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倭軍助戰,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薪日之後,群臣在上朝時心情都不錯,漲了月俸,大家兜裡有了銀子,便能吃喝玩樂了。再者,今天開半天朝會,明天就可以在衙門辦公,而後天就是大家期盼的休息日。
藉著這個時機,么雞便要將自己籌劃已久的重金聘請外援的事情向群臣說一下,不然也沒法從戶部那裡順利提出銀子來支付外援的賞金。
“今日朝會僅有一事可議,完畢便可退朝。本宮打算向倭國借兵五萬,用以在遼東半島登陸,對東虜腹地進行襲擾,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這種事借少了不頂用,借多了又僱不起。就算你不給人家開月俸,全讓人家靠打劫為生,那也總得給人家提供足夠的糧食才行,不然都說服不了德川二貨大將軍。
某太子說完之後,大殿裡又跟開鍋了一樣,這算是大明自開朝以來都未曾有過之事,太子算是開了先河了。
昨日復起王在晉,擢升一名典吏,今日又弄出來這等奇事,若非不少人已經經歷過之前太子與臣子的多次對峙,只怕都承受不住。
新任兵部尚書王家彥聞言大駭,不無擔憂地出列疏言:“殿下,我大明與倭國在萬曆年間大戰數次,前後耗時六年之久,累計調派王師十萬逾,經過屢番浴血奮戰,方才將倭軍擊退。後世不忘前世之役,我朝當須自強不息,方可立於不敗之地,而求與鄰國絕非良策。”
泱泱大明竟然淪落到需要倭軍前來助戰,而且是當朝太子主動提及此事,這就相當於撇下自身顏面去求以前的宿敵來幫助自己。
這是朝野很多人都無法接受的事情,不論是主戰派還是議和派的臉上都有點掛不住,一旦將此事公知於眾,只怕又要引起一番震動了。
禮部右侍郎倪元璐緊接著出列,完全支援王家彥的觀點:“臣附議王尚書所言,今東虜盡退,畿輔無憂,流寇幾滅,形勢已然大為改觀。朝廷當須整飭武備,擴充兵馬,夯實邊務,毋論空言。借他軍而攻東虜,委實欠妥,有損我大明之尊嚴,臣懇請殿下三思。”
在倪元璐看來,流寇已經差不多被剿滅了大半,即便還有一些餘孽也不足為懼。朝廷應當趁此機會整編軍隊,厲兵秣馬,在加固北疆防線之餘,伺機大敗東虜才是正道。
吏部左侍郎謝升成為第三位發言者,更是堅決反對太子的建議,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啟稟殿下,借兵助戰絕非根本途徑,倭國乃是狼子野心,倭軍更是嗜殺成性,今雖收斂,卻難以管束。若其大軍借道轉攻畿輔,乃是引狼入室之舉,導致官珉塗炭,故此計萬可不用矣!”
當年之事或許很多年輕官員不曾熟悉,但對於謝升這樣的三朝元老來說,算得上是歷歷在目,對於倭國與倭軍的認識,他倒是比一般人要清楚得多。
這還不算完,工部左侍郎張忻也隨之跟進:“臣附議適才三位所言,今泡菜已然投靠東虜,開始助紂為虐。若是倭國與其狼狽為奸,則我大明陸上遭遇東虜劫掠,海上又將遭遇倭軍襲擾,我軍可謂是腹背受敵,實難取勝,朝廷更無力承擔相關損耗。”
從政事角度與軍事角度來講,倭國與倭軍都不是大明值得信賴的夥伴,在出徵泡菜半島之前,倭寇已經襲擾東南沿海地區上百年之久。
對於前科“十分顯赫”的倭國,朝野普遍對心存芥蒂,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接受這個國家的任何幫助,更別說要主動向對方來求救了。
太子監國之後,透過一系列的雷霆手段,使得太倉空前豐腴,為整軍備戰提供了良好的財政基礎,以目前的情況,朝廷投入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的軍餉應該不難做到。
再者說,將南方各地的明軍調往北方之後,總兵力不下三十萬,相當於東虜的兩倍,有了這樣的前提條件,就完全沒有必要向倭國尋求幫助了。
“還有反對的愛卿麼?”
結果右都御史張煊、大理寺卿王正志、刑部左侍郎葉初春、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吏部右侍郎吳麟徵、禮部左侍郎範淑泰等人紛紛出列,開始明目張膽地跟太子唱對臺戲。
雖然涉及到外交事務,可禮部尚書馮銓卻紋絲未動,他一直盯著首輔大人,薛國觀沒表態,他就儘可能地保持緘默。
在這件事情上,馮銓完全沒有事先得到過半點風聲,在沒有摸清太子的脈路之前,他可不會輕易做出頭鳥。
薛國觀的態度就是太子的態度,首輔沒開口說一個字,他就最好不要擅自發言,這可是花了五千兩銀子討來的秘訣。
張國維與堵胤錫原本也想加入反對的行列,但看到次輔吳甡的眼神示意,也就暫時忍耐住了,打算先觀瞧一番,再行發言。
畢竟太子雖然年幼,不過行事老練,絕不是腦子一熱便有了這種想法,應當經過深思熟慮,還要聽其解釋作為判斷依據。
看起來朝廷裡跟自己叫板的人還真不少,尤其是那些蛀蟲似乎也有了曬太陽的跡象,那就別怪自己不客氣了:“唉~!好吧,免去謝升、張忻、葉初春、張煊、金之俊、王正志之職務,下獄抄家。”
之所以留著你們,是要讓你們給本宮站叫助威,不是花錢養你們嗆本宮用的。
被第一個點到名字的謝升嚇得差點直接栽倒,急忙大聲詢問,彷彿自己是蒙冤的:“殿下,老朽雖不濟,卻一心為國,殿下何故如此這般?”
其他五個人也都隨聲附和,他們一致認為太子這是在公報私仇,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完全無法說服眾人。
周皇后就在現場聽政,全程都已見過,心裡也不免有些憂慮,長子這麼做也未免太過唐突了,但以之前的事情來參照的話,或許還留有後手,斷然不會陷自身於不義。
么雞揣起手,望著憤憤不平的幾個人,哼笑一聲:“何故?何故呀?何故諸位不清楚?爾等對自身的家產很是清楚,本宮也很是清楚。今對本宮群起而攻之,連狗都不如,本宮又養爾等何用?”
一二三四也就算了,之後又來個二二三四,你們這是打算用四個八拍來征服本宮?
非逼著本宮說大臣不如狗的這種公道話出來,讓本宮情何以堪呀?
比較起來,你們還真不如武裝術士託人帶過來的德國牧羊犬。
用倭國名言形容的話,那就是你們的良心大大滴壞了!
要是以前中飽私囊,如今收手了,又沒人檢舉你們,本宮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姑且當作沒看見。
現在可到好,不但不息事寧人,還特麼主動過來找茬,你們這是要把皇極殿當成踢館場所啊?
本宮可不是被雷劈成植物人的甩鍋爹,想利用人數優勢戰勝本宮,那得先問問本宮的狗腿子們。
實話不告訴你們,本宮最擅長的戰術就是炮灰戰術,比人多,這麼多年下來,本宮還沒怕過誰!
謝升依然不服,主要是害怕真的會因此被抄家:“殿下明鑑,此定為瑤言,臣久受皇恩,萬不會做此等苟且之事!”
若是太子當真遣廠衛出動的話,那自己辛辛苦苦數十年積累起來的家財,便在一念之間便會付之東流了,謝升現在才開始後悔,不應該在朝會上對抗太子。
么雞讓方正化立即派人出動,然後似笑非笑地說:“謝愛卿,本宮倒是希望如此,怎奈空口無憑呀。陳必謙認為自己是清官,李覺斯也這麼認為,楊士聰還這麼認為。不查,都說自己是清官。一查,都是清國的官呀。跑來潛伏於朝堂之上,妄圖顛覆我大明。否則怎會有如此膽大妄為之人,一面拼命斂財,比商賈還貪戀金銀珠寶,另一面則堂而皇之地說自己清白呢!都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則大明必然中興。可現如今是文官愛財,政務疲糜,武將怕死,屢戰屢敗。如此這般,有人還讓本宮整飭武備,整飭武備所耗的銀子不是都要整飭到爾等各自的口袋裡了?待東虜再次入關,我大明軍依然是不堪一擊,這整飭除了徒耗銀兩,又有何用處呢?對了,對爾等這些蛀蟲來說,朝廷整飭一次,爾等就多一次搜刮的機會,此乃良策也,本宮不得不拍手稱道才是!”
王家彥與倪元璐都是忠臣,即便政見不和,也不會給他們穿小鞋。
但是剩下幾位就不能這麼輕易放過了,兜裡有錢還特麼敢跟本宮對著幹。
都特麼滾到山棟挖礦去好了,你們的辮子主人要是能夠解救你們,那算你們運氣好。
如今東亞就剩下四個玩家在打麻將,而且最後的贏家只有一個。
泡菜投靠了渣清,渣明就必須拉倭國入夥,這樣好歹還能維持住勢均力敵的局面。
如果四國麻將打不贏,那就升級到六國麻將,把西班牙與爛泥帝國再拉進來。
某太子就不相信有這麼多外援前來助戰,這仗還能給打輸了。
眼不見為淨,么雞讓大漢將軍們將這些蛀蟲全都拖出去,讓三品以下的官員們好好瞧瞧,也算是給他們提個醒,朝廷又出缺了,還都是能上殿面聖的肥缺,大家要做好準備哦。
都察院左都御史鍾炌與刑部尚書甄淑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明白,自己所在的衙門這下又有活幹了。
迄今為止,太子對朝臣各自的家底都瞭如指掌,故而沒有錯抓一人,他們這幾位應該也是家底頗豐,一會兒或許可以品鑑其多年的收藏了。
等大殿裡總算是恢復了平靜,么雞才清了清嗓子暢談自己的計劃:“現在,本宮就說說這借兵徵虜之事。首先,遼西諸部已然喪失了進取能力,以自保為上,使其出兵五萬難於上天。其次,東虜聞聽本宮監國,今冬必將捲土重來,若能將其兵力拖住部分,甚至消耗數千,對關內便是極好之事。最後,朝廷出兵,這是需要準備彈藥與糧草的,而且光是五萬大軍每月的俸銀便須過十萬兩。”
某太子是不打算坐以待斃了,東虜入侵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了,雖然時間還算比較充裕,可一旦敵人主力真的南下,結果還是擋不住。
明軍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透過擴軍的辦法來彌補雙方在戰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更何況明軍主力都在南方剿寇,屆時恐怕難以及時回援。
涉及到餉銀與糧草,那就屬於戶部尚書李待問的管轄範疇了,鑑於之前被拖出大殿的那幾位,他便小心翼翼地詢問道:“殿下,若以五萬我大明王師換為五萬倭軍,糧餉豈不依然須供給?”
太子倒是給太倉提供了不少進項,戶部所面臨的壓力已經大為緩解。
可如今要替倭國來供養這五萬大軍,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須耗費等額的銀兩,那還要僱傭外軍前來助戰幹嘛?
么雞見到其他大臣也有這個想法,又有些心有餘悸,便解釋道:“李愛卿所慮之事本宮早已想到。首先,倭軍出戰,武器與鎧甲均須自備,而我軍的裝備是要花錢採購的,五萬將士所須軍械至少須耗資一百萬兩銀子。其次,無須為倭軍支付月俸,他們登陸之後搶到什麼人或物,裝船返港後便可折現,若是擊斃東虜,則每人折現一百兩。最後,倭軍出戰,戰勝則可牽制東虜之兵力,戰敗亦不會挫傷我軍士氣。故此策利大於弊,乃是本宮建議之根本所在。”
某太子從來就不幹賠本的買賣,哪怕是讓廠衛前去抄家,都要先挑肥豬來宰才行。
要是倭軍跟明軍的出場費是一個價位的話,那就不用聘請這麼昂貴的外援了。
太子這麼一解釋,群臣似乎覺得還的確是這麼回事,抗拒心理也就沒那麼強烈了。
人家不要月俸,還自帶盔甲和武器,光是一年作戰的費用,就比出動王師能節省不下兩百萬兩銀子。
要真是僅須支付糧草與折現費用的話,僱傭五萬倭軍前去遼東作戰,對朝廷來說似乎還不錯,起碼死倭人總比死明人要好得多。
么雞讓內侍搬來一副巨大的遼東半島地圖架子,用小教鞭指著說:“此處距離東虜老巢最遠,其補給線最為漫長,駐軍又不多,一旦有事,東虜便難以及時支援。待其抵達沿海地區,則倭軍早已洗劫後登船。若東虜大量駐軍於此地,則可起到牽制其兵力的作用,東虜入關人馬必將減少許多。”
來個禍水北引,讓辮子們知道知道什麼叫做倭寇集團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