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8章:貳臣之罪,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據那逆子說,此等招術可極大地增加群臣的凝聚力,尤其是增強其忠君報國之心。

但在崇禎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怎麼一個個文臣都想要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又捨不得多掏銀子呢?

南廷官吏的的月俸雖不如北廷高,可侍郎一級的官員月入亦有百兩之多,首輔更是達到二百兩之巨。

更何況很多人家裡都享受免稅的優待,加上週遭人的投獻,年入千兩銀子似乎不成問題,真正兩袖清風的官員才是極少數。

為了檢視履歷,首輔花了三百兩,次輔花了二百兩,兵部尚書袁繼鹹在其之後總算是有了起色,斥資五百兩。

身為兵部左侍郎兼左僉都御史的史可法在北都當差,得益於較高的月俸,是也攢了不少錢,斥資七百兩之多,僅次於黃得功的花銷。

但也有反例,譬如兵部右侍郎李日宣與刑部尚書傅冠明顯對自身信心不足,早已佔到了對面去,根本沒敢花錢看。

刑部左侍郎侯恂與刑部右侍郎張採,一個東林,一個復社,都被皇帝罷官了,悲觀地說,這就等於刑部的三位要員全軍覆沒。

工部倒是還好,不論是尚書張慎言,還是兩位侍郎姜曰廣與朱永佑,都算是堅貞不屈的忠良,戶部亦是如此。

然而禮部有爭權奪利的張溥,都察院右都御史錢士升先起兵反清,事敗之後便削髮為頭陀了。

比起前張溥,以及東林魁首,現翰林院掌院錢謙益,同樣姓錢,錢士升的所作所為還算是好的。

吏部右侍郎張瑋死於唐王時期,根本沒趕上清軍攻入江南。吏部左侍郎張肯堂是清軍攻破舟山,兵敗而亡。

這麼一對比,錢謙益反倒成了典型的貳臣了,其他人至少沒他這麼下做。

即便看過錢謙益履歷之人都對其所作所為嗤之以鼻,但沒人說出來,做到心裡有數就行了,算是給其學生瞿式耜半分薄面。

一圈看下來,平均每人至少拿出三百兩來買看履歷的門票,文臣加上武將的部分,總額達到了八千餘兩。

對於這個數額,崇禎基本算是滿意了,至少能恩養千餘名孤兒許久了。

“諸位愛卿,朕不知待看過之後,諸位感覺如何呀?”

崇禎覺得如此一番瀏覽之後,下面的文臣武將都對身邊的同僚有了重新的認識。

“陛下,倘若此冊確係為太子殿下從仙界得來訊息所制,則降清貳臣當須嚴懲不貸!”

禮部尚書兼右僉都御史倪元璐在崇禎十七年發生的甲申之變中,可是追隨崇禎皇帝而死,自然對貳臣恨之入骨。

倪元璐可是花了大價錢,看了另外四個人的履歷,其中便有錢謙益的,此等賊人先是包庇奸商,後來又做了貳臣,不論如何都不能放過了。

縱使錢謙益是首輔瞿式耜之師,亦不能輕饒,否則使貳臣逍遙法外,斷無如此天理,更無公道可言!

“臣附議大宗伯所言!”

都察院左都御史陳泰來也是嫉惡如仇之人,對於貳臣這種敗類,陳泰來認為處以極刑更為合適。

陳泰來只看過首輔、次輔、錢謙益的,但就是這三個人裡,便出了一個叛徒,公然背棄大明,投降東虜,委實可恨。

“……”

此言一出,錢謙益不在殿內,自然不會害怕,可是將沒有看過自己履歷的傅冠與李日宣嚇得不輕。

萬一自己是貳臣,如此一來,豈不是自尋死路了?

早知道適才便應該花些銀子,也好讓自己死個明白。

現在呢?

自己若是忠良還好,可以進退自如。

反之,真成了名冊裡的貳臣……

出列附議的話,便是自己贊同自己被處決了!

室溫不高,可殿內的某些人卻已然是大汗淋漓了。

被冤枉而死,至少會有沉冤得雪的一天。

被當成貳臣處死,那就是跟秦檜一樣的結果了。

都願意做宰相(首輔),可誰願意做即將被處決的秦檜啊?

沒撈著多少好處,卻揹負了一身的罵名,重要的是自己也沒坑害像岳飛一般的良將啊?

這樣被處決,可是比秦檜冤多了,上百倍不止!

傅冠與李日宣真是進退不得,騎虎難下,想反對又張不開嘴。

事情怎能變至如此地步?

速度快到倆人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低頭互相對視了片刻,也沒想出對策。

原本鄭三俊、萬元吉、程國祥等人也跟這兩位站在一起,後來轉而都佔到對面去了。

既然心中坦蕩,沒無愧對陛下之舉,又何懼翻看自己的履歷呢?

傅冠與李日宣心裡萬分焦慮,想了半晌也沒好意思張嘴阻止。

首輔瞿式耜其實比他倆更為心急,倪元璐與陳泰來所指的貳臣,多半會是自己的老師錢謙益。

瞿式耜認為皇帝肯定早就對群臣的履歷瞭如指掌了,此時方才拿出便是對東林與復社的反擊。

雖說瞿式耜只看過老師錢謙益的履歷,並未看過其他出自東林或復社等同僚的履歷,但直覺告訴他興許還會有貳臣。

侯恂、張瑋、錢士升,在這三位之中,到底誰是貳臣,瞿式耜著實有些猜不透,在腦海裡反覆進行對比,也沒能弄清楚。

而最為棘手的老師,瞿式耜害怕自己出言反對懲處貳臣,反而會引起皇帝的憤怒,將老師置於死地。

毫無疑問,皇帝肯定是故意如此,可是否會刻意引自己上鉤,那就另當別論了。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就在瞿式耜思索對策之時,先後有史可法、張慎言、袁繼鹹、姜曰廣、朱永佑、孟兆祥等人出列支援倪元璐。

這些人都看過自己的履歷,也在同僚無意間的引導下,看了錢謙益的履歷。自己不是貳臣,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支援嚴懲貳臣錢謙益。

儘管所有人都沒花錢看過所有人的履歷,但只要看過自己的,再看過錢謙益的,或許連錢謙益的都無需看。

只須確定自己不是貳臣,然後看同僚們的風向,便可以輕易判斷出大殿之內究竟誰是貳臣了。

那些武將在看過之後,一個個揚著脖子,鼻孔都要跟穹頂對視了,說明武將之中罕有叛將。

懸念就在於文臣裡面到底誰是貳臣了……

武將沒降清,文臣卻丟了骨氣,對比起來,這得有多尷尬???

支援倪元璐的一群人裡有北官集團的,也有南官集團的,分屬兩大陣營,原本立場並不完全一致。

但在懲處貳臣一事上,卻無須事先商量,只有確定自己不是貳臣,便可支援倪元璐的提議了。

原來你不是!

原來你也不是!

兩夥人互相看了看,旋即便從對方眼裡得到了答案。

只要不是貳臣,那此時便是自己人了,可以同仇敵愾了。

作為老牌的反東林人才,高弘圖沒有跟著附議,一直在蓄勢待發。

首輔瞿式耜不表態,或者皇帝不開金口詢問,他便決定一直如此。

現在高弘圖有點明白自己得以入閣的原因了,這極有可能是太子的提議。

以前高弘圖猜不透其中的所以然,這會兒事情已經有了眉目,目的就變得很清楚了。

從履歷上來看,瞿式耜毫無疑問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屬於能臣,亦是忠臣。

但由於其出自東林,故而崇禎皇帝不會放心使用此人。

可表面上,為了安撫東林這個江南本地的最大團夥,還要任命瞿式耜為首輔。

於是,由於自己一貫反東林的背景,也就順勢入閣成了次輔。

高弘圖覺得經過如此一番整合,在邏輯上便說地通了。

瞿式耜算是忠良,然而東林……

參照之前那夥人對皇帝的進言,高弘圖覺得跟二十多年前沒啥區別。

可以說皇帝的逆鱗與東林的逆鱗在同一個部位,可方向卻截然相反!

商稅就是雙方的命門,就看誰能把對方的命門先行掐死!

朝廷能收上來商稅,便意味著東林背後的金主休矣!

否則,朝廷憑藉眼下這些銀兩隻恐無力支援北廷了。

高弘圖正在暗中觀察,皇帝是否有意向東林開戰。

若是東林不敢應戰,主動捨棄掉錢謙益,那或許還能苟活一陣子。

反之,東林選擇以大量商賈與數千士子為屏障,力爭死保錢謙益,那就……

皇帝沒下決心之前,自己未得聖意,就不能率先發難,廷議沒人支援,根本無法行事。

高弘圖跟錢謙益倒是沒有甚子私仇,但與東林,有超過二十年的過節!

魏忠賢已故,可東林猶在!

高弘圖是在七年前,因與內侍張彝憲不睦,而被崇禎皇帝下令削籍歸鄉的。

如今陡然復起,覺得裡面肯定大有文章,據皇帝說是太子的提議。

可太子從未召見過自己,亦未遣人知會自己該當如何行事。

既然太子抑或是讓自己對付東林,總得給點提示吧?

高弘圖心裡的疑問便在於此,自己貿然攻擊東林,是否暗合太子心意呢?

太子大力征收商稅,打擊奸商,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對於在江南實力極大的東林,似乎並不青睞,北廷為官的東林幾乎屈指可數。

由此推斷,太子或許是想用自己來牽制東林,但是否發動攻擊,尚不可知。

高弘圖此時還有些後悔,若是之前像那黃闖子一樣,多花點錢,瞭解更多同僚的履歷就好了。

自己家底殷實,根本不差這點錢,適才謹小慎微,現在想來,算是走錯一步很重要的棋了。

當下這等情況,再想翻看是不大可能了,只能事後私下再去覲見皇帝,希望有機會總攬一遍。

“不知首輔意下如何?”

崇禎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那就是利用親系之口來收拾錢謙益,光閉門自省還不夠。

錢謙益乃是東林魁首,那些不諳世事計程車子未得其令,安敢在皇城前恣意妄為!

若是士子不鬧,崇禎到還覺得事情有轉圜的餘地,讓錢謙益閉門自省即可。

然而錢謙益允許由商賈支援計程車子前來請願,提出一堆無理要求,甚至威脅國本,那就決計不能輕饒了。

“……臣以為……先安撫士子,再行查清事情原委!”

跟皇帝較量,就決計不能來硬的了。

讓皇帝拿出錢謙益做貳臣的證據,皇帝肯定拿不出來。

然而崇禎下令抄沒錢府,一旦搜到老師收受商賈所送的銀兩,隨便按個罪名,老師必死無疑。

說好話?

你先看看下面有多少人想讓老師去死!

鑑於東林為商賈百般辯解,拼命反對加徵商稅。

這會兒說錢謙益不是貪生怕死的貳臣,誰會相信啊?

幸好有士子請願,不然瞿式耜都不知道找何等理由來搪賽了。

“次輔以為呢?”

現在這個局面對自己極為有利,崇禎自然就不急於表態了。

“臣以為陛下此前所言有理,士子目無王法,當須管教。貳臣滋事甚大,切不可疏漏。”

高弘圖結合適才皇帝對士子的處理方式,以及瞿式耜與錢謙益的師生關係,才決定這麼回答。

皇帝如此發問,多半是想拿錢謙益開刀,警告東林上下不要輕舉妄動了。

錢謙益本人是否會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打擊東林的囂張氣焰。

南都掌握最大權力的是崇禎皇帝,而非東林魁首錢謙益!

東林抗令不尊,刻意包庇商賈,那便是大逆不道之舉。

連一起聚餐,又要合夥隱瞞真相,說明東林與復社分明是在狼狽為奸,企圖矇蔽聖聰。

聚餐只是冰山一角,誰只能東林與復社隱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從今天的情況來看,說不定昔日天啟帝之死,當真與東林有關!

先是抗拒上稅!

而後謀害先帝!

最終魁首當了貳臣!

三件事情都核實無誤的話,只怕東林算是壞事做盡了!

比較起來,王振、劉瑾之流的所作所為都不算事了!

一旦崇禎帝將東林視為害群之馬,冠以顛覆大明之罪。

莫說一個錢謙益,只怕數千東林士子都得摺進去陪葬!

謀害先帝的證據實難尋覓,錢謙益當貳臣的證據更是不可能事先得到。

可是東林抗稅的證據確鑿,不是三五個人,而是三五千人之巨!

皇帝因此而屈服,那不光南廷承受不了,北廷也難以為繼。

反之,東林必然會遭遇滅頂之災!

與東林走的很近的復社與幾社也不能倖免!

“李若璉!”

“臣在!”

“遣人逮捕錢謙益,抄沒其家,家眷先行羈押於原地,待定罪後再行處置!”

“臣遵命!”

“還有,逮捕侯恂,務必捉到其子侯方域,其家眷處置方式與錢家等同!”

“臣遵命!”

崇禎覺得大局已定,可以給東林一點厲害嚐嚐了。

“諸位愛卿可能心有疑慮,為何朕要下令抓捕侯方域?大伴,念一下此人的履歷!”

“是!”

王承恩找到了冊子裡關於侯方域的那頁,當眾宣讀起來。

“侯方域!侯恂之子,與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表面宣稱忠君報國,力圖分君之憂。實則尤愛風花雪月,每每流連忘返。亦贊同抵制商稅,屢次出言抨擊朝廷。然清軍大舉南下,侯方域不思抗敵,反而四處躲避。待清軍攻破南都後,侯方域方才露面,又不甘寂寞,遂投靠清廷,亦步亦趨,甘為走狗。向總督張存仁獻計,後張存仁派兵掘開黃河大堤,彈壓十萬復明義軍同時,借河水殺人以百萬計……”

“……”

待王承恩唸完,群臣已經震驚到無以復加了。

如此看來,侯恂這兒子不就是個禍害麼?

留他何用?

待其投靠東虜不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考秀才,我棄筆從戎做將軍

李破山

狗東西

矮腳虎

被抄家流放後,帶著嫂子統兵百萬

隔壁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