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4章:傾巢而出,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十四弟以為如何?”
皇太雞對這個足智多謀且老成持重的弟弟很不放心,當初皇阿瑪將八旗之中戰力最為強悍的兩黃旗交給了多爾袞兄弟,經過他多年的苦心經營,這才將劣勢扳了回來。
現在隸屬於多爾袞兄弟麾下的兩白旗就是原來的兩黃旗,而現在被皇太雞統領的兩黃旗則是原來的兩白旗,也就是雙方只是兌換了身份與衣服顏色。
十分強大的兩白旗仍舊對兩黃旗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若是可以,皇太雞便想要讓豪格等人來控制兩白旗,只是苦於多爾袞一直選擇隱忍,沒有合適的機會動手。
多爾袞聞言便稍加思索了一番,覺得代善與濟爾哈朗的計劃未免有些過於激進了,便進言道:“啟稟皇上,臣以為將各地之守兵改為戰兵,大量抽調或可導致各地固守不穩。臣覺得可命巴爾達齊、博穆博果爾等人率一萬五千人隨軍出征,一來可壯我大清兵馬,二來也能解除後方隱患。北方各部若是見證我大清入主中原,且從中獲益,必定徹底臣服於皇上。我大清可設定北方兩旗,由巴爾達齊與博穆博果爾分領。臣覺得此番我大清王師入關,乃是要奪取蠻明江山,攻城略地必不可少,漢軍四旗可擴至三萬,以減少八旗精兵之損失。”
這就等於是用北方女真所組成的兩旗來替代各地的八旗守兵,而且巴爾達齊娶了宗室女子,已經成了大清國的女婿,隨軍出征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根據鑲藍旗老將吳巴海所報,作為索倫一部的頭領的博穆博果爾已經聚兵六七千人,雖然與大清算是宗藩關係,但從崇德二年至今,快三年了就入朝一次,貢品數量也未達標。
若是博穆博果爾在今夏入朝納貢,大清便可命其隨軍出征,否則此人便又不臣之心,當須儘早根除禍患,以免在大清王師入關之時,此人在北方起兵作亂。
多爾袞兄弟三人都以多爾袞的發言為主,阿濟格和多鐸為了避免被皇太雞算計,進而說錯話,幾乎很少主動發言,即便開口,也是附和多爾袞所提及的內容而已。
兄弟三人都很清楚,對皇太雞來說,外敵是蠻子皇帝崇禎,內敵便是他們三人和手裡的兩白旗了,甚子時候沒有腦子的豪格繼位,甚子時候兩白旗的日子才能好過一些。
沒想到崇禎人事不醒,蠻明小太子監國,這等於是將關內的萬里江山還有那把金燦燦的龍椅直接送給了皇太雞。
縱然多爾袞因為母親阿巴亥的陪葬之仇,心有不甘,可也只能認命了,這真的就是天命,否則斷然不會如此。
還有繼承皇位一事,按他們兄弟排位來算,皇位也應該是代善的。照皇阿瑪的喜好來說,皇位應歸多鐸所有,怎麼都不應該落到皇太雞手裡。
當初可是四大貝勒並坐處理軍機大事,如今椅子上就剩下皇太雞一個人了。
不但自己控制者兩黃旗,根據之前的按排,還讓豪格獨攬正藍旗。
由於統領正紅旗的代善與鑲藍旗的濟爾哈朗早已選擇投靠皇太雞,使得多爾袞越發的感到兩白旗勢單力孤。
鑲紅旗的碩託雖然與代善不和,可已經被排擠出了大清的核心權力圈,被迫帶著兩個甲喇的人馬調到遼東半島去駐守。
在多爾袞看來,皇太雞在籌謀多年之後,這下終於可以恣意妄為了,甚至距離關內皇帝的寶座也僅有咫尺之遙了。
皇太雞認為多爾袞所言有理,雖說北方實力最強的索倫部大半已經臣服大清,可畢竟時間不長,某些人還心懷鬼胎,是要藉此機會敲打一番:“十四弟所言不虛,朕早有此意,將巴爾達齊所部設為正綠旗、博穆博果爾所部設為鑲綠旗,今秋隨王師入關誅滅蠻明。徵調一萬五千守兵,將其編兩灰旗,為關外機動兵力。命七弟阿巴泰統領正灰旗,杜度統領鑲灰旗,兩旗人馬在義州屯田,嚴密監視錦州動向。濟爾哈朗率鑲藍旗拱衛瀋陽,不得有誤。各地守兵是缺額可從包衣裡抽調,須在月內足額補充到位。”
在皇太雞看來,分散在各地的八旗守兵已無必要,若是祖大壽所部陡然出擊,圍攻一城,他們根本就幫不上忙。
與其這樣,莫不如將其集中起來,編為兩旗人馬,戰力雖比不過皆為戰兵的八旗,但穩守反擊蠻明人馬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阿巴泰是正藍旗的小旗主,正藍旗大旗主是豪格,如此任命就等於讓豪格獨領正藍旗,算是調虎離山之計了。
“皇上英明!”
“臣遵旨!”
阿巴泰能統領一旗人馬,整整五個甲喇,比原來多出三個,自然是非常高興。
杜度是皇阿瑪的長孫,雖然不跟皇太雞一輩,可也算是為大清每戰必盡心盡力。
安排這倆人統領兩旗人馬駐紮在義州,祖大壽即便聞訊也不敢輕舉妄動。
濟爾哈朗為人謹慎,在前番王師入關時,便負責鎮守瀋陽,斷無過失。
“朕同意將漢軍四旗擴充至三萬,如有必要,將四旗擴充至八旗也可以。在入秋之前,若能打造出四萬戰兵之盔甲,便可擴充至八旗,否則便暫編四旗。”
綜合多爾袞的提議,皇太雞認為如此安排既擴充了入關王師的兵力,又能利用到各地的守兵,防備寧錦一帶可能出現的變故。
漢軍四旗是進攻松山未果之後,為了懲戒“陽奉陰違”的石廷柱與馬光遠二人而擴充而來。
原有兩萬,若是隻擴充一萬的話,未免有些過少了,完全可以擴充一倍以上。
前番入關,王師劫掠到了大量人口,已經可以騰出一部分包衣阿哈來充實漢軍了。
差的只是盔甲而已,由於天佑軍與天助軍也需要擴充人馬,故而還要看屆時究竟能打造出多少盔甲出來。
不過漢軍與天佑軍、天助軍士兵所披掛的甲衣多位一層甲,其複雜程度遜於八旗大兵的雙層甲與三層甲,打造起來也是較為容易的事情。
根據皇太雞的估算,入關七旗兵力為五萬兩千五百人。
新編兩綠旗約一萬五千,漢軍四旗為三萬,天佑、天助兩部為四萬五千。
檬古八旗為三萬六千人,外藩三旗為一萬八千人。
此番出征關內,大清王師的總兵力將達到空前的十九萬六千五百人之巨!
加上隨軍出征的五萬包衣阿哈,全軍將上升至近二十五萬!
實力並不遜於當年滅掉遼國,揮師南下的金國女真大軍。
對外更是可以宣稱五十萬!
這個數額足以讓蠻明朝廷膽戰心驚。
若是蠻明冥頑不靈,負隅頑抗的話,就讓他們嚐嚐甚子叫做“螳臂擋車”!
“適才十四弟也說了北邊的狀況,朕亦感到隱隱不穩,若是博穆博果爾今夏不來朝貢,則待我大清入主中原之後,便要派出一支偏師,配合吳巴海,將該部誅滅,以示天威浩蕩!”
自從三年前,索倫部的頭領選擇臣服大清之後,皇太雞便派老將吳巴海率部駐守寧古塔。
起初博穆博果爾表現的很積極,還派人配合王師誅殺了喀木尼漢部的頭領葉雷。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此人便現出了原形,對大清越來越敷衍了事起來。
只是博穆博果爾是否真的有不臣之心,現在還很難下定論。
萬一人家真的如約前來納貢,大清反倒是不好降罪與他了。
從瀋陽至索倫部的距離約一千兩百里,用快騎日夜兼程的話,十二天內必到。
刨去集結與前來所需的時間,在入秋之前,兩旗人馬完全可以抵達瀋陽,隨王師出征。
出征關內,他們並不需要攜帶足夠的糧食,只要隨軍,由大清負責提供足額便是了。
攻破關內任何一座大城,裡面儲備的糧食都足以讓大軍吃飽喝足。
即便沒了支援大清的晉商,皇太雞對糧食這方面也並不太過憂慮。
哪怕不能一舉滅掉蠻明,僅僅佔領長江,甚至淮河以北的地區,也足以讓皇太雞感到滿意了。
勵精圖治多年,為的就是讓關內,特別是北方地區改朝換代。
若是天氣不宜進兵,大清起碼也要與退守南方的蠻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當年鮮卑人都能在入關之後建立魏國,大清如今兵強馬壯,若是不能做到便太過無能了。
“皇上!此為最新蠻明報紙!”
自從看過了蠻明的《京師日報》之後,皇太雞覺得此物極好,尤其是可以彈壓市井裡的各種流言蜚語,便命人照貓畫虎,出版了《大清日報》。
版面與內容更是跟《京師日報》如出一轍,只不過報道的都是大清的各種勝利和優勢,看過之後便可令人心悅誠服起來。
尤其是報紙不僅不賠錢,還能賺錢,賺得還不少,又充實了皇太雞的錢袋子,如今不論瀋陽,還是關外各地的大城,也能很容易地買到《大清日報》了。
“……”
皇太雞粗略地瀏覽了一番,神色便凝重下來,吩咐左右給文臣武將各一份,由於運來的報紙只有五份,還須逐一閱讀。
上面能夠引起皇太雞重視的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蠻明的曝君崇禎在昏迷多日之後,突然又恢復神志了,這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是真是假還很難下定論,但對大清來說,這終究不是一個令人高興的好訊息,畢竟狗皇帝崇禎的威信要比狗太子大得多。
“諸位以為如何?”
一群人興高采烈地討論了半天,幾乎快要看到大清入主中原的光輝時刻了,結果被一盆冷水澆地差點打了噴嚏,皇太雞自然也不會高興,便詢問眾人的意思。
“啟稟皇上,臣以為蠻明氣數已盡,前番蠻子皇帝崇禎不省人事,便是上天對其之嚴懲,並提醒我大清,該當取而代之。即便蠻子皇帝崇禎甦醒屬實,想必也是迴光返照而已。關內萬里江山被崇禎治理得破敗不堪,百姓流離失所,連年戰亂,實屬人禍也。如此無德之君,理應退位讓賢,仍舊霸佔皇位,乃是逆天所為,人人可見而誅之!我大清王師自當提早入關,解救萬珉於水火!”
大學士鮑承先原為瀋陽守將,先行跟隨總兵劉渠馳援西平堡,後劉渠戰死,鮑承先敗逃至廣寧城,遼東巡撫王化貞棄城而逃,鮑承先便於天命七年投誠大清了。
後受寧完我的推薦,進入大清高層,如今已經成了皇太雞欽點的大學士,可謂是位極人臣之列了。既然自己的“貴人”寧完我都力薦皇上入關,那麼鮑承先也就不會緘口不言了。
鮑承先的一番話幾乎就是八旗高層的心裡話,自古以來皇位便是能者居之,狗皇帝崇禎荼毒百姓久矣,大清替天行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為珉而弒曝君,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臣附議鮑大學士所言,崇禎是死是活,對我大清來說已然無足輕重。當下蠻明軍隊畏我大清王師如虎,崇禎所能調集的各路人馬更是寥寥無幾,即便有數萬殘兵駐防京城周邊,面對二十萬王師精銳也絕無任何勝算可言。蠻明萬里江山,乃是天賜我大清所有,王師此番入關更是順應天命使然。皇上若是在京城登基,臣以為可新定年號。”
大清已經蓄勢待發了,只要人馬、糧草、盔甲等徵召齊備,便可舉國南下,傾巢出動了,范文程可不想因為這事便讓皇上有所退縮。
“……哦?愛卿以為新年號為何妥善啊?但說無妨!”
范文程的一番話讓皇太雞聽得很是舒服,還饒有興致地問起了年號的事情。
“臣以為我大清乃是順應天意,治理天下,故新年號可為‘順治’!”
范文程早就對這件事上心了,若是新年號採用自己的提議的話,那真要是大清取代蠻明,皇上再昭告天下,自己的地位便可以再進一步了。
“……順應天意!治理天下!‘順治’!嗯~!好!妙!此年號甚合朕意!”
皇太雞覺得現有的“崇德”年號與蠻明的“崇禎”年號字面上衝突,而且是先有的“崇禎”,後有的“崇德”,讓人未免感覺到有些仿效的意思。
若是將年號重定為“順治”,那就非同一般了,等於直接告訴天下百姓,大清已經入主中原,要順應天意,治理天下了。
此名好讀、好聽、好懂、好寫,又飽含天意與天命,對進入關內的大清來說,十分的貼切,寓意極佳,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其他人唸了若干遍之後,也紛紛點頭,對這個新年號褒獎起來,八旗裡的文化人不多,斷然想不出這等妙哉的年號。
經范文程一提,皇太雞先行評價,在場的一群文臣武將也就接連表示認可,並附和起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