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6章: 師生密談,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師,家父已然被廠衛抓去,學生眼下已然方寸大亂,不知如何是好了,還望周師為學生指點迷津!”
侯方域先前與冒襄、陳貞慧等人在西安門外請願,原本以為數千學子一併出動,應該能有所收穫,萬萬沒料到收穫到了廠衛!
皇帝居然能派出廠衛來彈壓士子,這大大出乎了眾人的意料,而且手段狠決,就跟抓豬如出一轍。
站在原地不動就會被逮個正著,大部分人都沒做好被下獄的準備,故而幾乎是一鬨而散,場面顯得無比混亂。
嘶喊、謾罵、擁擠、踩踏者甚多,全然看不出儒生的斯文模樣,與平素被衙役打壓的市井無賴別無二致。
侯方域與冒襄跑得快,沒被逮到,陳貞慧等人被從旁邊過來計程車子撞倒,想起身在跑遍為時已晚。
他們站的位置靠前,幾乎與出來的廠衛面對面,反應時間寥勝於無,此番算是倒了大黴。
這還沒完,侯方域以為家父身為朝廷刑部左侍郎,廠衛若不奉旨,決計不敢搜查。
便帶著冒襄回家,沒等進府,遠遠的便看到自家門前佔了不少廠衛藩子。
二人只能躲在角落裡駐足觀望,只見侯恂從裡面出來,手上已經被戴上了鐐銬。
驚詫地侯方域都難以置信,不知父親所犯何事,又生怕被牽連到,沒敢直接上前詢問。
這倒是救了侯方域一命,因為廠衛對圍觀的百姓當眾宣佈,誰能舉報侯方域藏身之處,賞銀千兩!
自己居然成了朝廷懸賞之人!
不光侯方域傻眼了,一旁的冒襄更是感到莫名驚詫。
侯恂這才剛出來多長時間?
轉眼被二次下獄了,事情實在是太過蹊蹺了。
二人也不知所以然,想到了一個去處,只得遮住口鼻,趕緊溜之大吉。
落腳點便是位於南都的一處僻靜宅院,這裡是前首輔周延儒所購置的,為了能夠被朝廷復起,現在正好啟用。
今年是周延儒當上大明首輔十週年,頗為諷刺的是,同時也是下野十週年!
因為在崇禎二年,周延儒僅當了四個月的首輔,便被溫體仁給搞下去了。
當時周延儒不過三十有六,對於互相掣肘認識不足,這才著了溫體仁的道。
而且由於之前沒有啟用已經答應好的錢謙益,又使得自己在東林裡面飽受排擠。
回家之後,周延儒反思了之前的得失,又權衡了各種利弊,一直在等待有一個時機的到來。
靜候許久,時機沒等來,卻等來了太子遣人送來的罰單!
金額高達十萬兩!
這還不算,太子還要求其寫下一份永不反朝廷的保證書!
對周延儒來說,等於同時得了外傷與內傷!
讓周奎入了自家的族譜,合著一點用不頂,真乃多此一舉!
後來周延儒才知曉,周奎居然也被太子給抄家了。
要不是念其為國仗,還是太子的姥爺,這會兒已經被定罪了。
面對氣勢洶洶的廠衛,周延儒沒有辦法,只得悉數照辦。
十萬兩銀子全當是被土匪給劫了,保證書也不過是廢紙一張,待自己東山再起,便不會做數了。
兄長周素儒被免去錦衣衛千戶,家人周文鬱被免去副總兵的職務,這讓周延儒面子上比較難堪。
可如今自己已經下野十年了,早已不是那個風光無限的首輔了,面對太子的諭令,根本沒有招架之功。
待看過周皇后的來信之後,周延儒這才明白,原來是吳昌時與太子在聯手謀害自己。
太子尚且年幼,此事多半是吳昌時的主意,否則太子斷然不會對自己的把柄如此清楚。
若是自己有天能夠重掌大權,便要先置吳昌時這條白眼狼於死地!
私人恩怨倒是其次,主要是吳昌時知道的事情太多。
這種人若是反水,將一些機密和盤托出,對當事人的威脅太大。
最為穩妥的辦法便是讓其永遠的閉嘴……
死人是不會向旁人透露秘密的,周延儒覺得這法子特別適合吳昌時!
不論是刺殺、下毒、溺水那種法子,只要能弄死吳昌時,都可以考慮施行!
周皇后在信中說,自己已經安撫好了太子,也讓吳昌時不再惹是生非,近期讓周延儒不要輕舉妄動。
然而對周延儒來說,吳昌時已經成為了一個棘手的麻煩。
關鍵在於,吳昌時知曉周延儒與周皇后的關係,周延儒知曉周皇后與吳昌時的關係,周皇后知曉吳昌時與周延儒的關係。
不但如此,三人都知曉周皇后與另外兩人的關係並不一樣,有一邊的關係是非常特別的,這才是事情的重中之重!
周延儒認為周皇后來信中說太子並不知曉,只是起疑後被其安撫住了,現在只要不節外生枝,一切便可歸於平靜。
此事具體能平靜多久,誰也不知道……
有鑑於此,周延儒只得放棄了之前的打算,採取戒急用忍的策略。
原因很簡單,此事一旦被曝光,從自己口中說出,自己死。
從吳昌時口中說出,那廝必死,說不定案子還會牽連到自己。
那廝在此時選擇緘默不語,想必也知道此事的威力非同小可。
想活命就得乖乖閉嘴,不然大家屆時都要一併完蛋!
周皇后是否會被殃及,周延儒不清楚,但只要清楚自己和吳昌時肯定會被滅口就足夠了!
在這件事情裡,周皇后肯定不會說,至於另外兩人,管住自己的嘴,才能保住自己的命!
“朝宗,眼下情況不明,若是廠衛並未儘快前來,則說明此處並未被其關注。否則,為師便要為你二人另謀一處地方了。”
周延儒還不曾知曉皇帝的用意,目前只知道侯恂被抓,侯方域被懸賞,僅此而已,憑此訊息並不能做通盤考量。
“周師,學生此前聽說揚州鹽商被勇衛營抓捕,食鹽被搶來價值百萬兩之巨。皇帝為充實太倉,下令奪珉其財,已然是不擇手段了,與萬曆時期橫徵暴斂又有何分別?”
冒襄覺得要不是皇帝向百姓伸手索要銀子,眾人也不會前去請願了,更不胡發生後來的事情了,一切都源於皇帝的貪婪成性。
“此事不難猜測,以某看來,要麼崇禎是個無道昏君,要麼是身邊有奸佞刻意為之。崇禎在北都,加稅於農戶,弄得珉不聊生。如今移駕南都,則加稅於商賈,又弄得商賈苦不堪言。搜刮來的錢來被蛀蟲侵吞大半,邊務告急,此君便殺害忠良為己掩飾錯誤。如此無道之君先發《罪己詔》,如今又故計重拾,我等百姓又有何理由來擁護之?歷朝歷代皆亡於昏君之手,而非百姓也!”
侯方域認為天啟已經夠無能的了,沒想到崇禎比天啟還可笑。
前面那個是常年不上朝,後面那個天天上朝。
卻在關外屢戰屢敗,在關內弄得珉怨沸騰,似乎還不如前面那個!
倘若這是上天給凡間世人的徵兆的話,那便說明朱家已無掌握這萬里江山之人,可以改朝換代了!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均是能者居之,昏庸之主必不能長久,早晚會將皇位拱手相讓。
只要有利於萬珉,有利於東林,換個人來坐皇帝也無妨,換個姓氏即可!
“朝宗萬不可說出如此狂傲之詞,若是被廠衛聽到,便是死罪無疑了!”
縱使周延儒見多識廣,也被侯恂兒子的這番話給震驚了,沒想到此子居然是如此想的。
周延儒無時無刻不渴望重溫舊夢,可腦子裡也沒有從侯方域嘴裡說出來的這般想法。
欺君罔上也就罷了,還口口聲聲要改朝換代……
一旦被旁人聽去,報給廠衛,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說“歷朝歷代皆亡於昏君之手”倒是沒錯,可這個不能成為你造反的理由啊!
君為臣綱,作為人臣之子,竟然想要謀反,便是大逆不道了,妄讀聖賢之書了。
“朝宗,周師所言極是,眼下乃非常時期,切不可如此莽撞。周師,朝宗也是慍怒至極,其父剛被釋放沒多久,此番又含冤入獄。李香君傾慕於朝宗,本乃兩情相悅,卻被太子遣人掠走,實屬橫刀奪愛。今朝宗又被廠衛通緝,心裡難受苦悶,方才口不擇言,還望周師多多包涵。”
看看周遭無人,如釋重負的冒襄這才給侯方域打了個圓場。
他也知道侯方域苦於李香君被太子劫走,感情倍受打擊,又無處伸冤。
此番比上次還要險惡,上次只是侯恂別下獄,而此番侯府被抄,侯恂被捉,廠衛甚至連侯方域都不打算放過了,嚴重程度非同小可。
冒襄不清楚自己是否也被廠衛通緝,但鑑於自己與侯方域的親疏關係,若是侯方域有事,只怕自己也會凶多吉少。
周延儒作為前東林魁首,即便此時聲譽大不如前,可也尚存不小的影響力,更別說甚廣的人脈關係了。
張溥早已北上,魁首錢謙益那裡恐有廠衛盯梢,又不敢貿然前去,二人這才將大半希望寄託在這位前輩身上。
“朝宗勿要心急,令尊之事,為師自會盡力而為。你切不可再口出狂言了,須知禍從口出之道理。倘若朝廷並非加重罪於令尊,只因你口不擇言而被懲處。對你家來說,豈不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眼下形勢尚不明朗,千萬須謹慎行事!”
周延儒嘴上好生安慰侯方域,心裡則很不是滋味。
自己好心收留此子,卻得來此子在自家大放厥詞。
幸虧自己早就打發了僕人,否則適才之言被他人聽去,報給廠衛,自己都要受到牽連。
只有認證,或許算不不上鐵證如山,有數千東林士子,加上首輔瞿式耜為自己說話,或許可免死罪。
但活罪是決計免不了的,被戍邊或下礦是在所難免的事情,自己重攬大權的美夢也會被擊得粉碎了……
侯恂是否有罪,是否會死,周延儒並不關心,重要的是侯恂在裡面會不會咬出自己,屆時自己又當如何應對。
至於眼前這個膽大妄為之徒,周延儒還要想辦法儘快將其送走,否則收留一個利令智昏之人,早晚會出事。
“學生適才唐突冒失,多有得罪之處,還望周師莫要計較,學生向您賠禮了!”
侯方域說完那番豪言壯語之後也感覺有些後怕,這話是誰都想過,但想過和說過完全是兩回事。
一旦說出口,再想收回來便不可能了。
或許說者無心,但是聽著有意。
被舉報給廠衛的話,侯方域進到詔獄裡沒,即便不死,事後也得落個殘廢。
若是成了一個廢人,莫說秦淮河邊的名姐李香君,其他小姐姐也會鄙夷不已的。
家道中落不要緊,只要還能有老師幫襯一二,憑藉自己的學識,便可以東山再起。
若問自己的親爹重要還是名姐李香君重要?
侯方域肯定拿捏不定!
同樣,若問狗太子可恨還是狗皇帝可恨?
侯方域也無法對比起來……
倘若與自己有奪妻之恨的狗太子與自己有懲父之仇的狗皇帝都死掉,那可真是太好了!
但侯方域也明白這樣的想法很不現實,至少沒聽說狗太子與狗皇帝的抱病之事。
“周師,學生聽說北都被東虜三十萬大軍團團包圍,而勤王之師許久未至。皇帝突然命令廠衛逮捕士子,會不會北都已然落入東虜之手?”
若借東虜之手除掉狗太子,那李香君會不會再回到江南?
這雖然是侯方域一廂情願的想法,可仔細想來,也就這個法子比較容易實現了。
“是啊!周師,北都戰況不容樂觀,南都並未接到洪承疇與孫傳庭所部北上馳援之訊息,只怕夜長夢多啊!”
冒襄並不知道侯方域的真實想法,只是按照摯友的意思往下說。
他是純粹關心北都的戰事,並不希望看到東虜得逞。
董小宛被太子派人帶走,冒襄也傷心了一陣子。
但時間長了,感情淡了,有緣的人也就散了……
冒襄現在將大半身心都投入到了為商賈請願的事業中來,也就無暇顧及其他瑣事了。
更何況冒襄只是聽說過董小宛的名聲,並且遠遠的見過幾次,根本談不上有緣。
這跟侯方域與李香君的親疏關係不能等同,儘管這位摯友也遠沒到得手的地步。
侯方域打算將自己極為喜歡的象牙骨白絹面扇子送給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
上扇上繫著侯家祖傳的琥珀墜子,已經說明李香君在侯方域心中的地位了。
若是能說服父親同意,便明媒正娶李香君為妻,否則便要納為妾了。
只是這把扇子由於狗太子從中作梗,沒機會送出去了。
侯方域私下對冒襄等人提及此事,每次皆痛心不已,借酒消愁。
還言及想隻身北上,去順天府衙狀告太子強搶珉女,所幸被眾人勸阻下來。
太子位高權重,且有大量廠衛鷹犬可供其驅使,侯方域唯二的倚仗就是其父與東林。
其父剛被釋放,東林又大權旁落,不能與往昔相比,此事當須從長計議。
好在太子年幼,方才十歲,還霸佔不了李香君。
這便使侯方域選擇了忍氣吞聲,伺機而動。
“兩位少安毋躁,為師昨日接到一封來自北邊的密信!”
周延儒覺得將此事說與這兩位冒失的後輩聽聽也無妨,先對其透露一部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