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漢最後的天意,劉協,諸葛亮,袁閥,巴奀月,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山陽公薨。自遜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諡孝獻皇帝。”“(建興十二年)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這是《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和《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的記載。
我們翻看曆書就會發現,所謂的魏青龍二年、蜀漢建興十二年,其實是同一年,也就是公元234年,再翻一下二人履歷,就會發現這二位不但同年薨逝崩殂,而且還是同年出生——均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生肖屬雞。
生肖屬雞,一為真龍天子,一為臥龍先生。漢獻帝劉協與丞相諸葛亮,同年出生同年離世,這其中有何隱情?莫非諸葛亮真是改名換姓的劉協?
諸葛亮就是改名換姓的漢獻帝劉協,這隻能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在歷史的天空中是絕不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諸葛亮嶄露頭角的時候,曹操還比較尊敬漢獻帝;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劉協是曹操手中的一張王牌,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手的。所以漢獻帝劉協想金蟬脫殼去輔佐劉備,那是做不到也沒必要做的:如果劉協有諸葛亮的文韜武略,早就把曹操幹掉或者把大權收歸己有了。
劉協不是沒有機會幹掉曹操,只不過是不肯、不忍或者不敢下手而已:“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
如果漢獻帝有諸葛亮一半堅決果敢或心狠手辣,十個曹操也掛掉了。熟讀後漢三國史料的讀者諸君都知道,在當時最不可忽視的力量就是門閥士族。這個集團世代高官根深蒂固、財大氣粗人多勢眾,曹操一直沒有得到他們的真心擁護,後來曹丕搞出的“九品中正制”,實際是討好門閥士族,但最後曹魏也沒有逃過被門閥司馬世家滅掉的命運。
當時的實際情況很可能是,曹操集團樹倒猢猻散——荀彧荀攸崔琰等人,可能更忠於劉協而不是曹操,所以曹操被幹掉,並不需要劉協償命,只要找出幾隻替罪羊就行了,比如許田圍獵時候的劉備關羽張飛(關羽欲刺曹操,多部正史有記載)。
這樣看來,劉協是劉協,諸葛亮是諸葛亮,根本就不可能是劉協變身諸葛亮來輔佐劉備:其一、黃承彥黃月英不幹;其二、劉備不幹。劉備不會讓皇帝大人給自己當謀士的,沒準哪一天諸葛亮(劉協)就變成了龐統第二,被一支流矢莫名其妙地射掉了。
既然臥龍諸葛亮不是漢獻帝劉協身外化身,那麼他們為什麼同年出生同年離世呢?按照萬物有因有果以及蝴蝶效應來分析。
這兩個人同年出生,或許是一個偶然,而這樣兩個後漢三國時期頭等重要人物,在同一年離世,人們要是不產生一些聯想,那似乎也不合人之常情。
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如果諸葛亮先逝而劉協尚在,那麼山陽公就會失去重回皇帝寶座的最後機會,希望破滅,了無生趣,劉協含恨抱憾而終。但實際情況是山陽公劉協三月薨(已無資格駕崩)于山陽公國,同年八月,武鄉侯、丞相、司吏校尉、領益州牧卒于軍。
也就是說,劉協先薨而諸葛亮後卒,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真正心急如焚而又大失所望的,正是大漢忠臣諸葛亮了。
在不久之前,諸葛亮還曾跟政敵李嚴描繪恢復漢室之後大家的美好生活:“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這句話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如果咱們同心同德滅了曹魏幹掉曹叡,讓皇帝還於舊都,大家就可以一起升官發財了,那時候別說是加九錫,就是受十命我也不推辭——大業成功,咱們理應高官厚祿!
這裡有一個問題:諸葛亮說的“帝還故居”的那個“帝”到底是誰?如果是劉禪,那麼故居應該是涿郡涿縣還是荊州新野?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亮一輩子有兩件事堅決不肯幹:第一件是背叛劉備,第二件是打東吳。諸葛亮這兩個不肯幹,合二為一,就是一件事:“全力輔佐劉備滅曹興漢。”至於東吳孫權,似乎是反手可滅的小菜鳥,幹掉曹魏,孫吳自然認慫,態度好就給他一鎮諸侯之位,態度不好,就弄到京城變成馬騰第二。
正當諸葛亮雄心勃勃出兵伐魏、前線戰事陷入膠著的時候,漢獻帝沒了——這對諸葛亮來說,就是當頭一盆冷水甚至當頭一棒:比較聰明能幹的劉協掛了,誰還於舊都興復漢室呢?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劉禪嗎?
這樣我們就可以解答大漢丞相諸葛亮與漢獻帝劉協生死同年的問題了:諸葛亮忠心輔佐劉備不離不棄,是為了興復漢室;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經營蜀漢(季漢),也是為了興復漢室;以寡擊眾以弱敵強堅持伐魏,也是為了興復漢室。諸葛亮是與大漢(其代表可以是劉備劉禪,更可以是劉協)同呼吸共命運的。
諸葛亮也知道,劉禪是不成的,即使給他江山,也難保不會步漢桓靈二帝后塵。如果漢獻帝尚在,諸葛亮伐魏途中“順手解救”了山陽公劉協,那麼蜀漢陣營的內耗(西川集團與荊州集團)就會減少,天下英才也會蜂擁而來(諸葛亮最缺人才),那時候孫權也只能乖乖俯首稱臣,一統大業事半功倍。
劉協薨逝,劉禪顢頇,諸葛亮心力交瘁前途渺茫。眼看著復漢大業已成鏡花水月,諸葛亮在劉協薨逝五個月後撒手人寰。
兩件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站在另一個角度分析,卻能看出另一種因果關係——當然,對任何一個歷史事件,讀者著諸君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人說諸葛亮跟劉協生死同年是冥冥中的一種註定,也有人說諸葛亮和劉協就是同一個人,還有人說諸葛亮根本就沒把劉協當一回事兒。
這些觀點筆者都不反對,因為歷史因為大膽猜測而變得更加精彩,真相往往因為爭論而才逐漸浮出水面……
不過不管劉協也罷,還是諸葛亮也罷,這兩個人都太累了,也都為了大漢而油盡燈枯,終究抵不過歷史的車輪,逝者已逝,就讓他們安息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