

“張宴抵達前線之前,我們最好是能攻破汜水關。”宋之問說道,“否則他一到,別說攻破汜水關,到時候他不把戰局攪成一團亂麻,都很不錯了。”

宋之問此話一出,在場的人都明白了。

難怪主帥要鋌而走險,寧願去與血影樓的殺手勾結,也要在汜水之會上解決掉陳守仁。

一旦張宴來到這裡,以他那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豬腦子,別說攻破汜水關,他們能不能有命活著滾回宋國都是個問題!

“主帥,能不能?”楊承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軍帳之中頓時陷入一片死寂當中。

眾人都被楊承那個動作嚇得不輕。

“那可是君上最信任的人。”年輕的參將嚇得直抽氣,別說是殺了張宴,便是惹怒了他,都是在太歲頭上動土。

“不可魯莽!”宋之問也蒙了一下,連忙呵斥楊承,肅聲道,“為今之計,只能拖緩張宴的行程,然後抓緊時間,迅速攻破汜水關。以陳守仁的能耐,他絕不會任由自己的後方處於一個不確定的變數當中。我有預感,鄭國的太子黨和小太子黨,很快便會分出勝負。”

小太子黨必然落敗。

而一旦後方穩定,陳守仁便可以放手一搏。

因為如此一來,他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宋之問篤定,汜水關裡的情況,絕對不比他們如今的處境好多少。太子黨忙著和小太子黨內鬥,哪裡有精力去管他陳守仁?

如今戰局從春末打到初秋,兩邊的消耗都不輕。

若不是汜水關裡即將衍生變故,以陳守仁的能耐,大可以拖到後方穩定,然後再動手收拾汜水關外的宋軍。

可陳守仁偏偏沒有這麼做。

宋之問心裡雖然存有不安的疑惑,可陳守仁約他在汜水之上會面,這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誘惑。

只要能在汜水之上解決掉他,宋之問便可以一舉攻破汜水關,長驅直入,直搗鄭都!

天明時分,信使從宋軍轅門出,直奔汜水關去。

只不過與來時不同,這次信使帶在身上的,是宋之問親筆寫下的回信。

信使一路縱馬狂奔,遠處宋軍大營三里路,他忽然回頭看了宋軍的轅門一眼,嘴角帶著詭異的微笑。

約定的時間,就在三日之後。

……

與此同時,萬里之外的大周,雲海仙門。

紫竹林在晨風裡發出簌簌的聲音,怡人心脾。白澤一身白衣,外面套著一件廣袖道袍,剛出房間,伸了個懶腰,就看見林蕭在往外走。

“二師兄,你要出門嗎?”白澤好奇地問了一聲。

林蕭聞言,回頭看了那站在屋門外的少年一眼,笑道:“出門一趟。小師弟要一起嗎?”

“去幹嘛?”白澤來了精神,看見林蕭手裡提了一把很普通的斬鐵劍,“咦”了一聲,問道,“二師兄,你手裡的那把劍,怎麼有點眼熟?”

“這個?”林蕭將手裡的斬鐵劍揚了揚,溫聲道,“這個是你前些天和師父學鑄劍時打出來的粗胚。後來師父又加工了一下,我看著還挺好,就拿走用了。”

“啊?”白澤愣住。

二師兄的命劍折斷之後,已經變得這麼隨意了嗎?他和師父隨手鑄造的半成品,也能覺得還挺好?

“小師弟,去不去?”林蕭又問道。

“二師兄要去哪?”白澤留心問了一句。

“去見一位朋友?”林蕭笑道。

“我也認識嗎?”白澤問道。

“大概是,不認識。”林蕭又說。

“那我還是不去了。”白澤笑道,“二師兄自己去吧,我等你回來。”

“也好。”林蕭交代道,“你六師姐是個能折騰的,你三師姐經常不在山上。小師弟,你要是摟不住她,就去找你四師兄。”

“二師兄要去見的那位朋友,要很長時間嗎?”白澤問他。

“很快就回來,放心。”林蕭說完,不再多言,單手持劍,一襲青衫在晨曦的風光裡逐漸隱沒在紫竹林深處。

林蕭出門的第三天,遠在萬里之外的鄭國。

汜水之會近在眼前。

這一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儒劍宋之問一身儒衣,內衫裡著了一層軟甲,束髮佩劍,若不是縱馬從軍中轅門出,端是一位翩翩文士遊俠。

老將軍路雲山披掛上陣,拎著一杆紅纓長槍,率八百精銳騎兵跟在宋之問身後,共赴汜水之會。

宋軍陣營,宋之問出轅門的那一刻起,副將楊承就一直站在瞭望臺上,密切關注汜水關關內的局勢。

楊承的修為不如宋之問,無法像宋之問一樣,能隔著三十里和汜水關內的小先生陳守仁隔空對話,能明察秋毫,看見汜水關裡的一舉一動。

可只是看個大概,楊承還是能夠做到的。

陳守仁提出的汜水之會很刁鑽。

汜水橫亙兩軍陣地,汜水關和宋軍大營距離汜水的距離,左右大約都是十五里。所以只要他盯著汜水關內的局勢,就不怕陳守仁突然反水,出兵汜水。

因為只要陳守仁出兵,楊承一聲令下,宋軍也會傾巢而出,與汜水關的軍隊同時抵達汜水河畔。

而如果陳守仁出兵汜水,楊承反而覺得更好。

畢竟平原野戰,即使隔著一條河,也遠比攻城戰簡單。而北境七大國中,誰人不知宋國水戰第一?

兵法有云,“擊敵軍於半渡,上戰也”。

意思是在敵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出兵攻打,是高明的打法。

可楊承有信心,只要陳守仁出兵,他就能在汜水關的軍佇列陣完畢之前,橫渡汜水。

宋之問縱馬出轅門的同時,三十里外,汜水關城門突然開啟,一騎絕塵而出,身後赫然也是八百精銳騎兵。

正是陳守仁。

陳守仁一身紫色戰甲,佩名劍赤霄,戰袍在晨風裡上下翻飛,端是無雙將軍。

十五里外,汜水奔騰流淌,暗藏殺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長生帝族少主,囂張點怎麼了?

李曉暮

御獸狂瀾

落葉秋凌

封天劍帝

未失未忘

女帝震驚:我師尊,他不是敗類嗎

屠戮蒼生

五胡明月

騎卷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